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 第126章

作者:圣代新君

  “叔父。”荀攸终究还是没忍住问道:“您可有良策?”

  虽说荀彧去问荀爽后没有跟荀攸说结果,但以荀攸的聪明才智还是能料到荀爽答应了。

  马上要为金茂出谋划策,也就没必要再遮遮掩掩。

  荀彧很无奈,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荀攸沉不住气:“公达,不必担忧,我们只需要将这件事告知金扬州,相信他会有办法处理。”

  心底里,荀彧还是希望金茂是个大汉忠臣,这次也算是个考验。

  荀攸却不这么认为,每封来信,荀攸都会仔细观看。

  可以说,荀攸要比荀彧更了解金茂。

  “奉孝,你觉得该如何做,扬州刺史才能避免此次危机?”

  看到荀攸忍不住,郭嘉也很诧异,但鱼儿终于咬钩,总得付出点代价。

  “我的确有计策,可我为什么要帮扬州刺史?”

  荀攸想了想,向荀彧下拜问道:“叔父,从祖如何说?”

  此时此刻,郭嘉的嘴角比什么都难压。

  荀彧无奈地白了眼荀攸,还是有隐瞒地说道:“叔父对扬州刺史寄予厚望,希望你代替我去扬州观察一番。”

  “什么!?”

  郭嘉震惊道:“好啊!你们叔侄俩,瞒着我好大的事!”

第143章 郭嘉荀攸到达寿春县

  得到答复,荀攸才发现他太过着急,失态了。

  便告罪一声,走了。

  郭嘉缠着荀彧要个说法。

  “此乃荀家私事。”荀彧守口如瓶。

  郭嘉没办法,只能告辞。

  次日。

  郭嘉来向荀彧请求加入荀攸前往扬州的队伍。

  荀彧果断拒绝。

  郭嘉非常不理解。

  无奈荀彧告知真实原因:“志才原先并没有投效的意思,只是代替我去看一眼。”

  “他被扬州刺史强行扣留。”

  郭嘉嗤笑:“如今他怎么又真心投效了?”

  荀彧告诫道:“总之,公达这次也是一样的任务,还请奉孝别去捣乱。”

  郭嘉微笑道:“文若又怎么知道公达心思?”

  “说不准,公达就想要投效呢?”

  荀彧不置可否道:“那你呢?”

  郭嘉愣住了。

  荀彧拍拍郭嘉肩膀道:“奉孝是否要跟着去,可要先想好。”

  “这一趟可能有去无回哦。”

  说罢,荀彧不再劝说,忙去了。

  荀彧没看到,在他离开时,郭嘉脸上浮现变态的殷红。

  两天后。

  荀攸带着二十几名亲自操练的族兵出发前往九江郡,郭嘉也在车队中同行。

  一路上,郭嘉还想从荀攸口中得到更多信息。

  但荀攸三句话打不出个响屁,不是“嗯嗯”就是“哦哦”,很快就能把天聊死。

  郭嘉这么乐天派的人,差点都被搞抑郁。

  好在颖川郡离九江郡不远,且距离九江郡越近强盗山贼就越少,两人也算有惊无险地抵达寿春县。

  “这!这里是寿春县?!”

  郭嘉震惊地看着寿春县外,郁郁葱葱的稻田,这哪是刚经历战乱的样子?

  这时,一队人从城中出来,牵着牛拿着农具,像是要去耕作。

  只见最前方二十几人最为高大健壮却衣衫褴褛,中间二十几人瘦小些衣裳缝缝补补,最后十人衣着最好孔武有力。

  这个队伍很奇怪,郭嘉生出好奇心,跳下驴车追上前去。

  “什么人!?”

  不料,最后十人见到郭嘉下意识摆出防守圆阵,将各种农具当做长枪指向对方。

  郭嘉眼中异彩连连,连声赞叹道:“精兵!精兵!”

  这十人确实是金茂军中老兵,经不住屯田的诱惑选择务农。

  但郭嘉奇怪的行为还是引起十人警觉,其中什长给其他九人使了个眼神。

  一眨眼的功夫,十人就将郭嘉包围:“你若再不自报身份,可别怪我等当细作拿下你!”

  要不是郭嘉穿着儒袍,十人才不管那么多,拿下再说。

  郭嘉这才反应过来,临危不乱道:“诸位,我受扬州刺史邀请,前来九江郡赴会,烦请通报一声。”

  “您是刺史的客人?”什长满脸狐疑道:“可有凭证?”

