风雨大宋 第356章

作者:安化军

第55章 不重要的战场

  河间府帅司,杜中宵把乾宁军来的公文放在案几上。站起身来,踱了几步,对一边的刘几道:“马怀德把手下所部分成三师,指认师主,摆开了阵势。契丹人第一天胜了两场,第二日并没有进攻。”

  刘几道:“契丹停了下来,倒是出人意料。还以为他们胜了两阵,会接着进攻呢。”

  杜中宵道:“第一天最后攻谢池,契丹人吃了个闷亏。如若不然,他们第二天怎么会停下来?现在看来,契丹有可能在那里等着调兵,等大军到了,再进攻乾宁军。”

  正说着话,富弼从外面进来,道:“刘兼济所部,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可以救乾宁军。”

  杜中宵摇了摇头:“暂时先让他准备着吧,不必急着去。等到契丹人把城外的军队战胜了,开始围城的时候,再去救比较好。如果契丹人做不对,就让马怀德跟契丹人战一场。还有,命令李惟贤所部,立即向乾宁军进发,与马怀德合兵一处。契丹可能增加军队,我们不能只靠马怀德的四万人。”

  富弼一怔:“如此说来,乾宁军以南,就不布置军队了?”

  杜中宵道:“倒也不是。朝廷派出的骑兵,已经到了德州,过几日就会到永静军布防。有他们,李惟贤就不必再守南边了。现在看,契丹很可能派大军攻乾宁军,与我外面大军交战。马怀德所部都是新近成军,战力还不能够指望,多些人总是好的。”

  刘几道:“沧州来的消息,契丹军队已经围城,不过攻城不顺利。城中火炮威猛,契丹人根本到不了城下。纵然曾经不计伤亡,派人蚁附攻城,面对城上火枪,也没有半分用处。”

  杜中宵点头:“这一仗最要紧的,就是沧州城能不能守住。如果沧州城守住了,契丹人此番南下就无寸功,只怕想走也走不了。沧州那里攻城不顺利,契丹更有可能调兵去乾宁军。”

  几人走到桌前,看着上面铺的地图。杜中宵道:“契丹从信安军而来,而后过黄河,直奔沧州。侧翼渡黄河攻乾宁军。第一次渡河被发现,立即就被打了回去。第二次夜里渡河,突袭我军成功。如果他们攻沧州不顺的话,很有可能会调大军到乾宁军附近,与我军大战。人哪,不撞南墙不死心,到现在契丹人还是认为自己野战强过我军。乾宁军那里,有数万大军,他们怎么会放过呢?所以接下来的战事,很可能就是乾宁军那里。南边有守军,我们把今年河北路整训的军队,就全部调到乾宁军,与契丹战上一场。”

  富弼有些担心:“河北路禁军只整训一年,军官不足。他们与契丹人作战,会不会发生意外?”

  杜中宵道:“没有办法,我们也没有足够的军官了,只能让河北路的禁军自己选人了。现在与契丹军队作战,主要目的,是拖住契丹军队。等我们其余军队准备好了,断其归路。派其余的几军去,怕把契丹人给吓跑了,河北路禁军正好合适。他们战力说强不强,与契丹对阵,恰是刚好。”

  富弼不说话,明显心中不忍。知道他们战力不强,还派上战场,心里那关过不去。

  杜中宵道:“没有办法,不如此做,契丹大军受挫,很可能就退回去了。他们全是骑兵,退了我们想追也难。四十万大军,能够聚在幽州,是难得的机会。不能抓住机会,把他们全歼,说不过去啊。而且河北路的禁军虽然军官不足,体系还不完善,战力也不要小看了。只要将领用心,指挥得当,契丹军队也难说会占到什么便宜。马怀德已经重新编组过,全军聚在一起。依我看,加上李惟贤所部,契丹哪怕出动十万大军,也不一定能占上风。”

  看富弼不信,杜中宵摇了摇头,微微一笑,也不分辨。

  现在看得出来,契丹军队的战力,与新的宋军有根本的差距。哪怕河北路禁军时间不足,军官也不完备,也不是契丹军队能比的。士卒训练了一年,其实已经够了,现在缺的是指的挥。军官不足又怎么样呢?在战争中,人才会很快成长起来。八万人的部队,能够练出一军来,也不是契丹能对付的。

