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王庭梅有种不好的预感,可当他继续往后看时,堆满笑容的脸瞬间变的十分僵硬。
“李指挥使...王提督...也来了啊,别...别来无恙。”
三位尚书,外加锦衣卫指挥使和东厂提督。
他们同时来到顺天府衙,能有好事?
在那一瞬间。
王庭梅把这辈子干过的坏事都想了一遍。
可绞尽脑汁也没想出自己到底犯过什么大事...
一时间呆立在原地,不知所措。
范景文年纪最大,他拍着王庭梅的肩膀:“王府尹别愣着了,快给几位大人搬个座位。”
“是..是!”王庭梅伸手擦掉额头上的冷汗,吩咐差役搬来几把椅子。
众人落座后,王之心有点不耐烦的率先说道:“王府尹,把这张表填一下。”
表?
王庭梅愣神后从王之心手中接过一张纸。
纸上写着七个大字:官员财产登记表。
“这是?”
“陛下有令,为惩治贪腐,凡大明官员必须如实填写此表。财产包括房屋田地,金银首饰,古玩字画。这么说吧,只有价值超过一两银子的东西,都要登记在册。”
王庭梅眨了眨眼睛,明白朝廷这是在整顿吏治。
吏治问题的根源在于贪腐,而有些官员是被迫贪腐。不解决这个问题,吏治问题将会变成空谈。
“哦...”他下意识的点点头,随即发问:“填完交给谁?”
“不用交,自己留着,但是信息务必每月更新,锦衣卫或者东厂随机抽查,与实际不符者交由吏部进行弹劾!”
“抽查人员不是固定的?”王庭梅有些疑惑。
东厂提督王之心无奈的点头。
锦衣卫和东厂随机进行抽查,意味着借机敛财的难度和风险大大增加。
除非手眼通天,收买所有人。
可能吗?
不可能!
其实崇祯制定政策时考虑的更多,如果再设立一个监察机构不但浪费人力物力,而且开销也会增加。
吏治问题不仅仅是贪腐,还有成本和效率问题。
在不增加额外人手的前提下,使用锦衣卫和东厂是最佳方案!
王庭梅身正不怕影子歪,放下那张纸再次看向众人。
户部尚书方岳贡拿出一张纸,并对着衙门外喊道:“抬进来让王府尹验验货。”
王庭梅不知道方岳贡要干什么,接过那纸张后定睛一看,竟然是银两交接单。
紧接着,两个户部差役抬着一个箱子走了进来。
方岳贡继续说:“这是顺天府衙三月份的绩效银,共计五百两!”
绩效银子?
王庭梅有种没读过书的感觉...
他茫然的看向方岳贡:“在下实在不知道绩效银是何物,请尚书大人指点迷津。”
方岳贡微笑着回答:“这是陛下改革吏治的试行方案!为了解决贪腐问题,现在将俸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底俸,可以满足官员温饱;另一部分是奖俸,奖俸又叫绩效银。”
“绩效银的总数是根据每个衙门的性质,人数以及工作危险程度确定的。”
“每月上级衙门会根据下级衙门的表现进行打分,总分十分。得九分就给绩效银总数的九成,八分就是八成。”
“以此类推!”
王庭梅恍然大悟,原来此举是为了提高官员收入。
好事,好事。
他刚要在银两交接单上签字,却被方岳贡伸手制止:“王府尹,现在当差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当差只需要对上级负责,现在既要对上级负责,又要对下级负责。”
“切记!如果下级有贪腐,欺压百姓的行为,你不处理他们朝廷就会处理你!”
说罢,方岳贡不再阻拦,伸手将银两交接单推了过去,并说道:“京师被围期间顺天府衙治理鼠疫,迁徙百姓,深受陛下和百姓信任。最后反攻流贼时,衙门里的捕快不惧生死,奋勇杀敌,战功赫赫!”
“这一切都是王府尹领导有方,所以陛下特地嘱咐满额发放顺天府衙三月份绩效银。”
王庭梅签完字后方岳贡从袖口里拿出说道:“这是粮食限价的公文。”
“限价?”
“对!谷贱伤农,凡顺天府治下地方,商人、官府收购农民粮食的时候,价格不得低于当年田赋折银的价格。”
王庭梅怔了怔,“也就是说,不限高价限低价?”
他以为会限制粮食价格的上限,没想到限制的竟然下限。
简直闻所未闻!
“目前是这个情况,是否限制最高价格还不好说。”
“在下知道了。”王庭梅甩甩头,尽量让自己的思绪跟上进度。
“我的事说完了,接下来是朝堂设立的新衙门,土地司!”
......
“土地司?”
居庸关外,阎应元坐在马上看着手中的密信沉思不语。
朝廷新增的这个衙门看起来很有意思,但实施起来颇有难度。
阎应元实在想不出从哪里入手比较合适。
五军营参将姜应奎见阎应元眉头不展,以为他没有信心收复宣府,于是劝道:“阎大人别慌,虽然俺只带了五千人,但他们都是五军营的精锐,收复宣府还是没问题的。”
阎应元放下密信,看向身后所谓的精锐。
不看还好,看过之后更没信心了。
第133章 延庆
看着身后的五军营将士,阎应元出发前的慷慨激昂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疑惑。
就凭这些人能收复宣府吗?
