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630章

作者:笔下宝宝

  最有嫌疑的还是徐杰。

  徐杰没有前科,但他具备了作案的三个条件:他知道里面是贵重物品,他见过货物实样,他有机会进入仓库接触货物。

  先后经过漫长的12次审讯,徐杰不是装聋作哑、缄口不语,就是煞有介事拍胸保证,抑或捶胸顿足,大喊冤枉。

  12月6日,端木处长让在公安大学教学的古申出山办理此案。

  第二天上午一大早,古申就来了。

  古申没有马上开审,而是先了解案子进展情况,还得知徐杰与妻子关系不好,外面有两个情人。

  一个是某食品厂的财务,姓于,今年40岁;

  另一个小情人姓张无业,今年26岁。

  徐杰还正申请去英格兰的护照,分别跟两个情人借钱,借了1万元和8000元。

  在案发后,徐杰曾跟人打听过有关于走私的情况。

  这天晚上,穿着棕色皮夹克、锃亮皮鞋的古申就出现在审讯室。

  徐杰被带了进来,等他坐下后,抬头一瞧,对面是个换了个上了年纪的老公安。

  只见古申整齐的头丝里夹杂着缕缕银丝,徐杰还愣了一下,这才开口问:“我女儿还好吗?”

  古申瞅了瞅他,他敏感地意识到,这么多天下来,徐杰十想女儿了。

  “蛮好的”,古申心有定计笑着回答,又装作漫不经心地问道:“你是哪天进来的?”

  “21日。”

  “你做了什么进来的?”

  “搓麻将、调外币、还有跟一个女人非法同居。”

  “知道我们为了什么事关押你?”

  “为了我们公司丢了一样东西。”

  “这东西是什么样子的?”

  “外面包着塑料袋,袋里是一只淡蓝色的匣子。”

  “这票货物是你在14日去接的货吗?”

  “是的。”

  “你从哪里领出来的?”

  “先是从普通仓库,没领到,后来的保密仓库领出来的。”

  “你到保密仓库去过几次?”

  “第一次。”

  这时,古申却突然重重地拍了一下案桌,正言厉色道:“第一次意味着什么,你懂吗?”

  紧接着,古申又追问了三个问题:“你什么时候结婚的?女儿何时生的?情人什么时候认识的?”

  “……”徐杰不假思索地对答如流。

  “这就是第一次,凡人生中第一次经历的事情都会铭心刻骨。”古申在“点醒”他。

  他接着问,“难道反复关照你要单独保管,你第一次进保密仓库竟会忘记?从机场到仓库多少时间?”

  “4分钟。”徐杰鼻尖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古申反问:“仅仅4分钟你忘记了,有道理吗?”

  “没有道理,忘记是没有道理的。”徐杰开始支支吾吾起来。

  第一回交手,到凌晨4点多才结束,古申在一来一回中,寻找着对方的破绽。

  第二天晚上9点,古申又来了。

  他又泡了杯浓茶,这回,他改变了策略。

  古申只字不提“钻石”,而是大谈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妻子的恩爱之情,女儿的绕膝之情。

  还讲到徐杰的女儿挺可爱,说“好多天没见到你,非常想你,多次问妈妈,爸爸出差怎么还没回来啊?”

  徐杰听了,抱头曲膝,透出难过之情,哭着说,“今天我头疼,明天讲,我做的事保证讲给你听。明天能让我看看老婆和女儿吗?”

第676章 沪海的前辈们 !!!

  古申见徐杰的心里防线开始动摇,便胸有成竹地说:“只要你好好交代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你的要求。”

  让他没想到的是,等徐杰回到看守所后,情绪波动,竟然想自残,幸好被看守人员及时发现制止了。

  第三天晚上7点,古申又早早地来到审讯室。

  古申捏着徐杰受伤的手,同情地说道:“咱们昨天不是讲好的吗?你为啥还想不通?”

  可能是被古申的真城态度感动了。

  突然,徐杰抓着他的手,急切地说:“快!快!钻石,要快,否则,追不回来了!”

  “别急,先慢慢把话说清楚。”古申神情瞬间严肃起来,一边安抚徐杰一边让他说明具体情况。

  徐杰首先承认钻石确实是他拿走的,“那天我接过货物时,听说是贵重物品,就想到不久要去英格兰,何不临走前捞一票。

  所以我故意交货时没告知小姚这是贵重物品,趁接货员放到一号位上不注意时,随手扔进我的车里。

  当晚,我把这包东西带出单位,开始以为是金银首饰,

  可骑车到东安路中山南二路口时,撕开一看,全是玻璃珠样的东西,

  心想这些东西没有什么用,如果送回去一定会被查出来‘炒鱿鱼’,还不如扔掉。

  于是我将13包东西一路上都胡乱撒掉了。”

  古申闻言大惊,嘲讽了徐杰一句:“你可真够慷慨的,你知道吗?这一粒钻石就值100多元美刀!”

