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看着失落的卫所兵,阎应元猛地提高嗓门问道:“台下的卫所士兵,你们看着他们手里的银子,眼红吗?”
卫所士兵扭过头,看向营兵。
他们每人手里至少都拿着一把银子,少则十几两,多则三十两。
而他们...
在吴致远不贪墨的前提下,最多只能拿到二两银子。
其中的心里落差,可想而知。
碍于情面和军威,这些士兵站在原地一言不发。
吴致远以为阎应元想替他们鸣不平,上前一步低声说道:“阎大人,卫所兵一代为兵代代为兵,这是洪武老祖定下来的,也是他们的命。就不麻烦...”
阎应元没有理会吴致远,提高嗓门继续问道:“你们都是聋子吗?啊?”
“老子问你们看见银子眼红不眼红?羡慕不羡慕?”
“是男人,就大声说出来!”
话已经说道这个份上,卫所兵们纷纷抬起头看向阎应元。
有几个胆大的士兵躲在人群里喊:“我们不是聋子!听见了又能怎样?”
“何止眼红,都快流血了!”
“对,羡慕的要死!阎大人是想给我们发银子吗?只要你敢发,我们就敢拿!”
这些人都是老兵痞,只要有一个人带头,其他人就会纷纷相应。
眨眼间整个校场你一言我一语的乱作一团。
姜应奎见状紧紧握住手中的刀柄,做好了保护阎应元的准备。
吴致远则是一脸懵逼的看着,不知道阎应元要干什么。
丁义脑袋上也顶着大大的问号,搞不清状况。
“安静!”
在一声声安静中,乱哄哄的校场恢复了平静。
阎应元上前一步,表情严肃:“本官来宣府镇办三件事!”
“一是收复宣府,二是发饷,三是施行新政!”
新政?
所有人都被这两个字吸引了主意,纷纷屏息凝神,生怕错过对自己有利的消息。
“新政里面与你们无关的我就不说了,说一说与你们有关的。”
“一,废除宣府镇所有卫所。卫所士兵的军籍也一同废除,从此以后,大明没有军籍二字。”
整个校场先是陷入短暂的安静,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卫所士兵早就受尽了压榨,期盼了许久的这一刻终于来临。
也就是说,从此以后他们不用闲时种地,战事打仗了。
也不用缴纳皇粮,更不用自带军粮去前线作战。
这一刻,他们终于是人了!
卫所士兵们左拥右抱,庆祝这彼此的新生。
狂欢过后,他们的内心被迷茫占据。
废了军籍,没了土地,干什么去呢?
卫所中有能耐的人早就逃了军籍,去别处谋生。
留下的人当了一辈子兵,只会种地和打仗!
“诸位!”阎应元伸出双手示意他们安静,“陛下制定新政是考虑到了这点,所以你们未来有两个选择。”
“想当兵的,转任营兵,饷银与其他营兵一致!”
“不想当兵的可以当农民。你们原来的土地由朝廷收回,想种地的向朝廷买,可以一次交清银两,也可以分五年十年向朝廷分批缴纳银子。”
“具体的政策,本官已经印在纸上,请诸位回去后认真阅读。”
话音刚落,吴致远最先反应过来。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被阎应元的一句话架空了。
卫所没了,军籍也没了,他这个掌印指挥使眨眼间成了空架子!
本来无比舒畅的心情瞬间跌落谷底!
他不可置信的盯着阎应元:“阎...阎大人,你说的可是真话?”
阎应元眯着眼,目光冷漠:“对了,本官来宣府还有第四件事要办!”
吴致远一愣:“什...什么事?”
“万全都司掌印指挥使吴致远,压榨士兵,贪墨饷银,泄露军情,通敌卖国,失职失察,其罪当诛!来人,将其拿下!”
第144章 证据确凿,范永斗还不认罪?
校场内,安静的有些可怕。
事情变化的速度太快了,绝大部分人都处于懵逼的状态。
巡抚大人前一刻还在给吴致远发饷,下一刻就要抓他问罪。
“阎大人,莫要玩笑!”吴致远警惕的后退半步,右手抓着刀柄。
姜应奎,丁义见状,同时拔出腰刀,目光锁定吴致远。
“你不配!”阎应元倒背双手,“动手!”
话音刚落,姜应奎第一个冲了上去。
吴致远大惊,急忙用手里的腰刀招架。
其他人纷纷后退,生怕被误伤。
吴致远一边与姜应奎缠斗,一边快速思考对策。
求饶肯定是没用了。
阎应元显然是有备而来,不出意外已经拿到了他通敌卖国的证据。
既然如此,吴致远脑海中灵光一闪,立刻振臂对台下的卫所兵高呼:“兄弟们,朝廷不讲信用,要借发饷之名将我们赶尽杀绝!”
