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494章

作者:天子

我又不是攻击孔夫子和儒家诸位先贤,真以为我蠢到要自绝于朝堂呢?

朱浩道:“陛下,在此便先商议好,到时我如何讲,你又如何提出质疑……就当是演一场戏!若是因此吏部要将臣调去地方为官,陛下便以臣离经叛道为由,剥夺臣的官职,让臣继续留在京城。”

“嘿嘿,好。”

朱四倒觉得不错。

朱浩跟文官集团作对,一旦事发,等于说朱浩跟杨廷和彻底决裂。

对朱四来说,这是朱浩牺牲个人利益帮他,朱四当然会更加欣赏和信任朱浩,而不会去想,其实这也是朱浩在他面前所演的一出戏。

……

……

跟朱四说完正事,朱浩继续编写“讲义”,他已思考清楚,就算给杨慎一份编好的满纸荒唐言的讲义,也不会完全照上面的内容来讲。

这件事其实到现在为止,只是朱四和杨慎的一厢情愿,他们的设想并不会一定实现,最终决定谁去完成经筵日讲,还要看翰林学士等人的决定。

第二天朱浩刚到翰林院,尚未见到杨慎和余承勋,刘春便派人来叫他去学士房,显然刘春得知皇帝要选年轻人进侍经筵日讲之事,打算提拔一下救命恩人。

第650章 蓬勃向上小少年

学士房内,刘春热情招待朱浩。

“来来来,坐下,尝尝我亲手沏的茶,碧螺春。”

刘春大难不死,开始享受起生活来,如今看上去神采奕奕,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觉。刘春招呼朱浩在茶几对面坐下,还要起身为朱浩倒茶。

朱浩赶紧接过茶壶,先躬身给刘春满上一杯,再把自己面前的茶杯倒满,这才坐下,然后看了看嫩绿色的茶水,欲言又止。

刘春洒脱地挥挥手:“老朽知道你要说什么,少喝点浓茶是吧?家人也如此提醒我,但人生在世,谁知余生几何?人生在世,若是连基本的衣食住行……当然衣住行这些还要看条件,就是这吃喝二字,还是不要太过委屈自己,否则何来乐趣可言?”

朱浩道:“话虽如此,但刘学士还是应当尽量吃得清淡些,这样对身体最好。”

刘春一脸得意:“你看看我,身子骨硬朗得紧,不跟人说,谁知老朽去年死过一回?喝茶喝茶!”

朱浩在刘春身上,感受到一种不太一样的做官方式。

可能刘春也知道跟杨廷和有一些理念上的冲突,杨廷和压根儿就没想过推举他入阁,而刘春经历过起死回生的事情后,已经看开了,仕途不能精进,那就注意生活品质,不要太过亏待自己。

刘春拿出一本书:“你看看,这是我一个学生,从江南寄来的书籍,我看过后大受启发,你有时间也看看。看完后记得还我。”

说着,刘春把一本书交给朱浩。

乃是一本名叫《六庵随记》的书籍,可能时下在江南一带流行,但并不见于后世。

朱浩从未见过,也不知谁写的,打开后书页上红圈、红字的批注比原本的黑字都多,可能是看的人喜欢点评。

这书很有可能是那种有关人生感悟的随手札记,刘春想把一种生活观念传达给别人。

朱浩点头:“那在下看完,早早给刘学士送来。”

“不用着急,我知道你现在也忙。”

刘春笑道,“不过也要顾念家人,你父已不在,好好照顾母亲,早些有子嗣,话说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可不能不放在心上。”

朱浩有些尴尬。

大佬你跟我不是很熟,又不是我先生,倒是比别人都关心我家事。

刘春笑道:“这不,最近我孙子起宗,到京城来游学,话说他到现在连院考都没过,我对他,这做人呢,要先立身再立学,不着急进学,先把做人给整明白了学问自会精进。我还提及你,说到你做人做事很不错,这就是天赋。回头你有时间,好好教教他。”

刘起宗,字宗之,弘治十六年生人,比朱浩年长四岁,现年已十九。

历史上,从刘春之父刘规到他的六世孙刘如汉,横跨明清两朝,代代都有进士,真正的书香门第,官宦世家。

《明史》记录:“……刘氏世以科第显。春父规,御史。弟台,云南参政。子彭年,巡抚贵州右副都御史。彭年子起宗,辽东苑马寺卿。起宗子世赏,广东左布政使。台子鹤年,云南布政使,以清誉闻。鹤年孙世曾,巡抚云南右副都御史,有征缅功。皆由进士。”

