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607章

作者:笔下宝宝

  1984年,三星半导体建成了自己的第一个存储器工厂,批量生产64K DRAM。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韩国企业,会变成日后的行业“巨无霸”。

  话说,从1980年代至今,DRAM产业经历了将近二十年的发展。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二十年,那就是——“腥风血雨”。

  原因很简单,DRAM半导体产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周期性规律。

  行业人士曾经总结:DRAM半导体存储,每赚钱一年,就要亏钱两年,所谓“赚一亏二”。

  在这种强烈的周期性规律下,想要长期生存下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DRAM厂商需要有强大的现金流和融资能力,能够维持高强度的研发支出,保持团队的稳定。

  在亏损周期,DRAM厂商需要更多的钱,才能够活下去。

  在繁荣周期,也不能大意。

  厂商在选择扩充产能时机时,需要非常谨慎。

  不然,就可能导致供大于求,盈利变亏损。

  二十年前,全球大概有40-50家DRAM厂商。

  如今,只剩下十几家,竞争之残酷,由此可见一斑。

  这二十年里,有一家企业不仅坚持活了下来,还干掉无数对手,长期占据霸主地位。

  这家企业,就是前面提到的三星(Samsung)。

  三星的故事,有些人可能听说过。

  他们采取了一个被无数商学院写入教材的“杀手锏”战略——反周期投入。

  简单来说,反周期投入,就是利用行业周期性发展的特点,在行业进入低谷时,在竞争对手都收缩规模时,反其道而行之,加大投入,扩大产能,进一步打压价格,从而让对手加剧亏损,甚至倒闭。

  三星的第一次“反周期投入”,就发生在八十年代中期。

  当时,倭美同行激战正酣,DRAM市场普遍不景气,价格大跌。

  DRAM芯片的价格从每片4美元(1984年),跌到了每片0.3美元(1985年)。

  三星建厂推出64K DRAM时,生产成本是1.3美元/片。

  面对行业寒冬,三星不仅没有收缩投资,反而开始逆向投资,扩大产能。

  到1986年底,三星半导体累积亏损3亿美元,股权资本完全亏空,接近破产。

  关键时期,棒子政府出手“救市”,总共投入近3.5亿美金,并且以政府名义背书,给三星拉来了20亿美元的个体募资。

  后来,倭国半导体被美利坚干翻,加上PC电脑进入热销期带来的行业繁荣,使得三星顺利翻盘,迎来业绩增长。

  不久后,以三星为代表的韩系DRAM厂商,逐渐蚕食了倭国半导体企业让出的市场份额,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三星第二次“反周期投入”,是1992年,倭国住友树脂厂发生爆炸,导致原材料供应紧张,内存价格暴涨。

  这一年,三星率先推出世界上第一个64M DRAM。

  到了199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又开始转弱。

  这时,三星故技重施,采取了第二次“反周期投入”。

  他们投资兴建8英寸硅片生产线,用于生产DRAM。

  1995年,微软公司Windows95视窗操作系统发布,极大地刺激了内存的需求,带动内存价格大幅上扬,三星的投资获得回报。

  全球各大厂商后知后觉,纷纷投资扩大产能。

  好景不长,到了1995年的年底,各厂商8英寸晶圆厂投产后,导致产能急剧增加,反而使得DRAM变成供大于求。

  于是,卖方市场又变成了买方市场,价格又开始下跌。

  在此情况下,厂商们被迫削减产量,减小投资规模。

  三星继续扩大投资。

  于1996年,三星推出世界上第一个1GB DRAM,奠定了自己的行业领军地位.

  就是这么一家实力雄厚,行事霸道的企业,你“华芯”是怎么从狼嘴里抢肉的?

  这种种迹象都超出了魏大勋的认知范畴,他甚至怀疑自己遇到了精心设计的骗局。

  然而,职业敏感性和强烈的好奇心最终战胜了疑虑。

  抱着“权当考察”的心态,魏大勋踏上了实地考察的旅程。

  他暗自思忖:最坏的结果不过就是白跑一趟,难道对方还能把自己这个大老爷们给卖了不成?

