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 第125章

作者:圣代新君

  有关军事的放一起,就一卷,就是最初那一卷!

  没用的废话放一起,这个最多,一车装不下。

  荀彧回到家,看到这一幕,赞叹道:“公达不仅长于军事,治理内政也是一把好手啊。”

  荀攸面上没有表情,心里却很奇怪,荀彧可不会轻易夸奖他,今天这是怎么了?

  见荀攸没有回答,荀彧很尴尬,不知该从哪个由头说起。

  突然。

  荀彧灵光一闪,道:“公达尚未娶妻,可有意中人啊?”

  话刚出口,荀彧就感觉不对劲,这不是金茂最常用的问候方式嘛。

  荀攸好歹也算名士,却也被问的面红耳赤,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荀攸的确尚未娶妻妾,平日用侍女将就,但这种话,叔侄俩这么多年也没谈论过。

  冒然说起来,真是尬上加尬,尴尬极了。

  “哈哈。”荀彧干笑两声自嘲道:“扬州刺史真奇人也,我就看了几封来信,就受到如此大的影响。”

  荀攸说道:“叔父所言极是,我也深受影响。”

  话题打开,两人都松了一口气,胡乱扯了些经典,才正入话题。

  “公达,你知道我不能再这么下去,必须要对扬州刺史做出回应才行。”

  荀彧说道:“写信已经不能诠释我的意思,我想让你,代我向扬州刺史问个好。”

  荀攸心中一喜,仍然耐着性子问道:“从祖父同意了吗?”

  荀彧点头道:“这正是叔父给我的建议。”

  荀攸大喜,双手不自觉缩回袖子里,不让人看见。

  荀彧微笑着,看穿一切。

第142章 郭嘉

  就在叔侄俩心照不宣地要将话说出口时,下面人禀报荀彧好友,郭嘉来访。

  郭嘉,表字奉孝,男,19岁,颖川阳翟县人,乃阳翟郭氏旁支的旁支,寒门子弟。

  作为一名有着远大抱负的青年,郭嘉很想见识一番外面的世界,奈何囊中羞涩,从阳翟县来颖阴县一趟都不容易,更不说远行。

  郭嘉跟戏志才两人相识较早,不过,那时候的郭嘉锋芒毕露,而戏志才所学跟郭嘉又很相似。

  两人可谓一见面就掐,针锋相对,关系自然说不上多好。

  更神奇的是,两人爱好也非常相似:酗酒!磕药!

  这几年,戏志才去了南方没再回来后,没人斗嘴,郭嘉也开始收敛锋芒,反到有些怀念和戏志才相处的时光。

  夜深人静的时候,郭嘉总是忍不住埋怨自己几年前年少轻狂,竟然错过了这样的知己。

  第二天醒来,郭嘉就又觉得他跟戏志才不会成为好朋友。

  比如说酗酒磕药这件事。

  戏志才那是怀才不遇,才借酒消愁,借药麻醉。

  两人年龄上差了十岁!考虑的东西也就不一样。

  而郭嘉就不一样了,他酗酒磕药,那纯粹是个人喜好。

  郭嘉喜欢追求刺激,别人敢做的事他也敢,别人不敢的事情他还敢!

  而且早先郭嘉非常看不起戏志才,明明兜里没几个钱,都要靠荀彧接济,偏偏要打肿脸充胖子,总喜欢把兜里每个子都花完。

  他自己就不一样。

  郭嘉只会在自身能力范围内消费,而不会超前消费。

  平时,下棋娱乐的时候,戏志才和郭嘉都爱行险,却又很大不同。

  戏志才表面上看起来性格开朗洒脱,实际做起事情来,会尽可能考虑周全,他的险,在常人接受范围的极限。

  郭嘉表面看起来会在自身能力范围内行事,实际上,却总爱在刀尖上跳舞,下棋的时候不是对方爆炸就是自己爆炸,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也就是说,郭嘉骨子里就是疯狂的冒险者、赌徒!

  偏偏又才华横溢,小小年纪就能跟戏志才打成平手。

  这更加重了郭嘉少年意气,自信到自负。

  不过,郭嘉也不是没有缺点。

  一是穷,二是干不了一点粗活。

  所谓的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说的就是郭嘉。

  今天郭嘉来拜访荀彧,自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积攒了许久钱,才有机会来一趟颖阴县。

  他最近读书有了些疑惑,想要跟荀彧探讨一番,顺便打听一下时政。

  阳翟县虽是大县,但被黄巾渠帅波才霍霍一通后,早已不复往昔,没落了。

  三人互相见礼。

  郭嘉敏锐地察觉到叔侄俩心中有事,但他还是耐着性子,向荀彧求解困惑。

  有些地方荀彧能解释,有些地方荀彧解释不了,荀攸出声解答。

  一个时辰后。

  郭嘉的所有疑问,都得到解决。

  不过,郭嘉也更加肯定心中猜想,因为叔侄俩今天都很没状态,解释起来也心不在焉。

  更过分的是,荀彧竟然主动问道:“奉孝还有事否?”

  郭嘉跳起脚来,这还是荀彧第一次有逐客的意思,从未有过之事!

