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钱哪儿去了?
它们没有消失,而是被转移了。
本应送往国库的钱被盐商和官员瓜分了。
至于关税就更别提了,每年收入只有几万两...
要知道,大明朝每年进、出口的货物总额高达近千万两。
就算征收只征百分之一的税,关税收入也该有十万两才对!
可惜,钱都被转移了。
时间随着崇祯的思考慢慢流逝,不多时,李若琏来了。
“陛下,廪膳银的事查清了。”
李若琏递上一摞纸,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字。
崇祯扫了一眼,都是一些陈述,后面附有签名有手印。
李若琏继续说道:“臣派锦衣卫去往学生姜贵老家调查,历时一个月,现已调查完毕。”
“姜贵家中确实贫寒,但...”
“但什么?”
“但是他花钱大手大脚,吃的穿的用的不比镇抚司的锦衣卫差!尤其是他用的那些东西,臣都舍不得买。”
“不对吧?司礼监每个月只给他发一两的廪膳银,也不够他的花费啊!”
“廪膳银只是他收入的一部分,绝大部分收入来自别人的施舍。而他又擅长博取同情,所以每个月有很多额外收入。”
“这么说,国子监祭酒侯永丰是被诬告了?”
李若琏苦笑一声:“臣以为是,但又不是。因为他家里确实贫寒,三间土房都快塌了,但是吧...他不贫寒!”
崇祯重重的叹了一口气:“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理?”
“这...臣不知。”李若琏谨慎地开口。
这件事已经闹大了,处理不好会引起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你给国子监祭酒侯永丰传个话,让他自行处置吧。无论结果如何,朕都不想在朝堂上看到这个学生,明白吗?”
“臣明白了。”
“等等,”见李若琏要走,崇祯喊停了他。
“请陛下示下。”
“陕西、山西去年夏粮、秋粮收成如何?”
李若琏一愣,不知道崇祯问这个问题干什么。
尴尬的是,他不知道答案。
“立刻安排人去打探一番,尽量准确一点。”
“臣这就去安排。”
李若琏走后,崇祯继续思考之前的问题。
他将巡盐,海关关税,远洋贸易以及印钱的事一一写在纸上。
具体细节他没写,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写。
他只是把一些想法写下来,然后交给内阁去商议细节。
确定细节没问题的话,再安排人去执行。
有了内阁的帮忙,会少走很多弯路。
“皇爷,户部尚书求见。”王承恩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让他进来吧。”
户部尚书方岳贡迈步走进大殿,随后将手中的盒子高高举过头顶:“陛下,这是户部铸造的新铜钱,请陛下过目。”
崇祯接过盒子,打开后拿起一枚铜钱,仔细看了起来。
崇祯通宝!
在明代之前,许多朝代的铜钱都叫某某元宝。
到了明代统一改为通宝。
原因很简单,避讳朱元璋的元字。
方岳贡介绍道:“陛下,我朝铸钱用铜,每百斤铜料可获利一万六千文,折银二十两五钱四厘。每百斤铜料的成本价白银十两,利润与成本五五开,十分可观!”
“一两银子可换多少铜钱?”
“回陛下,明面上,一两银子可兑换一贯铜钱,一贯铜钱是七百七十文。”
宋代之前,一贯铜钱是一千文。宋朝时期规定一贯钱等于一两白银,但是一贯钱不再是一千个铜板,而是七百七十个铜板,也就是七百七十文。
“实际呢?”崇祯问。
“实际一两银子能兑换一千五百文左右。”
第407章 大明朝货币体系
崇祯放下手里的铜钱,盯着方岳贡说道:“方尚书,你们户部有没有考虑铸造银钱(以后称银币)?”
明代铸钱的衙门有两个。
一个是工部的宝源局,另一个是户部的宝泉局。
除此之外,各行省又在地方设立分局铸钱。
“银币?”方岳贡愣了下。
“对,朕听闻福建、江浙一带的洋人用银币交易,当地百姓称之为番钱。每个银币重七钱三分五厘,有马剑、洋船、双烛、水草文等样式。”
“因为不用称重,只要磨损不是太厉害就能当七钱三分银子使用,深受当地商人好评。”
方岳贡疑惑的问:“臣想知道,陛下铸造银币的目的是什么。”
崇祯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继续说道:“等市面上银币足够多的时候,朕会禁止用白银缴纳赋税,只接受银币和铜钱。”
“货币是大明朝的命脉,朕要将命脉掌控在自己手里,而不是那些身怀巨贾的商人!”
