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咸鱼艺术家,整顿娱乐圈 第271章

作者:我住汉江尾

  一起转发的还有马桶台的何老师。

  其他女网红,或者间接或者直接认识他的小艺人小歌星,都跟着转发,匆匆数了一下,至少有20-30人。

  甚至连一向眼高于顶的王公子也跑过来回复了一句,“不错,明天买下来听听。”

  不知不觉中,周孝愚的人脉积累已经初现端倪。

  虽然和一些大咖没法比,也能够在音乐圈激起一些小浪花了。

  这得益于周孝愚的作曲天才身份,他写的歌,尤其是卖出去的歌,已经被十多名歌手和市场验证过了。

  只要是混音乐圈的,哪个不想找周孝愚买一首歌?

  只是,碍于面子,也没有接触到的机会,在微博上卖一波顺水人情又没任何成本,对不对?

  明星艺人的微博下面被无数个媒体记者和自由撰稿人盯着。

  这就是他们获得第一手素材的主要渠道。

  这下,已经有不少媒体和圈内人知道周孝愚要发新单曲的事情了。

  如今的周孝愚,代表作已经不少了,十多首,尽管都是以填词作曲人的身份。

  第二天。几大音乐APP平台陆续将周孝愚的单曲《浮夸》上线,而且还在首页做了广告宣传,拉了横幅。

  这些音乐平台在微博上也有账号,见周孝愚新歌未发先有知名度,也跟着在上面打了一次广告。

  上午10点,新歌上线。

  一个小时不到,各平台的购买人次已接近10万,六个平台加起来就是60万,一首歌单价2元,60万人次就是120万。

  和平台五五分成,最后落到周孝愚手中也有60万人民币(税前)。

  这样的数据相当不俗了。

  绝对是一线歌手的数据。

  诡异的是,《浮夸》单曲的试听和购买比例接近3比1。

  这是什么意思呢?

  一首歌,电子歌曲,即便是VIP,也有30秒的试听机会。

  而试听的部分则是直接截取的这首歌的高潮副歌部分。

  也就是说,每3次试听,就会有一人选择购买,换到网络文学上,这就叫首订比,3个加收藏的读者,其中有一个花钱购买上架后的第一章VIP章节。

  这种比例,已经是顶级大神才有的待遇了。

  大部分质量在线的新歌,这里指的是那种1-2线当打之年的歌手。

  他们的电子新歌单曲的销售和试听比例一般在12比1或者20比1的水准,水一点的50比1,甚至200比1的都有。

  比例越大,则代表消费者只试听不买。

  为什么连2元钱都舍不得花呢?

  那自然是……歌曲一般,不好听,当然就不会买了。

  每一个听完全曲的人都是一脸的懵逼,感觉整个人的大脑接受了一场风暴洗礼。

  这首歌的主题是【小人物的挣扎】,以此为基础,引出了社会变迁,价值观变迁导致的一个笑贫不笑娼的畸形社会现象。

  想要出名,想要赚钱,想要成功,就必须和杀马特青年一般扮演小丑形象。

  表面上是在讽刺这个小丑,实则是在讽刺这个社会。

  正好引出了一大部分底层人士的情绪共鸣。

  唯一的一个缺点,这首歌是粤语,就算有中文汉语字幕,里面的一些用词和用字,都带着粤语地区的方言特征,在非粤语区的听众眼中,有点阅读障碍。

  文字有阅读障碍,但是情绪和曲调是相通的。

  这一点,大部分人都能听懂。

  到了这一刻,这些人才读懂《浮夸》两个字的真正用意。

第269章 再发单曲《此去半生》

  “好的我知道了。”

  周孝愚刚刚接到了来自酷狗音乐平台那边的工作人员来电,好像是一名编辑部的主编,大致意思就是给他这首歌加大宣传力度,同时邀请他录制一段‘打招呼’的视频素材过去,给平台用来宣传。

