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通吃
俄共‘布’的主要力量来源于工人,他们对自己本民族的农民都没搞定――很惊讶吧,毛子一直不怎么在乎自家农民。其起家路线跟土共完全不一样。
“中国拒绝了日本民众要求参军的要求,只利用日本的工厂生产大量军需产品。庞大的订单给日本带来极大繁荣,民众更是乐意至极。”
外交人员大概讲解了中国控制日本的过程,包括土改以及铲除封建贵族。特别是周青峰担任‘东纪委’书记后拉着天皇巡视日本全境,以极快速度收拢民心。
“数千万日本底层民众获得了解放,从中国的对外战争中获得实利,反而生出感恩心理。如果说谁最恐惧日本旧权贵复辟,不是中国,是日本人自己。”
捷尔任斯基听得生出一股冷汗,“难道日本就没有反对者了?”
“有吧,但不成气候,只能在媒体上发表些公开批评。”外交人员不敢确定,“或许我们可以派些情报员去调查。
但必须说中国在东亚的影响力非常强大,中国政府已经有余力对外进行意识形态输出,且目前看来非常成功。”
英法势力在东南亚的退却就是中国实力暴增的明证,俄国如果还不清醒的话就太狂妄了。
“我们过于忽视中国,希望现在认识它还不算晚。”捷尔任斯基也是刚刚就任高位。他过去只思考俄国革命,现在不得不把眼界提升到更高层次。
由于战事急迫,契卡只花一周时间就拟定了数百人的情报员名单。这批人基本没有任何谍报经验和训练,大多出于信仰才仰愿意前往敌国进行秘密工作。
与此同时,列宁没有放弃外交停战方面的努力。他希望英法出面代为调停中俄,德俄之间的战争,并提出一系列停战条件。
比如向中国表示可以废除所有中俄不平等条约,允许建立独立的西伯利亚共和国和中亚斯坦共和国,以此作为两国之间的缓冲带。
这种烂招只惹得中方外交部嗤声发笑――原历史中,列宁在十月革命后,面对列强干涉军和白俄势力时玩过同样招数。可等干涉军一走,他立马反悔撕毁条约。
在边打边谈的过程中,契卡的情报员们带着自己的代号和联络方式上路。这其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鉴于中国在战争期间收拢发放签证,俄共‘布’的情报员们必须绕个弯路前往目的地――先去中立国芬兰,抵达英国后前往美国。
美国对移民入境比较宽容,而美国移民也比较容易拿到中国签证。
在一个个单线联系的情报员中,三十几岁的大学女教师卡巴耶娃比较特殊。
她不是俄共‘布’党员,却主动要求到前线跟中国人战斗。只因她丈夫是沙俄军官,一年前阵亡在远东。
卡巴耶娃是一名地理老师,有姣好容貌和优雅谈吐,能说英语和德语。
她向沙俄总参谋部提交入役申请却被劝再嫁生孩子。等俄共‘布’夺权后,她又向布尔什维克提出请求。
契卡以最快速度通过她的请求,并给她一笔经费,命令她前往中国,收集跟战争相关的任何情报,并寻找能跟俄国合作的任何势力。
1919年的2月5日,毫无经验的卡巴耶娃带着行李箱,在圣彼得堡被匆匆送上路。
几天后,她借道芬兰乘坐轮船经过波罗的海,在穿过基尔运河进入北海后,看到三艘巨舰正在海面航行。
那是挂着中国海军旗帜的战舰,原德国海军‘齐柏林’号航母,以及‘巴伐利亚’号和‘大选帝侯’号战列舰。
三艘巨舰在一年前的北海大战中被英国舰载机击沉在汉堡港,没多久就捞起来维修,如今正在重新适航。
德皇已经决定将它们送给中国,同时允许一批德国海军官兵以志愿者身份加入中国海军,操作这三艘泡水战舰,尽快恢复其战斗力。
在凛冽海风吹袭下,客轮甲板上挤满了人,大家对正高速航行测试动力系统的巨舰指指点点,诧异的讨论中德之间‘同穿一条裤子’的亲密关系。
中德都是俄国的敌人,在战火中侵占大片俄国领土。和卡巴耶娃同船的有不少俄国同胞,大家怔怔看着敌人的旗帜在北海飘扬,内心沉重。
‘齐柏林’号的舰首劈开海面,激起汹涌浪花。客轮甲板上有人举着望远镜看了会,通过判断浪花做出判断,“这军舰航速超过三十节,太快了。”
俄国一直想要获得出海口,建立强大海军。可不管他们怎么折腾,其海军受先天限制就是瘸条腿。丢了远东后,更是别提了。
“为什么德国会对中国那么好?一口气送出三条主力战舰?哪怕是战损修复,也是两万多吨的大家伙。”
“唉……俄罗斯的太平洋舰队已经没了,黑海舰队太弱小,波罗的海舰队根本出不去。只有摩尔曼斯克的北方舰队有几条大舰。但都比不上这三条。”
“快看,快看,西面又出现几条巨舰。也挂着中国海军旗帜。上帝啊,中国海军在北海怎么有这么大的舰队?”
