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620章

作者:笔下宝宝

  然而学校对考试的要求非常严格,所有考试和考查科目都不能拉下一人。

  轮到老陈应考时,只见他鼓起勇气,硬着头皮一头扎进水里……

  没曾想一个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王伟看到他在水中只游了十几米,突然在水里翻腾了几下就不见了踪影。

  眼见泳池的水面上只见水泡不见人,担任游泳课主考的肖教员感觉事情不好,赶忙跳进水中救人。

  等老陈从水底被拽上岸时,他闭着眼睛趴俯在肖教员的腿上,从肚子里面叽里咕噜吐出了好几大口水……

  好在最后有惊无险。

  后勤参谋专业课程不能仅停留在课堂上纸上谈兵,教学大纲里还设有大量的野外实地训练科目。

  在军校学习的两年里,王伟这期学员队先后两次开进到位于黄陂县长轩岭的后校训练基地。

  在这个北湖山区的驻训场里,每个学员都亲身体验了长达两个月的野外训练生活。

  这年的新年元旦,王伟这些学员就是伴随着木兰山下刺骨的寒风,在长轩岭的基地里度过的。

  在这里,王伟他们先后进行了战术演练想定的实地推演作业;

  军事地形学课程的现场作业和标图作业;

  完成了随车、徒步按图行进和夜间按方位角行进的现地作业;

  还以班为单位进行了战术沙盘堆制比赛;

  特别是多种轻武器与四零火箭筒的实弹射击演练,仿佛又让王伟这些学员回到了两山战场。

  尽管训练基地的生活条件相当艰苦,但这种接近实战化的学习和演练,对王伟这些参谋学员适应未来战场的能力,有了一个真实的提升。

  这一期是执行后勤改革的第一批学员,参谋二队的这批干部学员年龄跨度很大。

  既有王伟这些年龄二十六、七岁的“老干部”,也有刚提干不久的“年轻娃”。

  学员们原来的工作单位各异。

  有来自总部、大区和部队各级机关的参谋人员,也有来自一线连队的基层干部。

  大家的工作经历也不尽相同。

  有参加过“两山轮战”的参战人员,也有在地方后勤基地工作的干部。

  九五年王伟毕业时,他们参谋二队的学习成绩在全系一直保持着名列前茅。

  不仅如此,参谋二队的许多运动健将和文艺骨干,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文体比赛中,总能给他们这个集体挣来令人惊喜的荣誉。

  还有在学校组织的义务献血、助民劳动、辅导教育驻地学校儿童等诸多军民共建活动中,参谋二队的学员们也总能冲在这些活动的最前面。

  王伟不知道的是在他们参谋二队的这批学员里,有许多卧虎藏龙之辈。

  多年以后,很多人在各自的工作领域里,展露出了卓越的才华。

  在这些人中,有的成长为军、师职的部队首长;

  有的转业担任了地方的厅、处级领导;

  有的成为著作丰硕的专家学者;有的成了书法绘画的著名大家;有的成为创业成功的企业老板;有的成了当地职场上的知名专业骨干……

  王伟以优异成绩从高级后勤学院毕业,风尘仆仆地回到师后勤部报到。

  刚放下行李,他就接到了邵家旺部长的紧急召见。

  走进部长办公室,邵家旺正伏案批阅文件,见王伟进来立即放下钢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王伟同志,你在学院的表现相当出色!不仅各科成绩名列前茅,还在后勤系统比武中为咱们师争得了荣誉。”

  王伟挺直腰板,目光坚定:“报告部长,这都是组织培养的结果!不知道关于我的工作安排……”

  邵家旺站起身,从文件柜中取出一份红头文件:“经师党委会议研究决定,要给你压更重的担子。”他顿了顿,语重心长地说:“1X7团的老宋处长即将退休,组织上决定由你代理该团后勤部长一职。

  这个团驻守雪山,环境恶劣,任务艰巨,你要做好心里准备”

  王伟闻言心头一震,1X7团是师里出了名的“硬骨头“,驻地海拔高、气候恶劣,后勤保障难度极大。

  但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即立正敬礼:“请首长放心,我一定不辜负期望!”

