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科举落榜开始造反 第170章

作者:大秦阿冰

  迎春在边上弱弱的开口道。

  迎春其实是对薛宝钗此次的遭遇,最感同身受之人。

  这些人连薛宝钗都能中伤,迎春不敢去想自己会不会也有如此遭遇。

  薛宝钗所居住的这蘅芜苑,好歹靠近薛府,算是薛府的一部分。

  大观园由贾林薛三家共同修建,薛宝钗都逃不脱被中0.8伤,造谣她早已经献身贾英,不知礼仪廉耻。

  那和贾英既无血缘关系,府邸又不在三家之中的迎春,就更加的微妙,令人浮想联翩了。

  不仅仅是迎春,探春也是差不多。

  估计要是再不制止,大观园里这些未出阁的姑娘们,都要难以逃脱被造谣中伤了。

  这种败坏她们名誉的事情,另她们如何不心生愤怒?

  大观园内占地这么大,贾英也并未对她们又过什么逾礼的行为。

  可以说,贾英比起贾宝玉当初那厮要好多了。

  好歹他的怡红院,只是和林黛玉挨得比较近,但也需要走上好几步才能到达。

  当初贾母安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居所,只隔了一层碧纱窗,让二人同住一个院落,那才叫真正的败坏黛玉的名誉。

  众人听了迎春的话,皆是眼巴巴的看着贾英。

  贾英十分自信的说道:“你们放心,明日朝会之时,我会将此事彻底解决。”

  “二哥哥,若是到时候谣言止不住怎么办?”

  小惜春奶声奶气的问道。

  是啊,虽然她们都相信贾英有本事解决此事。

  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贾英就算再有本事,难不成还能改变别人的想法?

  “那有什么关系,大不了让宝钗妹妹嫁给我便是。”

  “他们不是喜欢脑补吗?就让他们自己脑补去好了。”

  “反正我抱得美人归,他们也只能无能狂怒。”

  贾英说这话时,脸上似笑非笑的看着薛宝钗。

  薛宝钗一张俏脸当即就红了下去,内心大羞。

  黛玉等女又是齐齐的啐了他一口.

第一百五十七章贾英的报复,掀起变法整死东林党

  翌日。

  雍顺帝照常举行小朝会。

  大朝会一年也难得举办几次,但京城中九品以上官员都可来参加。

  小朝会却是日日都有,只有五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参加。

  而且大朝会是在太和殿中举行,小朝会则是在景仁宫。

  这日,来参加朝会的百官,皆是诧异的发现贾英竟然破天荒的来参加了朝会。

  往日里这种小朝会,贾英可是从来不参加的。

  贾英闭目养神,完全无视一众百官的目光。

  不多时,雍顺帝在戴权的陪同下抵达景仁宫。

  虽然太上皇身死,雍顺帝可以直接搬进大明宫这座主殿。

  但他在景仁宫里呆习惯了,因此也懒得挪位置了。

  雍顺帝发现贾英来参加朝会后,也是感到一阵诧异。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戴权对着百官唱喏一声。

  随即就只见贾英猛的睁开双眼,踏步向前,拱手开口道:“臣有本启奏。”

  雍顺帝面无表情的开口:“秦王有何事?”

  贾英深深的望了一眼文官那边,淡淡开口道:“陛下,如今大周积弊久已,国库空虚,因为连年战乱,百姓负担不知几何。”

  “听闻我大周的农赋如今已达到十抽三,此实乃是我大周祸根隐患。”

  “再如此下去,迟早有一日百姓会因为不堪重负,而官逼民反。”

  “臣建议,立即推行变法,丈量天下土地,实施摊丁入亩,有多少土地收多少税。”

