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257章

作者:约翰留着长长的胡子

“朝鲜现在很安全,美国飞机不怎么敢来了,”唐华对周璇说,“要当心的是交通事故,在车上要坐稳,如果遇到路特别不好的地方,记得提醒司机开慢点……安全带……啧,没有安全带……”

拍一部电影、出一张专辑、参加慰问团去一趟朝鲜、做一轮义演——周璇今年的四个目标,现在就要全部完成了。

第二届赴朝慰问团规模比第一届更大,刘景范为总团长,下设9个分团,除了文艺工作者,还有全国各界劳动模范,文教、工商、宗教界和海外华侨代表,既是去送文艺演出,也送锦旗、礼物和慰问金。除第九分团是在国内慰问志愿军的伤病员,其他8个分团都去了朝鲜,从平壤元山等大城市到乡村,从后方到东豆川、报川前线,从朝鲜人民军阵地到志愿军阵地,为期两个月的慰问演出几乎覆盖全部朝鲜。

“这两个月你要按时吃饭,按时睡觉,汉城不能光让保姆和我妈带,你有空也抱一抱哄一哄……”

唐华:“这次慰问团保姆和助理都不跟着去,你也要照顾好自己,平时穿能长途跋涉的衣服和鞋,朝鲜9月10月天气凉得很快,衣服该添就往身上添。”

“唐部长,周小姐,又见面了。”常香玉、陈宪章两人过来和唐华打招呼。见到两位老相识,唐华和周璇也迎上去。

“陈先生,这次你是留在国内,还是跟常姐去朝鲜?”

“我也跟着去朝鲜,我既是排剧,还兼乐器。”

唐华:“那我可太羡慕了,我这边这次只能周璇一个人去。”

……

“马哥,这次三分团的曲艺担当就落在你身上了。哎可惜啊,我也想申请再去一次朝鲜,可这次名额很紧张,第一届的原则上都不参加第二届。”

第一届慰问团的侯宝林、常宝堃前来给参加第二届慰问团的马三立送行。

马三立一脸严肃:“什么马哥,我是你师叔,这辈分可不能乱。”

侯宝林:“在这儿就不是了,我是第一届慰问团成员,你是第二届,就跟学校的一期生二期生一样,我比你高一届,现在是你的学长。”

马三立:“嗨,哪来这么多强词夺理的话。不过你们第一届的相声曲艺表演给我们第二届打下了基础,让我们的工作更轻松,这倒是得感谢你们。”

侯宝林:“工作更轻松?”

马三立:“因为你们相声讲得差,我去那一开口,战士们惊呆了,可不得了,比去年那两位强太多了,下面就使劲鼓掌,我的工作不是就轻松了吗。”

侯宝林:“你想得美,我们去年在志司说相声,把叶挺将军都逗笑了,他平时多严肃一个人,都笑得跟孩子似的,你行的话这次也把彭总和叶老总给逗笑。”

马三立:“你俩是挠叶将军痒痒了吧,快告诉我,挠叶将军哪儿最容易笑,是咯吱窝效果好还是挠脖子?”

侯宝林、常宝堃:………………

……

“赵丹!”

赵丹回头,看见唐华和周璇在朝他招手。

“我就说你不会有事的吧,所以这次你能入选第二届慰问团去朝鲜慰问。”唐华说。

“看来是在好转,”赵丹说,“这次慰问行程我会演绎几个电影片段改编的话剧……”

“周璇周小姐,赵丹先生,这一位一定是唐华唐部长了?”几人正在扎堆聊天,一个圆脑袋的小个子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我是常宝堃,来自天津,我是说相声的。”

“你好你好,”唐华握完手,抬头看远处,两个又瘦又高的麻杆正朝这边走来。这不是侯宝林和马三立吗?

……

“临行之前我们还是拍张照片留做纪念吧。”唐华提议。

在站前的广场,唐华、周璇、常香玉、陈宪章、赵丹、黄宗英、常宝堃、侯宝林、马三立、小白玉霜……这奇怪的组合站成一排。

“一、二、三、茄子!”