  邵家旺满意地点点头,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牛皮纸档案袋:“这是1X7团的后勤现状分析报告。

  他们刚完成换防,物资储备、营房修缮、医疗保障都面临挑战。”

  说着邵家旺走到窗前,指着远处连绵的雪山:“特别是冬季将至,供暖管线老化严重,去年就有战士冻伤的情况。”

  王伟接过沉甸甸的档案袋,指尖触到里面厚厚的数据表格和现场照片。

  他注意到部长办公桌上摆着个相框,照片里年轻的邵家旺正站在某哨所前,背景是皑皑白雪。

  “十年前我也在雪山里待过。”邵家旺顺着他的目光解释道,“记住,边防官兵的冷暖就是战斗力。

  下周老宋会来师部交接,你们好好聊聊。”

  窗外传来操练的口号声,王伟感觉肩上的责任比想象中更重。

  但他想起毕业前老师的叮嘱: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锤炼真正的后勤尖兵。

  王伟翻开档案袋的第一页,一张防区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红色警示标记。

  他注意到在海拔最高的3号哨所旁,有人用铅笔写着“冬季断供最长47天”的字样,笔迹已经有些模糊。

  “部长,我看报告里提到运输连的装备更新问题.”王伟刚开口,邵家旺就抬手打断:“师党委特批了两辆新型全地形运输车,下个月就能到位。”

  他转身从书柜取出一本泛黄的《高寒地区后勤手册》,“这是我当年整理的,现在传给你。”

  走廊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作训科的张参谋推门进来:“报告!1X7团刚发来急电,龙卷风导致了某哨所……”

  邵家旺立即抓起电话:“命令应急保障连立即出发,带上王伟同志一起去。”

  “王伟,你一起去正好提前了解一下1x7团的具体情况。”

  “是!”王伟见有任务立即跟随师后勤保障连出发。

  师后勤部保障连的连长老郭是王伟的老相识了。

  当年王伟在后勤部担任参谋时,两人就经常因工作往来,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老郭正忙着指挥连队官兵整备运输车队,为即将执行的任务调配物资。

  他身着整洁的作训服,手持物资清单,在车队间来回巡视,不时高声下达着指令。

  就在这时,王伟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了过来。

  老郭抬头一看,先是一愣,随即露出惊喜的笑容:“呦!这不是王参谋吗?听说你去军校深造了,这是毕业回来了?”

  王伟笑着点头回应:“是啊老郭,刚完成学业回来报到。

  首长特意安排我随你们连队一起执行这次任务。”

  老郭闻言,目光在王伟身上仔细打量了一番,眉头渐渐皱起:“我说王参谋,你就穿这身秋装跟我们去雪山?”

第668章 是金子到哪儿都发光!!!

  当王伟正式接手1x7团后勤工作后,转眼间又迎来了那个令人百感交集的季节——退伍季。

  望着这些在部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们,王伟心中涌起万般不舍。

  这些战士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军营,每一个都是部队精心培养的宝贵人才。

  然而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再深厚的情谊也抵不过制度的刚性要求。

  王伟只能强忍不舍,目送他们踏上新的人生征程。

  在退伍仪式上,王伟亲手为每位老兵整理军装领花,指尖触碰到的每一枚勋章都承载着沉甸甸的回忆。

  当《驼铃》的旋律响起时,几个硬汉偷偷抹眼泪的样子,让这个秋日的阳光都变得潮湿起来。

  魏大军就是刚刚退役的一名老兵,他是团后勤部门一名多面手。

  魏大军出生在南河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他小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不富裕,能吃饱饭就已经是件幸福的事了。

  魏大军家里兄弟姐妹五个,他排行老三,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两个弟弟。

  父亲是村里的小学老师,母亲在生产队干活,家里虽然不富裕,但在村里还算过得去。

  十年前的秋天,魏大军高中毕业后,面临着很多同龄人都有的困惑——是继续求学,还是找工作?

