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皮卡丘梦蝶
几乎他们所求的一切,成了圣人都可以满足。
嬴成蟜没有立刻回答。
台下几百双眼睛都盯着他看。
目中九成不信,近一成的怀疑,希望只有一丝丝。
便是孔子、老子、墨子这些圣人,也不敢说学了自己学说就能成圣,凭什么一个八岁少年敢?
若不是八岁少年既有君子之名,又有嬴子之学,所行又都是符合道义,和圣人相差无几。
众学子眼中便是一丝希望也没有。
少年在众学子等的焦躁不安前,终于开口了:
“可以这么说。”
少年干脆利落地承认,惊起一片惊涛骇浪。
这一次造成的风波尤其大,众学子反而都诡异地沉默了,像是五千米深海下的暗流涌动。
心学。
成圣。
哪个学说敢这么说呢?
嬴成蟜仿若未见,自顾自地说道:
“成圣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只要你能找到自己的心就可以。
“心学与其说是一门成圣学问,不如说是一门让你们找到内心的学问。
“你们生来就是圣人,良知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而眼下你们不是圣人,是因为良知被蒙蔽了。”
“先生!”魏牟高声提问:“先生口中的良知是什么?”
“良知,即是天理。”嬴成蟜正色以答,摸着自己心口道:“本存于心。”(注1)
“先生!”一学子高声喊道:“你怎么证明人人皆有良知呢?若是真如先生所说,人人皆有良知,哪里还会有烧杀抢掠的人呢?”
“先生怎么证明良知?能拿出来一观否?”又有学子高声呼喝。
“若找到良知就能成圣,那就请先生带我们找到良知吧!”之前喊出吃饱饭的学子鼓足勇气大声喊道。
“好!”嬴成蟜一口应下:“你们要看良知!那我便给你们看!看良知者随我来!”
少年从一众学子的中间穿过,向外走去。
一众学子们几乎没有几个有犹豫,纷纷跟着少年向外走。
他们要去看良知,他们要去成圣人!
浩浩汤汤,六百余人跟着嬴成蟜走在稷下学宫之内,声势不可谓不浩大。
在这支队伍行走之中,路上的每一个稷下学子,每一个稷下先生都会被吸引注意力,探求这些人到底要去做什么。
得知答案后,几乎每个人都会加入队伍。
走出稷下学宫的时候,诸子几乎都在列,队伍已经膨胀到了三千人。
成圣,诱惑了一整个稷下学宫。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对嬴成蟜的言辞都是不相信的,都是怀疑的。
但这不影响他们跟着去看。
除了那个成圣的万一可能,更多的就只是抱着看看的态度。
嬴成蟜一路笔直前行,没有回首过。
但他知道他身后的人越来越多,这就是他想要的。
万事开头难。
能统领一次稷下学宫,就能统领第二次稷下学宫。
人是习惯动物。
三千余人来到了廷尉府。
齐国廷尉太史胜得知稷下学宫尽出动,不敢怠慢。
一边亲自出面询问事情,一边要人禀告后太后。
“久仰嬴子大名。”太史胜拦在廷尉府大门前,拱着手对为首的嬴成蟜说道。
他看了一眼少年身后的人,舌头都酥麻。
荀子走后,稷下学宫再没有有如此号召力的人,便是代替荀子继任祭酒的邹子也不行。
嬴成蟜回礼,诚声道:
“打扰廷尉大人了,我带学子们来找良知。”
太史胜神情一凛,转头吩咐手下:
“府上谁叫良知?带出来!”
…………
【注1:心学中的良知不等同于现代的良知,兄弟们不要先入为主。】
第194章 天心自明,良知呈现
嬴成蟜上前两步,拦下廷尉太史胜:
“廷尉大人请暂时歇息一下,是小子没有说明白。
“我们要找的良知不是一个人,而是深埋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
“小子请廷尉大人带出一个最十恶不赦的人。”
天理是什么……太史胜懵懵懂懂,扭头冲左右发号施令:
“没听到嬴子所言吗?还不快去!”
