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770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至于闻焕章所说的中转站,也可以叫中继站,主要设备是一台继电器。

  “你说的这两个办法,真能起到作用?”赵渊问道。

  闻焕章说:“可以试试看。”

  赵渊说道:“那就试试。”

  皇帝和前丞相想做一件事情,可以调动一切资源去搞。

  几天以后,就有一群士兵和工匠,风风火火的冲进天王寺。

  又来?

  僧众大惊失色,以为自家又犯了啥大案。

  宗杲禅师亲自出来迎接:“贫僧见过闽王殿下,不知殿下驾临有何要事?”.

第三千九百六十章 力大砖飞

  赵文竹合十还礼:“禅师不必惊慌,此事与贵寺无关。”

  “如果实验顺利,今后朝廷会派来人手,常驻天王寺看管维护佛牙塔。”

  一听不是来抓人的,宗杲禅师便不再问。

  他发现赵文竹没心情聊天,于是就让僧众散去,只留自己全程陪同。

  洛阳天王寺在施工,开封相国寺也快了。

  已经跟长公主(闻焕章第三女)互换生辰八字的张从道,正带着一帮工匠往开封赶去.

  二十天之后,洛阳、开封、荥泽的大天线相继建成,夹在中间的荥泽还建了一个中继站。

  洛阳皇宫。

  赵渊看着电报机在纸带上打孔,忍不住问道:“这玩意儿怎不嘟嘟嘟的响?”

  “跟我记忆中不一样啊。”

  闻焕章解释道:“怎么通过电流发声,我暂时还没研究出来。”

  “你这不但是丐版,还是个半成品啊,”

  赵渊调侃道,

  “没有显示灯,也没有声音,难道全天二十四小时开机守着?”

  “一直让人守着也没问题,可你这个是手摇发电,用一阵又得继续手摇。”

  “生生把电报员变成了体力工种。怎么不上电池?”

  闻焕章说:“之前发明的电池,电压实在太低,连手摇发电都不如。”

  “别说无线电报,就连有线电报都无法满足功率。”

  “整一台水力发电机吧,这个东西难吗?”赵渊问道。

  闻焕章说:“原理跟手摇发电差不多,但还需要不断的实验改进。”

  “全国那么多中继站,总不能每一处都搞水力发电。”

  “我打算让各地的电报员,约定每天早中晚固定的一段时间,守在那里开机收发电报。”

  赵渊仔细想想:“这样吧,在全国的省会城市,搞一台水力发电机出来。”

  “如果省会城市不挨着河流,就在附近最近的城池搞。”

  “府一级的城市,每一处也弄一个电报机。”

  “可以,”闻焕章说道,“那些水力发电机,也不用弄得太大,能满足电报机的需求即可。”

  “不必修什么水坝,可以建一座水塔,用畜力提水上去,再用水塔放水间歇性发电。”

  “其实,继续改进手摇发电机,应该是可以满足需求的,毕竟抗日时期……你知道的。”

  赵渊点头说:“初期可以这么搞,今后再慢慢发展。”

  电报员是闻焕章的一个学生,突然扭头说道:“陛下,请随便写一句话。”

  赵渊提笔写道:“大明国运昌隆。”

  电报员把这六个字发出去,立即躬身告退,从外面换一个不知道发送了啥的电报员进来。

  然后就安静下来,估计开封那边收到信号,正在手忙脚乱的转译成汉字。

  皇宫里的电报员,生怕电力不足,一直在疯狂手摇发电。

  又过一阵,电报机开始给纸带打孔。

  电报员翻着常用字代码,逐一转译成汉字,起身说道:“陛下,上皇陛下,开封发来的是‘大明国运昌隆,已收到’。”.

第三千九百六十一章 史上第一封电报

  闻焕章笑着说:“成功了。”

  赵渊有些恍惚。

  洛阳与开封之间的无线电报传输,就这样搞成了?

  从闻焕章开始研发电报机,这才短短的半年多时间啊。

  好巧不巧,半个月之后,辽阳发来加急文书。

  声称高丽武人政变,辽宁打算出兵,请求皇帝批准。

  赵渊却不急着回复,而是把闻焕章的学生都派出去.

  让他们带上各种材料,在船上制作中继器,一路从开封布设到山东。

  然后在旅顺也布设中继器,把电报系统延伸到辽阳和平壤去。

  灭高丽太简单了,什么时候出兵都行。

  赵渊想过一把高科技的瘾,在洛阳给前线发出军令!

