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621章

作者:笔下宝宝

  地址是中都市某某区建设路11号,你到了中都可以直接去找我爸爸王经理。

  我看你挺老实的,应该是个好人,希望能帮到你。”

  纸条的最后,还写了一个电话号码。

  魏大军反复读了几遍这张纸条,心里又惊又喜。

  2000以前,一份大城市的工作对于魏大军这样的农村青年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但魏大军又有些犹豫,这会不会是个骗局?

  偷偷看了一眼对面装睡的姑娘,她的呼吸很均匀,但魏大军能感觉到她没有真的睡着。

  第二天一早,列车员开始喊“中都市到了”,乘客们纷纷收拾行李准备下车。

  魏大军犹豫再三,还是决定试一试,反正他要在中都转车,多花几个小时去看看也无妨。

  下车前,魏大军鼓起勇气走到那个姑娘面前:“姑娘,谢谢您的帮助,我想去试试。”

  “你相信我?”这姑娘有些惊讶地看着魏大军,然后笑着点点头:“不客气,如果顺利的话,记得告诉我一声。”说完,她匆匆离开了车站。

  魏大军按照纸条上的地址,辗转来到了中都市“京城汽车集团售后服务中心”。

  门口的门卫问魏大军找谁,他说找王厂长,没想到这门卫二话不说就让他进去了。

  走进办公楼,魏大军有些紧张地敲响了王总的办公室门。

  一个五十左右岁的中年男帅哥开了门,看到魏大军身上的军装,愣了一下。

  “请问您是王经理吗?我是……”魏大军正要解释自己的来意,王厂长却打断了他。

  “你是不是在火车上遇到我女儿了?”王经理问道。

  魏大军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那张纸条:“您女儿给了我这个,说你们公司在招工人。”

  王经理接过纸条看了看,笑了:“这丫头,又擅作主张了。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坐下聊聊吧。”

  接下来的谈话出乎魏大军的意料。

  王经理非常和蔼,详细询问了魏大军在部队的经历和学到的技能。

  当得知魏大军还会开车,还懂一些汽车维修知识时,他明显来了兴趣。

  “我们服务中心确实需要有经验的修理工,但更缺的是驾驶员。”王经理说,“现在城市里的私家车越来越多,但会开车的人还不多,我们修理厂经常需要把修好的车送回客户家。

  你如果愿意,可以先来试试,试用期工资可能不高,但包吃住。

  你放心,只要过了试用期,我们售后中心的的福利待遇比同行可要高多了。

  毕竟我们中心主要业务是给'京城汽车集团'做售后的。”

  就这样,魏大勋稀里糊涂地留在了中都,成了“京城汽车集团”售后服务中心的一名驾驶员兼修理工。

  魏大军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告诉家人他找到了工作,暂时不回家了。

  父母虽然有些失望,但听说是在省城的大公司,也就放心了。

  工作的第一个月,魏大军一直在想那个在火车上给他纸条的姑娘,但她再也没有出现过。

  魏大军问过王经理,他只说女儿在上大学,很少回家。

  本想打电话感谢她,但又怕唐突,最终还是没有行动。

  “京城汽车集团”售后服务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收入比同行强多了。

  魏大军勤勤恳恳地工作,不仅开车送修好的汽车,还主动学习更深入的维修技术。

  半年后,魏大军已经能独立完成大部分常见故障的维修工作。

  王经理很赏识魏大军,把他调到了技术组,专门负责疑难杂症的维修。

  冬天的一个晚上,魏大军正在加班修理一辆“京驰-C100”轿车,突然听到身后有脚步声。

  回头一看,竟然是那个在火车上给他纸条的姑娘——王晓燕。

  “是你!”魏大军惊讶地放下扳手。

  王晓燕笑了笑:“是我。听我爸说你表现很好,我就来看看。”

  在昏黄的灯光下,她比魏大军记忆中更加漂亮,大学生的气质让她显得格外有魅力。

  “谢谢你,如果不是你的纸条,我可能还在村里种地呢。”魏大军真诚地说。

  “不用谢,我只是顺手帮了个忙。”王晓燕走近了一些,看着魏大军正在修理的车子,“这么晚了还在加班?”

  “嗯,这车明天一早客户要用,必须今晚修好。”魏大军擦了擦手上的机油。

  “你吃饭了吗?”王晓燕突然问道。

  “还没!”魏大军憨厚地挠挠后脑勺。

  “那一起吃点?”

  就这样,俩人一起去了附近的小餐馆吃了顿简单的晚饭。

  王晓燕告诉魏大军,她在中都大学学机械设计。

  那天坐火车是从燕京参加完一个学生交流会回来的。

  王晓燕之所以给魏大军纸条,是因为看到他穿着军装,又听说他会修车,正好知道她父亲的服务中心里缺人,就想帮魏大军一把。

  “你为什么要帮我?”魏大军好奇地问。

  王晓燕想了想,说:“可能是因为你眼神很诚恳吧,不像那种油嘴滑舌的人。

  我爸一直说,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踏实,看你就是这样的人。”

  这顿饭后,魏大军与王晓燕开始有了更多的接触。

  每次王晓燕回家,都会来服务中心里看看,有时候带点水果或者点心给大家。

  魏大军知道她是总经理的女儿,不敢有什么非分之想,只是默默地把她当作一个难得的朋友。

  不久后,魏大军在服务中心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加上勤工俭学的收入,存了一些钱。

  这时,一个意外的机会来了——中都市开始大力发展出租车行业,政府鼓励个人承包经营。

  王经理知道后,找到魏大军说:“大军,你开车技术好,人也可靠,要不要考虑去跑出租车?

