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171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然而现场太乱了,没人能听清他的话。

尤其是那些狂躁的骡马,将地上的银子踢得到处都是。

“这些银子谁捡了算谁的,大家快抢啊!”慌乱之中,不知是谁扯着嗓子喊了一声。

这一嗓子不要紧,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

过往的商人,进城卖草药的山民,种地的农民,还有...城墙上的守军。

起初他们极力克制内心的欲望,任凭下面的百姓哄抢。

毕竟他们是官军,代表了官府的脸面。

可随着抢银子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也坐不住了。

尤其是高文贵的表现,让他们意识到这是个挣钱的机会。

高文贵在干什么?

他没有阻拦那些哄抢银子的百姓,而是在哭泣!

“大哥,你替我盯一会,我去撒个尿。”一个明军边往城墙下面走,边对战友说。

“巧了,我也想去。”

“走走走,一起啊!”十几个守军站起身,就要往城下走。

“都给老子站住!”城墙上官职最大的将领缓步走了出来,“别以为老子不知道你们想干什么!咱们是大明官军,岂能做这种勾当?”

“你们几个去帮忙捡银子,其余人小心戒备事。”说完后,明军将领迈步往城墙下走。

在羡慕的眼神中,二十多个明军来到城外,一边帮着捡一边往口袋里塞。

虽然秦良玉刚刚补发了他们的军饷,但这些人已经穷怕了。

看见银子就想拿!

更何况商人名声本就不好,拿点银子怎么了?

随着他们往口袋里塞的散碎银子越来越多,城墙上剩余的守军也忍不住了,三五人一伙来到城外“帮忙”。

扮作马帮成员的大西军将士表面上看似在安抚骡马,实则在向城门转移。

在距离城门不远时,其中一人从骡马侧面的包裹里抽出短刀,用刀剑猛地扎了一下马屁股。

其余人纷纷效仿。

骡马再次受惊,百余匹骡马惊慌之下四川乱窜,场面混乱不堪。

趁着慌乱的工夫,百余人持刀冲进了城门。

与此同时,城外不远处的山路上,数不清的大西将士挥舞着武器杀了过来。

一切发生的都太快了,等他们反应过来时城门已经被大西军控制。

其实李定国和高文贵把事情想复杂了,想拿下武隆不用这么麻烦。大军只要一围,守军大概率会投降。

因为当他们出现在这里时,代表涪陵已经失守。

继续守下去没有任何意义。

两天时间行进了三百里,大军极其疲惫。

可是高文贵没有进行任何修整,而是搜刮城中武器粮草后,命守军打开水闸,接管了战船。

战船进入乌江,高文贵开启了抢抢抢的模式。

商船?

抢!

民船?

抢!

只要是能坐人的船,先抢了再说。

仅仅半天时间,他抢夺的船只就足够五千大军乘坐了。

休息一夜后。

高文贵率领五千精锐,乘坐数十艘船只沿乌江顺流而下,扑向望江关!

第266章 猛将杨展

曾英接到秦良玉军令后没有立刻退兵,而是闭着眼睛思考了一刻钟。

他在想:我堂堂曾英曾公子岂能不战而退?

这要是传出去,朝廷怎么看我?蜀人怎么看我?将士们怎么看我?

我不要面子的吗?

投奔他的人都是奔着打张献忠来的,如果真的不战而退,士气必然受损,甚至军心不稳。

“曾大人难道想打一场再走?”曾英的得力属下,游击将军杨展笑嘻嘻的问道。

杨展是谁?

明末猛将,官封华阳侯,谥号“忠惠”!

张献忠沉银都知道吧......

就是杨展干的!

崇祯十年,杨展凭借武艺获武进士第三名。

崇祯十七年,杨展与曹勋率三千精兵守卫成都,寡不敌众被俘押到刑场处决。

身陷死局的杨展干了一件大事——夺刀逃命。

他在断头台上假意夸奖刽子手,先把刽子手夸得得意忘形,再诱他给自己松绑。没想到这刽子手竟然真给杨展松了绑!杨展见状立刻夺刀反杀两人,跳江游逃跑。

逃跑后起兵反抗张献忠,先是大胜冯双鲤,后被孙可望击败。但紧接着出兵击败梁一迅和刘文秀,收复蜀中四州。

张献忠被杨展打怕了,率兵十万,装金银财宝二百余船,沿着青神江顺流而下,出川入楚。杨展在彭山江口大战张献忠,斩张献忠弟,纵火焚舟,沉银无数。

张献忠被迫返回成都。

永历元年,又大破清军于资阳、简州。

可惜,这么一员猛将因内讧被南明兵部侍郎李乾德设计诱杀。

南明官军从此一蹶不振!