“是英国的‘竞技神’号和‘反击’号,还有法国‘诺曼底’号。可它们为什么挂中国海军旗帜?”
“完了,看来传闻是真的。英法德都将大批最新型战舰出售给中国,这些可都是两三万吨的主力舰,航速超过三十节。”
客轮甲板上的惊呼和哀叹此起彼伏,卡巴耶娃刚刚出发就遭受重击。她满以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会感动上帝,能鼓舞自己在战场上为丈夫复仇,创造奇迹。
可在大海上面对艨艟巨舰的厚甲重炮,个人的渺小和无力让卡巴耶娃倍感沮丧――俄罗斯的对手不是手持长矛大刀的野蛮人,其装备之精良属于世界一流。
第71章 一个斯拉夫女人要去中国
两三万吨的巨舰在海面以三十节高速航行,掀起的波涛在几海里外都能感受到。
卡巴耶娃望着几条试航巨舰远离,她所在的客轮在不久后便被传开的尾迹波浪推的上下起伏。
客轮甲板上的人们或沉默或激愤,不一而足。欧洲和亚洲相隔遥远,普通平民心目中的固有印象让他们难以接受中国拥有强大舰队的事实。
卡巴耶娃不懂时政,也不懂军事,她心事重重的回到自己的舱室,发热的头脑被强制冷静。
翻了几页普希金诗集,心绪没能平复;望望舷窗外辽阔海天,反而愈加寂寥;思考前途和命运,颓然无力。
卡巴耶娃猛然意识到自己就是个高中地理老师,并不适合当情报员。
沙俄军方送来丈夫战死沙场的消息,她痛不欲生,哭了几夜后决定复仇,根本没考虑自己适不适合,就想去前线战斗。
哪怕死亡也是殉情的浪漫,或许能在历史上留下些名声。
但现实太冷漠了,没给女老师一场凄美的人生结局。契卡把她送出的过程也太草率,就是谈话、鼓励、给钱、送上路,完全是应付差事。
旅途遇见的中国巨舰犹如惊鸿一瞥,也是当头棒喝――若是舰体上的大口径重炮轰一发过来,谁能知道可怜女人的一生?
从圣彼得堡出发,卡巴耶娃在一周后抵达伦敦。她要在此换乘前往美国的客轮。路线规划是契卡的人帮忙设计的,她本人并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年头出门不容易,漂亮的孤身女子踏足异国,更是犹如行走在虎穴狼巢。
她拎着单薄的行李箱下船,手里捏着一份旅游指南,离开熙熙攘攘的码头,忐忑而小心的应对伦敦城内形形色色的流氓、警察、乞丐和小偷。
幸好契卡给的旅途经费不少,她住进一家不错的酒店,随后准备去美国驻伦敦大使馆办理签证。可在入住的当天……
“女士,你为什么要在此刻去美国?”
