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350章

作者:安化军

第36章 帅司所在

  史大庆出了州城,回头看着城外堆成山一样的契丹人尸体,还是觉得心惊肉跳。自己也没想到,枢密院会下把这些人全部斩杀的命令。知州梁蒨斩了这些人之后,全部堆在了城外为京观。不为吓人,只为让深州的百姓出气,也显示自己能干。

  当兵多年,史大庆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而且俘虏还是自己抓来的,心中唏嘘不已。

  战后,史大庆由殿直超迁五阶为东头供奉官,到了小使臣的最顶端。只要再进一步,就可以做大使臣,成为中高级将领了。没有此战,史大庆当一辈子兵,也到不了这个地步。

  接枢密院公文,史大庆带了军中几位重要的将领,到定州去拜见杜中宵。

  昨天又下了一场大雪,路很不好走。几人一路向西,到了真定府。而后转火车去定州。

  杜中宵正在官厅里查看地图,仔细核对契丹人的兵力部署。一个士卒进来,叉手道:“太尉,外面来了一个史大庆,说是禁军中的将领,前来求见。”

  杜中宵抬起头道:“让他到客厅等我。”

  士卒应诺,转身出去了。

  杜中宵一个人站着,想着史大庆此次立功,觉得这人很有意思。萧胡睹带一千余人南下,转战几个州县,刘兼济派去的追兵一直追不上。哪里知道事有凑巧,就被这个史大庆撞上。

  那一战史大庆当机立断,派兵堵住路口,自己带了骑兵入村冲杀。契丹人来不及反应,便就被杀得乱了。一些乱兵,想冲出村口却被堵住,最后全歼。遇到机会能够临机决断,布置周密,而且敢于带着少量兵马杀入敌人阵中。这一战,史大庆表现出了一个指挥官的能力。

  不过,按深州来报,史大庆不识几个大字,在整训过的军队中并不合适。以前只是个指挥使,只是由于整训,禁军不完整,加上知州欣赏他,才偶然得到了这个带兵机会。

  摇了摇头,杜中宵笑了笑。禁军整训没有错,可整训的过程中,一定会有遗漏的人才。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事间哪里有那么多尽善尽美?最重要的,出现了遗漏的人才要尽力提拔,不要不知变通。

  到了客厅,史大庆急忙叉手唱诺:“末将史大庆,见过太尉!”

  杜中宵看史大庆身形高大,孔武有力,点了点头:“果然是条好汉。此次歼灭南下的契丹人,立了大功。这一战你打得很漂亮,若是就由裁汰,军中不用了,实在可惜了人才。”

  说完,在位子上坐了下来。看着史大庆,沉思了一会道:“依你自己的意思,以后要如何?”

  史大庆拱手:“末将身份低微,听朝廷派遣就是,哪里能轮到自己想什么。”

  “不能这么说。现在数十万禁军整训,只要合乎要求的,去留随意。”杜中宵轻敲桌子,“如果让你继续带兵,愿意不愿意?”

  史大庆道:“末将诗文不通。听说现在带兵,都要读书认字的。”

  杜中宵道:“难道你一字不识吗?”

  史大庆道:“回太尉,末将粗识几个大字,只是读不了文章。”

  杜中宵摆了摆手:“军中公文,与文章不一样。将领最重要的是读懂公文,不误公事,又不要你们写诗作赋。这样吧,你先到我的帅司来,学些文字,再去带兵。”

  史大庆叉手唱诺,拱手谢过。

  杜中宵对一边的士卒道:“去请赵滋过来,说我有事找他。”

  不多时,赵滚进来,叉手唱诺。

  杜中宵指着史大庆道:“这一位史大庆,就是前些日子带兵围住萧胡睹,将其全歼的将领。”

  赵滋上下打量了一番史大庆,连连点头:“果然是一位勇将!”

  杜中宵道:“我欲用他,只是奈何他识字不多,在军中读不了公文。这样吧,让他到你那里做些日子,你派人教他识字。等到此战后,再军校里去,出来继续带兵。”

  赵滋道:“太尉吩咐,下官不敢怠慢!我那里自有教人识字的,两三个月间,应该就成了。”

  赵中宵道:“除了教他识字,也让他知道一下,现在是如何带兵打仗的。以前的时候两军交战,都是主将带着亲信,往往上阵厮杀。主将不利,便就全军军心动摇。现在不同,是主将在后,依据前线局势调兵遣将。许多官员,在主将身边参谋。可以说,以前主将身边是亲信,都要勇武善战。现在的主将身边是参谋,需要熟知战争,会做演算,能够及时提供意见。”

  史大庆道:“末将在禁军中时,最大只做到指挥使,带五百兵。太尉所说的,末将着实不懂。”

  赵滋道:“正是因为你不懂,太尉才会让你到我这里来。我这里指挥着天下兵马,与敌军做生死之争,运筹庙算正是所长。来了我这里之后,自然明白,现在军中是如何做战!”

