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594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王夫之惭愧地笑了笑:“学易而好难,行易而力难。能不能战胜恐惧顺利招安,犹未可知啊!”

王夫之的意思是学习容易,但学好了难;做事容易,做好了难。

在招安这件事上,他只能尽力去做。

至于结果如何,他也不敢抱有太大的希望。

看着这位实话实说,有血有肉的钦差大人,李定国肃然起敬。

他拿起旁边的茶壶亲自给王夫之倒了一杯茶:“王大人敞亮,李某佩服。祝大人一帆风顺,马到成功。”

“哈哈,”王夫之坦然一笑,“那就多谢李总兵的吉言了。”

说罢二人同时举起茶杯,以茶代酒一饮而尽。

二人又商议了一些细节后,王夫之站起身朝着门外喊道:“准备一下,两刻后前往叛军军营。”

李定国跟着站起身朝院子喊道:“传令各部,集结待命。”

第886章 榆园军首领

李定国麾下五千骑兵迅速集结,列阵待命。

李定国催马来到阵前。

他头戴铁盔,身穿金漆山文甲。

胸前的护心镜在阳光的照射下异常耀眼。

金漆山文甲是明代高级将领的标准甲胄,主色调为赤色(红)和金色。

后期又在里面搭了一层布面甲,不但对冷兵器的防御能力一流,对火器防御能力也很强。

金漆山文甲示意图,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在李定国身后是两个扛旗兵。

他们各扛着两面大旗。

一面大明国旗,一面李字将旗。

“走!”李定国亲自带队,朝濮州城奔去。

战马的铁蹄踩在地面上,发出隆隆的声响。

五千精骑像箭一样射向濮州城外的榆园军。

在距离榆园军营地还有三里时,五千骑兵停下脚步,列横阵迎敌。

长长的横阵一眼望不到边。

精壮的战马,明亮的甲胄,鲜明的旗帜给人一种不可直视的感觉。

“报!”

榆园军营中,探马跑到中军帐大声喊道:“大事不好了,在濮州城西发现数不清的明军骑兵,正朝咱们的营地杀来!”

“什么?”一个身穿棉甲,体型魁梧肤色黝黑,面目略带狰狞的汉子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他是榆园军的首领之一:任七。

与他一同站起来的还有一名壮汉。

他有着和任七一样的体型,肤色同样被晒得黝黑。

唯一不同的是相貌很是和蔼。

如果他穿上僧衣,别人会以为他是一个慈祥的大和尚。

他也是榆园军的首领之一,名叫张七。

在当时。

普通百姓给孩子取名主打一个随意。

毕竟要想取一个好名字,需要找到读书人帮忙才行。

有的读书人免费帮忙,有的则收费取名。

为了省钱,很多底层百姓会用姓氏加数字的方式给孩子取名。

以张姓为例,老大叫张大,老二叫张二,以此类推...

或者用出生的日子,父母年龄之和取名,等发达之后再改名。

明太祖朱元璋的父亲叫朱五四,他的祖父叫朱初一...

“有多少人明军援军?什么来头?”任七震惊过后急忙询问。

“这些援军都是骑兵,战马奔跑时尘土飞扬,根本数不清!”探马回答。

不等任七结束震惊,第二个探马冲进帐内,“报!明军援军已在我军营地三里外驻足。数量依旧不明,但是看清了对方的旗帜,除了一面大明国旗外,还有一个大大的李字帅旗。”

为了不给叛军留足反应的时间,李定国直接让大部队尾随着叛军的探马。

探马回营的同时,李定国的大部队也已经跟过来了。

“李?”任七和张七对视一眼,同时失声:“不会是辽东的李氏吧?”

“应该不是!”一个身穿儒服的中年人悠悠说道。

他头戴书生巾,手拿纸扇。

端正的五官给人一种很平易近人的感觉。

他榆园军首领当中唯一一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名叫梁敏。

“怎么说?”旁边又站起一个人问。

他头大脸宽,?浓眉大眼,一脸的实诚。

宽阔的臂膀和粗壮的四肢给人一种十足的力量感。?

