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住汉江尾
长寿命本身好不好吃并不重要,要的就是这个仪式。
一群人叽叽喳喳的议论了一阵,都有些忧心忡忡。
有一种35岁即将被单位优化掉的焦虑感。
在无双镇种地,一年存个五百到一年都算好光景了,八个人的焦家班,一年的营业额就接近一到两万,平均到每人手中,至少也能分一个两三千。
这些钱对普通的农户家庭来说,已经够供养一个大学生了。
“焦三爷,你说怎么办,你是班主你说了算。”
“是呀,我们应该早就意识到这种危机感了。”
焦三爷抽着烟斗,脸上并不慌张,这些话都是之前周孝愚借着梦中老爷爷的口吻传达给他的,今天试探了一下,效果还不错。
他慢悠悠道:“游天鸣,开始吧。”
周孝愚点了点头,唢呐响起。
当下就让众人耳目一新。
《安河桥》的曲调天然就带着一股哀伤,但是这种哀伤和葬礼上的哀乐不同,属于小清新的调调,能引起人共鸣,勾起人的情绪,但是,并不会让你心情沉痛。
新鲜,好听。
以至于众人的心思都放在曲子上,而忽略了周孝愚的吹奏技巧。
其实此时的周孝愚,在系统的加特下,掌握度高达60%的唢呐吹奏技巧已经不下于焦三爷了,只是受限于13岁的身体,气力方面稍微差了一些。
一曲结束,众人早就结束了之前嘻嘻哈哈看热闹的心态。
纷纷问道。
“这首曲儿是从哪里来的?之前从未听过。”
“好听,带着一股忧伤,但是并不沉痛。”
焦三爷淡淡道:“这首《安河桥》是游天鸣作的曲子。”
“啥?”
众人大惊,各种打量的目光再次落在面前稍显稚嫩的周孝愚身上。
周孝愚解释道:“我住在师傅这里,想家,刚开始就随口哼了几句小调,被师傅听到了,他鼓励我将这首曲子完善出来。”
这一句解释完,众人已经信了一半。
因为《安河桥》中透着一股浓浓的思念之意。
小孩子没出过远门,吃住都在焦三爷家里,想家是理所当然的。
至于会不会是周孝愚在撒谎?
他们并没有这么想,农村人都是淳朴的汉子,而且他们更相信焦三爷的人品。
焦三爷在旁边幽幽道:“知道我为什么和他阿大商量,将他送到县城学作曲了吧?”
其他人愣了一会,这会已经回过神来,当下大声拍打着大腿喊道:“这,神童啊,我们无双镇方圆几十公里,大学生也有不少,有学电子计算机的,有学土木工程专业的,还有学英语的,我就没有听过有人会作曲的。”
“咱们家游天鸣算是头一号。”
“对了,这首《安河桥》的曲子,我们乐队可以吹奏吧?用网络上的话说,版权是不是在我们这边?”
周孝愚咧开嘴笑道:“版权在我手上,我们焦家班当然可以吹奏,不过,这首曲子需要合奏才能将最好的效果表达出来,除了唢呐外,还需要马头琴和大鼓的配合。”
提起这个,人群中的八师兄兴奋了,举着手道:“打鼓我专业的。”
焦三爷朝着拉二胡的七师兄看去,“你会不会拉马头琴?”
后者一脸为难道:“马头琴这玩意我知道,但是没学过,我也不知道我会不会,但是给我时间,我肯定能学会,就是没人教我。”
周孝愚再次咧开嘴笑道:“七师兄,放心,马头琴我会,我来教你。”
焦三爷大手一挥道:“去,天鸣,把你七师兄的马头琴拿出来。”
这新添的乐器,就是焦三爷带着周孝愚去县城陆续买回来的。
现场一时间炸开了锅。
周孝愚不仅会作曲,还会拉马头琴,对了,唢呐吹奏得也不错,这活生生的神童在世啊。
焦三爷仰着头,哈哈哈的大笑,笑声畅快,这段时间,从周孝愚身上带给他无数个惊喜,今天可算是狠狠地宣泄了一把。
不用继续瞒着了。
等周孝愚将马头琴拿出来后,却不忙着拉,而是继续拿着唢呐站在台阶下,面色慎重道:“诸位师兄,我还作了一首曲子,和《安河桥》不同的是,这首曲子更适合我们乐队,以后必定能成为我们乐队的王牌节目。”
“这首曲子叫《日出峨眉》,是我躺在河边草丛休息时,看那东边升起来的一轮红日,红日耀眼,霞光万丈,想起了小时候听别人讲的武侠故事,这才有了灵感。”
“我现在吹给诸位师兄听。”
众人的好奇心瞬间被勾起来了,陆续拍掌鼓励道:“赶紧吹,要是还和刚才的《安河桥》一样好听,师兄看赏。”
焦家班出了个神童的事,所有人都跟着受益。
这也是大家兴高采烈的原因。
说一句利益攸关也不为过。
周孝愚拿着唢呐,酝酿了一会,《日出峨眉》的唢呐曲响起。
日出东方,天地惶惶。
朝气蓬勃,霞光万丈。
《日出峨眉》取自在峨眉山金顶之上观日落时的感悟,曲子荡气回肠,充满了一股豪情万丈的朝气,堪称王道的典范。
这种曲子,这种风格,这种大气,搁在那种小国寡民身上,是一辈子都写不出来的。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这句话摘自《孙子兵法·兵势篇》
译文:大凡用兵作战,总是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取胜。
《日出峨眉》就是正兵当敌,堂堂正正,一往无前。
旭日东升,金光万丈。
这就是来自曲子中的磅礴大气。
曲子一结束,现场的所有人皆长大了嘴巴,满场肃静。
人群中的蓝玉简直是羡慕死了,这一瞬间,他觉得周孝愚这位师兄好威风,他错怪这位师兄了,原来之前周孝愚在河边草丛中躺着并不是在睡觉,而是在想曲儿。
半响后,有人问道:“这首曲子,叫《日出峨眉》,里面除了唢呐外,还需要哪些乐器伴奏?”
