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493章

作者:天子

……

杨廷和回府后,特地派人去翰林院把杨慎叫回家。

杨慎听说皇帝的意向后,脸上满是喜色,道:“父亲尽管放心,翰苑中多都尊崇您的施政主张,没有不循规蹈矩之人……就算陛下想要拉拢,也不会如愿。”

杨廷和道:“那么多人,你能确保吗?”

杨慎面带微笑:“选谁去进侍日讲,不是由父亲说了算吗?”

杨廷和摇摇头。

显然他不同意儿子的说法。

我是内阁首辅,又不是翰林学士,更不是詹事府詹事,你怎么能说经筵日讲的人选由我来定?

虽然事是这么回事,但话却不能这么说……

“父亲是担心刘学士会从中作梗?”

杨慎问出个关键问题。

现在翰林院体系中,好像唯一能跟杨廷和叫板之人,就是翰林学士刘春。

刘春该死不死,被朱浩完成个起死回生的神迹后,到现在于翰林院中威望日隆,甚至现在要选个人入阁,有极大可能便是刘春上位。

而刘春压根儿就不是那种什么事都听从杨廷和的存在,尤其制诰方面,经常有自己的主张,对于杨廷和的意见只是作为参考,而不是全盘采纳。

杨廷和道:“陛下既然想在翰苑中培养年轻人,你先去拟个名单,看谁能胜任。”

“嗯。”

杨慎很有信心。

别的事或许不能帮到父亲,但翰林院的事情……杨慎自问能力不比刘春差,甚至可以取而代之,直接帮助杨廷和掌管翰林院。

知根知底的地方,做的又是“寻找年轻翰林”这种简单至极的差事,杨慎觉得自己一定能办得合乎杨廷和的心意。

……

杨慎回去后,率先找到余承勋。

余承勋不解地问道:“年轻人?翰林院可是苦修之所,能混上去的多半都不年轻了吧?以我们的年岁……能进奉经筵日讲,不算老吧?”

言下之意,这说的不就是我们吗?

为什么还要找别人?

难道你我不是翰林院中的“年轻人”。

杨慎笑道:“不是有新科鼎甲进士、庶吉士?还有那些留馆之人?”

所谓的留馆,也就是曾经的庶吉士,三年考满成绩优异留在翰林院的人。

翰林院中遴选庶吉士,第一条原则就是年轻。

虽然要混到侍读、侍讲这级别,至少要来个九年考满,但三年留馆的人中,二三十岁的人挺多,虽然平时没什么大作为就是了。

余承勋顺口提了一句:“敬道,好像就挺年轻,比谁都符合条件。”

第649章 阴谋很大

杨慎和余承勋将朱浩叫到跟前,把要在年轻翰林中挑选日讲官的事一说,朱浩不解地问道:“我初到翰苑,至今尚且不到一年,何来资格进侍日讲?前面那么多学士、侍读、侍讲,怎么也轮不到我吧?”

余承勋笑道:“你就说有兴趣与否吧!”

朱浩苦笑:“这是能以我个人意志来做决定的吗?还是说……另有隐情?”

杨慎解释道:“其实是陛下下旨,要在翰苑中挑选年轻人入宫伴天子日讲,敬道你认为这背后有何目的?”

“哦?是这样吗?不好说……”

朱浩眼珠子一转,好像想到了什么,笑着摇头却不继续说下去了。

杨慎叹道:“你行事还是太过消极……陛下想在年轻一辈中,挑出可为其所用之人,朝夕相处,引为心腹,将来高升的机会大把……如此良机他人都极力把握,现在有机会摆在你面前,你居然不为所动?”

“呵呵……用修兄你觉得我有机会吗?”

朱浩耸耸肩,无奈问道。

“当然。”

杨慎肯定地回答,“机会很大。”

有机会个屁。

朱浩心想,你很清楚我朱家参与到谋杀新皇兄长之事,把我挑进日讲官里,根本就是为了恶心小皇帝,哪里是在帮我?

余承勋笑道:“看来敬道对此有所准备,那就让他去吧……敬道与陛下年岁相差不大,应该会有共同话题。”

“嗯。”

杨慎重重点头。

从杨慎和余承勋的反应,朱浩察觉出一丝端倪。

朱四提出此议时恐怕根本就没有在他出身来历上做文章,但歪打正着,让杨慎以为可以利用此事来教训一下小皇帝,结果就是进入翰林院不久的他居然有机会当日讲官,这算是一次非常规提拔。

当然,如此做还是过于冒险。

难道杨廷和回头不会考虑新皇到底有何目的?

不会怀疑到他朱浩头上?

朱浩苦笑道:“两位,不是我挑活,实在是……以在下的能力,难以胜任。受限于阅历,在下对经筵日讲一无所知,对于讲什么内容更是一头雾水,如何能不辱没翰林院名声?”

杨慎宽慰道:“讲什么不重要,关键是看谁去讲……这样吧,如果你实在找不到讲的内容,就讲一些跟儒家学问没有任何关系的东西,只要新奇有趣,能逗陛下开心就行。”

“用修,这样不好吧?”

余承勋一听,率先反对。

经筵日讲有着严格规定,所讲必须是儒家经义,你倒好,直接跟朱浩说,让他随便讲?更狠的是与儒家学说无关都行?

那岂不成了胡说八道?

杨慎态度强硬:“年轻人就该有年轻人的朝气,需要有新思维,而陛下也喜欢这些,你好好准备,我要看看你的讲义……若是你所讲在我看来适合,那非有你朱敬道一个日讲席位不可!”

