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492章

作者:天子

朱浩坚持劝谏。

这话别人说不好使,亦师亦友的朱浩说出来应该有点作用。

朱四不耐烦地道:“朕知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担心朕跟那个死鬼皇兄一样,被人评价成大明罪人是吧?朕不是有你辅佐吗,不要用他来跟朕比……”

朱浩很想说,你可别看不起你那个死鬼皇兄,他的治国能力不比一般皇帝差,就因为胡闹,才会被千夫所指,成为一代昏君的代表。

“朱浩,你别光顾着说朕了,今天朕去见过母后,她在朕面前提到三姐……还让朕给三姐选驸马……这事朕干不来,交给你了!”

朱四好似有意给朱浩出难题,笑嘻嘻说道。

纯粹就是报复朱浩之前劝谏。

朱浩苦着脸道:“此等事,哪有臣子做主的?怎么选拔,按流程来呗……宗人府不行,就让礼部上……总之……”

“总之你也不想帮她呗?哈哈!”

朱四眉开眼笑,“说起来,朕这个皇姐最想嫁的人就是你,可惜啊可惜,她是长公主,朕知道你不会尚公主来获取地位,朕不能害了你……”

朱浩心说,好在你知道我娶了你姐姐是害我。

还算讲哥们儿义气。

“但是啊,这事你不上,别人说的话,她未必肯听,朕其实也是为你着想,你总不想以后有个女人有事没事老惦记着你吧?要不……朕把她嫁给你当平妻如何?”

朱四看起来是正经说话,但其实是拿朱浩和朱三开玩笑。

张佐在旁听得一愣一愣的。

好家伙。

朱四居然想把长公主嫁给一个有妇之夫?

名义上是平妻,那不成了小妾?

平妻的说法,在大明乃至华夏,就是个伪命题,华夏自古以来都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平妻是没有任何法律保障的。

再说了,就算朱三没有跟朱四一样过继到孝宗名下,但作为皇帝的亲姐姐,嫁给有妇之夫,那也会让天下人耻笑。

朱浩皱眉:“陛下是在开玩笑吧?陛下言行要有节制,不能以君臣礼数为儿戏,臣就当没听到。”

朱四没好气地道:“朕跟你说认真的呢,谁跟你开玩笑了?连母后都知道这件事,到现在朕那个皇姐还对你念念不忘,你可知母后对此很头疼……朱浩,你跟朕是朋友,可不能不对朕的皇姐负责啊。”

朱浩想说,我又没把她怎么样,凭什么要对她负责?

“陛下。”

张佐实在听不下去了,怕二人对话再嚷嚷一下,被更多人听到,稍微传出去一点风声,那皇室的脸面就不存了,趁着现在只入他一人之耳,赶紧劝说,“此事容后再提吧,从长计议,不宜……声张。”

“切!就好像朕想对外声张一般,都怪朱浩太过出类拔萃……朕明白三姐的心思,见过朱浩这么优秀的同龄男子,再想看上别人,难啊。除非像朕这么帅气,玉树临风富有四海,且才高八斗礼贤下士,或许有点机会……”

……

……

晚上这个“玉树临风才高八斗”的皇帝就跑去跟宫外的“野女人”厮混去了。

看完戏朱四兴高采烈上了戏台,根本不让公冶菱卸妆,好像如此才符合他心目中女神的定义,然后带着佳人进入房间,颠龙倒凤。

在朱浩看来,朱四食髓知味后,开始有点魔障了。

皇帝恣意享乐,而朱浩晚上却要对着一堆奏疏战斗。

他偶尔也会想,到底谁才是皇帝?

给这个小皇帝当臣子,究竟是好是坏?

朱四身上,愈发有朱厚照的影子。

以往可能是他想让朱四更加“不学无术”一些,这是对权臣最好的结果,以自己的能力来撑住小皇帝的体统和脸面,逐渐获取皇帝的信任。

作为有野心的权臣,朱浩当然知道朱四对朝事越松懈越好。

但长此以往的结果,就会出现皇帝跟朝廷脱节,到时皇帝会对大臣产生怀疑……

不过,自小便接受自己教育的朱四能力应该还是有的,应该不会成为第二个朱厚照吧?