  贾英话音落下,整个景仁宫里随即一片死寂,寂静得针落可闻。

  要对付东林党,变法是最好的利器。

  东林党皆是江南士绅,他们在江南参加科举步入仕途。

  背后由江南地主世家们出钱出力,甚至不惜嫁女相赠。

  为的,自然就是为了这些参加科举的学子们金榜题名之后,能在朝廷上为官,替江南士绅地主谋利益。

  江南士绅拥有大量土地,却是压根不缴纳赋税。

  就是因为有东林党的存在,能让他们奢靡无度,安然28度过。

  对付这些东林党,杀头其实算不得什么,死了一批东林党,又会有一批西林党。

  必须釜底抽薪,砍了他们的根,让他们感受到切肤之痛。

  雍顺帝内心更是诧异,这变法之事乃是他和贾英早已经商量好的。

  此事是必须要推行的。

  但是其时机,雍顺帝却是一拖再拖。

  无他,大周久经动荡,各个亲王谋反,太上皇也谋反,又出兵剿灭建奴,大周实在是经不起折腾了。

  雍顺帝原本打算,等到明年开春之时,再来推行变法。

  却是没有预料到,贾英想要提前进行此事。

  而文武百官,此时也是直接惊呆了。

  他们是万万没想到,贾英竟然会说出此等禁忌之言。

  变法,在古代就是一个禁忌。

  这严重损坏了天下士绅世家的利益,也损害了文武百官的利益。

  没有一个士绅会想要变法,无他,这是一次重新洗牌。

  无论何人实施变法,土地这关一定绕不过去。

  贾英也不例外,开口便是丈量天下土地,实施摊丁入亩。

  这天下的土地,八成,甚至九成都在这些士绅世家的名下。

  天下庶民,实则占了只有一到二成。

  大周的农税,都只从这一二成土地的庶民身上抽取。

  若不是大周还有盐税,海关税,矿税等税收。

  只是怕大周的财政早已经崩溃,国库能跑耗子了。

  十抽三的农税,不可谓不算高。

  这还只是官府定下的税收,到了下边,定然会层层上涨。

  那些个地主士绅们,只会继续提高农民的赋税,达到惊人的十抽六,十抽七。

  只要朝廷决定涨税,他们就跟着涨。

  如此下去,大周农民是苦不堪言。

  能够活着,就算是幸运了。

  而这些农民的孩子,他们生下来,就是来受罪的,不可谓不凄惨。

  但天下士绅们怎么可能愿意让自己的利益受损?

  这些贱民们死不死无所谓,老爷们的利益不能受损。

  景仁宫里沉默半晌后,文官之中,就只见一名老臣站了出来。

  声音颤抖开口道:“秦王殿下,你可知自己在说什么?”

  贾英冷笑道:“本王很清楚自己说的话,如今大周疲敝,必须开始实施变法。”

  原本百官还以为自己出现幻听了,现在贾英再次重复。

  这下子,算是立刻就炸开锅,整个景仁宫里一片吵闹之声。

  吵得雍顺帝也是一阵心烦。

  “肃静。”

  戴权见状,只能高喝一声。

  吵得一片沸沸扬扬的文武百官,这才不得不消停了下来。

  随即就只见文官那边,御史大夫查嗣庭当即就站了出来,手捧笏板愤怒的开口道:

  “陛下,臣要弹劾秦王,秦王刚刚所言实在是误国误民,祸害我大周江山社稷。”

  “祖宗之法不可变啊,若是实施变法,我大周只怕是要离亡国之日不远了。”

  身为御史大夫,自然是有弹劾百官的权利。

  不过此人敢在朝廷上弹劾贾英,不得不说胆子是真大。

  想来是因为贾英要推行变法,切实的危害到了此人的利益。

  这天下就是这般。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贾英哪里是要断他们的财路,这是要抽他们血,敲骨吸髓。

  只要触及到了利益之争,就没有什么是这些人不敢干的。

  莫说贾英是秦王身份,就算贾英是主宰天下的天子,他们也敢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即便强如昔日大秦千古一帝秦始皇。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挞天下,威震四海。

  六国的王公贵族在秦始皇活着时,不敢有任何异动。

  但等到秦始皇一死,天下皆反,大秦二世而亡。

  贾英要推行变法,损害天下士绅们的利益,不亚于昔日秦始皇灭六国,损毁六国一众贵族大卿们的利益。

  这些代表士绅利益的官员,自然是要拼死抵抗。

  “敢问这位御史,姓甚名谁?”

  贾英目光冷冷的望着刚刚弹劾自己的御史大夫。

  查嗣庭怒发冲冠,义愤填膺的喝道:“老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名唤查嗣庭是也。”

  贾英闻言,眼眸微抬,眼神中满是杀意。

  他要是没记错的话,此人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大汉奸。

  若是按照原著来,建奴入关后一朝的文字狱,正是由此人一手主导。

  查嗣庭乃是出生于浙江海宁查家,求学于东林书院,也是东林党一员。

  同时,此人正好和钱谦益一样,乃是当年的东林六君子之一。

  如今乃是御史大夫一职,官居正四品。

  如果说这些的话,查嗣庭此人虽然算是有名,但也不至于让贾英记忆深刻。

  倒是数百年后,他的后人查良镛,却是十分的出名。

  什么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武侠小说奠基人,都是出自此人笔下的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