用老弱病残形容他们确实有点过分,但用精锐二字用在这些人身上绝对超标。
一个个面有菜色,身形虽不是枯槁,却也不是精壮。
好在武器盔甲齐全,从远处看也能吓人一跳。
“报!”五军营为数不多的探马从远处疾驰而来,他来到阎应元和姜应奎面前,拱手道。
“回禀两位大人,镇守居庸关的定西伯唐通正在关外率兵迎候!”
阎应元没有任何犹豫:“通知所有人,加快行军!天黑前必须到达居庸关,否则全都得睡地上!”
随着军令逐级下达,队伍行军速度快了很多。
终于,在太阳落山前来到居庸关下。
“阎应元见过定西伯!”阎应元坐在马上,向唐通施礼。
唐通回礼后带着他们往关隘内,边走边问:“阎巡抚是陛下眼前的红人啊!可以用扶摇直上来形容了!”
阎应元用眼角余光观察着唐通的表情,不出意外,什么也没看出来。
大家都是老狐狸,城府一个比一个深,不会轻易表现内心的想法。
略加思索后阎应元打定了主意。
来之前王承恩对他说过,唐通这人胆子很小,花花肠子多。
领兵打仗这么多年虽然输多败少,但很少因为怯战和失地而获罪。
在明军众多将领之中也算是一个“奇才”!
居庸关是京师通往宣府的必经之路,后续的商队都得从这里走!而且他们此行只带了五天的口粮,如果不想断了粮草,必须与唐通打好关系。
其实阎应元想多了,以李邦华兵部尚书和内阁首辅的身份,他组建的商队别说唐通了,就是吴三桂都不敢阻拦。
想清楚这些,阎应元摇头苦笑,自嘲道:“唐大人莫要说笑了,这份差事根本没人要。恰巧我在守城时立了功,陛下知道此事后询问我的想法,我立功心切才抢了这份苦差事。”
“五千老弱病残收复宣府,难啊!”
唐通向身后的五军营将士扫了一眼,强忍着心中的笑意安抚道:“流贼已经兵退大同了,只要你们大军一到,顷刻间就将宣府收入囊中,这功劳等于白捡!”
“哦?”阎应元抓住时机忙问:“流贼退兵的消息准确吗?”
唐通嘿嘿一笑,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阎应元秒懂:唐通想分一杯羹。
首先军功代表银子,莫说唐通,就是整个大明都没有一个不爱银子的人。
其次,唐通急需一份功劳。
李自成攻打居庸关时,他只坚持守几天就兵退北京。
回到京师后被那帮文官弹劾惨了。
虽然皇帝没有降罪,但他自知理亏,所以想用一份额外的功劳掩盖之前的过错。
阎应元分析出原因后立刻拱手施礼:“如果顺利收复宣府,我将一半的功劳记载唐大人身上。”
唐通急忙摆手:“使不得,使不得!”
“哎咦...在下入朝为官没有经验,以后还要仰仗唐大人提携。再说了,我阎应元就算有再大的本事也吃不下这份天大的功劳啊,唐大人就不要推脱了。”
“在下是认真的。”
唐通终于不再掩饰,伸手从怀里拿出一封密报,递到阎应元手中:“这是今天早晨从宣府传来的密报,昨天上午流贼就已经全部撤退,现在整个宣府一带没有流贼的一兵一马。”
“如果没有陛下让我守居庸关的旨意,我早就亲自带兵前去收复了。”
说罢,唐通一脸的不开心。
送到嘴边的鸭子不能吃,摆在眼前的功劳不能抢,属实有些窝火。
在居庸关住了一夜后,阎应元第二天早早起身,带着大部队往最近的延庆赶。
延庆距离居庸关不足五十里,急行军的话半天就到。
阎应元与姜应奎商议后决定小心为上!
急行军会让步兵丧失战斗力,一旦遭遇敌军,等于羊入虎口。
终于在太阳落山前,大部队来到延庆城外。
夕阳下,原本繁华的延庆一片萧条景象。
大明与蒙古互市的地方有两处,分别是宣府和大同。
去往宣府的商队基本都是从南方运来物资,沿运河北上昌平附近的码头,随后转陆路经过居庸关-延庆-长安所,最后到达宣府镇附近。
由于是商贾集中之地,所以延庆十分繁华。
可流贼过后,延庆像是被侮辱了一样,静静的立在那里,安静的有些可怕。
“来人,前去扣关!”姜应奎一声令下,两个步兵举着盾牌跑了出去。
没办法,战马太少了。
如果对方设伏袭击,会让本就稀缺的战马雪上加霜。
片刻后,两个步兵跑了回来:“回禀阎大人,姜大人。城上有守军,但是不多。他们都是投降流贼的官军,由于不愿与流贼退往大同,所以留下来继续继续守城。”
“听闻我们是朝廷的官兵后,表示如果免罪就立刻开城投降。”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