  为了吸引住契丹人,杜中宵并不介意牺牲掉沧州。要想围歼数十万契丹军队,付出这样的代价,也是可以接受的。当然,沧州如果能守住,就是此战的大功臣。

  战兵四十万,签军四十万,为了供应他们,会把契丹国力抽空。让他们多留在宋军一天,契丹国力就弱一分。等到宋军进攻,就由摧枯接朽一般。

  刘几道:“契丹数十万大军入境,终究是大患。如果赵太尉那里计划妥当,准备就绪,还是及早发动战事的好。只要我们攻入契丹,他们必定回援,沧州的围也就解了。”

  杜中宵道:“昨日公文,圣上欲要再调五万人去京东,彻底堵死契丹南下之路。一两个月后,与我们一起合围契丹大军于沧州。看起来,圣上对于此次围歼军队,看得很重。不是我不顾乾宁军的安危,而是要尽可能消耗契丹实力。再过一个多月,契丹的军粮就该困难了。那个时候我们也准备好了,一举攻进契丹境内,合围契丹大军,岂不是更好?”

  富弼叹了口气:“圣上一向中正平和,不是冒险好战的人。这一战也不知怎么回事,竟然是下了决心,一定要置契丹大军于死地。哪怕冒上些风险,也在所不惜。”

  杜中宵笑了笑,没有说话。赵祯是个明智的人,却未尝就是什么中正平和,不好战。党项元昊初叛的时候,宋朝的措施非常激烈。只是宋军的表现实在糟糕,赵祯只能接受现实,最后与党项讲和。这几年以来,杜中宵对外战事连战连胜,未逢一败,最远已经恢复了西域。有这样的强军,跟皇帝讲应该天下和平,不对外生事,怎么可能?

  随着契丹南下沧州,宋军的包围圈慢慢成形,赵祯的信心越来越足。如果能把契丹军队拖在乾宁军一带,赵祯可能还会向前线增兵。能把契丹的主力一战歼灭,倾尽国力又如何?

  杜中宵对此心知肚明,这一段时间,主要是弄清北边幽州的地理民情,做好战事计划。赵滋带着一帮官员,天天为此事忙碌。幽州一带的地理基本搞清,正在慢慢绘制更详细的地图。进攻的时候,每一军到每一团的任务,进攻的路线,都尽量标出来。

  现在做的计划,很可能与将来发生的战事并不一样。但有了这计划,各军就明确知道了自己的作战任务,不会成为无头的苍蝇。数十万大军齐头并进,那种场面,杜中宵想起来都有些激动。

  现在正是最无聊的时候,乾宁军战事对宋军其实并不重要,真正的主力部队并不在那里。可数万大军作战,又不能不用心,胜败随时影响人心。为了不让局面发生大的变化,杜中宵手据十万大军在河间府坐镇,一有意外,随时救援。为的,也只是把契丹军队留住而已。

第56章 人多粮少

  沧州城外,耶律洪基带着一众大臣,由古匿陪同,看他运来的宋军火炮。

  古匿指着火炮道:“宋军的火炮着实精良,非我朝火炮可比。下官想陛下正带军围城,古于无法攻到近前,特把这些火炮送来。有些利器,攻破沧州城何难!”

  耶律洪基点了点头:“好,甚好!宋军火炮打得完,打得准,着实是厉害。有了此炮,当能攻破沧州城墙。破了沧州,这一仗就是大胜!”

  一众大臣一起叫好。到了沧州已经有些日子,被城头宋军火炮压制,契丹人根本到不城墙下。沧州是大城,火炮比长城口厉害多了,没几天契丹的火炮就被打烂。这些日子,契丹将领对宋军的火炮都快魔怔了。古匿抢了数十门炮,运到城下,对攻沧州城是天大的好事。

  领着众人到了另一侧,古匿指着堆着的一堆炮弹道:“这些都是大宋军的营帐里搜来,是火炮用的弹药。只是我们不知道如何鸣放,不敢乱试,全都送到陛下这里。这些弹轻重不一,依下官估计,那些轻的炮弹,应该是宋军常用,打过来会炸的那一种。”

  耶律洪基上前仔细看了看,道:“应该是了。无妨,等明日让军中炮兵试一试。都是炮,又有什么不一样的?试得好了,便就用这些火炮来攻城!”