  那年头,农村娃考大学难如登天,魏大军的成绩又不算太突出,最终还是选择了当兵入伍,想着服役期满后能有个更好的出路。

  离家的日子并不好过,尤其是刚开始的军营生活,严格的训练和纪律让魏大军这个从没离开过家的农村小伙子一度想要打退堂鼓。

  但军人的荣誉感和责任心慢慢地在我心中扎根,我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甚至爱上了它。

  在部队的这么多年里,我从一个懵懂的小伙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战士。

  魏大军学会了开车、修理车辆,还自学了不少技术知识。

  因为表现不错,曾被评为优秀士兵,还入了党。

  如果不是家里弟弟妹妹都需要上学,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实在捉襟见肘,魏大军可能会选择继续留在部队发展。

  这天,团后勤部长王伟的带领下战友们一起送魏大军等退伍老兵到了火车站,战友们相互拥抱,约定有机会一定要聚一聚。

  当绿皮火车缓缓启动的那一刻,魏大军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地流了下来。

  十年的军旅生涯,已经让魏大军与这片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这是一趟从西北开往南河的普快列车,要运行近20个小时。

  车厢里挤满了各种各样的人,大包小包堆得到处都是。

  魏大军的位置在靠窗的一个中铺,对面坐着一家三口,还有一个穿着朴素的年轻姑娘。

  军人的习惯让魏大军很自觉地整理好自己的行李,然后安静地坐在位置上。

  对面的姑娘看了魏大军一眼,又迅速低下了头,似乎有些害羞。

  她大约二十岁出头,扎着一条简单的马尾辫,穿着一件浅蓝色的外套,看起来很清爽干净。

  火车启动后,车厢里的人渐渐熟络起来,开始闲聊。

  那位中年男人问魏大军是不是刚退伍,魏大军点点头,心里有些自豪。

  这年头,当兵是很多农村青年的梦想,退伍军人在家乡也很受尊敬。

  “小伙子不错啊,当过兵,有出息!”中年男人笑着说,“准备回家做什么啊?”

  这个问题一下子戳中了魏大军的软肋。

  实际上,魏大军还没想好回家后干什么。

  在部队后勤部门学的技能在农村用不上,回城市又没有关系,一时间他竟有些语塞。

  “还没想好,可能先回家帮父母干农活吧。”魏大军有些尴尬地回答。

  “现在国家政策好啊,你这样的退伍军人,应该能分配到乡镇企业或者政府机关工作的。”男人继续说道。

  魏大军苦笑了一下,没有接话。

  他们那个偏远的小山村,别说乡镇企业了,连个像样的集体企业都没有,分配工作更是天方夜谭。

  这时,对面那个年轻姑娘突然开口了:“你会修车吗?”

  魏大军愣了一下,点点头谦虚道:“我在部队就是后勤兵,学过一些汽车维修,不算特别精通,但基本的故障都能处理。”

  “哦。”她应了一声,又低下头,不再说话了。

  列车缓缓前行,夜色渐渐笼罩了车窗外的景色。

  大多数乘客开始准备睡觉,魏大军也躺在中铺上,望着头顶的铁皮车顶发呆。

  退伍回家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他是继续留在农村,还是想办法去城市闯荡?

  无数的疑问在魏大军脑海中盘旋,让他辗转难眠。

  就在魏大军快要睡着的时候,感觉有人轻轻碰了一下我的手臂。

  魏大军睁开眼,看到对面那个年轻姑娘正站在他的铺位旁,手里拿着一张折叠的纸条。

  她见魏大军醒了,有些紧张地把纸条塞到他手里,然后迅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假装睡着了。

  魏大军有些摸不着头脑,打开纸条一看,上面写着几行工整的字:“你好,我叫王晓燕,是中都市'京城汽车集团售后服务中心'经理的女儿。

  看你是退伍军人,又懂车辆维修,我想告诉你,我们售后中心正在招聘技术工人,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来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