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笔下宝宝
也是在古申高超神奇的审讯艺术下,那些死顶硬扛的嫌疑人纷纷败下阵来缴械投降。
那些难以突破的重大案件终于起死回生顺利告破,被沪海警界誉为“审讯奇才”,是对他能力的肯定。
而“运道”,的确,有时候,所有工作都做了,但最后也有可能没抓到凶手或缺失某一个证据,让侦破停滞不前。
但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古老师认为,努力总会有结果,离真相更近一步。
刘勇遇事最喜欢去跟古老师请教:“老师,如今这刑事侦查技术已经突飞猛进,
有人觉得技术已经可以替代审讯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了。
您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古老师笑了笑道:“你这个问题问的好。
虽然侦查技术水平在持续进步,但只通过前期外围侦查就足以查明全部案情的情况在现实中依然可遇不可求,
任何一起案件的成功侦破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审讯手段的参与。
同时,审讯手段又具备其他任何侦查技术都不可比拟的时效性、准确性、经济性、便捷性,从多个维度讲。
所以啊,咱们今后的审讯工作只能强化,不能削弱……”
刘勇又问:“那老师以您的经验来说,对咱们审讯工作的看法是怎样的?”
古申摇摇头道:“每个人对审讯的理解和把握都不尽相同,就如同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在侦破每一起案件时,审讯前注意细看现场和卷宗。
或从外围了解对手的情况和性格特征,尽可能多地掌握对手的材料。
所谓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刘勇曾经总结过古申老师的审讯经验。
古老师时从破绽中及时抓住要害,点击穴位,一剑封喉,将对手逼到绝路;
最后,晓以利害,动之以情。
在对手动摇之际,让其“九死一生”——这几招“杀手锏”招招厉害,令顽抗死顶的对手难以招架,最后乖乖地如实招来。
如此几个秘招在实践中也可能突出运用其中一点,也可能交叉使用,具体案件具体发挥,根据对手的特点和火候灵活运用,正如《孙子兵法》中所言,“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刘勇在沪海陪伴老师跟他交流学习期间,老师还特意带他去拜访了“803”神探三剑客的另一位名警界传奇章盛华。
“身穿皮外套,慎言话不多。”刘勇对章盛华的第一印象深刻。
据古老师讲,这章盛华平日里沉默寡言,但一旦发言,必定是有了明确主张和想法。
“再棘手、毫无头绪的现场,只要章盛华到场,大家就感觉破案有了主心骨,心里踏实了。”
那章盛华为何能让人心里有底?
这源于章盛华极其细致的工作作风。
章盛华跟别人不一样,他破案的关键在于从现场出发,从毫不起眼的茶水杯、半个烟蒂、一滴血迹等细微之处入手,深入剖析现场,让事实开口说话,挖掘大案背后的逻辑,从而形成精准有效的判断,这正是神探核心能力的体现。
章盛华总队长对刘勇这个燕京来的同行跟后辈也特别重视,特意请师徒俩留在他的家里吃了顿便饭。
几人边吃边聊。
面对刘勇的真诚请教,章盛华盛情难却之下就跟他讲起了自己的一些破案手段加经验,希望能对刘勇今后有些许帮助。
五年前,沪海市闵区发生一起特大凶杀案,3名女性不幸遇害。
根据现场遗留物及各种迹象,刑侦总队总队长的章盛华迅速勾勒出嫌疑人画像:
犯罪嫌疑人作案痕迹显示其经验并不丰富;
作案地点随机,大概率是外来流窜人员且有劣迹前科;
鉴于案发时间在凌晨2点左右,嫌疑人很可能就居住在附近,作案工具为就地取材。
古老师也在一旁对刘勇讲,章总队长负责的这起案件堪称现场勘查的教科书式案例。
后来每一位初到“803”的青年刑警都会学习。
其中,有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章盛华根据一名受害人内衣内壁有溅血的细节,精准还原出受害人是被嫌疑人施暴后才加害的作案过程。