  一切看完,到了旁边大帅坐了,对古匿道:“此次乾宁军一战,你连破宋军两营,是前所未有的大胜,必要重赏!我军不善攻城,偏偏宋军又都躲在城里。而且城头有火炮,以前的攻城器具,已经全部都没有用处了。现在宋军在城外的,就只有乾宁军。我这里再拨付你五万兵马,与宋军大战一场!”

  古匿急忙拱手称谢。想了想道:“宋军的火炮着实犀利,两军作战的时候,若他们列好阵势,用火炮轰击,便极难靠近。如果能够冲到近前,他们都只是用火枪而已,并不是我们骑兵的对手。”

  耶律洪基点了点头,道:“你意欲如何?”

  古匿拱手:“要想突破宋军防线,最好有重甲骑兵。沧州城下,宋军又不出城迎战,重甲骑兵在这里没有用处。微臣斗胆请陛下,派些重甲骑兵到乾宁军,助微臣与宋军之战!”

  耶律洪基一时不语。重甲骑兵是契丹国本,三万人而已。这三万重甲骑兵,是契丹大国的标志,草原上的游牧部族轻易不敢反叛的依仗。不过现在攻沧州城,连城头的宋军样子都看不清楚,重甲骑兵实在没有用处。没有仗打,这些重甲骑兵在这里还有用吗?

  想了又想,耶律洪基道:“好,我便派一万五千重骑,随你去乾宁军!此去必须大胜!胜了必然有重赏,若是败了——你不必回来了!”

  古匿大喜过望,拱手道:“陛下安心!有重骑相助,微臣必把宋军杀得七零八落!”

  过了黄河,

  古匿只觉得意气风发,忍不住一声长啸。宋军用枪炮这么多年,周围的势力,特别是契丹还是注意到了变化。现在他们觉得最有用的,就是用重甲骑兵,以最快的速度突破火炮封锁范围,对火枪步兵近距离杀伤。对于进攻者威胁最大的是开花弹,宋军火炮的数量又多,一般的轻骑兵和步兵都很难突破。到了火枪手面前,数量不足,只能被火枪射杀。如果是重骑,开花弹的破片威胁不大,骑兵可以冲到宋军阵前。等骑兵近了身,挨过火枪齐射,宋军的刺刀就显出劣势来。与长矛相比,上刺刀的火枪远远不如,根本挡不住如墙而来的重骑兵。

  前些日子最后被谢池一军挡住,契丹军队就明白,仅靠他们的轻骑兵,只有依靠突袭,才能与宋军作战。现在宋军紧紧聚在一起,互相支援,契丹的机会实在不多。

  现在有了重骑就不一样了。可以摆开阵势,与宋军好好战上一场。

  到了军营,溥古和图古辞一起出迎。见到古匿带来大量军队,都欣喜异常。

  到了帅帐坐下,古匿道:“此次去沧州,圣上对前些日子的胜利,是交口称赞。又派了五万人,还有一万五千重骑,让我们好好与宋军战一场!”

  溥古看了看图古辞,向古匿叉手:“将军,你这几日去沧州,我们这里却有两个坏消息。”

  古匿道:“现在我们十万大军,还有一万五千重骑,足以把前面宋军碾碎!还能有什么坏消息?”

  溥古叉手道:“一是宋军也增兵了。原来在乾宁军南边的四万宋军,前日到了乾宁军城。现在前方的宋军,有八万人之多。我们虽有十万大军,也没多大优势。”

  古匿脸色有些不好看。现在契丹人也知道,两军战力不能只看人数。以前双方军队战力差不多,军队人数,大约代表了双方的战力。现在宋军早已今非昔比,只看人数,契丹人要吃大亏。宋军增兵之后有八万人之众,契丹十万军队,实在没什么优势。

  稳定了下心情,古匿道:“现在我们有了重骑,与以前不同,不必怕宋军。还有什么消息?”