刘起宗历史上乃嘉靖十七年进士,其父刘彭年,也就是刘春之子乃正德九年进士,目前在贵州巡抚任上。

只是现在刘起宗还没在科举路上有太大进益,十九岁尚未考取生员,在刘家已属于落后分子,大概正因为如此,刘春想让朱浩跟刘起宗多接触一下。

在刘春看来,朱浩年岁虽然比他长孙还要小,但才华横溢,他又把朱浩视为子侄,教导自己的孙子,辈分上正合适。

朱浩道:“有时间在下会去见见他。”

“好,好。”

刘春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然后才把叫朱浩来的目的说明,“是这样,上有谕,要在翰林院中挑选年轻一辈才俊,到宫里负责宣日讲等事,老朽最先就想到你……陛下年轻,将来大有作为,你若进日讲能时时面听圣言,对你是个很好的机会。”

朱浩问道:“刘学士,以我的资历,会不会……不够呢?”

“有什么够不够的?用修跟你一样都是修撰,不照样进宣日讲?你要有不会的地方,尽管来问我……你行事还是太过瞻前顾后,你也不想想,陛下若是对先前进宣之人满意,还用得着说要找年轻一辈的?放宽心。”

刘春的意思,朱浩当日讲官之事已是板上钉钉。

作为翰林学士,翰林院内大小事务都由他做主,就算杨廷和要干涉翰林院内部事务,也要先过刘春这一关。

但其实……杨慎已经选定朱浩去当日讲官,还打算来点狠的,让朱浩讲一些离经叛道的内容,朱浩想了想,没对刘春提及。

让刘春知道他要去讲那些不合时宜的学问,肯定不会同意。

在刘春看来,当日讲官最大的好处,就是多接触皇帝,一早就能取得皇帝的信任,就算再不济也混个脸熟,对以后晋升侍读、侍讲,更进一步当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甚至是入阁,有着莫大的好处。

刘春没有更多跟朱浩商量,大概意思是,这么好的机会,我给了你,你总不至于回绝吧?

“先前我还跟孙志同提过你的情况,他对你很欣赏……难得你们翁婿在朝,有他这一层关系,你的努力也能被更多人见到,这对你以后当官大有裨益。你可要好好做事,不能偷懒。我听说你最近经常早退,这不是什么好现象。”

刘春板着脸教训朱浩。

朱浩很想说,翰林院的人不都迟到早退么?就因为你看好我,就要把我绑在那张坐下来就想打瞌睡的椅子上?

但刘春毕竟是一片好意,刚进翰林院,不通过皇帝的关系,就能让翰林院的当家人这么欣赏,顶头上司都觉得你是可造之才,有了好机会想着你……还要不识相抬杠的话,那就太没意思了。

刘春毕竟不是朱四,朱浩和朱四属于哥们儿情深,无话不谈;也不是唐寅,说话可以毫无顾忌,毕竟唐寅生性洒脱,不计较那么多俗礼。

朱浩在刘春面前只能装出乖孩子的模样,如此才能立住自己的人设,那就是翰林院中一个与世无争、蓬勃向上的小少年。

……

……

本来朱浩约好要带几个弟子以及陆炳出去玩。

因为刘春找他商议事情,耽误了不少时间,等见到几个学生时,此时一场“比武”正在进行。

“吼……哈……啊……呀呀……”

比武的二人,乃关敬和陆炳。

二人用的都是长棍,但关敬把长棍当成长刀使用,而陆炳却把长棍当成了长枪,棍子比人长,二人打得那叫一个有来有回,看得旁边观战的蒋荣一脸羡慕。

都是练家子出身,蒋荣本就是军户,现在便宜父亲当上了玉田伯,他也一跃而成为“爵二代”。

但论身手,蒋荣跟关敬不在一个层面上。

唯有陆炳,小小年岁,仗着有陆松指导,还有自身天赋以及后天的努力,已能跟关敬过招,虽然目前双方维持着均势,但最后陆炳必输无疑。

不断呼喝出声的一直都是陆炳。

陆炳跟人过招有个特点,那就是一边打一边叫唤,可能是受朱浩所讲的武侠小说影响,他觉得打架的时候不喊出来,不能好好发挥,甚至使不出全力。

其实这很好解释,就像一些特殊体育项目的运动员,比如说标枪、铅球之类,投掷前运动员基本都会大喊大叫,作为一种辅助发力的方式。

而关敬则是闷声闷气,见招拆招,脸上全都是冷静。

可惜的是,陆炳的修为根本不是关敬的对手,当下之所以打平,完全是关敬卖陆炳面子,让年纪小上许多的陆炳找回点自信罢了。

“哎哟!”

朱浩在旁站了一会儿,陆炳手里的长棍突然被关敬挑飞出去,随即关敬将长棍架在了陆炳脖颈上。

陆炳一脸沮丧,束手而立。

“好耶,某人输了!”