  这天,魏大勋县城坐上汽车,直奔市区再转乘晚上的火车,经过一天一夜多的奔波,于第二天的上午到达粤省莞城火车站。

  由于没有买到座位票,只好在火车的过道上坐了一个晚上,已是疲备的很。

  提着皮箱出站后,只见天上灰蒙蒙飘着毛毛细雨,这时候的宝县特区已经进入十月的天气,雨落在脸上,已有些凉意。

  由于下雨,宽阔的广场上行人很少,显得很空旷。

  穿过广场,来到火车站斜对面的路上。

  魏大勋手提着皮箱,冒雨行走在一段坡道上,皮箱有些沉,里面除了几套换冼衣服,主要是电子芯技术资料。

  他在小雨中慢慢行走,眼睛盯着两边房子上面的招牌,寻找去宝县特区方向的汽车站。

  魏大勋靠着道路的一边行走,集中精力找车站,也没有注意路上的行人。

  突然听到一声“哎哟!”的叫声,只见一个年青人弯着腰手摸着脚背说:“你的皮箱碰到了我的脚,受伤了,很痛。”

  魏大勋一看周边都没有人,那么宽的路哪能撞他的脚呢?为了息事宁人只好说:“对不起。”

  “说声对不起就完了,总该表示点吧。”这人有点得理不饶人地样子。

  魏大勋也不是傻子,瞧这位的神色他估摸着这是遇上了敲竹杠的了。

  但瞧他也只是一个人,魏大勋的口气也就强硬了些:“这下雨天,路上行人都没有,我怎么会撞上你的脚。”

  “看来你是不想赔钱了。”说完,这人把手指伸进嘴中吹了一声口哨,马上从周边的商铺里钻出来三个彪形大汉一下子把魏大勋围了起来,这人指着皮箱说:“你不拿钱就把皮箱扣下来。”说着有个人真的弯腰来拿箱子。

  魏大勋一瞧不好,他这次出门所带的一千元钱可都在皮箱里呢。

  如果钱让人抢走了,万一没这次是又白跑一趟,他怎么吃饭回家啊!

  所以魏大勋赶紧说道:“等等,我给你们钱。”说完伸手在口袋里把所有的钱掏出来,手上几张十元的钞票,两张五十元的钞票,说道:“给你们一百元钱吧,剩下的钱我要买车票去宝县。”

  他们为首的一人从魏大勋手上抢过去两张五十元的钞票,说声“走”,然后扬长而去。

  魏大勋提着皮箱继续找车站,但心情却是异常的沉重。

  这是第二次到粤省,却都遇到了类似不愉快的事情。

  不由的又想起了第一次到粤省来的情景。

  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

  有一天,小舅子来魏大勋家玩,对他说:“姐夫,我想到粤省去玩,顺便做点生意赚点来回的路费,您和我一起去吧。”

  那时候生活都比较困难,家里没有多余的钱,魏大勋知道小舅子高中刚毕业还没工作,他自己也是刚进入研究所,哪里有钱去粤省。

  所以,魏大勋对他说:“没有钱,我们还是不去了。”

  如果自己个儿不去的话,小舅子肯定也去不了,魏大勋这样想。

  过了两天小舅子又来了,高兴又神密的对魏大勋说:“姐夫,我已经有钱了,现在我们可以去粤省了。”

  魏大勋有点疑心,他要是胡来可麻烦,小舅子虽然年龄不大,鬼主意却不少,于是问他:“你哪来的钱?”

  小舅子轻轻地告诉魏大勋:“我知道爸爸的银行存折放在什么地方,只要取几百元钱,先带点货去粤省,玩几天后再带些货回来,赚了钱就把爸爸的钱悄悄的还回去。这样,爸爸也不知道,我们也到粤省玩了。”

  办法是好,但魏大勋还是有些担心:“这样不好吧,万一爸爸知道了怎么办?”

  “没事。”看魏大勋犹豫不决的样子,小舅子劝他说,“我们去粤省也就几天时间,我偷偷的把钱取出来,回来又偷偷的把钱还了,这样,神不知鬼不觉谁也不会知道。”

  魏大勋总觉得这样做不太好,万一老爷子知道了,那怎样解释呢?