周孝愚道:“除了唢呐外,还需要琵琶、电吉他和鼓点,前者用来过度,后两者则是为了增加曲子的节奏感。我说的鼓点是架子鼓,并不是华夏大鼓。”
这一下,又蹦出了两个新乐器。
电吉他和架子鼓属于西洋乐器。
负责乐队中打鼓的八师兄脸色顿时为难了,“架子鼓我见过,但是不会啊。”
焦三爷言简意核,“学。”
周孝愚仿佛有了默契一般,跟着说道:“两位师兄不用担心,电吉他和架子鼓我碰巧也会一点,在县城跟着老师学习的,我教你们。”
说完周孝愚朝着蓝玉招了招手,两人跑到屋内的一间偏房内,将架子鼓抬了出来。
其他人这才知晓这段时间焦三爷去了几趟县城都买了些什么,原来是去给乐队置办新的家伙去了。
焦三爷瞅着其他人惊讶的眼神,得意道:“花的钱,我这里都有票据,后续从演出报酬中慢慢扣除。”
“想要吃好这碗饭,只能不断学习,不然迟早要被时代淘汰啊,诸位,一起努力吧,别让两个小娃娃看扁了。”
焦家班的众人对于学习其实并不抵制,他们难以接受的是,好好一个民族乐队为什么要去学西洋乐器?
周孝愚一句话直接将所有人的嘴巴给封住了,“老祖宗都知道,师夷长技以制夷,难道我们站在老祖宗的肩膀上,看得还没有老祖宗远吗?”
这句话要是换作一个成年人说出来,众人说不得还要和他比叨比叨一会,可现在说出这句话的人是一个13岁的小孩。
还是焦家班的神童。
这还争论个屁啊,争输了更加丢人,因为你连一个小孩都争不过,争赢了也没什么得意的。
最关键的是,人是群居动物,和鸭子差不多,总有一种从众心态。
这句话从神童口中说出来,众人自然信服一些。
跟着神童走,应该不会错。
第173章 百鸟朝凤引出来的异象
接下来的这段时间,整个焦家班的所有人进入到一种奇怪的学习过程中。
周孝愚晚上在睡梦中进入系统空间学习,白天将学习到的乐器演奏技巧教给焦家班的师兄,每学会一首曲子后,众人就开始合奏排练。
因为焦家班的成员都是兼职,都有自己的主业,所以这种学习的过程是断断续续的,进展很慢。
还好,周孝愚现在13岁,有的是时间。
不急。
在成长过程中,他的重心反而放在了系统空间的学习上,趁着时间上的空暇,他开始攻略西洋乐器。
坏消息是,在他进入剧本空间后,他在外面的时间几乎是暂时的停顿状态。
也就是说没法持续获得经验值了,这玩意用一点就少一点。
经验值不够用。
在兑换了一部分时间卡片和悟性丸后,经验值被消耗空了。
好消息是,《百鸟朝凤》剧本中的时间线一直要等到游天鸣成年,也就是到24岁才结束。
焦家班的学习还在继续。
最开始,众人心理上是有部分抵制情绪的。
因为他们不知道学习的意义在哪里,反正现在也能赚钱,为什么要学习?
周孝愚神童的光环也无法趋使他们学习太久。
随着周孝愚陆续拿出来的唢呐曲越来越多,隔壁左右都被他们的排练声音吸引,经常等到他们集体排练的当口,焦三爷的院子中就围满了人。
全是水庄焦三爷家隔壁左右的邻居。
众人就当免费听曲了。
这种来自旁人的夸奖,关切和崇拜,又带给焦家班成员一种动力。
“今天暂时就到这里了,大家回去休息吧,明天一起来这里集合去金庄,出活。”
焦三爷朝着众人挥了挥手。
堵在院中看热闹的人群也跟着一哄而散。
金庄一个老船长(村子谐音字)去世,姓查,当了几十年的船长,家境颇为富裕,算是本地的一个大户人家。
这次对方直接托人过来请焦家班过去送葬,要给去世的查船长来一出八台大戏,酬金800元,平分到焦家班的每位成员身上,一人能到手100元。
算是一笔不小的外快收入。
原本焦三爷不准备同意的,因为他觉得查船长在世时口碑不好,配不上八台,最多给他一个四台得了。
最后,还是看在钱的面子上妥协了。
这让他心中略微有些堵。
“天鸣,你跟我来。”
焦三爷看了人群中的周孝愚一眼,闷着头一个人回到堂屋。
蓝玉好奇的也跟着悄悄来到堂屋。
焦三爷坐在长凳上,点燃烟斗,“天鸣,明天金庄出活,你跟着一起去吧,是时候带你见识一下世面了,也好长长经验。”
蓝玉在旁边弱弱道:“师傅,明天能不能带我一起去?”
“你去做什么?你连唢呐都不会吹,继续去河边练习吸水。”
游天鸣的天赋完全暴露出来后,焦三爷心中的天枰早就有了主人,将游天鸣暗暗定为焦家班未来的接班人。
往日天赋不错的蓝玉直接在他眼中失去了光环,就当一个普通弟子教导。
上一篇:零零后当便衣,恐龙书包里掏手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