  史大庆听了,急忙叉手唱诺。

  杜中宵道:“赵滋,你给他安排个合适职位,再找一个师父,教一教他。我们军中,现在缺的就是真能带兵的人。史大庆,只要你虚心好学,必然不会亏待。”

  史大庆急忙拱手谢过。他确实不知道现在军中怎么作战,也不知道自己要学些什么。不过,在军中多年,他还是想带兵,而不想就此裁汰。虽然现在升了官,不在军中,也会有个官做,但却不合自己的意。

  吩咐罢了,杜中宵吩咐士卒,把史大庆领下去。今日安排了住处,明日自然有人带着他,到赵滋那里任职。赵滋的角色,如果硬要类比的话,相当于后世的总参谋长。当然这个年代许多不同,不过他那里确实是枢密院权力最大,也是职责最重的地方。在那里做事,最容易学到东西。

  让赵滋落座,杜中宵道:“明日,你与我一起到河间府去。一是见一见刘几,再看一看那里的地理民情。帅司放在什么地方,我一直拿不定主意。”

  赵滋一怔:“太尉想把帅司放在河间府吗?我们都以为要在定州呢。”

  杜中宵道:“帅司不能在最前线,不然难以掌控全局。在定州,还在河间府,都符合条件。如果没有占领飞狐,契丹还要吧从太行山中出兵的话,在定州自然合适。现在不同,占领了飞狐,契丹只能从保州和雄州南下。如果走保州,自然是在定州合适。如果走雄州,则就是在河间府合适了。”

  赵滋点了点头:“原来如此。只是现在契丹只是攻长城口,雄州那里还没有动静。”

  杜中宵道:“走雄州,要过拒马河。河面冰层不厚,契丹当然不敢南下。这两日又下了大雪,一天冷似一天了。等到拒马河冰封的时候,可就说不好了。”

  赵滋叉手:“太尉吩咐,下官跟随就是!”

  保州北边的葫芦堤,堤北有大片沼泽。哪怕结冰,沼泽地区也不方便行走。保州和雄州虽然紧挨在一起,战线却不相连。如果战事主要发生在保州,帅司当然是在定州合适。便杜中宵总觉得,契丹只怕不会死攻定州,更有可能在雄州出兵。那时,帅司在河间府就更合适了。

第37章 僵局

  下了火车,看着城中拥挤的人群,杜中宵道:“这一战,真是打钱粮!河北大多州县坚壁清野,仅此一项,就要花钱无数。这些聚到城里的百姓,要保证他们衣食无忧,可不是容易事。”

  刘几道:“是啊,说是百姓带着粮食进城,实际上哪里能够做到。最后是朝廷出钱,把百姓的粮食收了起来。进城之后,再按人头,每日发给他们吃食。如若不然,仅是每日里淘米的水,烧饭的柴,各城都供应不起。等到了战后,还要把粮种发下去,诸多事情。”

  这是朝廷的动员能力。现在的宋朝,比十几年前的动员能力不知大了多少。最重要的,还是现在有钱了。事情再难,只要财力充足,就好办得多。

  坚壁清野,哪里是容易的事情?漫长的历史上,先秦时代多见,越到后面越是少见。从唐朝开始到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没办法,政权的组织动员能力下降了,很难做到。宋朝今年能够做到,是以向河北路拨付大量金钱为代价的。天下统一纸币没有几年,现在朝廷的手里有钱,能够支付得起。

  今年与契丹的这一场战事,杜中宵估计,保守地算,也要花掉一亿贯钱以上。如果把各种物资都算上,两亿贯也打不住。打仗就是花钱,跟现在相比,以前战事的花费不值一提。

  火车站前几个月,刚刚建了一座城池,跟雄州连在一起。实际上从真定府开始,每座车站都用城池围了起来,便如长城一般。车站之间兵马可以快速机动,契丹人很难突破。

  出了车站,杜中宵回身看看,又看看两边高高的坚壁,不由点头。车站到州城,约有两三里,中间就用这种城墙连起来,就是壁。坚壁清野的壁,本来就是这个意思,用来保护道路。时代不同,建城壁的成本越来越高,攻城的手段越来越多,做的越来越少。

