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这也是为什么李闯贼、张献忠之流杀过来时,逃跑的多是富户,鲜有百姓逃跑的原因。”
原来如此...
在场的诸将对张献忠的了解又多了一分。
“那...怎么围着民心打?”秦良玉的侄子秦翼明问道。
“夺回忠州!张献忠攻陷忠州后肯定在城中大肆屠戮,只要夺回忠州让城中百姓将张献忠的恶行传播出去,就能收获民心,如此四川可守。”
不提忠州还好,提到忠州这个地名后所有人都沉默了。
尤其是曾英,他刚在忠州一带与张献忠的干儿子孙可望大战一番,因兵败退守涪陵。
守都守不住的地方,如何反攻?
最关键的是,张献忠兵力太多了!
在人海战术下,他们根本不是张献忠的对手。
秦良玉拿出重庆一带的地图,打开后指着忠州(现在的忠县)说道:“张献忠二十万兵马从忠州出发,兵分两路。一路由陆路攻长寿,一路水路并进攻涪陵。”
“我军主力则有三部分,涪陵约有三万战兵,长寿战兵不足两万,还有一万溪峒兵正在石柱一带集结,预计一两日后就能出发。”
“就算集结全部兵力对抗其中一路,我军在数量上亦不占优。此战,难啊!”
秦良玉的担忧不无道理,她麾下总兵力不到六万。
而张献忠有二十万兵马,用三命换一命还有剩余。
所以当秦良玉说出实际情况后,明军主将都沉默了。
过了一会,秦良玉见众人有些气馁,开口说道:“其实也不是不能打,但需要赌一把!”
“赌什么?”刘佳胤问。
“赌守军和百姓能守住城池!”秦良玉指着地图上的涪陵说道:“涪陵地处长江和乌江交汇处,地势平坦却不开阔。”
“张献忠若想攻下涪陵,必然会用船渡河。他渡河时我军并不出击,而是假装示弱,让其攻城。”
“守兵和临时招募的百姓只需抵挡一两日,等张献忠大军疲惫时,城中战兵一涌而出,用精锐之兵击其疲惫的前军,其必然溃败。”
“别说他有十六万,就是有二十六万兵马也挡不住溃败之势!”
“如此反复几次,张献忠必然元气大伤。”
众人听罢,纷纷开始思考计策的可行性。毕竟之前连续两次兵败,再不思变的话,
片刻后,曾英说话了:“启禀总督大人,末将以为此计不可。”
“为何?”
曾英沉默了一会说道:“张献忠善用内奸,每次攻城前必然派内奸入城,等守军招募百姓守城时,这些人会借机混入队伍之中。等张献忠一到,立刻开城投降。”
“据我所知,号称坚不可摧的武昌就是这么丢的。忠州...也是这么丢的。害我损失两千兵马,哎!”
秦良玉原本闪烁的目光黯淡了下去。
张献忠兵力多也就算了,竟然还用这种计谋,简直无解。
等等...
秦良玉目光在屋里面搜索一番,最后落到锦衣卫百户王忠身上。
一直没说话的锦衣卫百户王忠站出来拱了拱手,说道:“秦总督,此计无解!”
“锦衣卫固然能抓奸细,但前提是有人可用,且在城中提前有布局。我此番入川只带了几名随从,涪陵城内的锦衣卫也不过寥寥十数人。”
“靠这些人抓奸细,如大海捞针,根本做不到!”
“最关键的一点,这些奸细都藏在百姓之中,很难一个一个的甄别!”
屋内又安静了下去。
好不容易找到了可行的办法,没想到被另一个问题难住了。
奸细!
怎么抓奸细呢?
如果没有奸细,张献忠很难攻下长江沿岸的城池。
长江沿岸城市的城墙多是石头堆砌而成,想攻城必须用云梯。再加上长江沿岸雨水充沛,气候湿润,尤其是重庆一带,四季潮湿,火药极易受潮。
火药受潮也就意味着无法使用各种火器!
云梯加冷兵器攻城,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
“涪陵和长寿两城都面临内奸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城破是早晚的事!”曾英补充道。
第260章 嗜杀的张献忠
忠州城内。
孙可望正在向张献忠汇报情况:“义父,此番虽顺利攻下了忠州,我军伤亡却也不小。各部粗略统计,伤亡五千余人。”
张献忠脸色铁青:“一个小小的忠州城就给我造成这么大的损失,这么下去不是办法。该杀的,全都杀了!”
张献忠嗜杀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明末清初,各方势力都杀人。
张献忠杀,李自成杀,摇黄十三家杀。
满清更不必说了,它们杀的人最多,甩的锅也最大。
明军这边左良玉也杀,虽然杀的人不是很多,影响却不小。
但是,把四川人口锐减归罪于张献忠,同时说张献忠是一个神经病般的杀人狂,这两点我是不敢苟同的。
杀人目的无非三种:一,震慑反抗者;二,抢钱抢粮作为补给;三,抢女人,然后用这些女人维持将士们的忠心。
尤其是最后一点,历史上明末各方势力中,张献忠的大西军几乎人人有老婆。乱世之中,这个条件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
当然,张献忠肯定是一个残暴之人。
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史料记载他滥杀的记录。
除了满清修订的明史记录了张献忠屠杀的资料外(这里面很多故意黑的成分,最不能容忍的是说他杀了六亿人。要知道,明末人口总数也没有六亿)。
还有明朝文人王夫之的《永历实录》,谈迁的《国榷》,查继佐的《罪惟录》,计六奇的《明季南略》等等。
这些资料都出自明朝的文人之手。
四川文人和大西政权的文臣武将也留下了相关文字和史料。
包括欧阳直的《蜀乱》,彭遵泗的《蜀碧》等。
最后就是外国传教士留下的笔迹,主要有《圣教入川记》。..