  溥古道:“还是前日,北边的钓台寨宋军,突然出城袭击了我们的运粮军队。一时不防,被宋军得手,抢了许多粮草去。他们带不走的,全部都焚毁了。我们这里,现在粮草紧张得很。将军又带来了五万大军,军中粮草,实在供应不上。”

  听了这话,古匿一下子站了起来,厉声道:“宋军的粮草,都在城里,我们攻不破城池,一粒粮食也抢不到。后边粮草运不来,难道我们在这里要喝风吗?”

  自己带五万军来,可没有带粮草,本来是想后续运粮过来的。哪里想到,运来的粮竟被抢了。

  自从契丹大举越境,初其还很谨慎,运送粮草时都有大部队护送。时间长了,慢慢就松懈下来,经常没有军队护送,运粮队就来了。这一次便是这样,过于松懈,被钓台寨的宋军抓住机会,出来狠狠抢了一次。带不走的粮草,就地烧掉了。

  此次出兵,契丹非常地困难。被抢一次粮草,可不是命后面再送就有的。幽州一带,粮草早就已经光了,现在都是从外州军运来。这次被抢,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补上。

  在帐内来回踱步,好一会,古匿才道:“现在军中缺粮,要如何做?没有粮草,不要说打仗,我们在这里根本待不住!”

  溥古道:“末将已经问过,现在后方也无余粮。只能等五日后,才有粮草到这里。我们这里还有些宋军军营里抢来的粮草,每人一日一餐,勉强能够支撑住。”

  古匿看着溥古,又看了看图古辞,目光锐利。过了好一会,沉声道:“一日一餐,还怎么打仗?”

  溥古道:“暂且等五日吧。有什么办法?将军,我们千里运粮,本来就不方便。”

  图古辞叉手道:“一日一餐,能不饿死就是难得,实在打不了仗。将军,暂且等五日,等到粮草到了,我们向宋军杀一个狠的!”

  古匿沉着脸,摇了摇头,一时不语。过了好一会,道:“若是我们进攻宋军,能不能抢到粮草?”

  溥古摇头:“宋军的粮草,都是运到乾宁军城,军营里没有存粮。纵然打胜了,也无所得。”

  古匿道:“宋军断我们的粮道,难道我们不能断宋军粮道吗?”

  图古辞叹了口气:“我们也是这样想来着。打探过了,才知宋军的粮草是运到雄州,而后从雄州运到河间府。乾宁军这里的军粮,都是从河间府运来的。从这里过去,一路上都有宋军的城堡或探子,瞒不过宋军的眼线。河间府又有重兵,抢不来的。”

第57章 静候时机

  乾宁军城里,马怀德与李惟贤、杨途、谢池、孟学究等人饮茶。把茶杯放下,马怀德道:“自第一日被契丹偷袭,接下来的六七日,契丹人都没有动静。据探报,前天他们从沧州又派了大军,现在城外有十数万人,却老实待在军营。”

  杨途道:“前几日钓台寨出兵,抢了他们运到这里的粮草。军中无粮,怎么敢打?想来是他们缩在军营里,正在等军粮呢。军粮不来,是不敢战的。”

  李惟贤道:“若是如此,我们何不进攻他们?没有军粮,必然军心涣散,正是好时机。”

  马怀德摇了摇头:“不必了。帅司给我们的命令,就是守住乾宁军。契丹十万大军不好相与,我们还是谨守得好。等他们再攻来攻上几次,待其军心低落的时候,再出兵才是上策。”

  一时间议论纷纷。有的主张主动进攻,大多都主张谨守为上。

  见众人讨论得热烈,马怀德对一边不说话的孟学究道:“孟党,你觉得该如何?”

  孟学究叉手:“末将以为,契丹缺军粮,只是我们的猜测。他们可能真地缺粮,也可能不缺,只是因为其他事情都安静下来。我们现在八万人,该做的,应该是整训军队,尽快编组能战之师。现在帅司官员依然不足,军以下的师只是虚名,要做的事情还多得很。”

  马怀德点了点头:“这是持重之言,甚有道理。趁着契丹人不进攻,是该好好整理部伍。这些日子各团选了官员来,帅司已初具规模。至于师嘛,现在着实没有办法,只能先如此了。每个师主都依靠自己团里官员,指挥战事,其余两团听候师主命令就是。”

