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阎应元从怀里拿出公文递到步兵手中:“把朝廷的公文给他们拿去看看,陛下有令,凡投降者皆免罪!而且官复原职补发之前的欠饷,去吧。”
两个步兵接过公文,举着盾牌又跑了回去。
不多时,吊桥放下城门大开。
几百个衣衫褴褛的士兵从城门里走出,他们双手举着武器,来到城外后将武器扔到地上,随后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阎应元不敢大意,先派出十几人进城侦查,确认无误后指挥大军入城。
走到城门附近时,阎应元指着那些降兵问:“你们当中谁的官职最高?”
一个身穿破旧棉甲,皮肤黝黑,头发凌乱,体型结实的汉子站了出来:“回大人,小的叫何文龙,之前担任延庆守备一职,流贼围城后被迫投降,请大人降罪。”
姜应奎咬牙切齿的斥责道:“你妄为我朝武将,不出城杀敌也就算了,竟然选择了投降。要不是陛下有令,我现在就想砍了你。”
阎应元与姜应奎不同,他心中没有愤怒,只有沉默。
眼前的延庆守备是正五品官职,他身上的棉甲竟然有破洞。
堂堂五品武将都是这般装备,可想而知其他人的装备有多差。
大明每年军费高达上千万,其中一多半给了辽东。
其余八边将士饱受饥寒之苦!
哎!
阎应元叹息一声:“何守备起身吧,陛下有旨,全部免罪,官复原职。”
“你在前面带队,本官要接管延庆防务!”
第134章 初露锋芒
刚走进城门不久,接管防务的队伍被一群百姓拦住了去路。
走在前面的五军营将士见状纷纷拔出腰刀,后面的人张弓搭箭,举起了火器。
此时太阳还没完全落山,借着夕阳的余晖,阎应元能看出这些人都是普通百姓。
一个个眼神淳朴,面色憔悴,身形枯槁,黑压压的挤在一起,将整条街道堵的严严实实。
“是官军!官军来了...”
“终于把你们盼来了,快救救我们吧,快要饿死了!”
“流贼逃跑的时候把粮食全都抢走了,我们都饿了两天了!”
面对出鞘的长刀,百姓们不敢再向前迈步,只能站在原地极力诉说着。
“怎么回事?”阎应元回头看向延庆守备何文龙。
何文龙低着头,声音沮丧:“本来流贼只抢那些乡绅富户,前两天退兵时不知怎么了,突然大肆劫掠百姓,把城中的粮食抢了七七八八,随后匆忙撤退。”
阎应元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李自成知道宣府一带没法守,所以临走时故意抢夺百姓粮食。
城中无粮,人要吃饭。
这些百姓前一刻还是百姓,下一刻就可能成为流贼。
如果朝廷想收复宣府,将面临两大难题。
一,收复宣府不但无法收缴赋税,还得往里搭粮食。
二,如果发生饥荒,立刻会引起民变。
“城中一点粮食也没有了吗?他们为何不出城寻找活路?”
“有倒是有...只是没人敢动。”何文龙无奈的往城里看了一眼,随后继续说道:“至于阎大人口中的活路,我们是万万不敢寻的。”
“据宣府那边的流民说,整个宣府一带都被抢了。去宣府那边没有活路,剩下只能往南,可南面是居庸关。”
“在他们眼里,我们就是流贼。”
“只有官军收复了这里,我们才是百姓!”
阎应元沉默了。
表面上看是流贼和朝廷的斗争,实际是百姓扛下了这一切。
果然。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他深吸一口,对着黑压压的百姓说道:“诸位父老乡亲,在下新任宣府巡抚阎应元,奉命带兵收复这里。延庆虽然隶属于顺天府,但本官有便宜之权!”
“朝廷知道流贼的真面目,所以十天前就想派兵反攻。但朝廷缺钱,无兵可用,所以本官才来迟了。”
“放心,只要本官在,就不能让你们饿死!”
听完阎应元的保证后,百姓们先是疑惑,随后欢呼雀跃让开道路。
其实他们除了相信也没有其他选项可以选。
“哪里有粮食?前面带路!”阎应元转过头,盯着何文龙。
阎应元开始谨慎应对。
眼前这些百姓目测有上千之众,整个延庆有数万人。
一旦饿死人激起民变,延庆的局势将会瞬间失控。
继而影响宣府,对皇帝的整体战略产生巨大威胁。
绝不能发生这种事!
何文龙略加思索:“城中有粮的地方有好几处,我带阎大人去最近的一处。”
在一千多五军营将士的护送下,他们来到一座豪华宅邸门前。
刚来到门外,院墙里面探出一个脑袋并威胁道:“此乃私人重地,擅自闯入者,死。”
紧接着,院墙内探出密密麻麻的人影。
这些人穿着明军盔甲,手拿弓、弩,火器的制式武器,对准了阎应元一行人。
五军营的人刚刚经历过京师保卫战,身体素质固然不强,但心理素质非常过硬。
他们立刻拿起武器,对准了院墙上的人头,只等阎应元一声令下,就将箭矢弹丸射出去。
阎应元看着城墙上那些人使用弓弩和火器的姿势,心中了然。
他们都是军人,大概率还是延庆守军
在盾牌的保护下,阎应元高喊:“本官是大明宣化府巡抚兼兵部右侍郎,奉旨收复延庆,宣府。陛下有令,投降者免罪,官复原职!院子里是什么人?”