从各方资料互相佐证就能推断出,张献忠肯定杀了很多人,但应该不是见人就杀的疯子。
如果张献忠真是一个杀人狂的话,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这四个被杀人狂养大的孩子,绝对不会是正常人。
尤其是李定国,刘文秀,孙可望,他们在云南、贵州安置流民屯田,广兴贸易,恢复秩序,开科举。
这些安邦之策不比某些开国之君做的差。
所以说,张献忠是一个在四川犯下了滔天大罪的罪人。
同为罪人的还有满清,李自成,摇黄十三家等等。
大西政权中除了张献忠外,军师旺兆麟也是罪人,每攻下一城他都会鼓动张献忠大开杀戒。
所以在张献忠死后,张献忠的四位义子立刻将旺兆麟处死。
旺兆麟见张献忠杀戮心起,立刻鼓动道:“对,该杀的都得杀!城内投降的明军全部处死,乡绅、富户皆杀之。”
“不...”旺兆麟否定了自己刚才说过的话,他想了想说道:“除了少艾妇女外,其余人全都杀光!我大西军的口号是早早开城投降,秋毫不动;若是攻开,鸡犬不留。”
“既然忠州城是攻开的,就按口号来吧!只有这样,才能震慑守城的军民。”
全都杀了...
“义父,我们此番入川是来打地盘的,如果把人都杀了,打地盘的意义也就没了,还望义父三思。”身为四子中老大的孙可望,第一时间站了出来。
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以及一众将领大臣纷纷下跪向张献忠求情。
虽然城中绝大多数百姓已提前被明军迁往涪陵,可剩下的百姓还有不少。
张献忠没有直面问题,而是看向四个义子:“忠州城已经拿下,接下来就是涪陵和长寿。”
“尤其是长寿,只要拿下此地,进可以攻重庆,退可以往川北,同时还能截断秦良玉的退路。”
“你们有谁自告奋勇去攻长寿吗?”
孙可望第一时间磕头道:“义父,我愿前往。在攻打忠州前我就已经做了布置,提前让人扮成难民,跟着百姓逃往长寿。这些人虽然不多,却个个都是精锐。只要配合得当,就能趁夜打开城门,不费吹灰之力拿下长寿。”
张献忠点点头,表情还是那般狰狞。
李定国开口说道:“义父,我愿领三万兵马去攻涪陵。秦良玉主力和她本人都在那里,只要攻下涪陵抓住秦良玉,明军在蜀中几无可战之兵。”
“重庆,成都唾手可得!”
“好!”张献忠等的就是这句话。
四个义子中,他对李定国的军事能力还是比较认可的。
以多打少是个人都行,毕竟普通人面对数倍之敌时,腿肚子不由自主的就软了。
但能以少胜多的人却少之又少。
李定国就是其中之一。
他亲自带人混入忠州城内趁夜打开城门,让看似坚不可摧的忠州瞬间瓦解。
其他人做得到吗?
显然够呛。
“本王给你五万精锐,不限时间,只要抓住秦良玉就行。”
不等李定国答应,他继续说道:“此前攻忠州定国在内为内应,可望在外为伏兵,里应外合攻下忠州。”
“既然是你们攻下的忠州城,那么城中的百姓也交给你们,是死是活本王一概不问。”
“没问题的话,明日一早出兵!”
“遵命!”众人齐声应道。
等众人离开后,张献忠才暗暗松了口气。
他非但不是疯子,反而精明得像个商人。
在此之前他是打着免粮的口号来的,一路来确实收获了不少民心。
(张献忠在湖广时就发过告示:三年免租,一民不杀。)
随着入川后深入作战,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那看不见摸不着的民心。
一来明廷也免了百姓一年赋税,其次单靠杀戮已经无法做到让守军不战而降了,反而会激起他们的反抗。
因为大部分守军都是在城中安了家,抢女人的做法最先激怒的就是他们。
之前明军缺饷,官军没有斗志,索性降了。
现在军饷充足,身后就是家人,家里有银子,有粮食,吃得饱穿得暖,凭什么投降?
张献忠又坐了一会,冷哼一声站起身:“秦良玉啊秦良玉,看你能蹦跶到几时!朱家王朝气数已尽,非人力可救!不如早早降了,我还能留你一命!”
第261章 溪峒兵出动
涪陵城外,万余人在夜色中快速行进。
队伍的最前面是百余人组成的小队,他们身穿土家族,苗族等族服饰。背着长弓,腰间挂着各式各样的武器。
除了少数人穿着自制的藤甲和藤盔外,绝大多人数都没有甲胄。藤甲被制作成马甲的形状,没有肩甲和腿甲,表面刷桐油,轻便防水可挡刀剑。
他们分为四队,分别站在涪陵城东西南北四门之外,蓄势待发。
涪陵城中一座院落内,数百人正在熟睡。
这里早已被征用为营房,里面住的都是士兵和临时招募的百姓。
“杀!”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