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李文仲走到祖父身边:“还过得去。”
李茂拉着孙儿的手:“你去年虽然落榜,但举人功名还能保留两次。”
“就算再落榜两回,也要重新把举人考回来,非得考上进士不可。”
“家中没有进士官,就算富甲天下也被人欺辱,千百万贯家产不啻为过眼云烟。”
李文仲说:“大明不是前宋,只要守法经商,便不会被横加盘剥。”
“孩儿听闻朝廷多次发债,最早在四川发放的两批战争债券,如今皆已连本带利偿还给商民。”
“你懂什么?”
李敦义不屑道:“国朝初立自然守信,前朝太宗、太祖还惩治经商权贵呢。”
“等再过一两代皇帝,朝廷就没这般讲规矩了。”
“趁着朝廷还信守承诺,俺李家更应当科举做官,赶紧从商贾之家变成士绅望族!”
“家里的生意你别管,一心一意好好读书。”.
第三千三百四十四章 大商人
李文仲只能说:“数学、物理、天文、地理这些,孩儿已学得很深入,去考科举绰绰有余。”
“就连官家去年提出的化学之道,孩儿也在认真钻研,经常邀约太学生讨论。”
“只是那些儒家经文,还有待继续苦读。”
“明年你再去考太学,”
李敦义说道,
“俺已经打听好了,明年的太学考试,会比以前更看重杂学。”
“你既然精通那些杂学,想必考进太学极有把握。”
“唉,若早知官家要提倡化学,去年你落榜之后就该报劝农生,趁机以化学之道进太学读书。”
祖、父、孙三代围绕着科举,聊了好一阵,似乎完全不关心商业。
突然,李文仲问道:“听说朝廷设立交易所,对东京各行的大行商影响极大。”.
“这个你别管,好生读书要紧!”李敦义说。
李茂也说:“我李家能在开封经商二百年,历经宋明两朝更替而不倒,就是因为懂得审时度势。”
“前朝王相公变法,我们没有站出来反对。”
“等到旧党发难,我们才顺势而为。”
“现在也一样,陛下想怎么做,我们也顺着陛下。”
“一個交易所而已,谁都能去买货。”
“以俺李家的财力,照样能赚钱,只是赚得不如从前多而已。”
李文仲却说:“其实有空子可钻,但须掌握一个度,莫要把陛下给惹急了。”
李茂颇有兴趣的看着孙子:“伱说说看。”
李文仲说道:“冬天就快到了,煤炭和布匹定然涨价。”
“煤炭无法操控,东京的煤行官三私七,一旦私行操纵煤价,官行立即就会出手。”
“毕竟前宋的煤行搞出了大乱子,此后朝廷一直对此极为重视。”
“但我们布行就不一样,没那么容易死人,朝廷的容忍度更高。”
“天气转凉之后,可以在交易所扫货。”
“甚至是抢在客商进交易所以前,直接提价把货物给买来。”
“有了交易所,反而比以前更方便。”
“因为在交易所买到货单,是有限定提货期的。”
“只要我们出手,布行的其他大商人也会跟进,一两天之内就能把布价打上去。”
“布价一旦上涨,已经买到货单的中小商人,为了牟利他们不会去提货。”
“而是抢在提货期以前,直接把货单给卖掉,等于他们啥都不干就能赚一笔。”
“如此一来,等于中小商人也被我们操控,整个京城的大中小布商联手炒卖布匹。”
“官府的反应是滞后的,四百里加急调货,他们不敢轻易这么干。”
“因为四百里加急涉及兵部,最终要上报兵部和内阁,一个弄不好就要被追责。”
“交易所的官吏,肯定会先召集布行的大商们谈话。”
“我们就顺着官员做,给足他们面子,还能让他们获得平抑布价的政绩。”
“这个时候,布价已经涨到很高了,我们可以放出一大批货。”
“要知道,我们是最先扫货的,手里低价买到大量布匹,降一点价也能大赚特赚。”
“而且我们有仓库,剩余布匹可以存放起来。”
“但那些跟风高价买进的中小商人,脱手早的肯定有得赚,脱手迟的却会砸在手里。”
“他们可能到处筹钱炒货,突然布价就下降了,而且货单还限定了提货期。”
“如果他们不降价卖,他们就得支付仓库费。”
“如果降价卖,他们就得赔钱。”
“当布价持续下跌时,无数的中小布商,会争先恐后降价出手。”
“而我们在高位时卖出许多布匹,等布匹价格猛跌之后,又可以低价把货买回来。”
“里里外外,赚了两次钱,而且还给足了官府面子!”
