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咸鱼艺术家,整顿娱乐圈 第151章

作者:我住汉江尾

  蓝玉随即屁颠屁颠的跟在周孝愚身后。

  两人一个13岁,一个12岁,周孝愚此时附身的这具身体略微比蓝玉高出几厘米,身材也比对方结实一些。

  此时这具身体内早已换了一具灵魂,他展现出来的一举一动,举手投足之间的风范也变得更为成熟稳重。

  尤其是一双眼睛,带着一副洞若观火的精明和通透,压根不像一个13岁孩子原本该有的单纯清澈。

  蓝玉在后面好奇的问道:“师兄,你进门有一年了,应该学会吹唢呐了吧?”

  问到这里,周孝愚就有些郁闷了。

  他用芦苇杆吸了一年的水,连唢呐毛都没摸过,而焦三爷对他这具身体之前的表现也不是很满意,有点放鸭子让他自由飞翔的姿态。

  可能是为了等他这具身体的继续长大,等气力大到一定程度后才会正式教他吹唢呐。

  按照既定剧情发展下去,蓝玉进门没多久就从焦三爷手中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把唢呐,那时候的游天鸣仍旧是两手空空。

  差点半路收拾铺盖一气之下跑回家。

  现在,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了。

  周孝愚心中心事重重,随口回复道:“还没呢,不过,我相信师傅马上就会教我正式吹唢呐了。”

  蓝玉眼中冒出一阵羡慕崇拜的精光,讨好道:“师兄,到时候,你的唢呐也让我摸一摸好了。”

  “行。”

  周孝愚对蓝玉的个性十分了解,除了有点贪玩和分心外,这家伙其实并不坏。

  未来应该是他们乐队中的一个有力补充,也不用被焦三爷半路赶走了。

  因为蓝玉的存在,压根不会影响到周孝愚未来的计划,不但不会影响,反而还会有一定的助力。

  他有这个自信。

  两人进了房间,周孝愚将铺盖直接扔在炕上,自己往炕上一头一趟,“你自己会叠被子吧?”

  “会,不劳烦师兄了,我自己来。”

  蓝玉脱掉鞋子爬上炕头,显得很乖巧。

  周孝愚脑海中再次涌出刚才的念头,他要如何在《百鸟朝凤》现在的时代浪潮下,挽救唢呐和民乐,阻止遗憾和悲剧的发生呢?

  恍惚间,他的脑海中劈过一道闪电。

  一下子将迷途之中的他给点醒了。

  不管是在系统空间所处的地球,还是在他之前所处的蓝星,亦或者是现在这一处影视空间,其实这三处空间的背景都是相通或者类似的。

  假设,《百鸟朝凤》剧本中发生的故事所在的背景就是地球,那么,即便他什么都不做,顺着这条时间线任凭它继续发展下去,华夏文明依然会重新复兴,回到世界最顶端。

  可能这个时间会在2030年,亦或者2040年才会到来。

  在此之前,会有一段暂时的阵痛和低潮。

  现在的问题是,他如何凭借一人之力,在2012年的时代背景下,阻止民乐的持续衰败,抵制西方乐队的入侵,将焦家班延续下去呢?

  周孝愚突然猛的一拍自己额头。

  在心中大声喊道:“为什么要阻止?主动融入进去不好吗?”

  “我们华夏自己的文化才是最牛逼的啊,我在怕什么?担心什么?畏惧什么?亦或者说,我在抵制什么?”

  为什么要抵制?

  为什么不能是‘吸取学习’别人的长处,然后把这门长处变成自己文化中的一部分呢。

  就拿他之前划分定义出来的十二大民族乐器来说,这些乐器都是诞生于我们华夏本土吗?

  并不是。

  扬琴诞生于14世纪的欧洲,在明朝万历年间从广东传入我国,这个从名字上就能听出来。

  扬琴,是洋琴的谐音。

  二胡是我们本土诞生的吗?

  是,也不全是。

  它是在唐代时期,由华夏北方游牧民族传入中原的,它最早发源于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被称为“奚琴”或“嵇琴”。

  在唐代的北方奚族,二胡的前身——奚琴,是用竹片夹在两弦之间摩擦而发音的。

  到了宋代,胡琴又被取名为“嵇琴”,并在元朝和明清时期,随着戏曲和曲艺的发展,胡琴逐渐分化,形成了多种弓弦乐器,包括板胡、京胡、坠胡等。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

  琵琶是诞生于我们本土的民族乐器吗?

  仍然不是。

  而是在唐朝从波斯传进来的,现在也变成了我们自己的本土民乐一部分。

  唢呐也是一样,唐朝年间从西域传过来的。

  还有中国象棋,其实它起源于阿三那边的恰图兰卡。

  据记棋盘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六世纪,先是传入了波斯,随后又由阿拉伯人带到了欧洲和中国。

  经过历史的演变,恰图兰卡在宋朝时期定型为中国象棋。

  至于棋盘上的车马炮和楚河汉界,其实是被我们稍加改良过才有的,现在也变成了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类似的还有二维码,高铁和乒乓球。

  二维码最早于1994年诞生于小日子。

  高铁技术起源于德国和小日子,事实上,第1条高铁开通是小日子的新干线,时间在1964年。

  而我们的第1条高铁是在2003年开通。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可以说在我国真的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存在,但是乒乓球却不是我们发明的,而是呆英人在1890年发明的。

  还有白酒,最早诞生于阿拉伯文明,在元朝时期,蒸馏技术被引进之后,才出现了我们的白酒。

  水浒传中的武松之所以能一口气喝个十碗八碗,是因为他喝的不是42度的蒸馏白酒,而是果酒。

  以上种种,都成了我们本土文化的一部分,他们最早并不是诞生于我国。

  华夏文明最牛逼的地方是什么?