  为了打消魏大勋的疑虑,小舅子对我承诺说:“姐夫,您就放心吧,要是有事我一个人担着不说就是了。”

  听他这么说,魏大勋真的心动了。

  说实话,魏大勋还真没去过粤省这样的发达地区,读小学初中的时候围着县城打转转,知识青年的时候在农村转转,好不容易后来考上大学,还是在一内地落后城市。

  都说这年头沿海城市特别好玩,粤省更加热闹,因此魏大勋也想去看看,究竟怎么个热闹法。

  岳父大人也知道他们要去粤州做生意。

  他笑着说:“你们,哪是做生意的料,能不亏本回来就不错啦。”

  看来岳父大人还真不知道他的存折少了钱的事,不然的话非跳起来大骂他俩不可。

  去粤省之前,魏大勋跟小舅子也讨论商量过从什么路线走,再带些什么货物,以及万一遇上什么事情该怎样解决等等。

  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第三天就出发了。

  听说粤省吃的东西好卖,特别是鸡,牛肉,狗肉之内的东西更加好出手,而且价格也很高。

  所以,出发的当天,魏大勋俩人先在家里买了十几只鸡,因为当地的鸡还是很便宜,他们想一定能赚钱。

  然后坐上公交汽车直奔农贸市场,这个农贸市场魏大勋还是比较了解,去过几趟,它位于三县交界的地方。

  因此,这市场特别的大,赶场的人也特别的多。

  一到赶场日,人们蜂涌而至,挑着菜担的,提着蛇皮袋的,推着独轮车的,开着拖拉机的,还有牵着猪狗的,男人、女人,老人、孩子,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而农贸市场最负盛名的还是狗肉,这里的狗肉味道鲜嫩,品种齐全又便宜,所以,到这里来做生意人都想尝尝狗肉,似乎没尝到狗肉,就像没到界首场上赶场一样。

  市场还专门设立各种农副产品市场,鸡、鸭、猪、牛与狗市场。现场宰杀的鲜狗肉一应俱全。

  汽车经过茶县城后,上了省路。

  公路两旁的树一闪而过。

  路旁田里面的禾苗已开始转青,绿油油的长势喜人。

  途经逢冲生产队时,魏大勋睁大眼睛细细望着,一切还是那么的熟悉。

  几年过去了,这里似乎并没有多少改变。

  一条农耕路通向村庄,越过渠道上的石拱桥就是几棵大枫树,枫树的绿叶树冠足有一亩地大,透过枫树的叶子隐隐约约依稀可见后面熟悉的逢冲村庄。

  偶尔看见几个人在路旁的田间劳动,有几个人背个喷雾器正在打农药,有几个人手扶着棍稆田。

  由于较远看不清是谁,只能从模糊的影子判断着像哪个人。

  因为,早几年魏大勋曾在这里当知青插队落户一干就是三年,与当地社员有着深厚的感情,尽管离开了多年,但时时还忘不了他们对他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也好想念他们。

第658章 “华芯电子集团”!!!

  大约中午时到了三县交界的农贸市场。

  魏大勋与小舅子先是简单吃了个午饭,再到狗肉摊买了十来斤狗肉,又去牛肉摊买了十几斤牛肉

  因为,他俩要急着搭上汽车,做一定班车去福城市里赶坐晚上到粤省的火车。

  并且要抓紧把买的这些东西卖出去,时间长变质了怕没人要,那可就亏大了。

  八十年代初那会儿的火车速度很慢,大站小站都停靠。

  而且去粤省的人又特别的多,车箱的过道上站满了人,到处是人挤人,人挨着人,挤的上厕所都困难,车箱里弥漫着难闻的汗味与烟草味。

  魏大勋跟大多数人一样,都是第一次前往粤省宝县特区,心情特地兴奋。

  这年头的宝县特区听说遍地是黄金,四处都有发财的机会。

  尽管特别的累,特别的疲劳,但所有的人都精神饱满,车箱内聊天的聊天,说笑话的仍然说着笑话。

  一直到了深夜,车厢里才慢慢地安静下来。

  魏大勋只好在地上摊张报纸靠着坐位的扶手弯着腰打瞌睡。

  火车就在这昏昏沉沉中一路上叮叮当当,摇摇晃晃,停停走走直到第二天的上午才到达粤省。

  辛苦了一个晚上,魏大勋只觉得衣服上散发着难闻的气味,背上也感觉粘粘的极不舒服。

  郎舅俩出了火车站,提着鸡,狗肉,牛肉,到火车站对面的流花市场,找了个空地方,打开蛇皮袋,把所有货物拿出来,只见鸡已死了一只。

  摆好货后,虽然有几个人问了问价,看了看货就走开了,待了个多小时都没卖出一点,心里还真有点急了。

  这时,魏大勋发现一个年青小伙子在旁边对他们关注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