  这种‘打招呼’的视频,类似网络作者的开单张求票。

  当然,会更隐晦一点。

  你不能直接扯着嗓子吼:“都来买我的歌,保熟。”

  这样就落了下乘,不体面。

  大概是‘我是周孝愚,我的新歌《浮夸》登陆XX平台啦,这是一首很好听的歌,欢迎大家试听’之类的。

  周孝愚对这玩意没啥经验,但是公司的其他人弄过,他直接找红姐。

  红姐收到消息后,回复道:“你在家等我,我一会找个专职摄影师过来给你录像,就在你书房录制视频好了。”

  “另外还有一些话要和你商量下。”

  挂断电话后,周孝愚回到书桌前。

  他的面前有两张A4纸,上面分别写下10多首歌,一边是国风专辑,一边则是戏曲专辑。

  他也正好有些事要和红姐商量下。

  根据之前的计划,他这次准备筹备的是国风专辑。

  但《浮夸》的临时走红让他动摇了心中的念头,国风专辑和戏曲唱腔不同,前者婉约含蓄,它的美并不仅仅只是旋律,而在于古色古香的编曲,在于充满了文字韵味的作词,字里行间将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美一点点展现出来。

  如果拿美女来举例。

  国风歌曲就是那种性格温柔,气质贤淑,相貌端庄,甚至有一张‘国泰民安脸’,知书达理,举手投足之间落落大方,有点类似古代的大家闺秀。

  不会有半点出格的话和动作。

  甚至连笑起来都要笑不露齿。

  国风歌曲肯定不是那种能让人一见钟情或者惊艳的‘狐狸精’之类的绝世美女。

  《浮夸》虽然是粤语歌曲,但它属于那种豪气冲天的草莽大哥,总之可以让人过目不忘的那种。

  这样的风格歌曲,在如今的短视频年代似乎更容易流行起来。

  说白了就是辨识度要强,个性要鲜明,要有爆发力。

  温文儒雅秀外慧中的国风歌曲肯定无法取得这样具有爆发力的效果,国风歌曲走的是长线,如茶,可以经得起人的细品。

  他在想要不要将戏腔唱法专辑往前挪一挪。

  如果优先推出戏腔歌曲,可以不以专辑的形式来发布,而是以一首首歌曲的形式发布。

  这样的话,付出的成本也会适当的小一点,风险更可控一点。

  之前之所以考虑优先推出国风歌曲,那是他对自己的唱功缺乏自信,而现在,戏腔唱法他已经完全掌握了。

  这种改变或者调整,需要和红姐商量下。

  周孝愚目光再次落到面前的两张A4纸上,随后将国风歌曲的白纸压在下面,将戏腔风格的歌曲拿出来。

  从上到下已经被他列出了10多首歌曲,全部来源于系统空间艺术作品库。

  所有歌曲的评级几乎都达到了A+。

  这是上面所列出来的歌曲中最差的一档。

  在A+之上还有S,在S之上还有S+。

  如果他继《浮夸》之后推出一首S+的戏腔古风歌曲的话,给市场带来的震撼绝对不会低于《浮夸》。

  这一点,他已经摸索出一些经验。

  现在这个年代,戏腔唱法还属于0,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那种将戏曲和流行音乐结合起来的成功例子,仅仅也只有《黄梅戏》和《新贵妃醉酒》两首。

  他拿起笔,在上面挑挑拣拣,最后,在《此去半生》上画了重重一个勾。

  接下来推出的第二首歌就是它了。

  这首《此去半生》是一首被评级为A+的歌曲,和之前的《桃花笑》《梨花香》类似,但这首歌却不包含半点的情情爱爱,而是字里行间充满了人生哲理。

  如歌词中写着【花开又花谢花漫天,是你忽隐又忽现,朝朝又暮暮朝暮间,却难勾勒你的脸】

  【我轻叹浮生叹红颜,来来去去多少年,半生的遗憾谁来写,唯有过客留人间】

  就好似一个男人,50岁了,回首望去,发现自己错过了好几位红颜,甚至连她们的相貌都记不住了,也并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出来。

