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764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毕竟方光琛在入辽之前就是吴三桂的谋士,知道很多其他人不知道的消息。

尤其是出卖友军,资助敌军这些事。

他不但全都知晓,就连具体流程都了如指掌。

此时吴三桂已经缓过了神,他一边来回踱步一边问:“这可怎么办?”

“总兵大人的顾虑是?”胡心水问。

吴三桂脑门急的冒汗:“当然是王永吉啊,按照方先生的猜测,王永吉很可能已经怀疑咱们了。现在突然退兵,显然印证了方先生的猜测。”

“总兵大人多虑了,”胡心水开始解释:“王永吉的军令上写了,撤退时黄得功高一功在前,李过李来亨紧随其后,紧接着是李宪忠,然后是平辽总督王永吉,最后是咱们。”

“如果王永吉觉得咱们有问题,会让咱们在他身后?”

吴三桂伸出双手揉了揉太阳穴:“听你这么一说,确实有些道理。如果我是王永吉,巴不得离关宁军远点,绝不会离关宁军太近。”

“所以,”胡心水咬了下牙齿:“这些说辞都是方光琛为了保命胡编乱造的。”

“保命?什么意思?”吴三桂停下脚步看向胡心水。

他在胡心水的脸上发现了杀意,很浓的杀意。

“总兵大人莫不是忘了方光琛知道您许多秘密?那些秘密都见不得光,如果泄露出去后果不堪设想。方光琛怕被杀,所以才写了一封信转移您的注意力。”

嘶——

吴三桂倒吸一口气:“原来如此。”

他双手握拳想了一会,下令道:“来人,派几个驿兵以送信的名义去追杀方光琛。”

看着驿兵离开的背影,吴三桂再次下令:“立刻收拾辎重,准备返回抚顺。撤退时辎重在前,步兵在中间,骑兵殿后!”

在吴三桂下达命令的同时。驻扎在萨尔浒的黄得功和高一功已经收拾妥当并开始撤退。

他们已经连夜将物资装车,接到命令后直接出发。

能带走的东西全都带走,带不走的堆在一起浇上火油,但不立刻点燃。

李过和李来亨紧随其后,一起撤退。

后面是李宪忠。

再往后是王永吉本人和他的三千中军将士。

最后是吴三桂。

他们各怀心思,踏上了返程的道路。

第1128章 劝降

当清晨的薄雾散去时,建奴探马发现明军正在撤退。

他们立刻跑到多尔衮的帐篷外汇报:“报!启禀睿亲王,明军正在有序撤退。”

“退了?”多尔衮十分意外,“确定是撤退?不是引诱我军出击的计谋?”

“明军撤退时携带了大量辎重,不像假意撤退。”探马回答。

多尔衮没有任何犹豫:“赶快传令集结所有兵马,同时请范先生和洪先生来一趟。”

兵贵神速,多犹豫一会都有可能贻误战机。

范文程的帐篷距离多尔衮最近,他率先来到多尔衮身边。

听完多尔衮的复述后,他立刻建议:“王爷应该倾巢而出,趁势掩杀。”

多尔衮有些无奈:“道理本王都懂,关键是怎么趁势掩杀!”

“当然是精锐在前,以命相搏...”范文程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

他忽然意识到多尔衮不愿意听自己讲废话了。

可是不讲废话,他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就在感觉到尴尬的时候,洪承畴从外面走了进来。

“王爷,您找我?”洪承畴直接来到多尔衮身边躬身施礼。

从走进帐篷到施礼完毕,他看都没看范文程一眼。

这让范文程心中很是不爽。

但他又不好说出来,只能站在原地生闷气。

“没错,本王找你有要事相商。”多尔衮点头,并将探马的消息再次复述了一遍。

不等多尔衮问,洪承畴便抢着说道:“王爷是想询问臣该不该追杀以及如何追杀?”

“嗯,”多尔衮点头,“洪先生有何建议?”

洪承畴低着头想了一会,抬起头说道:“臣觉得不能派兵追杀。”

“嗯?”多尔衮对这个答案很是意外:“为何不能派兵追杀?”

洪承畴笃定道:“因为殿后的是吴三桂。”

多尔衮更加疑惑:“探马并未探知殿后的是谁,洪先生为何如此笃定?”

“因为臣了解王永吉。”

“了解他什么?”多尔衮追问。

“了解他这个人!”洪承畴故作高深:“王永吉并非庸才,他不但善于用兵,还很聪明。明军之所以突然撤兵,很可能是发现了吴三桂的出卖友军的证据。所以...他一定会让吴三桂殿后。”

就在多尔衮打算继续询问你的时候,探马再次来报:“明军各部正在有序后退,殿后的是吴三桂。”

“哈哈!”多尔衮大笑起来:“洪先生竟然直接猜中了明军的部署,不愧是大清的第一谋士。”

这句话洪承畴听了很高兴,但旁边的范文程脸色直接难看起来,比死了爹还要难看。

多尔衮之所以当着范文程的面说这些话,主要有两个目的。

首先是对洪承畴表现的认可,其次是对范文程的表现的不满。

多尔衮确实需要帮手帮他出谋划策。

但是...