……

政务院。

“前线核监测,防核抗核阵地加固,这些工作张淦昌带队去布置和督查就行了,你不要去朝鲜。”

“啊?”唐华说,“之前我跟总参都打过招呼,接下来一个月的工作我都已经安排妥当,就等着带人进入朝鲜了。”

总理:“你身份敏感,密级太高,去朝鲜前线有一定的危险。”

唐华:“朝鲜现在没这么大的危险,我爱人都随慰问团去朝鲜演出了,昨天刚去的。他们慰问团也是要去最前线的。”

总理:“那是慰问团。在我这儿,你一个人比整个第三分团加起来还重要。”

唐华:“哎,这可尴尬了,抗美援朝都快打到收尾阶段了,我还没踏上过朝鲜的土地,我爱人倒是去了前线。”

总理哈哈笑起来:“这样周璇是去过前方第一线的模范,你贡献大但是是在后方支援,你们家里头两人也会更平衡嘛。”

唐华:……

……

“敌我识别无线电应答机和问答机已通过试验场测试,效果达到预期,目前空军已开始换装改装。在朝地面防空导弹部队的换装改装是否正常进行?十分期待陆空阵地穿梭配合。刘。”

收到空军司令刘业楼的电报,唐华兴奋地用手掌拍了一下办公桌。

基于电子口令的敌我识别系统虽然是唐华做的小设备,但对空军以及志愿军来说都有不小的意义。

从研制红旗-2地空导弹时开始,唐华就开始了敌我识别系统的研发。杭州雷达所做的无线电收发和信息加载套件,这个要分为地面雷达部分和机载应答部分,而唐华做识别器的电子口令应答系统。

1952年6月三套系统合一,七月唐华从苏联回来的时候,敌我识别系统已经在雷达测试站做试验了。

“刘司令员:在朝鲜部署的红旗-1、红旗-2和S-25导弹系统均按原定进度进行改装/改造,改装的雷达套件应已运到安东,由高射炮部队分发使用。”

自1951年5月红旗-1投入使用,唐华一直就在谋划这个事情。

到现在,4500米到12000米高度由红旗-2包办,4500米以下空域是红旗-1和红旗-2统治;在四个重点地区,S-25防空导弹一直管到两万米高空。防空导弹的数量方面,在朝鲜的红旗-1导弹系统已高达96套,红旗-2有36套,该罩住的地方都被罩得死死的。

那么,空军难道不能利用这种防空导弹的绝对控制域,做点什么坏事吗?

能。只要再稍微调整调整——给所有防空导弹系统加装电子口令应答式敌我识别系统。

当然,唐华这么兴奋,不只是因为这个系统很重要,还因为这事儿好像得他亲自来。

“拟于一个月后(9月中下旬),由空军与高炮部队在平壤-沙里院一带进行贴近实战的配合测试,地面系统方面由我亲自进行协调及技术援助。唐。”

第232章,敌我识别与加密解密

给在朝鲜的所有防空导弹雷达和单独警戒雷达加装敌我识别接口模块还得等上两周时间。

这两周还有一些工作等着唐华收尾。

1952年的夏天有些地方闹腾、有些地方安静。最闹腾的地方是朝鲜战场的西线,中朝联军和联合国军一言不合大打出手,五天之内就让双方的战线重新回到一年前——1951年6~7月的态势。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召开的听证会上,布雷德利尽量做春秋笔法的描述,认为在这样一场大规模的中国军队进攻战役中,美军已经做到了最好,实际伤亡不过一万多点,而且第8集团军还小动些手脚,让其中两千多人转成了平时训练伤亡、事故伤亡和病亡,总之布雷德利在听证会上拍着胸脯打包票,说克拉克以八千多人伤亡的代价,给中国军队造成了2~3万人的伤亡,并且扼制了中国军队强渡汉江的作战计划,让战局重新回到可控状态。

安静的地方就是北京。今年夏天酷热、大规模公众活动也不多,北京计算机所和通信电子所搬到新办公楼也是静悄悄一片,因为食堂宿舍操场小供销社全集成进了办公区,现在这两所的大部分员工连迈出大院都懒得了。但就在静悄悄的计算机所试验区,X小组的三人在做着一些两年后才能部分公开的工作。而这项工作一旦走上前台,就会引起一场巨大的地震。

在北京之外的地方,同样有不少静悄悄的惊喜。王大衍在长春筹建光电子研究所和光电仪器厂,整整一年没回北京。8月底返回时,带来了长春所的一个小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