听闻是朝廷二品大员,院墙上闪出一道人影:“原来是巡抚阎大人!”
说罢,一个头戴乌纱帽,身穿青袍的中年人从里面走了出来。
明代一品至四品官服颜色属绊袍,五品至七品是青袍,八品九品属绿袍。
“在下延庆知州李袍晖,见过阎大人!不知阎大人是否有牙牌,告身和赦碟?”
古代官员上任有一套复杂的手续,当京官还好,没人敢冒名顶替。去偏僻之地上任,为了防止被冒名顶替,需要准备三种东西。
牙牌的功能约等于工牌,告身是官员档案,上面有官员履历,画像和相貌描述,赦碟则是朝廷的委任证明。
阎应元也不废话,让人将三样东西送了过去。
一番查验后,李袍晖将东西送回。
就在他想问阎应元是否查验他的身份时,就见阎应元对身后跟来的百姓说道:“这位李大人是延庆知州吗?”
“没错,就是他!烧成灰也能认识。”
“对,贪官污吏,罪大恶极,除了他还能有谁?”
阎应元眯着眼,对延庆知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能让百姓喊出这种话的官,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
“你是延庆知州,城中百姓饥荒,你为何不赈灾?”
李知州面露难色,“不是下官不想赈灾,实在是没有粮食,就连官府的公差都饿着肚子!”
“不对吧?”阎应元目露凶光。
来之前朝廷公文上写的明明白白,他有便宜之权。也就是说,凡事都可以先斩后奏。
“我听百姓们说此处有粮食,便想着来这里借一点,等过两天朝廷的赈灾粮来了在还回去。”
“为何李知州说没有粮食?”
李知州刚要回答,见周围人太多,于是快步走到阎应元身边,压低声音道:“这里是山西巨贾黄云发的仓库,他和他的同乡掌控了边关五成以上的贸易!他在朝中背景深厚,在李自成那边也畅行无阻!”
“他的粮食,我不敢硬借啊...”
阎应元眯着眼,右手悄悄摸向佩刀:“院墙里的那些人又是怎么回事?我看他们穿着官军盔甲。”
“别提了...我...”李知州一肚子的苦水.
不等李知州继续说下去,阎应元厉声拔刀:“来人!李知州通敌叛国,将其拿下!”.
两个五军营将士立刻上前,一左一右将李知州牢牢控制住。
李知州顿时大惊:“阎...阎巡抚要干什么?”
院墙后面的明军在李知州的惊恐声中反应过来,纷纷举起手中的武器,对准了阎应元一行人。
姜应奎拔刀向前:“我等奉陛下旨意领兵五万收复宣府,凡投降过流贼的明军只要放下武器,复降朝廷,即可官复原职并补发军饷。”
“冥顽不灵者,就地处死,诛灭九族!”
第135章 阎应元的手段
“你一个宣府巡抚凭什么抓我顺天府的知州?再说了,我犯了什么罪?”
阎应元冷笑:“本官有便宜之权可以先斩后奏,莫说知州,就是知府来了照抓不误!”
“至于你的罪行,本官就当着所有人的面给你罗列一番。”
“一,流贼退兵后不想着恢复吏治,反而帮奸商看守仓库,是渎职之举!”
“其二,城中数万百姓遭遇饥荒,你坐视不管,视为草菅人命!”
“其三,”说到这,阎应元推开挡在身前的盾牌,对院墙后面的人喊道:“本官是朝廷任命的宣府巡抚,挂着兵部右侍郎的衔,延庆知州李袍晖没有调兵之权却私自调动守军,犯谋逆之罪!”
“你们说,这个罪名是李知州担,还是你们担?”
院墙后面的人没有任何犹豫,纷纷打开院门走出来放下武器。
开玩笑,城外有五万大军,朝廷有投降免罪并补发军饷的政策,当兵就为了吃口饱饭,还抵抗个锤子!
“阎大人,流贼退兵后城中大乱,我等皆是受了李知州的收买才来到这里,望阎大人网开一面饶了我们。”
阎应元没有立刻答应,而是看向延庆守备何文龙。
不出意外这些人原来都是他的部下,是否纳降还得看他的态度。
见何文龙点头,阎应元郑重其事的说:“免罪!”
随着那些人的投降,李知州的脸惨白如纸。
就在他要放弃希望的时候,猛然间想起了什么。
他挣扎着对阎应元说:“阎大人,你可知我是谁的人?你又是否知道黄云发在朝中的背景是谁?”
阎应元顿时来了兴趣...
来之前王承恩刻意交代过,宣府有十几家卖国的商人,不但与流贼做生意,还向建奴输送物资。
这些商人在北京的窝点虽然被捣毁,但宣府的势力还在。
想办法搞清楚官商勾结的官是谁。
“你说!”阎应元装出一副谨慎的模样。
李袍晖见状立刻来了精神:“我是张尚书的人,黄云发与张尚书的关系比你想象的还要深厚。”
张尚书?
阎应元有点懵逼。
六部尚书分别姓李,范,方,邱,没有姓张的啊。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