“呃……用修兄不是言笑吧?”

朱浩没想到杨慎头这么铁。

你这是想拿我当炮灰啊!

随便去讲,故意戏弄小皇帝?

让人看小皇帝笑话的同时,把我架在火上烤?

果然你杨慎不是因为欣赏我才让我进日讲,更多是要试探我吧?

行!

你牛逼,这活我还真接了!

……

……

朱浩当天就编写了一份“讲义”,交给杨慎审查。

杨慎看完后不满地道:“太过中规中矩,不行,拿回去重写。”

朱浩道:“讲义中所列学问,跟理学只是稍有衔接,这样都不行?”

“当然不可!非离经叛道之内容,就不要给陛下讲了,陛下想听的是儒家以外的学问!你放心,你所讲内容,我会提前拿给当日值守学士阅览,他们心里有说准备,不会以此来刁难于你。”

杨慎铁了心要给小皇帝个下马威。

朱浩看出来了,这应该不是素来循规蹈矩的杨廷和的主意,肯定是杨慎自作主张。

而杨慎的保证,在朱浩看来一点信誉都没有。

我给皇帝讲离经叛道的学问,就算你提前跟同时在场的翰林院同僚打过招呼,他们背地里还是会议论,把我归入异类之中,那时就不是我是否想留在翰林院的问题,或许别人会联合起来把我赶走!

“那行,晚上我回去后再行整理。”

朱浩拿回第一版讲义,然后与杨慎和余承勋辞别,回家去了。

……

……

当晚,朱浩见到朱四。

“……朱浩,他们果然让你当日讲官了?真好,这样朕跟你就能时常在皇宫见面……朕是这么想的,有了这名头,咱就不用每次都到宫外来商议事情,有事宫里边就能说。”朱四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

朱浩问道:“日讲时,若陛下总找臣单独叙话,难道他人不会将此事外泄?旁人不会怀疑?本来我们的见面是秘密进行,甚至让他人传话便可,现在非要君臣在宫里私会,那目标岂不是比以前大多了?”

“这……”

朱四一时语塞。

张佐打量朱浩,随即感觉到不对,朱浩这不是在规劝皇帝,简直是在讽刺朱四自作聪明。

朱浩,你胆子可真大。

算了,咱家不理会,就当没听到。

张佐随即耷拉下脑袋,装透明人。

朱浩道:“他们让臣日讲时,教授一些离经叛道的内容,故意拿陛下来消遣,陛下对此作何感想?”

朱四并没有生气,想了想道:“真损。”

“不过臣倒是觉得,有些内容不是不可以讲,甚至有些东西由臣来讲,反而效果会更好。”

朱浩话锋一转。

“嗯?”

朱四没听明白。

刚才你好像还埋怨朕自作主张,怎么现在却又赞同朕的观点了?

张佐问道:“朱先生,何意啊?”

朱浩道:“素来经筵日讲,所讲都是经义以及儒家圣贤所为,以此规劝陛下修身养性,看似正大光明,却陈腐呆板,无大的必要!”

“啪!”

朱四一拍桌子,“还是朱浩你理解朕,他们讲的都是什么鬼?论讲经义的能力,还不如你呢!朕八岁时候听你讲课,稍微思索便懂了,他们却整天之乎者也,让人不知所云,每次朕都听得昏昏欲睡。

“哼,怪不得他们半辈子才考上进士,而朱浩你十几岁就能中状元!不是一个水平啊!”

张佐吓了一大跳,听完皇帝的话更是咋舌不已。

这赞誉,应该没有哪位臣子能获得吧?

唐寅也要靠边站!

难怪朱浩能得到皇帝如此信任和器重,水平在那儿摆着呢。

朱浩道:“既然他们喜欢我讲离经叛道的内容,那陛下跟臣就好好给他们上一课,让他们听点与众不同的东西!”

“好!”

朱四格外兴奋,尤其这件事还是他提出来的,现在朱浩帮他完善,以此镇住那帮尽出损主意的文官,让朱四有一种亲身参与的畅快感,“怎么讲?需要朕说什么做什么,你尽管提,朕照做便是。”

张佐提醒:“陛下,这样不好吧?经筵日讲很神圣,若是公开讲一些离经叛道的东西,就算镇得住那些学士,恐怕朱先生未来在翰林院的前景也很……不妙。”

“是吗?”

朱四转头望向朱浩,等朱浩回答。

朱浩道:“翰林院前景没什么大不了,再说了,此事由杨阁老家公子主动提出,只是由我来执行罢了,不过是演一场戏……就算我因离经叛道而被驱逐出翰林院,甚至逐出京师,陛下大可将我的官职给卸了……到时我以一介散人之身也能留在京城,与现在所为之事,并无本质差别。”

张佐感慨道:“朱先生,如此做,牺牲会不会……太大了点?”

对一般人来说,仕途前景就是一切。

但听朱浩的意思,为了完成新皇打压文官的意向,不惜以自身仕途前景和政治生涯来当赌注,一次日讲估计就能让朱浩“身败名裂”,就算日后朱浩在朱四的支持下回朝,恐怕也会在文官中被当作异类,很难再融入以儒家士子为主的官僚体系中去。

朱浩看张佐那惊讶的表情,心想,你当我傻呢?

我是不讲儒家的内容,但也不是什么真正离经叛道的东西,我讲天文地理行不行?讲地理大发现!

讲经济学、社会学!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