方岳贡站在原地思考这件事的可行性。
这件事在理论上不但行得通,还会让商人之间的交易更便捷。
市面上的银子质量参差不齐,有掺铅的、掺铜的(锌在明代称白铜)。
同样是一锭银子,有的含银量高达百分之九十,有的含银量只有百分之七十。
各地给银子称重的量器也不相同,或多或少都有公差。
银子是大明的本位货币,种种迹象表明,朝廷对货币控制几乎为零。
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货币背后是国家信用。
当货币失控,国家丧失信用的同时,还会丧失民众的信任。
这便是经济影响政治的一个缩影。
所以历朝历代灭亡的前兆是经济崩溃,随后才是政治危机。
比如唐宋。
唐朝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地方征收的税不上交朝廷,导致中央朝廷财政危机。
铸钱?
好主意!
中央朝廷是这么想的,地方藩镇也是这么想的。
大家同时开足马力铸钱,直接把大唐的经济彻底整崩溃了。
宋朝遇到的麻烦也不小。
由于人口增长和手工业的发展,导致市面上对货币需求量激增。
大宋本想像唐朝一样铸钱,但...
大宋缺铜!
为了铸造出更多的货币,必须寻找替代品。
可是替代品比铜还难找。
当时大宋金银产量少得可怜,除了金银铜之外,能当货币的金属只有铁了。
但是铁的贵金属属性太弱了!
再加上容易生锈,所以大宋想到了交子(纸钞)。
结果可想而知,到最后交子的价值跟擦屁股纸一样廉价。
崇祯之所以不发行纸币,就是出于这种顾虑。
他或许能做到不超发货币。
但是...下一任皇帝呢?
他能禁得住这种诱惑吗?
显然不能,因为纸币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铸成银币就不一样了,以上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而且目前大明的白银储量和黄铜储备都足够多。
不过,方岳贡还是有疑问:“陛下,那市面上的白银该怎么处理?”
“商人可凭白银向朝廷兑换等额的银币,用于交易。”
“一两银子铸成一枚银币,朝廷白白搭上了人工和模具的成本,对朝廷来说完全是一门亏本的生意。”方岳贡身为户部尚书,做任何事都考虑成本和收益。
“谁说亏本了?”
“陛下的意思是?”
“银币中银子和白铜的比例是9:1,不考虑白铜成本的话,商人的用一两银子只能换走九钱银子,朝廷挣一钱。”
“具体比例你们可以根据铸造出来的银币成色进行调整,朝廷不指着这个挣钱,只要不亏钱就行。”
“可是...”方岳贡面带忧虑之色:“臣怕那些商人拒不兑换银币,导致没有足够的银子制作银币。市面上没有足够的银币,百姓们和商人为了满足交易需求,只能用回原来的银子,进而导致新货币发行失败。”
崇祯微微一笑:“方尚书难道忘了朕的话?如果朕宣布明年赋税只接受银币和铜钱,你会怎么办?”
“臣会上交铜钱。”方岳贡毫不犹豫地回答。..
一两银子能兑换一千五百文,只要不是傻子,哪怕手里有银子也会把银子兑换成铜钱交税。
等等...
这么做好像能收回一部分银子。
“那好,市面上铜钱少了会导致什么?”崇祯继续问。
“铜钱...升值?”
“对应的呢?”
“银子贬值!!!”方岳贡想到了这一点,但还没想明白后面的事。
崇祯微微一笑:“不错,随着银子贬值的越来越厉害,那些有银子的人肯定慌了。他们有两个选择:一,把银子兑换成铜钱保值;二,尽快把银子花出去,缴纳赋税也好,买东西也罢。只要花出去了,银子贬值就与他无关。”
“想缴纳赋税只能把银子兑换成银币,等市面上有足够的银币时,铜钱与银币的兑换比例又会回到正常水平。”
“这样就形成了完美的闭环。”
方岳贡低着头认真思考。
大明朝为什么银贵钱(铜钱)贱?
说白了就是因为朝廷征收赋税时只收银子。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