酒店经理是个留小胡子的英国老头,穿燕尾服,一板一眼。当问清卡巴耶娃的来历和目的地,他善意的摇头劝阻。
“现在的美国可是人间地狱,马可世军政府破坏宪法,屠杀民众,践踏民权,甚至有入侵加拿大的可能。”
英国老头拿出了《泰晤士报》,给卡巴耶娃读了几段最近的新闻。
无不是美国陷入水深火热,军警肆意横行,经济陷于崩溃,民众疯狂出逃,字里行间像描绘末日一般。
这话语间明明是叹息,可卡巴耶娃却从英国老头口中听出一股得意的劲头――仿佛上帝开眼,不孝子终于得报应,老父亲心怀大慰。
“女士,像您这样年轻貌美又优雅博学的人儿,为什么不留在英国?我可以为您介绍几位伦敦绅士,一定能慰藉您饱受创伤的内心。”
卡巴耶娃婉拒了酒店经理的好意,但拿了十来份报纸回房间细读。圣彼得堡太蔽塞,局势又乱糟糟,叫人根本不清楚其他国家的情况。
英国报纸么,对美国没啥好话,反正阴间的词怎么写,它们就怎么报。英媒正在为战争做宣传,有种北美奴隶主马上要横行世界,大英必须予以阻止的架势。
但从字里行间的少数干货可以看出,马可世的军政府确实对其国内进行了强势镇压,并且掌握了宣传工具正大肆散布中英联合对付美国的威胁。
美国各州出现规模不等的暴动,但区区民兵如何跟装备飞机大炮的正规军斗?英媒将每一次镇压都描绘成对无辜民众的屠杀,但背后却是军政府镇住了场子。
至于美国财团的表现非常怪异。他们不希望出现内战把自家搞得稀巴烂,也不喜欢管束越来越严格的马可世军政府。
但马可世却向本国财团下了大笔军备订单,并组建军队军工复合体,将不同利益的势力绑在自己战车上,许诺用战争为大家牟利。
面对虎视眈眈的美军,各家财团不想被毁灭就得屈服。毕竟财团首脑挤在纽约、芝加哥、波士顿等地,家门口都被战车的火炮给堵了。
美军正在快速膨胀,旬月间征兵超过百万。各州建立其规模巨大的训练营,为真正的世界大战做准备。
这种情况下,英国拼命朝加拿大运兵。澳新军团、印度军团、南非军团,加拿大本土军团,看这架势就是铁了心要打一仗。
就连法国都显得跃跃欲试,因为法兰西在南美也是有殖民地的,很想借此占点便宜。
至于中国,在马可世军政府限制对外贸易后,也在外交方面提出诸多批评。
比如对美国限制移民,切断美国投资,驱赶中国留学生,无故剥夺华人资产等问题向美国政府表示强烈抗议。
华人华侨正有组织的离开美国,甚至不惜低价抛售资产,转而前往墨西哥等南美和拉丁美洲国家。他们搭乘万吨货轮,成群结队的离开,且大多带着武器。
由于过去九年中美关系良好,在美国谋生的华人数量从四五十万暴增十倍。现在这个群体要离开,犹如洪水般涌动。
南美和拉丁美洲国家大多弱小,政府机构和军队就是摆设,面对有组织的华人基本扛不住。
一月份,中日联合舰队两艘航母,四条战巡重巡,六艘辅助船前往南美进行友好访问,将秘鲁和智利等国给吓的不轻。
至于巴拿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地压根就不是国家,还处于地方势力反复内斗的状态。
中国舰队出现,这些土著甚至不知道知背后意味着什么?
英媒倒是注意到了中国频繁派出海军搞炮舰外交的举措,这不仅仅提醒美国别轻举妄动,也向南美宣示自己的战力,还包括恢复向中东以及非洲等地运送移民。
对于如此大规模的移民,英国佬酸溜溜的表示羡慕嫉妒狠。
由于中国这些年卫生条件大幅改善,外加粮食产量节节攀升,国内婴儿和产妇死亡率已降低到比较合理水平。
填饱肚子的中国人还延续了过去多子多福的想法,适龄妇女一生有六七个孩子是平平常常的事。
过去这些孩子大多养不活,十岁前会因为天灾人祸夭折大半。现在他们不但不夭折,还得吃饱穿暖,上学受教育。
预计中国在1920年的出生婴儿数量将突破两千万,可以挥霍般对外运送移民――一年生出半个不列颠的人口,太吓人了。
同样是为了给国民提供教育,中国近些年在全国开了五十多家师范学校,花高薪从全世界招聘老师――会不会中文都不要紧,反正外语学院总是要人的。
哪怕现在要打仗,可教育经费也没减少,反正有大笔欧美资金正在疯狂流入中国。受限于金融管制,这些钱没法在国内自由流通,就得换个方法花出去。
卡巴耶娃看到了中国驻伦敦大使馆在英媒上刊发的招聘广告,其优厚的薪资会让每个欧洲教师都动心。
英国政府甚至不得不向中国大使馆提醒几句,希望为中英友谊,别挖人挖的太过分――于是中国大使馆在英国挖法国教师,在法国挖英国教师,效果一样不错。
契卡让卡巴耶娃去美国,是认为借助美国这个跳板进入中国更不会受怀疑。但现在看来契卡对实际情况并不了解。
隔日,卡巴耶娃就前往中国驻伦敦大使馆申请签证。她表示自己是受俄共‘布’迫害的俄国公民,丈夫死于暴乱,她希望到中国谋取一份工作。
大使馆的签证官扫了几眼申请报表,很有兴趣的问道:“女士,你是地理老师?还懂英语和德语,我们确实非常需要像您这样的人才。”
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哪里能拒绝?