  进了河间府,到官厅坐定。杜中宵对刘几道:“前几日,契丹开始进攻长城口,极是猛烈。你这里如何?若契丹进攻雄州,河间府一样会受波及。”

  刘几道:“保州来的公文我已看过,契丹此次南下,实在是下了大本钱。攻长城口,听说就带了一百余门炮,日夜不停。只是契丹的炮差一些,长城口又建得坚固,并没有什么用处。”

  杜中宵道:“不只是炮差一些,还有一点,他们没财力多造炮弹。只打了几日,带的炮弹便就用完了,只能够改用石弹。本来炮差,再用石弹对城上铁弹,还有什么用?听说,契丹人还派了勇士,到城下重新收回铁弹,只是被守军打了回来。”

  刘几点了点头:“听说了,确实如此。此一战,打的是两国财力。财力不行,弹药供不上,前线如何打仗?纵然人多,枪炮面前没多少用处。”

  “是啊,打的两国财力。本朝这些年励精图治,攒下的家底,此次就有用处了。仅炮弹一事,便就可以看出来,有钱没钱,差得太远了。长城口小城,这些日子,他们用掉的炮弹,只怕契丹人一年的税赋都不够。没有钱,这一仗契丹人凶多吉少。”

  说完,杜中宵喝了一口茶。到河北路这几日,杜中宵对前线的情况了解更多。契丹攻长城口,开始的时候气势汹汹,几十门炮摆在城外,以为只要几天时间,就能轰塌城墙。结果攻了近十日,城墙依然屹立不倒。反倒是契丹的炮损失了七八十门,而且没有炮弹了。就连石弹,也难以搜集。

  现在契丹五万大军,在长城口外一筹莫展,没有什么办法。如曲阳之战时用人力攻城,只要城内自己不出乱子,很难攻破。而且五里之外就是另一座城池,到了晚上可以方便补给,契丹挡不住。

  杜中宵的感觉,现在这场战事,已经成了两国国力之战。谁强谁弱,已经很明显了。说实话,如果只是抵挡契丹人,宋朝用钱都可以把契丹堵住。现在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在消耗了契丹的锐气后,怎么能够大军出击,把这七十万大军消灭于幽州。

  说一会闲话,赵滋道:“依河间府估计,后边河流冰封,契丹人会不会进攻雄州?”

  刘几道:“那是必然的事。保州后边是定州,定州南边还有真定府,一路三百里之遥。而且这一路上全部坚避清野,契丹根本无法深入。雄州不同,后面是莫州,再就是河间府,兵马较少。而且东边的沧州人烟稀少,可以绕道攻击。现在契丹大军屯于边境,想来就是等机会,来攻雄州。”

  杜中宵道:“我也是这样想的。而且铁路是从真定府到雄州,要想突破,还是要从雄州起办法。只是契丹不动,我们的决心不好下啊。这段日子,着实难熬。”

  刘几听了,道:“既然太尉如此认为,为何不把窦舜卿、刘兼济等军东调?大军到来,契丹若是攻雄州,正好作战。我们四军二十万人,并不惧契丹人。”

  杜中宵道:“大军开拔,不是容易的事。这个时候,各军的炮兵等等物资众多,可不是军令一下就走的。契丹大军一日不动,我们就不适合重新做布署。好在有铁路,真到了要集中兵力的时候,还是比较容易的。从长城口来看,契丹攻坚城,没什么希望。我估计,契丹人也在想办法。”

  刘几摇头:“什么办法可想?攻不破坚城,周围又坚壁清野,他们只能顿足于坚城之下。”

  杜中宵道:“如果契丹人不攻坚城呢?置路上的城池不顾,大军只顾南进。只要到了内地州县,便就是一场大乱。总不能天下坚壁清野,也做不到。”

  刘几道:“太尉,数百里路,契丹人总要吃东西。现在沿边三百里,不攻破城池,契丹人就没有粮草补给。他们只能硬攻城池,没有办法可想。”

  杜中宵摇了摇头:“我总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如果没有办法,契丹人应该退了,为何还要屯在边境?七十万大军,一日要用多少粮草?他们到幽州一个月了,以契丹力,应该就非常艰难了。”

  刘几想了想,实在想不出办法,只能摇头。

  赵滋道:“或者,契丹也在边境找我们的破绽,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点倾国之兵,数十部族兵马尽集中于幽州,这么退了,如何交待?”