  “啊?”徐杰闻言,彻底愣住了。

  后来,警方组织了100多名民警经过五个昼夜的寻觅,共捡回1.785克拉钻石,价值20多万美刀,其余的钻石也许就像秋叶一般被埋入泥土了……

  刘勇跟古老师学习的时候,得到这位恩师传授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经验,让他在刑侦这条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

  古老师没在公安大学当教授之前,就承办了许多重特大案件。

  他不仅是一个善于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的审讯专家,对那些嫌疑人,他也感到惋惜,尤其是年轻人,尽管他们犯了死罪,他也会给他们留下应有的尊严。

  十几年前初冬的一天,沪海金山地区一所大学厕所,发现一名女大学生被害。

  从现场判断,女大学生可能是生前极力反抗,惨遭被人掐脖子致死。

  此时,古申已办了去大学教授的手续,“三剑客”之一的章盛华升任总队长还是邀请他回来帮忙。

  这是古申当大学教授之前,在沪海市局办过的最后一件案子。

  古老师毫不犹豫地来到金山分局,听了案情介绍。

  这名遇害的大三女生是个好学生、乖乖女、生前学习很用功。

  案发当晚9点30分左右,寝室熄灯后,熄灯后,她拿着书本跟往常一样去女厕所去看书。

  负责此案的分局刑警们分析是有人尾随其进入厕所后,想对其进行侵犯,女生拼命反抗后被人掐死。

  当时案发现场的厕所里,还有两双女鞋,一双是白色的,另一双是红色的。

  就是这两双女式皮鞋引起了古申的注意。

  他提出从这两双鞋入手,查一下到底是谁的?

  基层民警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有个叫李莫得有重大嫌疑。

  这个李莫有‘恋物癖’,因为多次盗窃女性皮鞋而被派出所处理过。

  侦查员立即将李莫找来审讯,这一审不要紧,李莫在古申强大的心理攻势下,承认了就是他干的。

  那天李莫尾随这名女大学生

  这一查不要紧,还真找到了一条重要线索。古申又拿出一本《刑法》,

  见李莫在认真看着,古申乘势说:“这是《刑法》,白纸黑字,你相信吗?”

  李莫垂头丧气地点点头。

  古申再次强调:“你的脑袋只有自己来争取保住,别人是没有办法的。”

  李莫胆怯地问:“我……我怎么才能保住命?”

  古申继续劝说:“你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主动交代,争取宽大处理。”

  见李莫犹豫着,古申轻声问:“你还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李莫愤愤地说了自己的遭遇,原来他有几次偷了皮鞋被抓了,被拉到大街上,还到他妈妈菜场摊位上,这让妈妈无脸见人了。

  谷在坤一听明白了。又问:“你看过沪海南京路和外滩的夜景吗?”

  “没有”,李莫摇摇头。

  “那我今天就开车让你看看南京路和外滩的灯火,想去看吗?”古申说道。

  李莫闻言瞪大了眼睛,感动地频频点头。

  接着,李莫就全部交代了作案经过。

  听完李莫的交代,古申明白这个男孩是因为看了几本“颜色书籍”受到了不良影响,从而心理也开始扭曲了。

  古申说到做到,在送李莫去市看守所的路上,特意到南京路和外滩去转了一圈。

  警车缓缓地驶进南京路,李莫脑袋贴着车窗,愣怔地瞪着双眸,好奇地望着窗外神奇的世界。

  南京路色彩斑斓,霓虹灯闪烁辉映,鳞次栉比的橱窗富丽堂皇:“太漂亮了,我出来后再也不干坏事了!”李莫喃喃自语地说道。

  …………

  古老师不愧是有“三剑客”、“神探”、“审讯专家”之称,一生破获无数的大案要案。

  他丰富的刑侦、审讯经验,让刘勇这些学生们受益匪浅。

  其实,刘勇跟老师别的学生们不同,由于父辈的关系,他打小就跟古老师见过几面。

  刘勇记得古申老师年轻那会儿相貌堂堂,一表人材,打扮时尚。

  刘勇前来沪海探望古老师这天,古老穿着件格子衣服,时而用格子手帕擦擦鼻子,头发花白,但依然梳理齐整,他还是那么儒雅,那么潇洒。

  古老师从纸箱里翻出十多年前刘勇写给他的信,让人感叹岁月如梭,也让刘勇感佩老师的重情义。

  当年在公安大学读研究时,刘勇再见他到古老师,他已经50多岁了。

  那会儿古老师穿着件格子西装,系着领带,皮鞋锃亮,一头黑发梳理得整整齐齐,可谓是标准的“老克勒”。

  “老克勒”是沪海当地的俚语,专门用来比喻那些从外国归来、见过世面、兼有现代意识和绅士风范的老白领,是代表海派文化的元素。

  刘勇在古老师家里见过他年轻时候的照片,年轻的古申确实相貌堂堂。

  难怪当年英气逼人的古申,往审讯台上这么一坐,人未语,从气势上就能压住了对手。

  随着岁月的磨砺,进入知天命年纪后,他的审讯技巧更加娴熟老到,似有神助。

  这师徒俩坐在一起,交流最多的往往还是业务上的事。

  古老师跟刘勇讲,他把“拿下对手”比作足球赛场中关键的“临门一脚”,要靠团队打好配合。

  “和作者写小说文章一样,什么角度切入很讲究,如果不对路就会陷入死胡同。

  所以要在虚虚实实中敏锐地抓住要害,点击穴位,将对象逼到绝路,

  然后抓住对手最关心和在乎的东西,采取以情动人的手法,

  注意火候引爆其感情,使其情绪失控,心理崩溃,

  关键时刻抓住火候让他开条件,尽量满足他,

  这一招犹如临门一脚,最易进球。”他这样对刘勇传授道。

  “一是努力,二是能力,三是运道”。

  回顾几十年破案经历,如今已是好花甲之年的古老总结经验,谈到破案需要三个条件。

  在古申老师的几十年破案生涯中,每逢大案来临,他喜欢泡一杯浓茶熬夜办案。

  第二天继续,努力从没停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