卡巴耶娃特意表示自己其实还可以教生物,对化学课程也不陌生。于是她顺利通过初审,并被安排进行几场资格考试。
语言考试,能力考试,修养考试,最后是检查身体,确保没有恶性疾病。每通过一项检查或考试,卡巴耶娃的签证分值就会上升,当她获得八十分,签证审核随即通过。
一切顺利的难以想象,没有受到任何刁难和阻碍。不需要塞钱、祈求和讨好,只需通过考试就行。
当卡巴耶娃以为每个申请人都能轻易拿到签证时,却看到中国驻伦敦大使馆外排起的长长队列,以及签证被拒后伤心落泪的人流。
“这情景在圣彼得堡可看不到。”
卡巴耶娃习惯了俄国官僚机构的低效和拖沓,随便一件事延误几个月是常态,至于办事期间的敲诈勒索就更不用提了。
她甚至预想自己是不是要先在伦敦找份临时工作,以免长期住酒店耗费太多钱,陷入生活难以为续的状态。
可实际上,中国外交人员只花五天就完成了卡巴耶娃的所有申请审核,并且送她一张从伦敦飞往中国的飞机票,途径巴黎和罗马,穿过中东和印度,前往昆明。
全程只需一周时间。
回到酒店,夜色安静,孤室惆怅,卡巴耶娃望着自己简陋的行李箱,坐在桌前翻开日记本,写了几段话……
“不知该如何描绘此刻心情,犹如昏沉沉的黑夜,太复杂晦涩。”
“我本应在圣彼得堡的一间高中度过一生,每日教授学生世界地理,夜里阅读情书和诗集。
可当我真的走出家门,发现课本上谙熟的地理知识变得格外陌生。情欲和爱恋在冰冷的大海面前冻结。”
“一个出生在俄国的斯拉夫女人要独自去中国了。我不知道未来会如何。必须承认,我有点丧失信心。”
第72章 前往伊甸园
‘客-2’型飞机,中国商用飞机制造厂的新产品。
为了让这款航程超过三千公里的客机尽快问世,它使用了英国发动机,德国仪表以及美国液压装置。
卡巴耶娃头一回乘坐飞机,她提着行李箱在伦敦希斯罗机场兜了半天,慌慌乱乱的登上中国环球航空公司的航班。
三十五座的机舱内大多是头一回飞向天空的乘客。每个人都颇为兴奋,简单交流几句,过半是要前往中国。
这其中不仅仅有受聘前往中国工作的,甚至有要嫁到中国去的。有两个二十出头的英国姑娘就是如此。
她们在英国皇家海军朴茨茅斯基地的军官俱乐部寻找自己的如意郎君,结果认识了来英国接收‘泡水战舰’的中国海军军官。
“我妈妈说一定要找年薪超过一百英镑的中产,最好能有两百英镑。”
“我希望我的丈夫不要太老,能温柔、富足而优雅。但以我的身份,在英国可不容易找到。”
“跟我订婚的中国少校还不到三十岁,年轻而腼腆。他虽然不是传统的英国绅士,但我决定冒点风险。”
两个英国姑娘年轻漂亮,叽叽喳喳的讲个不停。一个毕业于医护学校,一个拥有文学硕士学位。
她们的未婚夫还要在英国接收至少一年的短训,她们自己则被允许先前往中国找份薪水优渥的工作,同时适应新环境。
面对开心到无法停止欢笑的两个英国准新娘,卡巴耶娃颇为失落。首先她发现自己并非唯一要去远东的年轻女人,其次这份欢乐刺伤了她落寞的内心。
32岁的斯拉夫未亡人努力让自己静下心来,翻看从机场书店买来的中俄双语词典。但翻了没两页,乘务员提醒乘客系好安全带,客机即将起飞。
机场拖车将客机拖到跑道。
上一篇:天灾领主:开局成为恶魔大公
下一篇:诸天末世之开局解锁轮回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