  杜中宵点了点头:“但原如此吧。现在十一月中旬,再有两个多月,就要过年了。等到年后,春暖花开的时候,契丹人还不走,我们就不让他们走了!”

  杜中宵的计划,是坚守到春天。那个时候是游牧民族忙碌的季节,错过了就是一年。那时宋军挥军北上,与契丹决一死战。只是前边这几个月,有些难熬。

  宋军防秋,是因为游牧民族秋冬季节无事可做,而且缺少粮草。而农耕地区收了粮食,正是储存最多的时候。大军南下,总能抢到些物资。一样,到了春天,游牧民族要转场,诸事繁忙。这个时候,大军北上,能够大大影响契丹人的生产。

第38章 向东

  耶律仁先快步走入帅帐,向耶律洪基拱手道:“陛下,这几日连续天寒,河流冰冻,已经可以行军了!奚底大王带所部已经试过了,就连拒马河也可行军,冰面坚如岩石!”

  耶律洪基沉声道:“此事重大,万万不可有丝毫差池!”

  耶律仁先道:“陛下安心,微臣自然明白。大军在边境一个月,耗费粮草无算。再不进军,就实在无法支撑。离着年节,还有两个多月,若是大军急进,年前说不定就到开封府!”

  耶律洪基点了点头,道:“好!速招各大王进帐,商议军事!”

  不多时,此次随着耶律洪基南来的重臣将领,纷纷进帐,分立两侧。

  看着众人,耶律洪基道:“这几日天寒,周边河流已经彻底都冻住了。我们在幽州一个月,许多将领都烦躁不堪,忍不住了。都说要大军南下,灭宋军,攻破其城池,抢掠其百姓。天时已到,今日招诸位来,便就是商量一下,怎么进攻!”

  耶律乙辛出列,拱手道:“陛下,臣以为,从保州南下是不行的。”

  耶律洪基面色不变:“为何如此说?保州以南,地势平坦,最利大军驰骋。”

  耶律乙辛道:“先前耶律划里率五万大军,攻长城口。一座小城,十日没有攻破。而且据说,前线把炮弹用光,其城墙依然坚不可摧。划里大王命士卒蚁附攻城,奈何城头宋军大多都用火枪,连云梯都难搭成。现在看来,本朝兵马不擅攻城,当另想办法。”

  耶律洪基点了点头:“此话也有道理。不过,不但是保州,就连雄州也是坚城林立,想绕过去基本不可能。现在飞狐已经落入宋人手中,想从太行山中出兵,也不可能了。”

  耶律仙童出列,拱手道:“臣以为,到了现在,不得不行险。保州和雄州都攻不得,应该从更东边想办法。雄州以东,霸州、信安军一带,宋军并没有修筑城池,也没有派驻大军。只有原来的州县,派有兵马驻扎。虽然那一带池沼众多,既已结冰,并不妨碍大军南进。不如,就从信安军南下。引动宋军出兵拦截,与其野战。宋军擅守城,我军则擅野战,正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耶律洪基道:“此计甚善。诸位以为如何?”

  萧阿刺道:“信安军虽然宋军防守空虚,但太过偏僻。数十万大军,每日粮草不是小数,只怕运输不及。宋军虽然没有在那里修城,但却把百姓都收到城里,百里内难以抢到粮草。”

  耶律仙童道:“霸州到将陵军,四百余里路,不是不能想办法。只要到了将陵军,以南宋朝都没有坚壁清野,获取粮草不难。若军中带十日粮,一路急行,就可能深入宋境。将陵军近京东路,那里极为空虚,大军如同进了无人之境。到了那时,宋朝与本朝就主客交换,完全不同了。”

  萧阿刺听了连连摇头:“大王,五百里路,数十万大军带十日粮,不说可能被宋军阻截,只是赶路也赶不到。这种奇袭,最多只能万人,再多就没有办法了。”

  耶律乙辛道:“前锋可以只用万人。只要他们占住了将陵军,后面大军徐而进就是。宋朝没有雄州以东布置重兵,难道他们还敢出城与我们野战不成?”