他需要的是战术层面而不是战略层面的帮助。

多尔衮无视了范文程的表情,继续问洪承畴:“吴三桂确实帮过咱们,但他终究是明廷的官,没有向大清俯首称臣。既然没有投降,为何不趁机追杀逼他投降?”

“因为...没必要。”

“没必要?”洪承畴的话让多尔衮再次陷入了迟疑之中。

洪承畴见时间紧迫,决定不再卖关子,直接说道:“请王爷择一能言善辩之人前往吴三桂营中,游说他投降大清。”

多尔衮愈发疑惑起来:“吴三桂会被劝降?”

洪承畴认真回答:“如果让吴三桂意识到他已经暴露,且王永吉此次撤兵是为了对付他,吴三桂岂能不降?”

“好像是这个道理!”多尔衮同意了洪承畴的建议。

策略已经有了,但是在派谁去执行这个问题上犯了难。

此前都是通过亲信士兵传话与吴三桂进行联络。

这些人都有同一个优点:忠诚,忠诚,还是踏马的忠诚。

现在要劝降吴三桂,去劝降的人不但要足够忠诚,还要能言善辩。

那些亲信士兵显然不能胜任。

就算有能言善辩者,也不能派去。

否则会让吴三桂觉得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

“派谁去合适嗯?”多尔衮目光横扫一圈,没有找到合适人选,

“王爷,”范文程此时终于调整好了心态,他对着多尔衮深施一礼道:“臣愿亲自前往游说。”

“不可!”多尔衮直接拒绝:“范先生是本王的谋士,岂能孤身涉险?”

洪承畴呵呵笑了下,抱拳施礼:“臣有一个合适人选。”

多尔衮看向洪承畴:“谁?”

洪承畴缓缓说道:“李成梁的族孙,李宪忠的族弟李思忠,不知王爷以为如何?”

多尔衮想了想,轻轻点头:“他...确实是一个合适人选!来人,急令李思忠穿便装来见本王。”

李思忠接到命令后立刻出发,朝着明军撤退的方向追了过去。

此时吴三桂已经开始撤退。

他带着万余骑兵走在队伍最后面,一边撤退,一边不停地观察后面的情况。

“报!”探马疾驰而来:“大人,我们抓住两个建奴探子,他们口口声声说要见您。”

吴三桂知道是多尔衮的来了。

见周围没有外人,吴三桂低声吩咐:“把他们带来,本官要亲自审问。”

“是。”

不多时,李思忠被带到吴三桂面前。

“是...是你?”吴三桂很是意外。

早年间他见过李思忠,虽然多年未见,但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对方。

李思忠笑了笑:“怎么?我不能来看看你吗?”

“当然可以,”吴三桂装作一副很高兴的样子:“来人,给他松绑。”

松绑之后,吴三桂问:“你来此作甚?”

李思忠收起笑容,语气严肃道:“来救你的命!”

第1129章 最好的证据

吴三桂冷笑一声:“救我的命?你有那个资格吗?”

李思忠比吴三桂笑的还要冷,他指着吴三桂的脑袋:“吴三桂啊吴三桂,你已经死到临头可竟然还在嘴硬,实在是悲哀。”

“你找死!”胡心水伸手将腰刀抵在了李思忠的脖子上。

只要吴三桂一声令下,他会毫不犹豫地动手杀人。

不过吴三桂没有下令动手,而是制止了胡心水:“休要造次。”

胡心水冷哼一声,有些不甘心的收回腰刀。

李思忠见状更加得意,他向前走了两步,距离吴三桂只有一步之遥。

吴三桂伸手阻止他前进并问道:“说吧,你来见我到底要干什么。”

“我刚才就说了,是来救你命的。”李思忠见吴三桂发笑,立刻补充道:“你已经暴露了,王永吉退兵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对付你。”

“不可能!”吴三桂立刻否认:“我对大明忠心耿耿,他岂会过河拆桥?”

“王永吉为何退兵?”李思忠问。

“黄得功受伤,且沈阳北面的开原方向发现了大量蒙古人活动的踪迹。”吴三桂回答。

“假的,都是假的。”李思忠扯着嗓子喊道:“根本没有这回事!昨天的萨尔浒之战明军伤亡确实不小,但黄得功不可能受伤。如果他真的伤了,昨天就不会以平局收兵。”

“开原方向也不可能有大量蒙古骑兵活动的踪迹,因为辽东蒙古大部分可用之兵都被大清征召,能打的都在这里了,开原方向哪儿来的蒙古骑兵?”

“这...”吴三桂顿时无话反驳。

现在他脑袋很乱。

他一方面觉得李思忠说的有道理,同时又希望他说的与事实不符。

“吴大人,吴总兵!”李思忠趁热打铁:“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出击。在成为阶下囚之前杀了王永吉,与八旗兵一起灭掉平辽大军,然后投靠大清,永驻辽东!”

吴三桂想了一会,摇着头说道:“不,我做不到。”

吴三桂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他自己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