  说到这里,马怀德对李惟贤道:“李太尉带来的九个团,也要依此编组。虽然军官还是不足,师也要建起来,方便指挥。若是各团各自为战,从前几日的战事看实在不行。三团为一个师,每师就大约有万人之众,契丹人进攻的话,都能自保。”

  李惟贤道:“太尉说的有理。不过,我这里更好一些,除了九个团,还有一万余人,是归于我直接指挥的。太尉为一军之帅,依理是该有自己军队的。诸如炮兵、骑兵、游骑等,都应该有人。像其他的军里面,归于军主的,一般都有数千人。”

  马怀德叹了口气:“我也知道,可实在没人,又能够怎么办?河间府军校只开了一年,培养的炮兵和骑兵都不足,只能到团一极。再向上,师和军的直属军队,实在没人了。算了,现在先到团,把三团编为一师,等以后再补吧。现在军队集中于乾宁军周围,指挥方便,没有直属军队也没什么。”

  李惟贤称是。此次他调来乾宁军城,帅司说得很明白,是归于马怀德指挥。马怀德是西北宿将,战场经验丰害,李惟贤心服口服,并没有什么反对意见。

  沉默一会,马怀德又道:“对了,把属下各团编为三师后,李太尉也驻在军城里。我们两军一起出人,把帅司建起来。纵然没有自己的骑兵、炮兵,指挥体系还勉强可以。现在契丹有十万大军,必然不会再跟从前一样,打法更复杂了。”

  李惟贤叉手称是:“一切听凭太尉吩咐。”

  马怀德道:“那便就先如此。这几日契丹不会出兵,我们就整训各部。我与李太尉建帅司,各师主回去,带着属下一起,尽量建起顺畅的指挥体系。”

  几位将领一起叉手称是。

  河间府,杜中宵与富弼、赵滋一起,查看将要运到河间府的火炮等物。

  一一看过了,杜中宵道:“前些日子契丹突然进攻,马怀德所部虽然被攻破两座军营,最后还是挡住了。不能说胜,终究是没有大败吧。前天,契丹向乾宁军增兵,那里现在有十万大军。而且,据乾宁军报来的消息,契丹还派有重骑兵。不给他们补充些火炮,只怕会出事情。”

  富弼道:“我们这里有多余的火炮,送些去倒不难。不过,契丹增兵之后,却一直按兵不动,是个什么道理?十万余人在乾宁军城前,要吃要喝,不作战他们在做什么?”

  赵滋道:“前些日子,钓台寨看到过去的契丹粮队没有兵马保护,出去抢了一次。那些粮草正是要运到乾宁军那里去的。契丹人这么老实,应该是缺军粮。”

  富弼想了想,道:“缺军粮,他们想办法去找粮就是。躲在军营里干什么?”

  杜中宵道:“这个时候,契丹人去哪里找军粮?整个河北路,除了大名府路的几个军州,其余已经全部坚壁清野。不攻破城池,就没有粮。马怀德估计得应该不错,契丹人应该就是缺粮了。而且缺粮之后毫无办法,想抢攻不破乾宁军城,后方在数百里外,就只能饿着肚子等了。”

  富弼摇了摇头,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十几万大军,就那么在前线饿肚子,契丹人这么惨吗?

  见富弼疑惑,杜中宵道:“不要觉得奇怪。河北路坚壁清野,契丹人又攻不破城,出现这种事情再平常不过。太尉,你想一想,若是十几万大军,到了戈壁里,缺粮了怎么办?就只能忍着啊!”

  富弼道:“河北路富饶之地,怎么与戈壁相比?”

  杜中宵笑道:“问题就在,契丹人没有攻破城池的能力。粮食都在城池里,攻不破城池,契丹人就没有办法。他们的军粮,只能在后方千里迢迢运来。一旦粮道被断,数十万人,呵呵——”

  富弼想了想,终于明白过来。多少年没有奏效过的坚壁清野战术,现在被用出来,倒让大家忘了它的威力。先秦的时候,各国一受到进攻,就坚壁清野。很重要的原因,是那个时候的攻城技术不行,粮食被收到城里后,进攻方就没有办法。宋军有了火炮,小城契丹也很难攻破,坚壁清野就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攻不破城池,就没有粮食,就只能从后方运。

  想通了这个道理,富弼道:“若如此说,我们断了契丹粮道,那数十万大军,岂不不战自溃?”

