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皮卡丘梦蝶
但总有检查之人没发现的,那这颗良人头,就也变成了实打实的功勋。
抓到没有额外处罚,抓不到就是赚到。
因此,秦军极为嗜杀。
所到之处,老人、稚童、女人这些顶着看一眼就知道不合格人头的人,或许能留有一条生路。
男人,杀。
秦军如蝗虫过境一般,在临近的韩、赵,扫荡了两个月。
杀人数,登记为军功的近两万。
没登记的,不会少于登记的。
时间来到五月。
在秦军大肆进攻两月后。
赵、燕、魏、韩、楚,决定合纵,组成五国联军共同伐秦。
联军主将,赵王丹推举伐燕气势如虹、立下奇功的乐乘。
燕王喜不喜,拒之。
乐乘带着赵军,刚把他的燕国揍了一个灰头土脸、颜面无存。
转头就要统领他燕国的士兵,想什么呢?
燕王喜以若强要乐乘为将军,燕人军心不稳这个正当理由,强硬拒绝了赵王丹的提议。
赵王丹心有不忿,但为了大局也只能忍心——秦军现在攻打的是赵国,不是燕国。
赵王丹主动提出,由燕将剧辛作为联军主将。
剧辛是赵人,是跟着赵武灵王南征北战过的名将。
剧辛领兵,赵王丹是认可的。
但,燕王喜又给拒绝了,以剧辛年老不善久战为由。
赵王丹气够呛。
剧辛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守了聊城一年,你管这叫不善久战?
赵王丹是真搞不懂。
燕王喜既然不愿意让赵将领燕兵,为什么还不愿意让燕将领燕兵,是人?
赵王丹不懂,魏王圉懂。
在燕王喜提出由能战善战的魏国出将军,统领五国联军的时候,魏王圉拒绝。
五国伐秦,能把秦一下子打死吗?
魏王圉以为不能。
那既然不能,这个联军主将就不能魏国来出,不能让秦国记恨上魏国。
燕王喜也是这么想的。
他被逼无奈,帮着赵国打秦就挺不乐意了。
赵国还要燕出主将领着联军去打,替赵国吸引秦国仇恨?想美事去吧!
真当他这个燕王蠢啊?
燕、魏打定主意不出主将,问题就到了最后一国——楚国。
韩……四国无视了韩的存在。
韩出主将,别说燕、赵、魏、楚不放心,就是韩国自己也不放心。
现在的韩人不是二百年前的古韩人。
要韩国出点主意行,要他们打仗,那还不如直接投降来的快。
楚国春申君黄歇,很重视这次机会。
楚国引领五国联军伐秦,虽然会招惹秦国仇恨,但也是短暂做了五国之主啊。
这就相当于是宗主国啊。
有了这个名义,日后想要做点什么事,不就有正当借口了吗?
危险和机遇是并存的。
但,黄歇如此想,楚国贵族不如此想。
与楚王元同为芈姓,同出一脉为王族分支的屈氏、昭氏、景氏三大贵族,率领着项氏、陈氏等一干楚国贵族不睬黄歇。
想要一个统领五国联军去打秦国的将军,可以啊,你从你那些门客里找一个去呗。
你黄歇黄大人不是厉害吗?
不是能越过我们,以封地之名行强国之实吗?
不是和王上说我们阻碍了楚国发展吗?
那这么重要的事你还找我们这些腐朽贵族做甚啊?你自己就办了呗。
黄歇一个头两个大。
晓之以情。
楚国贵族和他没情面。
动之以理。
说秦国势大对楚国是极大威胁,不要忘了当初白起攻陷了旧都。
楚国贵族不以为然。
新郢歌舞升平,他们日日笙歌、快活自在,哪来的秦军?危言耸听!
诱之以利。
可以让出朝中左尹、右尹、司徒、司败……共七个官职,由贵族子弟担任。
楚国官职名称别树一帜,和列国不类。
黄歇让出的这七个官职,等同于其他国家的九卿,不可谓没有诚意。
以屈、景、昭三大贵族为首的楚国贵族依旧不干。
把黄歇这个非楚国贵族出身的贱民弄下去,楚国所有官职都是他们楚国贵族的。
黄歇好心让利。
但在楚国贵族看来,黄歇是抢走了本就该是他们的官职,甩回来和他们做交易。
一个贱民,真以为王上支持就能翻了天了?
黄歇无可奈何。
他手下不是没人,但赵、韩、魏、燕不信任。
你黄歇手下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四国凭什么将自己的军队交予你手下指挥?
你黄歇当伐秦是小孩子过家家呢?
让你那个除了你没人知道的门客当将军,和让韩国出人有什么区别吗?
投了得了!
事情到这里,黄歇被逼入了死胡同。
楚国能让四国放心的将,全都是贵族,无一例外。
楚国不是秦国,将能从底层爬上来。
楚国的将,从出生那一刻就定好了。
王侯将相,皆有种也。
掌控楚国、位高权重的黄歇。
内政一言定之,外战求大父告大母也不好使。
因为此事,黄歇对太子犹更热切了。
太子犹是他的种。
他的种要为楚王。
到时候把这些贵族全都处理了!
他带着对楚国贵族的恨意去找楚王元,请楚王元强令楚国贵族出人。
戴绿帽而不自知,沉迷于给黄歇带娃的楚王元婉言拒绝了心腹。
楚王元嘴上说自己说话也不好使,实则是根本不想说这句话。
这事是楚国贵族对黄歇的一个反击。
他作为楚王,喜见乐之,哪里会阻止呢?
黄歇、楚国贵族对立,针锋相对,楚王元才能安心带娃。
齐国原王室吕氏,用血淋淋的教训,告诉了楚王元一家独大的结果。
楚王元、黄歇君臣相商三点,意见终于达成一致——还是请赵国派人。
点名,廉颇。
这问题在四国转了一圈,最终还是回到了赵国。
赵王丹自然是没有不愿之理。
秦军现在还在赵地驻扎呢。
联军主将是不是赵将,都不耽误秦国伐赵。
燕王喜不愿,凭什么燕军要让赵将领啊?
但在楚、韩、赵、魏,四国都同意的情况下,燕王喜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燕国、魏国、楚国都不出人,韩国不配出人,那这主将除了赵将还能是谁?
认是认了,但这个过程持续了半个月。
心中早就知道结果的燕王喜磨磨蹭蹭,故意拖延,让秦军再多揍赵国一段时日。
赵国越弱,燕国越有利。
燕王喜可没忘赵国打来的事。
等五国伐秦之后,燕国喜就准备伐赵,把这个仇报回来。
这一来二去,待廉颇领着五国三十万大军来与秦军对战时,时间已经来到了六月份。
联军从兵分两路。
一路由廉颇亲自统率,在赵地征战。
一路由楚国年轻将领项燕统率,在韩地征战。
不到半月。
赵、韩两国,失土尽复。
但,老将廉颇并不欢喜。
赵地秦军是自主撤退,而不是被他打回去的。
老将站在刚刚收复的新城城头上,望着遥远处秦军撤离的滚滚烟尘,满心疑惑。
秦军到底为什么直接放弃打下来的城池撤离呢?
“将军神武!秦狗惧之,竟不战而溃!”副将在老将身后吹捧,大拍马屁。
“放屁!你几时见到秦狗怕过?”老将痛骂一声,沉声道:“韩国那边甚光景,过去的人回来没有?是不是和老夫这里一个鸟样?”
韩国,成皋(gao一声)。
项燕站在城头上,也望着远处消失的秦军。
今年二十一岁的年轻将领摸着光滑下巴,啧啧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