刘勇记得同样对细节执着的还有他的老师古申。
老师在破获沪海松河地区那起流窜杀人抢劫大案时,他在火车站值班室的废纸篓里,发现一张写有姓名与地址的废纸条,正是这个不起眼的细节成为破案突破口,使得后续侦破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这么多年的刑侦经验,也让刘勇有了自己的认知。
他觉得这细节的发现看似是偶然的运气,实则是背后无数“极其枯燥、无味,甚至痛苦”的细致工作积累。
八十年代初,农业银行沪海市松河县支行泗泾营业所发生一起特大盗窃案。
现场勘查中,唯一留下的痕迹是带有水迹的残缺皮鞋鞋印。
当时担任刑侦处刑一队副队长的章盛华根据现场勘查情况,判断此案为“外盗”,嫌疑人是本地人且为惯犯。
历经8个月,章盛华带队依据皮鞋鞋印这一关键线索,走街串巷、明察暗访。
他们先后排查了两百多名本地嫌疑对象,又一一否定,案件侦破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专案组没有气馁,及时调整思路,尝试将泗泾镇往年具有相同特征的夜盗案串并起来,最终通过对数千份痕迹物证的排查比对,成功找到突破口,锁定犯罪嫌疑人。
刘勇就是刑警他对这种“极其枯燥、无味,甚至痛苦”的过程都深有体会。
在海量、碎片化的线索中提取一点点相关的可能性,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细致努力。
在侦破积案时,侦查员要深入当地,与老乡打成一片。
通过细致走访进行有效沟通,将听到的传闻转化为实际线索,推动案件侦破。
这个过程可能持续一两个月,也可能长达一年。
侦查员可能今天在乡下与村民交流,明天就在档案馆查阅民果时期的县志。
在密密麻麻的繁体字中,寻找与案件有关联的证据。
章盛华接着说这件案子,他们在侦办一起看似线索清晰的案件时,已经锁定到某地某姓家系,却在此处久攻不下。
在村里已逗留许久的章盛华一筹莫展。
这时,对面走来一位白发老人,章盛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问出了几个月来似乎已经重复了几万次的问题,“您认识某某不?”
没想到老人回答:“认识啊!”就这一瞬间,案件迎来转机。
那些看似传奇的破案高光时刻,那些看似平常的细节碎片,那些看似天赋异禀的刑侦慧眼,实际上都蕴含着数万次细致经验的积累、提炼,最终成为可供后人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古老师跟刘勇说过他们端木总队长说过的一句话:“做一件艰难的事,办一个棘手的案子,用八分力气,可能无功而返;
用十二分力气,或许就能创造奇迹。
为了一丝丝可能性,做一万分努力……”
第677章 “刑侦八虎”!!!
刘勇此次沪海之行专程拜访恩师古申,可谓满载而归。
古老师一如既往地对他关怀备至,不仅倾囊相授自己从警数十年的宝贵经验,更亲自引荐他结识了“803三剑客“中的另外两位传奇人物,以及被誉为“沪海刑侦八虎“的几位顶尖刑侦专家。
在与这些业界泰斗的深入交流中,刘勇是如沐春风,思维碰撞间迸发出无数灵感火花。
沪海这些前辈们分享的实战案例和破案心得,让刘勇对刑侦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若非假期即将告罄,他真想在沪海多停留几日,继续向这些前辈取经。
与老师等人临别之际,刘勇依依不舍,暗自发誓要将此行所学运用到今后的破案工作中去。
在沪海公安系统的精英“803”中,“三剑客“与“刑侦八虎“是各具所长,各展风采。
古申老师以精湛的审讯技巧著称,总能从嫌疑人的细微表情变化中捕捉关键信息;
章盛华总队长则擅长现场勘查,往往能从案发现场一根发丝、一枚指纹中发现破案的关键线索;
而“八虎“中的江欣则是声名远播的模拟画像专家,仅凭目击者的模糊描述就能精准还原嫌疑人样貌,为案件侦破打开突破口。
临行前夕,作为燕京市局刑侦处长地刘勇对这位声名鹊起的年轻画像专家江欣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深入交流后,刘勇诚挚地向江欣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前往燕京市局刑侦处开展业务交流,并为处里的画像专家团队进行专业培训。