  杜中宵点头:“不错。只要断了他们的粮道,契丹人就待不下去了。不过,契丹人入境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现在幽州应该还有大量存粮。让他们先待上些日子,把幽州的存粮都消耗光了,从后方运粮草的时候,再去断他们粮道。那时,契丹人就无路可去了。”

  为什么要等?契丹人是气汹汹而来,让他们待上些日子,消耗其锐气。另一个原因,就是进攻前契丹人在幽州是存了粮的。这些粮食不会太多,契丹人也没想到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两个月的时间,幽州的粮草耗完,契丹人就只能从后方运粮草来。千里运粮,十不存一,那时就动摇契丹国本了。

  杜中宵手握数十万大军,一直在河间府等,就是为了等那个时刻。契丹前方军心不稳,后方粮草不继的时刻。那时大军齐出,断其粮道,把归路掐断,就很有可能全歼这支军队。用了这么多心思,仅仅是把契丹人击退,那怎么可以?

第58章 粮草到了

  沧州城下,耶律洪基在望楼上,看着下面火炮攻城。宋军的火炮在城上,射程要远一些。而且由于战前宋军加强了防御,上面的火炮不是团属火炮可比,契丹火炮被压制住。

  耶律洪基看得心焦,道:“已经五日,这面城墙尤如钢铁铸成,丝毫不见破损。这样下去,如何了得?不如换一面试试,说不定一炮就能攻破。”

  耶律仙童拱手道:“陛下,宋军城头的火炮更加厉害,我们也不敢离得太近。再加上,宋军城墙确实坚固,可不就是这样?再者说了,古匿运来的炮弹,大部分都太轻,威力应该是不够。”

  耶律洪基沉默了一会,道:“宋军打过来的炮弹,落在地上,过上片刻,便就炸了开来。那些较轻的炮弹,想来是能炸的,只是我们不会用罢了。用它们打城墙,确实不合适。要不,我们在城外面开几个冶炉,寻些铁来,铸炮弹如何?用铁弹,打城墙更加有用!”

  耶律仙童道:“陛下,话虽如此,可哪里去找铁?宋军坚壁清野,周围便如荒原一样,粮食都无一粒,铁就更加不用想了。士卒们手中的刀剑,是保命的家伙,可不能够熔了。”

  耶律洪基道:“要不,从幽州运来如何?”

  耶律仙童连连摇手:“使不得!不说幽州的铁也不多,运输困难,就注定运不了。我们数十万大军的粮草,都要运来,运其他东西,实在运不了。前些日子一时大意,被宋军劫了一次,这些日子乾宁军那里的古匿所部,一天只能够吃一顿饭。一个不小心,就要挨饿。”

  听了这话,耶律洪基有些心焦。自契丹大军入境,宋军一直是死守,契丹不攻,宋军就不出城。时间长了,让契丹人也放松警惕。结果前些日子,钓台寨的宋军,不过两千余人,就劫了大量粮草。

  耶律洪基以幽州为根本与耶律重元争帝位数年,幽州底蕴被掏空,哪里还能够提供数十万大军的粮草?大前出发之前,都是从其他地方,调了粮草到幽州。这些日子,提前储存的粮草早用完了,只能再从其他地方调来。运输不便,浪费大量人力,前线的每一粒粮食都很珍贵。

  过了好一会,耶律洪基道:“补给古匿的粮草,什么时候能够运到?”

  耶律仙童拱手:“两日之后,就应该到乾宁军城了。为防意外,此次有数千兵马护送。”

  耶律洪基点了点头:“命令古匿,得到粮草之后立即出兵,一定要打败宋军!有了火炮,沧州城依然不便攻取。不打几场胜仗,士气难够低迷!”

  耶律仙童称是。又道:“陛下,现在粮草都是从中京和东京运来,道途遥远。路上运粮,就要四十万签军,还要东京道和中京道征调民夫。再有一个多月,那些地方的粮草也空了,只能退兵。”

  耶律洪基恨恨地道:“数十万大军,就这么退兵如何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