  “文若拿我当外人,有事也不告诉我。”郭嘉气愤不已:“当初,戏志才不告而别,这件事,你也没跟我说。”

  “如今,戏志才不在了,你就嫌弃我烦人,是也不是?”

  荀彧立马意识到今天有点情绪化,赶紧道歉:“奉孝见谅,今天确有他事烦扰。”

  “哼!”郭嘉拂袖佯怒道:“今日要是不给我一个说法,绝交!”

  荀彧满脸纠结,这种事叔侄俩知道就行,怎么还能告诉别人呢。

  可郭嘉确实很出众,荀彧也不想失去这位友人。

  不对!

  荀彧猛然间才意识到,郭嘉在诈他。

  “好你个郭奉孝!”荀彧笑骂道:“伱什么时候跟戏志才那么要好了?”

  “我记得当初,哪回你俩不是争个面红耳赤,不欢散场?”

  “怎么突然关心起志才了呢?”

  郭嘉梗着脖子道:“此乃私事,无可奉告!”

  荀彧微笑道:“我也是私事,无可奉告。”

  郭嘉从未想到,荀彧也有这么气人的一面,愣在当场,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话来:“你你你…”

  荀彧起身拉着郭嘉重新坐下,道:“好了,咱俩扯平。”

  这次交锋,郭嘉完败,也就不再追问,开始打听时政。

  郭嘉越听眉头皱得越深,到最后忍不住问道:“文若为何对扬州刺史如此熟悉?”

  可不是嘛,有些事,郭嘉连听都没听说过,比如金茂实行的内政、军事等等。

  这可不像是能广泛传播的消息,专业性太强,百姓能懂个嘚儿。

  荀彧也没想到一向稳健的自己,竟然有一天会说漏嘴。

  便将一切归咎于戏志才身上:“此事,也是志才写信告知,我才能知道那么清楚。”

  “先前,顾虑到你俩关系恶劣,也就没有告诉你。”

  郭嘉不相信,却也不能让荀彧拿戏志才的信给他看,那太失礼了。

  一旁的荀攸差点笑疯,幸好他一直是一副扑克脸,看不出表情。

  手足无措的荀彧,荀攸也是第一回见,两人名为叔侄,其实比一般兄弟还亲近。

  荀彧出丑,荀攸一眼就能看出。

  同样荀攸笑话荀彧,后者也是一眼就看出,立即就话题牵扯到荀攸身上。

  “奉孝啊,不怕你笑话。”

  荀彧一本正经地说道:“一开始我也没那么关注扬州刺史,直到公达帮忙整理书信才发现,原来我对扬州刺史已经如此了解。”

  荀彧边说边横臂扫指能装一大车的竹简道:“这可都是志才写的信啊。”

  这下轮到荀攸跳脚了,叔父您竟然是这样的人!

  可惜,荀攸一直不善表达,跳脚的样子就是拢在袖中的双手狠狠互掐。

  这一幕,荀彧看得非常明白。

  郭嘉虽然看不出来,但能感觉得到,更加好奇了:“这叔侄俩肯定藏了个大秘密!”

  好奇心驱使下,郭嘉玩心大起:“我得想个法子,让叔侄俩斗得更厉害,我才好坐收渔翁之利。”

  郭嘉拿董卓说事:“我听说凉州尚未平乱,前将军止步不前,怕是有拥兵自重的嫌疑。”

  二荀很认同地点头。

  “相信朝堂有识之士会认出前将军的浪子野心。”

  突然!

  郭嘉话风一转:“前将军拥兵两万就讨嫌,如今扬州刺史坐拥精兵一万五千,合丹阳郡近万精兵,已然超过前将军董卓。”

  “难道朝堂有识之士都是瞎子,看不见吗?”

  “若是前将军董卓拥兵自重,那扬州刺史要干什么?”

  “造反吗?!”

  瞬间荀彧面露思索,荀攸皱眉。

  有戏!

  郭嘉再添一把火道:“我料定,不久后朝堂将要下诏收前将军和扬州刺史的兵权。”

  “到那时,就能看出谁是大汉忠臣,而谁又才是真正拥兵自重!”

  荀彧非常赞同道:“奉孝料事如神!”

  荀攸不禁为金茂感到担忧。

  自从上次被荀彧点破心思,荀攸就认真思考过为金茂效力的事。

  最终发现,没什么不好。

  每次金茂在信中提及荀攸时,他都会感到非常高兴。

  相对于荀彧对金茂舔他的事感到恶心,荀攸却很喜欢,巴不得被舔的对象是他。

  可惜,从小父母双亡,荀攸一直很内向,甚至有些自卑。

  虽然荀攸很聪明,也从来不会主动开口说话,但荀攸很喜欢跟外向开朗的人在一起。

  这也是荀攸能跟戏志才和郭嘉成为好友的原因,不止是因为他聪明也不止是因他是荀彧侄子,更是因为荀攸能很好地融入进去。

  否则,荀家那么多出色的子弟,为何荀彧每回遇到大事偏偏跟荀攸商量?

  荀彧又不是没有亲兄弟。

  不过,荀攸也因为性格原因,在小圈子里一直是小透明的存在。

  大家提起荀攸最大的印象,其实是荀彧出色的侄子。

  而不会说,看!那就是荀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