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91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阎应元假装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本官之前在县衙里担任九品小吏,对朝廷的规矩不是很懂,幸亏吴指挥使提醒,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

“这样吧,后天早晨本官会在校场发饷。到时候阎大人让所有卫所兵披甲带武器,去校场领饷。”

“如果丁义强词夺理,甚至带兵反抗,到时候吴指挥使一定要帮忙啊!”

吴致远认真思考一番后,拱手离开。

他听说过戚家军的下场,所以对校场领饷这件事很是抵触。

但...

披甲带武器打消了他的顾虑,卫所兵战力再差,也不会任人宰割。

这是他的底气!

姜应奎看着吴致远离去的身影,顶着一脑袋的问号说道:“阎兄,你到底要干什么?我怎么看不懂了!”

阎应元眯着眼:“一箭三雕!”

第142章 范永斗的谨慎

“张峰参见指挥使大人!”

黎明将至时,阎应元在一个死胡同里见到了锦衣卫百户张峰。

“情况如何?”

张峰一夜没睡,口干舌燥的他先是用唾沫润了下喉咙,随后说道:“据查,指挥使大人所说的八家商号,与万全都司掌印指挥使吴致远往来密切。”

“这些商号每次运输货物前,会向吴致远索要手令以躲避沿途关卡拦截。虽然不清楚运输的货物有哪些,但根据商队马夫交代,里面肯定有铁。”

“其他的证据一时半刻找不到,希望大人多给几天时间!”

阎应元缓缓摇头,就算给锦衣卫再多时间也不可能找到证据。

这些商人做事非常谨慎,能力也超乎想象。

一旦消息被人泄露出去,人证会被杀,物证会被毁。

“不用找证据了,今天好好休息,明天全力以赴!”

说罢,他从怀里拿出一个用油纸包裹的东西,递给张峰。

张峰以为是重要资料,当着阎应元的面打开查看。

不看还好,看过后他整个人愣在原地。

紧接着,眼睛瞬间湿润,激动的看向阎应元。

那不是资料,而是一截...烤羊腿。

“昨晚烤的羊腿,你不方便露面我给你留了一截。肉凉了咬不动,回去烤烤再吃吧!”

“多谢指挥使大人!”张峰小心翼翼的收好烤羊腿,等待阎应元的下一步指令。

“回去告诉锦衣卫的兄弟们,明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张峰点头领命,身影一闪消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接下来一整天,五军营的士兵在阎应元的指示下牢牢守住城门,不放一人出城!

终于,夜幕降临。

运送粮草物资的商队趁着夜幕入城,随后在夜幕的掩护下被分成三队。

一队在几百名士兵的保护下去往校场,一队将马车停放到西城门附近的大街上,人员随即撤离。

最后一队去往宣府镇官仓。

一刻钟后,范永斗的人影出现在街角处,身后跟了几十个家丁。

“去看看车上装了什么!”范永斗吩咐身边的管家。

管家不敢大意,他先是向四周瞧了瞧,见没人主意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冲过去,顺势打开了马车上的篷布。

篷布下面是袋子,借着月光可以看清袋子里掉出来的并不是粮食,而是稻壳。

他伸手将装满稻壳的袋子搬开,一个黑漆漆的庞然大物出现在眼前。

是火炮!

管家对这种场面早已司空见惯,为了谨慎起见,他用最快的时间将旁边几辆马车全部查验一番。

附近的马车里装的东西各不相同,有与火炮配套的弹丸,分别是大个实心弹和百子连珠弹;有佛朗机炮,还有厚厚几摞的棉甲。

都是明廷禁止贸易的物资。

确认无误后他来不及收拾现场,迅速回到范永斗身边汇报情况:“老爷,小的查看了五辆马车,有一门红夷大炮,一门佛朗机,六箱弹丸,硝,硫磺各有几箱,另外还有几百套棉甲。”

范永斗眨了眨眼睛,吩咐一声:“撤!”

“老爷...为何撤退?这些都是辽东需要的物资,运过去一本万利啊!”家丁一脸的懵逼。

啪!

范永斗对准管家的脸狠狠的扇了一巴掌:“别废话,快走!”

一行人躲在墙边的阴影中,迅速离开现场。

“大人,难道您的计谋被姓范的识破了?”阴暗的角落里,张峰蹲在阎应元身边不解的问道。

阎应元撇着嘴低声回答:“狗能改得了吃肉,但改不了吃屎!范永斗是聪明人,他不会让自己身犯险境。”

“这些人都是他培养的死士,宁死也不会出卖他。如果我们现在冲出去抓人,他们一没偷二没抢只是违反了宵禁。”

“不过...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很快就会回来。”

果不其然。

又等了一刻钟,几十个人影鬼鬼祟祟的出现在大街上。见四周无人,熟练的牵起马车往远处走去。

张峰知道轮到他干活了,向阎应元抱拳拱手后带着几个锦衣卫悄悄摸了过去。

......