  耶律仁先拱手:“数十万大军,要前进五百里路,需一二十万人运输粮草。幽州粮草不多,许多都要从其他地方运来,听怕人手不足。说到底,不攻破宋军必座城池,这仗可不好打。”

  耶律洪基面沉似水,心中极为恼怒。他也没有想到,现在的宋军守城会如此厉害。长城口只是一座微不足道的小城,自己五万大军,一百多门炮,竟然就是攻不破。小城就如此,后面的州县大城,哪里还敢去想?第一战攻下曲阳城,实在太过于顺利了,让很多契丹将领有了不合实际的想法,以为攻宋朝城池不难。真正攻长城口,才明白过来,契丹实在缺乏攻城手段。

  当大炮成为军中主要装备,决定战场局势的,就是重武器了。与宋朝相比,契丹的重武器数量少得可怜,效果也相差甚远。更不要说,双方国力天差地别。对于宋朝来说,一座长城口小城,就可以有源源不绝的铁炮弹,还是开花弹。仅这一战,宋朝打掉的炮弹,契丹集全国之力也做不出。

  从理智上,耶律洪基知道,现在最明智的,就是及时退兵。可数十部族,全国之兵七十万聚集在这里,寸功未立就撤退,自己这皇帝还做不做了?不管怎样,都要打一场胜仗,有个借口撤兵。

  可现在的宋朝实在难缠,连一个边境小城都攻不下来,其他大城更不要想了。最要命的,数百里内坚壁清野,就连抢掠都没有地方。怎么办?这些日子耶律洪基都快愁死了。

  几位大臣争论了一会,上面坐着的耶律洪基面沉似水,一言不发,也不知道想些什么。

  最后耶律仙童道:“现在看来,不管攻保州,还是攻雄州,都不明智。必须选择宋军防守薄弱的地方,突然进攻,让他们措手不及。城池越少越好,与宋军进行野战。我们火炮比不上宋军,数量又少,只有野战才能与其相敌。而且最好地方空旷,利于大军纵横。”

  耶律仁先叹了口气:“这样的地方,就只有雄州以东了。只有几座大城,守军不多,运气好说不定能攻破几座城池。哪怕攻不下城,宋军也必须出兵堵截。如若不然,到了将陵军,就离着京东路不远。只要数万军队进入京东路,宋朝必定大乱。只是,从那里出兵,道路不好,要运送军粮可就难了。”

  耶律洪基看着众人,沉声道:“众卿议来议去,出兵道路还是雄州以东。既然只有这一条路走,没有办法,再大的难处也必须走!签兵三十万,如果不够,就在幽州再签十万兵来。有人运粮,大军绕过宋军的城池,南下就是。若是他们出城攻击,正好消灭!野战之中,不会再像攻那么难!”

  众将一起唱诺。很显然,现在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够如此了。如果大军去进攻宋军城池,简直看不到希望。几个月的时间,若是连国境都攻不过去,以后与宋朝就很难相处了。

  现在契丹大军聚于边境,正是骑虎难下。短时间还可以,若是时间长了,必然生乱子。

  耶律洪基道:“三日之后,大军悄悄移到霸州。以迭里得为先锋,率军两万,带十五日粮,直去将陵军!路上如果宋军出城邀击,则将其击溃。若是宋军难缠,等着大军赶上。到了将陵军,从附近百姓那里补给粮草,等候大军到达。”

  迭里得出列,高声唱诺。

  耶律洪基道:“大军南下,宋军想来会出兵迎击。那时没有城池,我数十万大军,要出全力,尽快把宋军歼灭。只要灭其几万人,宋军的气氛不在,一切就好办了。”

  对于耶律洪基来说,灭宋朝几万人,能不能得到好处不好说,终究是有夸耀的资本。那个时候,哪怕最后撤兵,也可以交待了。

第39章 大军出动

  杜中宵正在房中与几个参谋人员商量北边的契丹情势,包括地形测绘。以前的太过简略,现在边境云集,这事情并不好做。这些做得越详细,对后续的战争指挥越有利。

  一个士卒理来,叉手道:“太尉,接前线公文,契丹大军正在向东移动!”

  杜中宵把公文拿来,拆开看过,递给身边的士卒:“去送给富太尉和赵太尉,让他们过来。”

  不多时,富弼和赵滋进来。杜中宵道:“契丹军队向东去了。我们所料的不差,他们放弃保州,可能会去进攻雄州。命令张岊和刘几,两军做好准备!”

  富弼道:“雄州与保州相比又差到哪里?一样五万大军,一样都是坚城,一样地坚壁清野,后面一样有河间府的五万大军。契丹人到那里,只怕还是没有办法。”

  杜中宵一听,不由愣了一会。想了想,道:“命令刘几,派出侦骑,仔细探查河间府以东。如果发现契丹人从信安军南下,立即回报帅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