“为了自保,咱们反了!”
吴致远本以为自己振臂一呼,会应者如云。
可现实给了他残酷的一巴掌。
别说那些卫所兵,就是他手下的将领也没有动手的意思。
甚至有几个将领在台下大声劝道:“吴大人,投降吧!”
“朝廷废除军籍,不但发钱而且发粮,做的已经足够好了!我们都是大明子民,没必要与朝廷作对。”
“是啊,吴大人收手吧!”
吴致远的心都凉了,他没想到这些平日里对他毕恭毕敬的人,在关键时刻竟然反水。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们。
要怪只能怪崇祯的政策,废除军籍直接让卫所兵卸下了背在身上的大山。
卫所兵转营兵,收入直接翻了一番!
就算不想当兵,朝廷也准备了土地没有抛弃他们。
他们感激朝廷还来不及,更不会造朝廷的反。
“阎大人,你想要活着的吴致远,还是死了的吴致远?”见他们二人短时内无法分出胜负,丁义站了出来。
“抓活的!”阎应元看着气势汹汹的丁义,急忙强调。
吴致远不能死,需要从他嘴里挖出想要的信息。
“好!”丁义拎着腰刀,直接冲了上去。
作为边军精锐,丁义的力量和刺杀技巧都比吴致远强。
尤其是那股能杀人的气势,吴致远还没与丁义交手心里就突突突的跳个不停。
“吴致远,老子给你一个机会!现在投降的话老子不折磨你,不投降的话老子在你身上卸下几个零件!”
吴致远不敢回答,瞅准机会抽身向校场外跑去。
丁义早就料到吴致远会逃跑,他三步并两步,趁对方不注意直接将吴致远拿下。
“阎大人!属下错了,请大人手下留情,饶了我吧!”被抓后,吴致远哭丧着脸开始求情。
阎应元冷笑一声没有理会,他站在高台上开始吩咐。
“丁义,你带八百营兵和西城门一千守军,去城外拦截商队!具体情报西城门外有锦衣卫向你汇报。”
“遵命!”丁义踹了一脚吴致远,带人离开。
“姜应奎!”
“属下在!”姜应奎刚与吴致远打斗结束,此时正喘着粗气原地休息。
“你亲自带领五百人,与锦衣卫百户张峰前去捉拿通敌卖国的奸商范永斗和他的管家!记住,管家不能死!同时派人通知各城门守军,即刻起城门封闭,没有本官的手令任何人只许进不许出。”
“遵命!”
“你们通知城内的乡绅去府衙大堂,本官找他们看一出戏。”阎应元指着几个卫所兵将领说道。
很快,在一道道军令下,整个宣府镇忙碌了起来。
......
午后,府衙大堂。
阎应元高高在上,丁义和姜应奎分列左右。
他要公开审理此案,只有这样才能让宣府百姓心服口服。
也只有这样,才能笼络民心!
大堂门外站满了人,都是围观的百姓和乡绅。
他们大部分人都是抱着看热闹的想法来的。
李自成攻入宣府后,除了以范永斗为首几家商号没有被劫掠外,其他有钱人都被劫掠一空。
现在好不容轮到范永斗了,他们必须来看热闹。
大堂上跪着一个人是范永斗的管家。
范永斗站在旁边,一脸的平静。仿佛这里不是府衙大堂,而是他自己的家。
“大胆!见了阎大人还不下跪!”姜应奎见范永斗如此嚣张,厉声呵斥。
“在下有功名在身,可以见官不跪!”范永斗淡淡说道。
在明朝,有功名可以不跪。
即便草民见到官员,也不需要下跪,只需拱手作揖即可。除非是罪犯在“明镜高悬”的法堂上,才需要下跪。
同理,明朝上下级官员相见,哪怕是七品县令和一品大员相见,彼此也只需要拱手作揖就行了,不必下跪。.
阎应元笑了,他摆摆手示意姜应奎后退。
现在的范永斗有多嚣张,稍后就会哭的有多惨。
“范永斗,你贩卖朝廷严禁买卖的军需物资,涉嫌投敌卖国,是否知罪?”
范永斗面无表情的深施一礼:“在下冤枉!请阎大人明察。”
“明察?今天本官的人在你们范式商号的车队里,发现了朝廷严禁贩卖的红夷大炮,弹丸,火药,甲胄,你作何解释?”
范永斗眨了眨眼睛,这才知道事情已经败露。
其实想想也能明白,如果没有确切的证据,阎应元不会在大堂上审自己。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