  害怕跨海信号不好,赵渊还让那些学生,带着工匠在登州和旅顺架设大天线——天线架在灯塔上,不用额外搞什么建筑。

  沿途还有几个大城市,同样架设大天线。

  ……

  现任辽宁左布政使叫方廷实。

  他跟赵渊挺有缘分的,同一年考取前宋进士。

  赵渊被编管桂州时,方廷实正好是临桂知县。

  他还给赵渊安排了住处,又经常跑去听赵渊讲课,跟赵渊一起游玩桂林山水。

  不管是当时追随赵渊的张镗、李宝等人,还是千里而来的陈东、魏良臣等太学生,都曾在桂州受到过方廷实的照顾。

  人缘直接拉满!

  闻焕章在开封称帝建国时,方廷实依旧在广西做官,继续为宋徽宗的东南小朝廷效力。

  李宝奔袭江南,接着又占领闽粤,方廷实趁机在广西呼应。

  他出面串联广西文武官员,到处宣扬自己是赵渊的好友,竟以区区州判之身,说动半个广西归顺大明。

  然后,就是在大明新朝一路升迁。

  右布政使吕芳在大堂走来走去,方廷实安抚道:“英才兄,今日是开会商议,你一直来回走动作甚?莫要着急嘛。”

  吕芳还未开口,辽宁总兵折彦质就说:“夏季请示朝廷,怎秋天了还不回复?再拖下去,都要到冬季了!”

  辽宁都指挥使孙览说:“或许陛下另有深意。”

  文官还无所谓,武将们却极担忧,害怕朝廷另派大将。

  若真派一个大将过来统兵,辽宁武将的灭国之功又得被摊薄。

  “报,朝廷急递,还有包裹!”

  “终于来了。”

  文武官员全都面露微笑。

  可当方廷实把公文打开,却面露疑惑之色,看完之后说:“朝廷并未谈及出兵事宜,只让我们打造铜铁物件,还说送来了几个样品,让工匠一定要尽心制造。”

  众人把包裹打开,都是一些制作天线的基础零件。

  而且还要求加长若干尺寸,架设的时候再连接起来。

  方廷实不明其意,只得派人照办。

  又过几日,准驸马张从道来到辽阳,亮明身份立即开始造天线,直接在辽国留下的佛塔上架设。

  一天忙活之后,张从道次日把辽宁文武官员请来.

第三千九百六十二章 电报的作用

  他们看着张从道拿出奇怪机器,然后随从疯狂的用手摇动,旁边还放着一本册子。

  “敢问张……郎君,这些都是什么?”方廷实问道。

  张从道说:“差不多到辰时了,这是每天的第一次发报时间。”

  “我一时也说不清楚,诸位相公且等着吧。”

  却见张从道右手不停按着一个东西,忽然机器的小针开始刺击纸带。

  张从道连忙记录数字,看得众人云里雾里。

  然后,张从道又是一阵敲打,给洛阳回复“收到”。

  继而翻开代码小册子,并不很熟练的翻译成汉字.

  足足折腾了十几分钟,张从道交给方廷实一张字纸。

  方廷实念道:

  “申佳。”

  “准许出兵高丽。”

  “折彦质统兵,方廷实后勤,李易随军交涉。此战诸事,三人便宜行之。”

  “内阁、兵部、礼部联合电文。”

  张从道解释说:“十二地支代表月份,从《大明正韵》取字代表日期。申佳,即九月九日(农历),也就是今日。”

  折彦质迷糊道:“这是朝廷公文?也没落印啊。”

  张从道拿出一份真正的公文:“这是圣旨,让诸位听从电文命令。今后若有紧急事务,也可与朝廷电报联系。”

  吕芳问道:“电报为何物?”

  张从道简单解释说:“陛下学究天人,已掌控电之奥妙,可在千里之外,用电来传达消息。”

  “此时此刻,其实是陛下在发电报,阁部院重臣在旁边观摩。”

  此言一出,众人更晕了。

  啥叫陛下掌控电之奥妙?

  难道陛下真是神仙下凡,又或者在海外学得仙术,又或者从林灵素那里学得神霄御电之术?

  折彦质看了看圣旨,又瞅了瞅电文:“此令应该执行吗?”

  “应该吧。”方廷实也拿不准。

  ……

  洛阳皇城,新设的电报房内,一群阁部院重臣表情各异。

  “陛……陛下,这‘收到’两个字,真是从辽阳发回的?”

  李宝最先回过神来,语气当中带着三分震惊、七分兴奋。

  赵渊点头说:“是辽阳发回的。”

  李宝连忙又问:“臣若为主帅,能不能给各路将领,都弄上这一堆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