朱浩现在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可他又很清楚,原本历史上后半生的朱四,为人君的所作所为,真还不如朱厚照呢。

最起码是个半斤八两,谁都没好过谁。

“朱先生,您还在想长公主之事呢?其实不用想,那只是陛下言笑……长公主现在尚未明白男女之事,以后……她会明白的。”张佐按照重要程度帮朱浩分拣题奏,见朱浩在那儿开小差,不由笑说。

朱浩道:“那张公公认为,我不该掺和此事?”

“这……”

张佐却不敢下定论。

万一朱四不是开玩笑,真想让朱浩帮姐姐选个良配呢?

当太监的过问皇帝的家事,那真是该死了!

张佐别的不懂,至少尊卑礼数方面很清楚。

在朱三婚配的问题上,朱浩有资格过问,而他张佐却没资格干涉。

朱浩道:“张公公,陛下最近频繁出宫,很难不被外臣发觉,对陛下声名极为不利,还望张公公多劝说陛下不要任意妄为。”

“还是朱先生您来劝吧……咱家劝过多次,却……徒劳无益。”

张佐脸上满是苦涩。

好似在说,咱家虽然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但在皇帝面前就是个屁,你当我不存在就行了。

第648章 量身打造

朱四打算给朱浩升官。

明面上不行,但朱四觉得,没有升官的朱浩便等于是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赐。

自小接受法家教育,秉承着“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的原则的朱四,认为赏罚分明是帝王必须要有的胸襟和气度,于是研究怎么跳过杨廷和,让朱浩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于翰林院中更进一步。

朱四没有对外提及此事。

也就是说,他打算暗中给朱浩升个官,因为他知道,即便跟朱浩说了,朱浩也不会同意。

朱浩一定会严肃地告诉他,现在必须要隐忍,一切都要等到杨廷和等旧派势力倒台后,再考虑这件事。

这天朝会结束,朱四召内阁四名大学士,以及兵部尚书彭泽、户部尚书孙交四人到乾清宫问及有关西北军务。

待军务谈完,朱四有意无意提到翰林院之事。

“……诸位卿家,自从袁阁老病故后,朕一直想在翰苑中增一人入阁,协助尔等完成朝务,也是为避免诸位太过辛苦!却不知……何人有此名望和能力?还有……若是有人补上去,其卸下的官缺找何人递补?”

朱四的问题,让人听来很是“别扭”。

前面的问题还算正常,问翰林院中谁有资格入阁。

后面的问题则显得太过天真烂漫。

朝廷中枢各衙门,基本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有人空出位置,自然需要有人增补,但翰林院体系跟别家不同,人员无定制,就好像内阁大学士一般,少的时候三人也行,多的时候六七人也凑合,至于翰林学士出现空缺,多数时候都是由人来兼任,相当于一个虚衔……

作为皇帝难道你连最基本的官场规则都不懂?

没人教过你吗?

居然问出如此天真的问题!

杨廷和听了朱四的问话心里很不高兴。

分明小皇帝又想在内阁中塞人来分薄他这个首辅的权力,或是找人监督他,之前让袁宗皋和费宏入阁,就已让杨廷和做事受到掣肘,到现在他在内阁值房说话都要避讳费宏,如此情况下,还想要加个内阁大学士?

没门!

孙交出面:“陛下,四名阁臣其实已能胜任。大行孝宗陛下时,内阁多数时候都只有三人,却依然能维持平稳,阁臣不在于人多,而在于其本身能力高下。再说了……杨中堂乃治国安邦之能臣,陛下实在无须担心此事。”

这话孙交说出来,很有说服力。

虽然孙交不是严格意义上新皇的人,但也是中立派,属于“旁观者清”的范畴。

朱四愣了愣,随即明白过来,眼前这些朝中重臣,都以为他这个皇帝要为自己在内阁中添置一人,用来争夺权力,其实……他对此还真没什么兴趣,问题就在于他清楚,就算提拔上来一个,也很快会被杨廷和收编,比如说袁宗皋和费宏……能力和威望都有,但入阁后帮到他什么了?