左右应“唯”去做事,太史胜重新打量眼前这位八岁而成子的公子成蟜,越看越顺眼。
稷下学宫的诸子大多有一股傲气,目高于顶。
对他这个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廷尉,向来没什么好脸。
而眼前这个少年却没有,一口一个大人,对他保持了该有的尊重。
好,很好啊。
太史胜眉开眼笑,竟是连警戒之心都没有了。
不再想着控制稷下学宫全体,反而主动说道:
“嬴子可还有需要胜帮忙的事?”
嬴成蟜拱手行礼,诚恳道:
“不敢瞒廷尉大人,小子确有一件不情之请。”
“哈哈哈!”太史胜笑的欢畅。
大人这二字他天天听,但那些下属说一百遍也没有嬴子说一遍来的好听,身份不一样。
“嬴子有事!尽管言来!”太史胜大手一挥,仰着脖子豪气干云地道。
话刚出口,太史胜就看到了乌泱泱、黑压压的人群,立时有些后悔。
一个统领如此多稷下学子的人,想要办的事那得有多大啊?他有那个能力帮忙吗?
但话都说出口了,太史胜也不好意思反口。
他笑容勉强,打肿脸充胖子,强撑着身躯等嬴成蟜开口。
“廷尉狱最十恶不赦的人,当要受死刑吧?”嬴成蟜一脸小心地问。
“是。”太史胜点点头,想着嬴子要是要求是这个问题就好了。
“那……稍候那死囚来此,可否让小子决定其死活?”
“嗯?这……就是嬴子的不情之请吗?”
“是,若是太麻烦的话……”
“不麻烦!小事也!”太史胜又支棱起来了。
他挺着胸膛,意气风发。
觉得身前这些原本鄙夷他的稷下学子们看他的眼神全都换成了崇拜!
他这个廷尉管的就是司法刑狱之事,处置一个囚犯还能叫事?
那就不叫事!
人群中,慎子学派之首,稷下先生慎至摇摇头:
“廷尉应当只有行驶法令的权力,而没有更改法令的权力。
“更改法令的权力只应该掌握在君王手中。
“且君王更改法令,也应当按照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心平稳和谐而更改。
“太史胜只因为成蟜一句话就变更法令,不重法令,徇私废公,这样的人怎么能继续做廷尉呢?
“下次入宫,我要面见王上进谏,太史胜不适合为齐国廷尉。”
齐墨巨子,同为稷下先生的相夫习在旁说道:
“太史胜能成齐国廷尉,是因为太后乃是其亲姊。
“选官不依据贤能,而根据亲疏,这是国家将要动乱的先兆。
“这便是儒学亲疏有别造成的乱象,确实应该杜绝。”
有齐国之冠称号的稷下先生淳于越反唇相斥:
“治理国家,本就应该选用有贤能的人。
“我听说殷商时期因为不用贤人而灭亡,而尧舜禹等圣王因为任用贤人而成就了伟大的功业。
“可见任人唯贤,是能否治理好国家的重要因素。
“但请不要将爱人和选官混为一谈。
“太后偏爱其弟没有错,选用其弟为廷尉才是错。
“这错不是因为太史胜是太后亲弟,而是因为太史胜没有德行。
“若太史胜有德行、有能力,那为什么就不可以为廷尉呢?”
稷下学宫祭酒邹衍轻叹一声,仰头望着天空:
“天有晴天、阴天、雨天。
“国家也有兴盛、平缓、衰落。
“齐国刚刚兴盛没有几多年,竟然又一次进入了衰落时期。
“齐缗王倒行逆施,而遭天谴的事情刚过去多久啊?
“掌握权力的齐国贵族们不吸取教训,荒淫奢侈,不能崇尚德政。
“如此,下一次天谴亦不远矣……”
邹衍话音有余韵,没有说完,低首看嬴成蟜。
[天遣此子罚贵族。]
[成蟜,毒虫。]
[蟜非蛟,不喜水。]
[治水,是为偃水,水弱则火汹!]
[此毒虫身负天意,将带着熊熊天火,烧尽一切……]
稷下先生环娟皱起眉头,面露不悦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