朱浩正想过去安慰小陆炳几句,突然一人从门旁的板房里蹿了出来,却是一身男装,正欢呼雀跃的朱三。

朱浩很久都没见到这小辣椒,毕竟已是十六岁的大姑娘,即便一身直裰装束,前胸和腰间还做了一些遮掩,但很多东西其实已藏不住,至少在朱浩看来,朱三想装个翩翩少年郎,有点欲盖弥彰的意思。

发育得不错啊!

朱浩心里嘀咕了一下,朱三比在兴王府时又高了一节,而且……好像长胖了些。

“哼!”

朱三见到朱浩,冷哼一声,好像很不屑跟朱浩见面一般。

朱浩心想,连你老娘都在你弟弟面前诉苦,说你想嫁给我,这种事早传入我耳朵里了,你还想在我面前端架子?

“郡主,你怎么来了?”

朱浩问道。

此时板房内,陆松带着两名锦衣卫出来,显然他们是专程跟过来保护朱三的。

这也解释了为何先前关敬在跟陆炳比武的时候,留有余地,因为人家父亲在旁看着,总要表现得识相一些,把人打得太难看,未免有点不近人情。

但故意输掉比赛……关敬是绝对做不出这种事的。

朱三道:“我现在是公主了,啊不对,是长公主!你见到本公主,为何不下跪?”

陆松急忙提醒:“朱先生见到陛下……也是不用跪的。”

“那是我皇弟蠢,就应该好好治治他,不然他觉得自己可有能耐了,连我表哥都当他徒弟,那是不是以后他还要封侯拜相?那他还会卖我们皇家人面子吗?”

朱三继续咄咄逼人。

第651章 抢劫银号?

陆松很无语。

这位小郡主,到现在连长公主的名分都没得到,却处处摆公主的架子,连皇帝倚重的朱浩都不放在眼里。

朱浩却并不介意,笑道:“跪也要有道理,郡主什么时候当上公主,再来我面前摆谱吧。”

“你信不信我……”

朱三双手掐腰,正要跟朱浩好好理论一番,却发现周围几人都用怪异目光打量她,大概感受到自己正被人鄙视,所以她只是轻哼一声,转身便回到板房内去了。

陆松急忙过来行礼:“朱先生,郡主一直就是这脾气,请勿见怪!”

朱浩笑道:“怎会?她是主,我们是臣,只是以往太过熟悉,所以才会一碰面就斗嘴,早就习惯了。”

陆松点头,觉得朱浩很大度。

朱浩望着朱三的背影,心里真没什么怨恨或者别的什么负面情绪,就是个小姑娘跟人斗气,看起来是及笄能嫁人,但要换后世,就是初三或者高一的小女生,如果七周岁上学,十六周岁正好中考的年龄。

初三和高一女生,不正是处在脾气不稳定的青春期么?

倒没见她脸上长青春痘,小姑娘肤质倒是不错。

本来只是促狭去想,随即朱浩便意识到一个问题,其实按照历史发展,这个朱三,也就是后来被封为永福公主的女孩,将会在十九岁时去世。

因为历史并没有记录朱三的死亡原因,朱浩也不知自己产生的蝴蝶效应,是否能对她带来积极的改变。

以往在兴王府时,朱浩对于这种事不会太在意,但现在却必须要面对……从朱祐杬到朱厚照,死亡时间都大差不差,这年代的人普遍寿命不长,比如说唐寅,距离历史上寿终正寝只剩下一年了。

蒋轮也好不到哪儿去,还有四年,朱三则只有三年……

虽然朱浩跟这些人没什么亲属关系,但始终是朋友,更是生活中一起伴随他成长的人,实在不想在熟知历史的情况下,看着他们按照历史的沿革走向坟墓,那种想帮却无能为力的无奈,让他内心苦受煎熬。

“好了,今天我们出去游历,到处走走看看……不要喧闹。带你们去工坊和好玩的地方,若是谁捣乱就送谁回来……”

朱浩的话音落下,板房里,朱三气势汹汹地跑出门来,撅着小嘴道:“我也要去!”

虽然跟朱浩吵架很重要,却不能耽误她玩耍,尤其难得见到朱浩一面,她更是要牢牢地把握住机会。

……

……

西山煤矿。

唐寅已完成此番任务,准备第二天动身回京城。

最近他于京城和西山两边跑,虽然距离不是很远,但以他的体格,的确有些撑不住了,回去后他打算找朱浩说说,让朱浩找别人来顶替这个监督开煤矿的职位。

甚至唐寅打算直接辞官不做,再高的官职对现在的他来说也像过眼云烟。

当过官,一辈子心愿已足,既然必定得不到朝廷正统文官的认同,那还有什么必要非要赖在朝中不走呢?

当晚有不速之客前来,打扰了他的清静,却是苏熙贵。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