翌日。

范永斗焦急的站在院子里,来回踱步。

虽然他不清楚朝中发生的情况,但根据他多年的经验判断,以后挣大钱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少。

这一批物资来的时机固然有些不对,但在暴利的诱惑下,他还是决定冒险试一试。

成了,财源滚滚。

败了,与他无关。

就在他要等不及的时候,管家急匆匆跑进门:“老爷!新来的阎大人带着几百人去校场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都能出入,小的派人在附近看了一会,查的都很严。”

“好,通知一队,二队,三队和四队,挂上我们范家的旗号,分别从四个城门出城。”

管家应了一声,跑了出去。

半个时辰后,管家跑了回来:“老爷,除了西城门没怎么查,其他三个城门查的都很严。”

范永斗点点头,继续吩咐道:“通知五队从西城门出城,出城后与其他马队分开往北走,用最快的速度出关。关隘附近应该没有守军,就算有也都是咱们得熟人,不会故意刁难。”

“是!”

两刻钟后,管家再次返回,喘着粗气向范永斗说道:“老爷,车队出城了!”

“好!”听到这句话,范永斗的长舒了一口气。

作为在刀尖上挣钱的人,除了钱他谁都信不过。

别说是阎应元,就是朝廷那位大员亲自来了与不好使。

该谨慎的地方必须谨慎。

钱固然重要,小命更重要。

一旦东窗事发,只要撇清关系就能安然无恙。

范永斗在院子里的石凳上休息了好一会,见时间差不多了才吩咐左右:“来人,备车!本老爷要去宣府府衙大堂报官!”

“青天白日,郎朗乾坤,本老爷的马队竟然被人偷了!可恶,可恨!”

第143章 收复宣府(下)

校场外!

万全都司掌印指挥使吴致远躲在一处废弃的民宅里,同样焦急的等待着。

“大人!”一个平民打扮的人闪身走了进来。

“怎么样?”吴致远急不可耐的问。

“阎大人正在去往校场的路上,身后跟着五百来人,都穿着甲胄携带武器。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皆已开启,各城门及城墙守军约有四千人左右。校场还有五百官军,他们守在几个大箱子旁边,里面装的好像是银子。”

吴致远不敢大意,掐指算了算。

阎应元带来五千人,城池防务占用四千人,剩下一千人加上丁义的八百人总共也才一千八。

如果发生冲突,短时间内他依然占据优势。

等等...

“丁义的八百人去哪了?”吴致远颇为忌惮的问。

“在校场,那些人穿了盔甲,但武器都放在校场的角落里。”

吴致远心中大定!

只要站队的时候把丁义的人和武器隔离开,这件事就算成了。

就算打不过,他也有时间逃跑。

偌大的城池,换一身平民衣服他们如何寻?

想清楚这些,吴致远大手一挥:“走,校场领饷。”

两千多人浩浩荡荡的走进校场,按照事先的部署列队站立。

“阎大人恕罪,在下军务繁忙来晚了!”吴致远快步来到阎应元面前,单膝下跪。

阎应元面无表情的点点头:“无妨,吴指挥使请起。”

看着校场里黑压压的人群,高台上的四个人四种心态。

吴致远目光锁定丁义,怕他趁乱逃跑。

丁义用同样的目光看着吴致远,一旦发现他有异动,会毫不犹豫的冲上去擒拿。

五军营参将姜应奎表面上风轻云淡,内心里实则慌得一批。

他怕阎应元玩砸了。

阎应元一脸的平静,他没有多余的废话,直接说道:“来人,搬银子!”

看守银子的士兵得到命令后将装银子的箱子搬起来,放到阎应元面前推倒。

哗啦!

雪白的银子散落一地!

在场的所有人几乎同时屏住了呼吸,目光死死的看向阎应元脚下。

这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大明朝最受欢迎的东西。

“游击将军丁义及麾下所有士兵属于战兵,步兵月饷一两六钱,骑兵月饷一两八钱,外加一两银子的草料银!朝廷共欠十个月的饷银,诸位排好队,按照名册上的数额依次领取。”

校场很大,阎应元每在前面说一句,穿插在队伍里的军营士兵就大声复述一遍。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场。

丁义的八百边军听罢很是激动,一个个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走上高台领饷。

由于提前分好了银子,所以发的很快。

营兵们领完银子后,阎应元伸手拿起另一本兵册:“万全都司下辖十一个卫所,由于粮价上涨卫所将士入不敷出,朝廷每人每月贴补二钱银子,由于卫所人数太多,本官就不一一发放了,由吴指挥使代领。”

吴致远一愣,随后笑着来到阎应元面前领取银子。

此时此刻他已经完全放下了戒心,对阎应元的认可很是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