  郭嘉不慌不忙地指向荀攸方向道:“我同伴身上就有。”

  什长给亲信打个颜色,后者果然在荀攸手上拿到豫州通行证。

  不过,这十人没人识字。

  什长就让亲信去请城门校尉查验。

  什长则陪着郭嘉,既然有凭证也就不用剑拔弩张,大家伙都放松下来。

  远处荀攸还以为这人都是士卒,要查验通关文牒,便没有太过在意。

  郭嘉却不放过这个机会,开始问东问西,什长再机灵也只不过是个经过训练的农夫,哪是郭嘉的对手,很快底细就被掏空。

  原来这队近六十人并不是全部,还有一百二十人在离寿春县西南三十里处建村耕种。

  像这样的村落光寿春县附近就有十多个,九江郡其他十二县附近也都有,最多的还是在合肥县附近,有三十多个。

  村落总数大概有三百八十多。

  每个村落由十名老兵管理一百五十到五百五十人不等,人数多寡看老兵管理能力。

  这些人中,战俘数量占据三分之一以上,流民二分之一以上,剩下每个村只有十几二十多个平民。

  每个村收获的十分之一由士兵和平民平分。

  郭嘉很快就分辨出,这是屯田制进阶版,不由地好奇:“这是谁发明创造的制度?”

  什长自豪道:“当然是刺史大人创造!”

  “刺史大人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会,我跟伱说…”

  一打开话匣子,什长就停不住嘴,开始为金茂歌功颂德,什么单人斩杀百余山越,什么万军丛中取敌首级。

  仿佛金茂乃是霸王项羽在世,外加扁鹊在世,再加孔子在世,总之,什长嘴里的金茂就是神圣代名词。

  郭嘉一直都很有耐心地听着,本还想问更多问题。

  城门校尉却很不合时宜地出来打断,问道:“哪位是颖川郡来的贵客?”

  荀攸朝城门校尉拱手,郭嘉从人群中跳出来道:“我就是!”

  这个城门校尉丝毫不敢怠慢道:“军师吩咐过,凡颍川郡来的贵客一律护送至县衙接见。”

  “二位请!”

  郭嘉正待离开,什长却很不乐意道:“先生,我还没说完呢。”

  好不容易有个文化人肯听他吹牛,什长恨不能拉着郭嘉聊上三天三夜。

  城门校尉没好气道:“老乌头,种你的地去吧!”

  什长不服气道:“小六怎么跟老什长说话呢,当初要不是我,你能有今天!?”

  城门校尉笑骂道:“是是是,您说的对!要是没有您,我现在还能是城门校尉?早就是亲兵卫一员,还用在这吃灰!”

  众人哄笑。

  只有郭嘉很是好奇地问道:“亲兵卫?是刺史身边亲兵吗?”

  城门校尉挠头回答道:“是,也不是。”

  郭嘉行礼道:“愿闻其详。”

  城门校尉又将金茂四大军营解释一通,最后叹气道:“先生不知,其实我宁愿在主力营当小兵,也不想当这什劳子城门校尉。”

  “可主公命令得遵从,今年一过,怕是又要跟那群混蛋拉开一段距离。”

  郭嘉更加好奇,别人家的兵一个个都想着逃跑,怎么到了这里一个个都想去冲锋陷阵,真就个顶个的精锐?

  好在戏志才那个家伙就在寿春县,郭嘉准备好好问问。

  …

  寿春县,县衙。

  戏志才最近瘦了,也跟阚泽一样顶着双熊猫眼,头发都感觉在掉。

  自从上次荀彧写过一次信后,戏志才就再也没收到过来信。

  作为好友,他知道荀彧肯定不会忽视金茂的疯狂追求,反正他现在是很吃味的,当初就该多加几重考验才是。

  果然,今天下面人来禀报,颖川郡来人。

  可惜,戏志才太忙了,仿佛又回到当初在金云手底下的时光,脚不沾地。

  金茂就是个甩手掌柜,屯田制实施以后,把一切都甩给戏志才负责。

  虽说都是按照军制管辖,但这可是一个郡三十多万人啊!

  相当于管理三十多万军队,这哪是件容易的事?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戏志才感觉过了两年之久,太折磨人了!

  好不容易处理完这一堆事务,还有那一堆,那那一堆,那那那…

  幸好,颖川郡来的人也到了,戏志才忙里偷闲休息一下,可看到来人的瞬间就不淡定了。

  “公达!”

  “还有你小子!”

  戏志才左顾右盼防贼似的,上前拉住两人,赶紧扯进屋,低声埋怨道:“公达,我不是在信中告诫过你们嘛,怎么还来?”

  倒不是戏志才要背叛金茂,而是戏志才怕好友因为金茂而决裂甚至抑郁而终,那不是他想看到的事。

  荀攸心中暖洋洋的,他早就看出戏志才的意思,可他还是来了。

  不仅是想亲眼看看,荀攸还有别的心思。

  郭嘉却想挣脱戏志才,却愕然发觉挣不脱,一直被拖进县衙才被松开。

  “戏志才你变化好大!”郭嘉开口第一句话就很呛人:“金扬州要你下地当农夫了?手劲如此之大!”

  “差不多吧。”谁知戏志才并不否认,还劝道:“奉孝,我觉得你也该下地走走,就你现在的模样,我能打你十个!”

  郭嘉连连摇头:“别逗了!”

  “我可不像你,真丢士人脸面!”

  戏志才笑了,像个老大哥一样说道:“我像你这么年轻的时候,也这么狂。”

  郭嘉立马反驳:“等我像你一样老的时候,一定比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