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如今,大明新朝已将司天监、天文院合并,
并裁撤掉三分之二的滥竽充数之辈,
新机构的名字就叫“天文院”。
赵渊离开城墙,
打算去天文院看看。
李师师对那玩意儿不感兴趣,
刘慧娘却是兴致勃勃。
她有许多亲戚喜欢搞技术,
不仅祖宗改进湿法炼铜工艺,
她表哥前些年还发明了七巧板。
梁王亲至,
天文院上下鸡飞狗跳。
院使黄裳闻讯赶来迎接,
热情当中多少有点怨气。
这位前朝老状元,
先被宋徽宗扔去编修道经,
现在又被赵渊搞来管天文,
但他一直是想做政务官的。
“摆钟做得如何?”赵渊随口问道。
黄裳说道:“已快做好了。”
赵渊点头:“去看看。”
北宋的水运仪象台和讨论制造玑衡所,
如今还摆在天文院的衙门里。
这两样属于天文测量装置,
时钟属性反而是附带的。
赵渊入主东京之后,
很快就合并精简天文机构,
并让黄裳带人研制机械钟。
研发团队的首席工程师,
是搞出“讨论制造玑衡所”的王道士。
赵渊带来的洋州士子,
有几个喜欢钻研物理的,
也加入了这个科学团队。
又从工部借调了一些工匠,
整个团队总共大概三十人左右。
整体思路,是赵渊提供的。
不需要什么发条装置,
用重锤做动力,
以单摆来守时。
这种摆钟被伽利略发明之后,
除了块头太大,
不方便移动之外,
没有什么大的缺点。
即便进入互联网时代,
还有许多“复古”的人,
家里摆放这种时钟来计时,
并拍视频发到网上装逼。
但赵渊只是看过外形,
知道基本工作原理,
具体的内部构造完全不懂。
王道士正蹲在屋里搞研究,
得知赵渊来了,
连忙带着团队迎接,
“拜见梁王,拜见梁王妃!”
赵渊和颜悦色报以微笑,
相比面对其他官员,
此时的微笑最为诚恳,
“不必拘礼,研制得如何了?”
王道士说:“大致已完成,”
“还须改些小地方。”
虽然宋代的水运仪象台,
以及伽利略的重锤摆钟,
都需要用到擒纵器来调节。
但这两者的擒纵器,
在设计上相差迥异,
王道士等于要重新设计一遍。
重锤时钟不止一台,
每台足有一人多高,
王道士让助手全部拆开外壳。
王道士指着其中一台,详细解释说,
“重锤带动棘轮,”
“轮齿推开枢衡(轴心)的棘爪,”
“使得枢衡转过一个角度。”
“枢衡下方的棘爪,”
“正好转过来挡住下方轮齿。”
“棘轮继续转动将它又推开,”
“枢衡就转回原来的位置,”
“如此便完成一次摆动.....”.
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钟摆
讲解加演示,
赵渊一看就明白。
王道士继续说:“这上方横向摆动的装置叫天权,”
“最初是用它来调节快慢。”
“臣实在汗颜,”
“没有用梁王所言之单摆,”
“结果这种横摆虽然也能调节,”
“每天用滴漏和日晷验算却误差极大。”.
赵渊笑了笑,
也没进行指责。
单摆的等时性,
这玩意儿说起来简单,
详细讲解却极为复杂,
王道士不按赵渊说的来很正常。
而且根据赵渊提供的重锤思路,
王道士能够研究出横摆时钟,
已经算非常有能力了。
王道士又指向旁边的单摆钟,
“后来臣制作了几个大单摆,”
“盯着滴漏测验了三天。”
“摆的周期,确实与摆幅无关,”
“只与摆线长短有关。”
“具体调节快慢的枢衡装置,”
“到底设几处天关(擒纵器中阻挡摆绳的作用点)最守时,”
“还在慢慢的反复比对。”
“用日晷来测验,”
“现在的误差有多大?”赵渊问道。
王道士回答:“一个月的误差,”
“大概是两刻钟。”
赵渊点头赞许:“已经极为精确。”
王道士说:“还可再改进。”
古代州县的日晷,
制作得不咋精细,
一天的误差就有可能达到十五分钟。
但中央朝廷的天文部门,
其所用日晷则极为准确,
每天的误差不超过20秒。
宋代已经有小时的说法,
赵渊说道:“小时沿用旧例,”
“可再把一小时,”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