  正是这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不断学习和同化对方的精神,才能让我们延绵至今,不断的进化和超越自我。

  工业化原本开启于西方,原本我们在近现代文明方面落后了西方至少100年,看看现在……华夏是唯一一个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我们的工业产值全球第一,是第2名第3名第4名一直到第9名,加起来之和。

  以包容的胸怀去不断学习。

  把别人的东西吸收进来,改良之后做的比他们更好,让这些东西变成我们文化的一部分,这才是我们华夏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内核。

  我们华夏人不信教,相信人定胜天。

  我们只崇拜我们的老祖宗,是他们将全天下最好的一片领土给占下来了,留给了我们。

  为什么说我们华夏的领土是全球最好的?

  全球最长的五条河,分别是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密西西比河和黄河。

  亚马逊热带雨林横跨9个国家。

  尼罗河横跨整个非洲和沿岸的9个国家。

  密西西比河干、支流流经枫叶国2个省和美利坚31个州。

  唯独只有长江和黄河,归我们华夏人独有,是的,源头和出海口都在我们领土内,全世界五大河流,其中两条完完全全归我们自己独有。

  河流在古文明中代表着灌溉和交通,这是人类繁衍的基础,是文明诞生的前提条件。

  全球最好的三块黑土地,分别是二毛平原黑土区、美利坚密西西比河平原黑土区、华夏东北平原黑土区,三分之一在我们领域内。

  我们华夏一个国家拥有几乎所有的地形类型,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和山地应有尽有,大江大河,高山峡谷,沙漠草原,绵长的海岸线,这些我们都有。

  我们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就诞生了《孙子兵法》,这是全世界最早的兵书,是对战斗这门暴力艺术最好的总结。

  “兵者,诡道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什么是祀?什么是戎?

  祀,指的是祭祀,具体指对天地(大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崇敬。

  戎,指的是统治者崇尚征伐的思想。

  瞧瞧一直陷入战争泥坑中的大毛,和干了几次仗,把自己干得走下坡路的美利坚,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建国后干了几次仗?

  第一次换来了几十项的工业援助,为我们奠定了几十年的工业基础。

  第二次把我们打成了第三世界的领袖,为边疆赢来了几十年的和平。

  第三次迎来了改革开放和西方世界的投资,为之后的经济腾飞做好了铺垫。

  《孙子兵法》写于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左传》也写于春秋时期,其他地方的家伙们还在树上掰香蕉呢。

  我们的这块土地,在五千年间不断地厮杀和融合,我们才是全世界最厉害的战斗民族。

  不管是蒙X人,还是满X人都曾经占领过这片土地,最后,反而被我们的本土文化所同化,成了我们华夏文化的一部分。

  “我为什么在心底一直抵制西方文化呢?难道是因为我畏惧,还是因为眼光和心胸狭隘了?”

  “完全可以把他们拿过来改良,变成我们自己的啊。”

  “融汇古今,中西结合……”

  这八个字再次在周孝愚脑海中不断浮现。

  他发现他自己之前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弘扬我们华夏自己的文化,不一定就要抵制或者瞧不起西方文化啊,完全可以顺应时代潮流,将他们的精华吸收过来,变成我们自己的一部分。

  这一瞬间,周孝愚只觉得自己的内心得到了升华,任督二脉被彻底打通了,好似从新认识到了自己,以及我们本土的华夏文明。

  前方的那条路,再一次变得无比清晰起来。

  “改变,顺势而为。”

  周孝愚一个鲤鱼打挺从炕上翻下来,将旁边收拾行李的蓝玉吓了一大跳。

  “师兄,你刚才怎么了?突然大吼一声,像发了疯一样。”

  周孝愚叉着腰,站在地上哈哈一笑,“蓝玉,你应该庆幸过来学唢呐,以后师兄带你赚大钱。”

  蓝玉也没想那么多,只是嘿嘿一笑,“那感情好。”

  “距离中午吃饭还有好一会,我先带你去河边吸水去。”

  周孝愚在院中水池边抹了一把脸,顺便刷了一下牙,从院子中找了一把镰刀,朝着屋内交谈的两人吆喝了一声,“师傅,我带蓝玉去河边吸水去了,午饭时候回,不用师娘喊。”

  焦三爷从屋内走出来,看着站在院中的两小孩,眼神和周孝愚隔空对碰了一下,总觉得面前的周孝愚声音中胆气十足,之前那种闷闷不乐,畏缩腼腆的形象一下子消失了,双目中炯炯有神。

  好似换了一个人。

  他愣了一下,挥了一下手道:“去吧,今天就练一个小时,一会记得回来吃饭。”

第170章 是神童还是惊吓

  两人出了水庄,来到河边。

  现在还是夏秋季节,河滩边的芦苇荡接近一个成年人高。

  不过中间早被人踩出了一条洁白的硬泥巴路。

  周孝愚熟练的挥舞着镰刀在河岸边来了两下,手中多了两根笔直墨绿的芦苇杆,长的一根接近1米8,短的一根也有1米5。

  中间是空的,用嘴巴含上去吸一口,还有一丝淡淡的甜腥味。

  他将短的那根递给蓝玉,指着河滩边的一块空地吩咐道:“你就拿着芦苇杆插入水面之下吸水,不要插太深,吸水的时候中间不能换气,必须一口气将水吸上来才算完成。”

  “一次不行的话就多来几次,这是练习唢呐的基本功。”

  “一年前,师傅让我过来吸水,练习了一年,我现在已经能一口气吸起两米长的芦苇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