  前期投入大一点,但长远来看收入会更好。”

  魏大军心动了,但手头的积蓄远远不够买一辆出租车。

  就在魏大军犹豫的时候,王晓燕又一次出现了,她拿出自己的积蓄,说要借给他。

  “”这是我这几年做家教攒的钱,不多,但够付首付了。剩下的你可以慢慢还。”王晓燕认真地说。

  魏大军被她的举动深深感动了,但还是摇头拒绝:“这太贵重了,我不能要。”

  “我相信你,知道你一定会还的。”王晓燕坚持道,“再说了,我毕业后可能会去外地工作,到时候也用得着你。”

  在王晓燕的坚持下,魏大军最终接受了这笔借款,加上自己的积蓄和银行贷款,买下了人生中第一辆车——一“京驰—C200型”出租车。

  从此,魏大军的生活轨迹彻底改变了。

  跑出租车的收入比在修理厂高了许多,虽然辛苦,但看着存款一天天增加,魏大军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一年后,魏大军就还清了王晓燕的借款,还额外送了她一份贵重的礼物表示感谢。

  不久,王晓燕大学毕业,应聘到了“京城汽车集团”汽车设计研究所工作。

  临走前,俩人在黄河边散步,王晓燕突然问魏大军:“大军,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开一家修理厂?”

  魏大军愣了一下:“想过,但资金不够啊。”

  “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王晓燕微笑着说,“我在燕京也会帮你留意一些机会的。”

  送她去火车站的那天,魏大军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鼓起勇气问道:“晓燕,我.我可以经常给你写信吗?”

  王晓燕笑了:“当然可以,我等你的信。”

  就这样,俩人开始了长期的书信往来。

  在信中,魏大军告诉她自己的工作、生活和梦想;

  王晓燕则分享她在燕京的见闻和感受。

  渐渐地,魏大军发现自己已经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个曾经在火车上给他纸条的姑娘。

  年底春节,王晓燕从京西回中州过年,魏大军鼓起勇气向她表白了。

  出乎他意料的是,王晓燕竟然红着脸当场点了点头道:“其实,我早就喜欢你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魏大军好奇地问。

  “从火车上第一眼看到你的时候。”王晓燕害羞地说,“你穿着军装,眼神清澈又坚定,让我觉得很安心。”

  原来,那张改变魏大军命运的纸条,不仅仅是一个善意的帮助,更是一个姑娘对一个陌生军人的暗恋。

  一年后,在王晓燕帮助鼓励下,魏大军开了自己的汽车维修厂,还加盟了“京城汽车集团”售后体系。

  王晓燕从设计中心辞职回到中州,和魏大军一起经营这个小小的事业。

  同年冬天,他们举行了简单而温馨的婚礼。

  婚后的日子忙碌而充实。

  魏大军负责修理厂的技术和管理,王晓燕则负责财务和客户关系。

  小两口互相扶持,共同进步,生意越做越大。

  借着“京城汽车集团”蓬勃发展的东风,魏大军两口子开设了第二家修理厂,并开始代理一些汽车配件的销售。

  等到了2000年以后,他们家的生意已经发展成为南河省一个各城市里拥有十几家连锁店的汽车服务集团。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魏大军敏锐地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他注册了“老兵汽修”商标,统一了所有门店的视觉形象,并建立了标准化的服务流程。

  与此同时,他的妻子王晓燕组建了专业的采购团队,与国内外知名汽车配件厂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率先在行业内引入ERP管理系统,实现了库存、销售、财务的数字化管理。

  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运营效率,更为企业积累了宝贵的数据资产。

  在人才培养方面,跟各地汽车技术培训联合培养学徒,为公司输送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面对同行越来越激烈地竞争,魏大军在王晓燕的建议下果断调整战略,将业务重心转向。

  他们推出了“一站式汽车管家”服务,包含保养、美容、保险代办等全方位服务,这一创新模式很快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短短几年,“老兵汽修”已成为南河省最具影响力的汽车服务品牌之一。

第669章 大比武!!!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强大的保障力量是战场克敌制胜的关键,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备战打仗工作,推动后装保障建设向实战化聚焦;

  近日,驻扎在京西刘家庄地区的警卫二师严密组织后勤专业兵大比武。

  各类保障尖兵同场竞技,激烈角逐,现场气氛热烈,战味浓厚。

  此次比武紧贴实战化练兵需求,紧扣岗位任务实际,围绕“驾驶、卫勤、装备”等十余个课目展开。

  按照打仗标准制定比武细则,设置情况内容,各课目间连续性强,密度大,重点检验参赛人员综合能力。

  警备区为确保比赛公平公正,采取“集体组织、全程录像、纪检监督”的形式,设置考核组、检查组、统筹组,坚持统一标准、确定评判、一把尺子量到底,全程录像,现场公布成绩,现场解答疑难。

  在警备区领导的陪同下,刘之野率领后勤部代表团亲临现场,全程观摩了这场规模宏大的军事技能比武活动。

  近年来,在刘之野的带领下,后勤系统锐意改革,各项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物资调配更加高效,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官兵满意度持续提升。

  然而,刘之野深知改革永无止境。

  为了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他坚持深入基层一线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掌握基层部队的真实需求,为下一步深化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座谈会上,刘之野特意让基层士官先发言。

  当听到有位军士长反映新型作训鞋容易开胶时,他立即要求后勤助理现场记录。

  比武场上,战士们矫健的身影在烈日下挥洒汗水。

  “预备——开始!”

  在武器分解结合的赛场上,随着裁判员号令发出,参赛队员立即进入状态,拆卸组装样样精通,动作干脆利索,清脆的金属撞击声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