找个人入阁,其实是想在翰林苑中腾出个位置,然后把朱浩推上去,安心为自己做事。

朱浩的本事有多大?

不比阁臣强多了?

所以他说这件事的主要目的是想给朱浩加官进爵。

朱四道:“朕是这么想的,翰林院中人才济济,如今已是夏天,经筵马上要停了……以后日讲的时候,能不能找一些年轻才俊来给朕讲课?有时候一些老臣的理念,太过古板陈腐,你们考虑一下。”

皇帝如此关心经筵日讲?

大明的经筵日讲,分为春秋两季,在酷暑和寒冬不开。

朱四头脑敏锐。

他明白,要给朱浩升官,还不想说出自己跟朱浩的真实关系,那就要从翰林院的体制入手,怎样的方式才算是对朱浩的器重?以及朱浩要怎么才算是熬出头呢?当然是让朱浩进侍经筵日讲。

且如此一来,朱浩能正大光明入宫,到文华殿跟他会面,经筵日讲的空隙,还能把朱浩单独召过去说上两句话。

如此沟通起来更加方便。

杨廷和此时有点摸不着头脑。

先前还想找人入阁,跟自己形成竞争,怎么一扭脸就提到经筵日讲的问题?还说需要年轻人?

啊不对,这小皇帝想培养自己人,知道那些老臣他笼络不了,干脆从年轻人着手,也有可能是之前经筵日讲之人说的“大道理”太过于沉重,小皇帝不爱听,想把老的经筵日讲官给替换掉。

杨廷和打破脑袋也想不到,朱四费这么大的劲,就是想给朱浩升官,体现出皇帝对朱浩的重视,所以他压根儿就没往朱浩身上做任何联想,只是想小皇帝是要从年轻翰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

孙交先前对于增加内阁大学士之事,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此时孙交见其他人在经筵日讲官的问题上也是默不作声,只能硬着头皮出列道:“陛下此议甚好,翰林院中从来都不乏年轻厚学之士,是该让年轻人多接触陛下,年轻人朝气勃勃,或能带给陛下新思路。”

要说在场人中,隐约能感受到新皇目的的只有孙交。

因为孙交隐约知道朱浩在新皇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小皇帝拐弯抹角提到要在经筵日讲官的问题上增加年轻人,很有可能是想让朱浩加入其中。

朱四笑道:“孙部堂是这么想的吗?真好,那杨阁老和诸位……如何看?”

问题再次抛给了杨廷和。

杨廷和先侧目望了孙交一眼,似在怪责对方一席话是在给自己出难题,随后拱手道:“老臣会酌情考量。不过可能,要等到秋日重开经筵后才可实行。”

朱四道:“现在天气还不是很热,朕觉得可以再开几天日讲,朕少年便继承大统,深感责任重大,希望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到治国方略,只要他们不觉得辛苦就好。”

蒋冕笑道:“陛下向学乃天大的好事。如此下臣等人,会做安排。”

蒋冕顺着杨廷和的话说下去。

既然老杨你说同意皇帝的主张,那我们就给安排妥当。

皇帝一心向学,这不是好事吗?

难道皇帝远离儒者就好了?

正好利用经筵日讲的机会,多对小皇帝灌输儒家思想,让其接受我们文官治国那一套……

实在没理由拒绝啊。

……

……

出了乾清宫。

杨廷和跟蒋冕并肩而行,二人不用回内阁值房,因为当晚轮到他们值夜,这会儿得回家去好好休息。

“难道你没听出,陛下想从年轻人中,找一些人用作私利?”杨廷和皱眉问道。

蒋冕叹息:“此等事,堵不如疏。”

有些事,不是一切都要以你杨廷和的意见为准,也不能事事都向你这个首辅的利益看齐。

不能因为你杨廷和觉得小皇帝要在翰林院中培养自己人,就打击皇帝积极向学的态度,咱是同僚,不是你下属或是奴仆。

“嗯。”

杨廷和不再言语,但看向蒋冕的目光有些不善。

……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