他穿着简单的布衣,上面沾了许多油渍,很是随意。

榆园军首领之一:黄镇山。

见对方不回答自己的问题,黄镇山顿时晃着拳头威胁道:“梁敏,你是不是找死?快回答老子的问题。”

“你急什么...”梁敏轻轻摇晃手中纸扇,“李氏将门的人不是在京师守卫,就是在辽东打建奴,不可能出现在这里。”

“哦,也对。”黄镇山大大咧咧地又坐了回去。

“咱们该怎么办?”首领任七问其他人。

“先出去看看,总不能不战而退吧?”梁敏表情严肃的说道。

“也对!走,出去看看看!”任七率先走出营帐。

“都拿好家伙事,随时准备动手。”张七吩咐。

“披甲!别忘了披甲!有甲是老虎,没甲是老鼠!”梁敏嘱咐。

“他娘的,谁在门口拉屎没埋啊?踩老子一脚!”黄镇山破口大骂。

“你自己拉的,难道忘了?”

“哦,好像是!”黄镇山有些不好意思地挠着脑袋,走到旁边的空地擦拭鞋底。

他们还没走到营地门口,又一名探马跑到近前:“报!明军阵中走出一骑,正朝我军营地而来。”

任七没说话,挥舞马鞭加速行进。

来到营地门口,远处一片模糊。

明军骑兵行进时扬起的尘土还未散尽,在空中肆意飞扬。

他们没有千里眼,看不清远处的具体情况。

经过简单商议后,任七和黄镇山带着百余骑离开营地,侦查明军的情况。

在距离明军尚有一段距离时,他们停了下来。

数千骑兵列横阵的场面太壮观了...

战旗之下的战马威风凛凛,战士披着战甲拿着战刀气势汹汹...

他们从未见过这种场面,所以仅看了一眼之后就停下来不敢再继续前进。

这时送信的锦衣卫已来到他们十步之外,他勒停战马朝着他们大喊:“我乃钦差大人的部下,稍后大人会亲自前往你们营中商讨招安事宜,请诸位不要阻拦。”

“招安?”任七一怔看向张七。

张七也有点懵,转头看向梁敏。

梁敏皱着眉觉得有些蹊跷。

哪有一上来就招安的?不都是先剿后招吗?

立在梁敏旁边的黄镇山对准梁敏的肩膀就是一巴掌。

啪的一下!

梁敏差一点被扇下马。

他愤怒地转过头,怒视着黄镇山:“你待揍什么?”

(山东话,你干嘛的意思。)

黄镇山指着十步外的明军对着梁敏说道:“他问你话呢,你倒是回答人家啊!”

“老子就不想回答,不行吗?”梁敏揉着肩膀。

黄镇山再次举起了右手:“你是读书人,那些书都白读了?咱们山东是孔子故里,礼仪之乡,得有问有答才显得有礼貌!”

第887章 王夫之招安

看着即将落在自己肩膀上的巴掌,榆园军首领之一的梁敏立刻侧身躲闪。

他没法不躲。

黄镇山的巴掌太重了,打在身轻则一个红印,重则肿胀疼痛。

一巴掌落空后,黄镇山不乐意了:“你要是不让我打一下,今儿这事没完。”

“别打了,”任七出声阻止,“打打闹闹成何体统!”

“那就赶快给人家回话啊!”黄镇山指着传信的锦衣卫说道。

任七和张七、梁敏对视了一下,转头朝着锦衣卫说道:“既然是来招安的,那就让你们的钦差大人来我营中详谈吧!”

“好!”锦衣卫转身离开将消息告知王夫之。

王夫之向向陪在身边的锦衣卫看了看,指着邓岳说道:“没必要去那么多人,你陪着本官去就好了。”

“遵命。”邓岳没有任何犹豫,催马来到王夫之身边。

“王大人,”李定国提醒道,“这些叛军大多都没读过书,所以很少有人愿意听大道理。就算愿意听,也听不懂之乎者也之类的话。”

“放心,我心里有数!”王夫之朝着李定国点头:“一有消息,我会立刻派人出来告知,还望李总兵按照计划行事。”

李定国双手抱拳:“王大人放心,李某定当履行约定。”

“走,”王夫之催动战马,缓缓朝榆园军营驶去。

任七,张七等人早就做好了准备。

他们命士兵们在营中的道路两旁列阵,在王夫之经过时挥舞武器大喊口号。

王夫之看着由千余叛军组成的示威队伍,王夫之心里开始忐忑。

不怕是假的。

恐惧是人最基本的本能之一。

但王夫之只是在心里恐惧,并未流露在脸上。

锦衣卫百户邓岳跟在王夫之侧方,脸上同样没有恐惧的神色。

在即将穿过示威队伍时,两个长矛兵将长矛向前一推,挡在了王夫之面前并大声呵斥:“放下武器!”

王夫之并没有携带武器,他转头看向身侧的邓岳。

只见邓岳腰间挂着佩刀,背后背着弓箭,马鞍上还挂着一把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