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1992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先在京畿、河南试行,”

  “不断填补漏洞、微调政策,”

  “继而扩大到关中与淮南。”

  赵渊说道:“一旦平定南方,”

  “两淮是厢军改革的重中之重。”

  “那里能改过来,”

  “全国就没什么问题了。”

  宋代的厢军,

  可不只是用来打仗的,

  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职责。

  第一,运输物资。

  不管是搬运粮草,

  还是朝廷的各种纲运,

  首先考虑的就是让厢军去做,

  人手不齐的情况下才会征调民夫。

  第二,修筑水利、修缮城池、营建宫室、修建皇陵。

  这种政府性工程,

  同样优先调派厢军,

  再根据工程量征调民夫补充。

  第三,屯田垦荒。

  边疆或少数内部地区,

  如果需要屯田,

  也是把厢军扔过去。

  第四,供官员役使。

  官员奉诏出京,

  监司巡查地方,

  官员长途赴任,

  甚至是官员搬家换宅,

  都可以直接让厢军来做保镖和打杂。

  甚至是官员的父母病故,

  官员有重任在身无法回家丁忧,

  可以申请让厢军帮忙协助处理丧事,

  原则上调拨的厢军在一百以内。

  又或者官员本人病故,

  派厢军一路护送遗体回家,

  原则上调拨厢军不得超过三十人。

  又或者,当官的把厢军叫来充任杂役,

  甚至是让厢军无偿给自己当属吏。

  就连最低级的副都头,

  也可以役使一个厢军。

  而知州级别,

  可以役使两百个厢军。

  宋代边将甚至大规模调派厢军伐薪烧炭,

  不给任何补贴,

  等于长期做苦役,

  烧出来的炭却被将领卖了赚钱。

  这个做法一度很流行,

  导致大量烧炭的厢军难以忍受,

  直接逃进山中聚集做土匪。

  由于逃亡的烧炭厢军太多,

  北宋朝廷不得不下令禁绝,

  明文禁止厢军从事烧炭工作。

  其他还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

  能做巡检兵、递铺兵的厢军,

  已经算是厢军当中运气很好的。

  他们甚至还要接受伐木、造船、酿酒、挖矿、生产兵器、传递文书、宫观杂役等任务,

  反正有啥事儿让厢军去做便是。

  你以为大宋朝廷心善,

  一出事儿就把流民和反贼编为厢军,

  全国那么多厢军是官府掏钱白养着的?

  南宋官员章如愚,

  直接用八个字来总结:宋有天下,悉役厢军。

  正是由于厢军的业务范围太广,

  牵扯到的人数太多,

  赵渊一直难以全面改革。

  四川那边,大量厢军杂役被安置垦荒,

  甚至是被迁徙到南阳和襄阳,

  结果导致官府很多时候人手奇缺。

  稍微大点的公共工程,

  就必须全部征召民夫,

  非常考验地方官的治理和协调能力,

  偏偏四川各府县还在大修水利.

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天文馆

  而厢军改革的深层区域在两淮,

  说白了就是纲运问题。

  如果废除两淮纲军,

  要不要再组建一个两淮漕军?

  赵渊的想法是,

  纲军脱离厢军序列,

  跟递铺兵编为一个系统,.

  专门负责邮递、运输业务,

  整体划归给兵部管辖。

  这是枢密院和大元帅府,

  抢走兵部太多职权,

  而给予兵部的一种补偿和平衡。

  今日休沐,

  赵渊带着李师师和刘慧娘,

  乘坐马车返回后宫方向。

  快到地方了又停下,

  心血来潮登上城阙,

  踱步在皇城城墙溜达一段。

  西北方的艮岳着实碍眼,

  那里近乎是荒废了,

  大量亭台楼阁,

  在守城期间劈了做柴烧,

  石头也被搬走做落石。

  一堆大小石头就堆放在城墙上,

  保存完好的上品太湖石,

  被官府拍卖给富户。

  而已经被敲碎的石头,

  随便百姓过来搬抬,

  又或者批发给建筑商。

  如今的艮岳,杂草丛生,

  珍奇花木也没人打理,

  就那么突兀耸立在城市东北角。

  或许可以稍微清理一下,

  再修缮几座亭台,

  供东京百姓平时游玩。

  赵渊灵机一动,

  想到了天文院。

  可在艮岳的山头建天文台,

  今后即便迁都,

  这里的天文台也不用搬走,

  跟洛阳的天文观测数据相对照。

  宋代那些天文官经常造假,

  皇帝不得不再设立翰林天文院。

  本来是想让司天监和天文院互相督促,

  结果新旧两个天文部门携手造假,

  一起编造观测数据来糊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