“并且搞出这许多事情,还不会太影响民生。”
“我们低价买回布匹之后,再屯在仓库里一点点出货,布价又会慢慢涨回正常水平。”
“而这个时候,大量布匹都被几家大行商存进仓库,中小行户也只能从我们这里进货。”
“只要布价恢复正常,交易所那边就不会四百里加急调货。”
“如果有客商得知东京布价猛涨,着急回去运货过来。”
“等他们把布匹运到,布价早就被打下来了。”
“我们可以继续降价出货,搞得那些客商只能亏本贱卖,我们再趁机以极低价吃进客商的新货。”.
第三千三百四十五章 第三条路
“当然,这时最好别压价太狠,否则交易所就成了摆设,等于把陛下往死里得罪。”.
“因此,反复赚几次钱可以,但不能把市场彻底搞崩掉。”
“最好是让客商新运来的布匹,稍微能够赚一点点,再狠也不能让他们亏本。”
“他们若是亏本,交易所就完蛋了,陛下发了怒火必然动刀子。”
李茂和李敦义对视一眼,目光中都是说不出的震撼。
李茂心中大喜,抓着李文仲的手说:“俺孙儿真是经商奇才啊!”
首富归首富,但东京市场足够大,李氏一家说了不算。
如果不计后果,他们可以直接开搞。
可是想要善后,避免客商赔得血本无归,引来朱陛下的疯狂报复,那么就得几家大布商携手。
只有他们联手,才能迅速控制价格。
跨行业的大商贾互不信任,同行业却还真能做到同进同退。
因为他们历来的营商环境太糟糕,即便背后各自都有靠山,但那些靠山也是吸血鬼啊。
一边要应付靠山吸血,一边还要应对官府盘剥,大行商们若不团结根本站不住!
东京布行几大家族,连续开会商量半个月,总算把整个计划给敲定。
或许是陛下的刀太过锋利,中途甚至有人打退堂鼓。
最后他们不得不歃血为盟,以祖宗的名义起誓,然后口头约定章程。
即,最后收尾不可贪得无厌,必须给客商们留条财路,收割几波还不能把中小商人逼入绝境。
一旦情况不妙,必须联手控价。
不计后果收割赚钱者,其他几家联手进行打压!
为啥他们冒如此大的风险,而且搞得这么复杂,也要执行收割计划?
因为交易所的出现,主要针对的就是他们。
陛下已经盯上他们了,现在只有两个选择:
第一,乖乖听话今后只赚老实钱。
但随着交易所系统成熟,今后赚钱的空间会越来越窄,甚至对市场判断失误还会赔本。
第二,在交易所的规则之下,寻找新的赚大钱路子,并且还要顾及陛下的颜面。
没有第三条路。
像反对王安石市易法那样,反对陛下的交易所?
别扯了,他们还没活够。
……
初冬时节。
商铺里的布匹,还在正常涨价,交易所却天天上涨。
各大卖布的商铺,也是加入了布行的。
他们属于中小型行商,也叫作行户。
多数行户根本搞不清状况,听说交易所布价猛涨,他们连忙去请示布行大佬们。
一番商议之后,大家相约一起涨价(普通行户,不得绕开行会,私自猛涨猛跌)。
老百姓见布价猛涨,害怕冬天缺少布料,于是纷纷去店铺抢购。
面对抢购布匹的人群,行户们自然要加大进货量。
而且看到交易所布价还在涨,又听说几家大行商在疯狂扫货,他们也跟着跑去交易所下单。
很快就有人意识到,在交易所买到货单之后,可以不必去货栈把布匹提现。
只要抢在提货期以前,转手卖出货单即可赚钱。
就算提货期到了,只要支付仓库使用费,也可以继续兜售货单。
靠卖货单赚到的利润,远比那点仓库使用费更多。
仿佛打开潘多拉魔盒,东京迅速陷入疯狂。
刚开始还只是大行商们,暗中诱导行户炒布匹期货。
渐渐的,就连普通市民也加入进去,甚至有人通过借贷去炒货。
交易所吓得连忙上报户部,最后订了一个规矩:每天某商品如果涨价超过10%,该类商品在交易所就停止买卖货单。
屁用没有。
因为可以绕开交易所私下买卖!
交易所又向户部报告,很快再次出台规定:所有货单,必须在交易所内买卖,并且还要收取手续费。
依旧没用。
这又不是电子时代,原始的纸质期货证券,有太多法子绕开规定。
就比如中国刚出现股市时,需要身份证才能限额认购,结果有人带着一大包身份证杀过去。
大明的东京交易所也是这样,官府出台什么限制措施,他们总能有法子绕开。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