面对这份来自首都刑侦部门的盛情邀约,江欣在向上级领导详细汇报后,欣然接受了这个难得的交流机会。
就这样,刘勇此次返京的行程中,意外收获了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像专家同行。
返程时,刘勇和江欣选择坐火车走京沪线回去。
这漫长的旅途时光里,两人促膝长谈,话题始终围绕着模拟画像技术在刑侦破案中的关键作用展开。
面对刘处长诚恳的请教,江欣这位资深画像专家也毫无保留。
他娓娓道来,分享了自己运用模拟画像协助警方破获多起重大案件的实战经验。
从细微的目击者描述中捕捉关键特征,到通过专业技法还原嫌疑人样貌,每一个案例都生动展现了这项技术在案件侦破中的独特价值。
其中有这么一个案例:
六年前7月的某天早上,一名穿着皱巴巴的连衣裙的年轻女子前往淮海中路派出所报案,说自己遇到了坏人的麻醉抢劫。
“昨天下午我在柯湘舞厅跳舞,遇到一个男的舞跳得蛮好的,我就和他跳了几支曲子。
这个男的中等个头,30多岁,人挺瘦的,梳着分头,鼻子有点鹰钩鼻,穿着白色短袖衬衫,灰裤子,脚上一双棕色皮凉鞋,眼睛特别能勾魂,我就像被他勾了魂一样。”
“然后他讲这里情调一般,要带我到好地方玩玩。
我答应了,他骑一辆红色摩托车,带着我到了淮海公园。
到的时候已经是黄昏了,他问我渴不渴,然后给了我一罐椰子汁。
我喝了以后就感觉到头昏,浑身没力气,光想睡觉。
后来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一觉睡到今天清早。
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淮海公园的一条长椅上,身上值钱的东西都不见了,那男的给我的椰子汁肯定有问题。”
“你讲一下你都丢了什么东西吧。”负责接警的淮海中路派出所民警说道。
“一块‘精工舍’表,一枚金戒指,一条金手链,一只真皮坤包,里面有三百多块钱。
还有我的裙子被那个人弄得跟梅干菜一样,他肯定占我的便宜了,不过还好没被扯破,还算他有点良心!”
……
这已经是这年上半年沪海市局接到的类似的第八起麻醉抢劫案了。
沪海市局刑事侦查处将这八起案件受害人描述的麻醉抢劫案的犯罪分子的样貌描述进行了汇总。
请来了沪海铁路公安处的模拟画像专家——未来的“刑侦八虎”之一的江欣同志绘制了模拟画像,印成协查通报贴满全市各主要场所。
同时,在局领导的授意下,市局在沪海东方电视台《东方110》专门做了一档系列麻醉抢劫案的专题节目,介绍八起案件的共同性——
受害人都是女性,方式都是先喝饮料,等人昏睡后再抢劫首饰和钱财。
警方希望群众提供与案情有关的可疑线索,同时提请大家尤其是单独行动的女性要注意,不要在晚上和不认识的人去公园、电影院等娱乐场所,更不要随便吃喝陌生人的食品。
最后还将江欣绘制的模拟画像亮相了足足20秒。
之后的半年多的时间里,类似的麻醉抢劫案销声匿迹。
而那个犯罪嫌疑人也好像人间蒸发一样,没有任何踪迹,慢慢的沪海市民就又该干嘛干嘛了。
……
直到一年后的4月22日这天傍晚,沪海市局刑侦总队,就是大名鼎鼎的“刑警803”。
“803”接到闵行分局的报告:某水库报案,在水库码头发现人体碎尸。
接报后,刑侦总队总队长章盛华、副总队长吴红塔立即带着刑侦总队一支队和重案支队的侦查、技术人员以及刑科所法医室的法医于当晚21时驱车赶往现场。
第一个发现碎尸的是水库职工李某某。
据李某某说,下午的时候,某公司从国外进口的原木扎成的木排沿着黄浦江飘到水库码头,接下来将要在水库码头运上岸,再装上汽车送往货主指定的卸货点。
李某某穿着胶靴跳到木排上,准备将捆扎木排的绳索锯断,再由同事们将木头一根根钩到岸上。
还没准备作业,木排边挂着的两个鼓鼓囊囊的包裹引起了李某某的注意。
一个是黑白相间的蛇皮袋,另一个是黑色皮包,发出一股腥臭的味道。
李某某好奇之下就将这两样东西打开查看,却发现蛇皮袋里都是人体组织……
上一篇:大内侍卫,开局祖传刀法大圆满
下一篇:诸天,从一世之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