  生活工作家庭都是马马虎虎一般般。

  让自己的人生留下了一些难以忘却的遗憾。

  但是人活着总得向前看,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至于过去,就让他深埋心底吧。

  相比之男女之间的情情爱爱,这种带着哲理和对自己前半生审视态度的歌曲,更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遗憾,也是一种美。

  这一点其实和《浮夸》有些类似。

  不管是【小人物的奋斗】还是【对自己前半生的审视】都应该属于一种大众情绪。

  为什么会选择这首歌,除了它的意境外,还有一点,那就是这首歌既可以用戏腔唱法来唱,也可以用流行唱法来唱。

  也就是说,如果听众想要临时哼两句,其实也不难。

  另外,也要循序渐进一点点来,总不能一开始就将王炸歌曲给搬出来。

  拿定主意后,周孝愚将《此去半生》的词曲在白纸上写下来,然后出门打车,去版权局登记注册。

  下午,在出发之前,红姐提前和他联系了一下,知道他在家后,直接开车带过来一位摄影师。

  在书房中给周孝愚拍摄了一个几分钟的短视频素材,后续还要回去剪辑一下,配上字幕。

  这也算是公司为他付出的一点点小资源了。

  到时候将里面的几个字和语言给替换掉,把酷狗换成QQ,给所有音乐APP平台都发一份,至于知否做活动,就看平台那边的选择了。

  先备着再说。

  等摄影师离开后,红姐看着面前缺少烟火气的大厅,去厨房找到热水壶,摇了摇,发现里面还有一些凉白开。

  她拿过来给自己倒上一杯,在沙发上和周孝愚相对而坐。

  期间悄悄观察了一眼周孝愚神色,发现后者冷着脸,似乎看不出什么表情来,整一个木讷和不苟言笑。

  好消息是,已经找不出明显的悲痛痕迹了。

  红姐掏出自己的南京牌女士香烟,放在茶几上,左顾右盼道:“你家里的华子呢?拿出来让我抽抽,换个口味。”

  片刻后,红姐将华子点燃,吸了一口,指着茶几上的华子烟道:“你不抽?”

  周孝愚摇了摇头,“这段时间要录新歌,不抽烟了。”

  提起这个,红姐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故意捡好话说道:“《浮夸》的数据我今天主动和几个平台的编辑联系了一下,他们都说表现不错,应该会成为今年的一首经典流行歌曲。”

  “阿兰也找我聊过这件事,她说早知道这样,就让公司提前和你签订一份艺人合同了,公司账面上暂时没钱,她也愿意提前垫付。”

  周孝愚脸上总算露出一丝笑意,“现在你们没机会了。”

  红姐揉了揉额头道:“是啊,不过,你要能成功,我们所有人都会为你高兴的,你的才华被埋没太久了。”

  “你给别人写的歌,写一首火一首,为什么你不自己来?之前我一直以为是公司的资源不够,我还因此而自责呢,现在好了,你仅仅凭借自己的实力和作品质量,就能杀出来。”

  周孝愚斟酌了一下道:“我今年应该会出两张专辑,不过,我暂时调整了一下,是这样的……”

  他将自己的计划说了一遍,红姐全程认真倾听,末了给建议道:“你一首首推出来的计划很好,正好可以借助《浮夸》的走红,老歌带新歌,就是你的戏曲唱腔歌曲我没听过,不好发表意见。”

  “这种唱腔还是一种新事物,之前市场上并没有类似的代表作。”

  “你难道不考虑一下第一个吃螃蟹所带来的风险吗?”

  周孝愚道:“《新贵妃醉酒》就是将戏曲和流行唱法结合起来的作品。”

  红姐白了白眼道:“那首歌出来都多少年了,快十年了吧?后来还有类似的歌曲吗?”

  周孝愚反问道:“你的意见主要是市场风险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