如果没有内斗,南明绝对不会灭亡。

虽不敢说克复中原之类的话,但绝对可以和满清分庭抗礼。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南明在东林党,阉党以及武将等各方势力的明争暗斗中,加速走向灭亡。

怪不得读过顾城《南明史》的人都说,那是一段憋屈又无奈的历史之殇。

曾英看向麾下这员大将:“你也这么想的?”

杨展点头:“是的曾大人,张献忠步骑兵虽然来势汹汹,锐不可当;但水师不及我军,咱们完全可以借此机会反攻流贼。”

曾英见状不再犹豫,立刻与杨展制定作战计划。

......

李定国天威营总兵高文贵,率领五千精兵乘船顺乌江而下,直扑望江关。

穿过长江和乌江交汇处后,高文贵命战船减速。

他站在甲板上,拿着千里眼,看向望江关方向。

望江关一带,双方数十艘战船正在鏖战。

明军打边退,大西军边打边追,距离他所在的位置越来越近。

“弟兄们,立功的机会来了!扬帆,启航!”高文贵大手一挥,数十艘船只冲了过去。

距离一箭之地时,突生异变。

只见那些大西军战船突然改换旌旗,露出了明军的旗号。

高文贵第一时间反应过来:有诈!

不过他没慌,因为他通过千里眼看到了下游驶来的正版大西军战船。

战船上的旌旗左右晃动,传达着只有他才能看懂的密语。

李定国早就料到曾英会跑,他让王复臣死死盯着曾英,一旦对方撤退,立刻派兵追击。

果然,被他猜中了。

高文贵吩咐一声:“传令兵打旗语,命全部船只一字排开将整个江面堵死,随后放下船锚与明军死战!”

“等我军水师主力一到,明军必败!”

战场上有很多机会,就看将领如何把握和选择。

以此次水战为例。

高文贵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是将战船横列江面,堵住明军退路,打围歼战。

第二个选择是用战船牵制住明军主力,让其不能顺利撤退,等大西军主力一到,合击明军主力。

高文贵选择第一个方案固然没错,但他忘记了自己的身份。

如果他是王复臣,率领的是大西军水师主力战船,那么第一个方案绝对没问题。

人员充沛,武器齐全,防护到位,可以一战。

问题就出在战船上,他的战船不是大西军主力战船是,而是由战船,大中小商船组成的临时船队。

商船几乎没有多余的防护能力,尤其是两侧的船舷,没有进行加厚处理,挡不住明军的炮火。

双方遭遇后先是炮击,紧接着船只互相靠近,双方登船作战。

明军分为两部分。

曾英率一部分明军牵制从下游来的王复臣。

杨展率领剩下的明军与高文贵鏖战。

明军的战法非常简单。

大战船吸引敌军注意力,小战船穿梭在大战船两侧,往甲板上扔烟火纸毬、往船身上扔装满火油的陶罐,随后用带火的箭矢点燃。

等对方灭火时,再用箭矢杀敌。

在曾英和杨展的指挥下,明军配合十分默契。

尤其是杨展这一路,面对高文贵,他几乎没怎么付出伤亡。

由于高文贵的船只提前放下了船锚,所以无法在江面上移动。

杨展站在第一艘船上,指挥方向:“往左,往左,对!瞄准那些小船创!”

“你他娘的眼瞎啊,对面的船只比咱们的船小一点,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活可不能干。”

“兄弟们上啊,杀人放火一起干,砍完船锚的绳子后立刻往回跑。”

杨展的策略是先撞翻小船,打开通道,随后围攻大船,杀人放火。

曾英边战边退,等他来到高文贵伏击的地方时,杨展已经点燃了二十多艘船。

还有十几艘船正在被点燃。

等王复臣率大西军船队主力赶过来的时候,高文贵已经损失了半数兵力。

而曾英和杨展已经先一步退往上游。

回到涪陵一带后,曾英得到消息,秦良玉总督在涪陵城内有要事相商。

第267章 再谋蜀王

涪州府衙大堂。

四省总督秦良玉,四川巡抚龙文光,重庆知府王行俭分别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