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李待诏觉得该定什么德运?”李唐问道。
李清照想了想说,
“宋为火德,明为土德,”
“这是应有之意。”
“既然官家迟迟不定,”
“那多半是另有深意。”
张择端道:“大臣们也是如此想法,”
“认为官家另有深意。”
“那些提议水德、金德之人,”
“便是想要碰运气迎合天子。”
李从训笑道:“特别是金德,”
“民间传闻越来越离奇。”
“有相士声称,官家英俊慈和,”
“乃男生女相,”
“定是太白金星转世。”
“国朝不但该定金德,”
“还应该加封白帝的神号。”
按这时流行的说法,
太白金星乃是白帝的女儿!
如果赵渊是太白金星转世,
那么父凭女贵,
白帝也应该升一升祭祀级别。
甚至,昊天上帝那位子,
都该让白帝来坐坐。
画院也是皇帝散心的地方,
赵渊被吵得脑壳疼,
把一堆奏疏留中不发,
踱步来到画院这边偷闲。
众人前来拜见,赵渊说,
“李待诏留下吧,你们自去忙碌。”
李唐瞅瞅皇帝,
又瞅瞅李清照,
连忙躬身告退。
其余官员,也都跟着离开,
表情有些诧异。
李清照见赵渊坐在那里闭目养神,
也不说话打扰,
悄悄取来古琴弹奏。
直至赵渊半躺着睡着了,
李清照才朝太监招手,
取来一条薄毯给皇帝盖上。
一觉睡得饱了,
赵渊伸懒腰坐起。
李清照问道:“官家还在苦恼德运之事?”
赵渊摇头:“我只是没有料到,”
“大明官员第一次封驳圣旨,”
“居然是因为德运之说。”
“实在滑稽可笑!”
封驳,就是皇帝或宰相的命令,
因为不符合既定制度,
被具有封驳之权的官员给打回来。
当年王安石变法,
想要掌控御史台,
于是举荐自己的学生李定做谏官。
宋神宗颁布任命诏书,
结果被官员封驳七次,
前后换了好几个机构,
还罢免了三个舍人,
依旧无法通过这项人事任命。
因为不合规矩!
而且,王安石举荐的那个学生,
名声特别不好——隐瞒庶母死讯不服丧.
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 话语权
那不但是李定的庶母,
还是他的生母。
被人揭发之后,
李定竟说自己不知道是生母,
对血缘关系有所怀疑才不丁忧。
不说放在古代,
便是到了现代,
不认亲妈不服丧都会被戳脊梁骨。
王安石提拔这种人控制言路,
大臣们不封驳才怪!.
对了,苏轼的乌台诗案,
也是这个李定牵头的。
之前赵渊在东京时候,
由于杀了太多旧宋权贵和官吏,
颁布再离谱的法令都没人敢封驳。
而就在昨天,
赵渊传下旨意,
勒令不得再谈德运说,
新朝也不会再定国家德运。
此令,被原封不动的打回来!
赵渊大怒,
内阁封驳就不说了,
改走通政院居然也被驳回。
赵渊招来自己的学生梁异,
二人不但是君臣、师徒关系,
甚至还类似义父义子。
梁异哭丧着脸说,
“官家,是六科驳回的。”
“臣虽然执掌通政院,”
“但六科拥有封驳权。”
“臣勒令他们通过,”
“但他们都不听话,”
“只有撤换了才行。”
在那一刻,
赵渊终于体会到自己没有威严。
六科给事中都敢不给皇帝面子!
若是儿子在京,
那些家伙肯定骨头更软。
李清照听完之后,劝解道,
“官家,内阁与六科,”
“恐怕并非故意触怒天子。”
“而是德运乃大事,”
“他们必须守住规矩,”
“否则今后出了灾异,”
“这些官员是会被众人弹劾的。”
“朕知道。”
赵渊的无奈就在这里,
他知道那些驳回圣旨的官员没做错。
不再确定新朝德运,
这是古今未有之大事。
内阁和六科,
没人敢背锅。
他们必须驳回此令,
一来可以获得直谏皇帝的名声,
二来今后出现灾异也可免责。
赵渊问道:“你觉得该定下德运吗?”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