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495章

作者:寂寞剑客

蒙古骑兵有些懵,不知道应该继续保持阵形,还是应该散开,又或者后撤?

就在蒙古骑兵怔忡之际,明军炮兵的第二排炮弹又呼啸而至,瞬间又在左右两翼的骑兵阵中犁出九十道血槽。

只见实心铁弹所过之处,人仰马翻血肉横飞。

直径2.5寸、重达4斤的铁弹,挟带着巨大的动能呼啸而至,所产生的杀伤力无疑是极其惊人的,能瞬间打穿十余骑人马。

史载,实心铁弹最大可以打穿26列步兵队列。

明军的2.5寸山地炮没这威力,但是打穿十几个人毫无压力。

只是这两排炮击,就给两翼的蒙古骑兵造成一千多人马伤亡,那些没被炮弹打中的蒙古骑兵也受到极大惊吓。

因为炮弹所过处,肢体碎裂的景象实在太吓人。

于是,左右两翼的蒙古骑兵就不受控制的后退。

起初仅只是后退,但是这种时候后退是危险的,很容易溃败。

而对面明军也抓住了这次机会,朱慈炯和胡国柱不失时机的催动骑兵掩杀。

看到明军骑兵呼喇喇的冲过来,原本就已经人心惶惶的蒙古骑兵瞬间崩溃,再也不顾参领又或者佐领的喝斥,掉转马头就往来路打马狂奔。

“追!不要放走一个蒙古骑兵!”朱慈炯仰天长嗥。

其实这时候根本没人能听见他的怒吼,但是能看见他的动作。

看到堂堂亲王都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明军将士便倍受鼓舞,当即向着溃逃的蒙古骑兵发起排山倒海的追击。

到了这时候,就算将八旗蒙古换成八旗满洲也没用。

八旗满洲的确可以在撤退的时候突然之间转入防御甚至进攻,但是面对此时犹如下山猛虎般的明军骑兵,恐怕也只能捉瞎。

明军这一追,直接就追到静海县城外。

要不是洪承畴早早的就命绿营兵在静海城头架起了红衣大炮,明军骑兵真敢追杀到静海县城的城墙根下,再把八旗蒙古杀个精光。

所幸有红衣大炮,明军骑兵不敢靠近。

才终于让八旗蒙古保留住了一些元气。

但即便如此,八旗蒙古这次也被打残了。

出击的35000多骑兵,只逃回来不到2万。

而更加让洪承畴痛彻心肺的是,派出去助战的200门骆驼炮,1门都没逃回来,竟被明军打得全军覆灭。

看着红衣大炮射程外耀武扬威的明军骑兵,洪承畴心都凉了。

这下麻烦了,八旗蒙古已经基本被打残掉,再想截断明军粮道已经是痴心妄想,可如果不能断明军粮道,大清无论如何也耗不过大明。

第六百二十九章 建奴败得不冤

将近傍晚时分,朱慈炯才终于恋恋不舍的收兵。

一来溃逃的蒙古骑兵已经从南门进入静海县城,再留在城外也没有蒙古骑兵可打,二来天色也逐渐黑下来,夜间反而不利于明军骑兵作战。

在向陈官屯撤退的途中,朱慈炯遇到了胡国柱。

之前他们两人分工明确,朱慈炯率领辽东带过来的两千精骑负责追杀,因为这两千精骑的战马全都是好马,速度快,负责追杀再合适不过。

至于胡国柱和剩下的六千骑兵则负责打扫战场。

主要就是抓捕负伤落单的蒙古骑兵顺便收拢战马。

“定王!”胡国柱在马背上向朱慈炯敬了一记军礼。

军礼是崇祯在年初引入,然后很快在军中流行开来。

现在甚至连许多士子互相见礼都不再作揖,改行军礼。

朱慈炯回了记军礼,问道:“胡总镇,抓了多少蒙古骑兵?”

“具体多少不知道,但是少说也有一万五。”胡国柱道,“还收拢了一万多匹战马,八旗蒙古多半被我们打残了。”

“被打残是肯定的。”朱慈炯点头道。

“逃进静海县城的蒙古骑兵,顶天了也就2万骑。”

“这么说被我们干掉了一半?”胡国柱闻言大喜,“要是再来一次像这样的大捷,八旗蒙古就不复存在了,呵。”

“哪有这样的好事。”

“再想把八旗蒙古骗出来可就难了。”

朱慈炯笑了笑又说:“对了,那些骆驼炮兵抓住没?”

胡国柱立刻回答道:“建奴的骆驼炮兵已经被全歼,200门骆驼炮也全部被缴获,并且已经派人运回陈官屯了。”

“可惜只有200门骆驼炮。”

朱慈炯还有些遗憾,这么好的机会。

胡国柱又笑着问道:“定王,此战已经是告一段落,要不这就向北京报捷?”

“报捷,必须报捷。”朱慈炯也是笑,“一仗就干掉建奴一万五千八旗蒙古,对了,八旗蒙古的赏金是多少来着?”

说起这,旁边的徐乌牛立刻来了精神。

“定王,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的赏格是一样的,全都是十元。”徐乌牛道,“只有八旗满洲是五十元,这次咱们打的都是八旗蒙古。”

“什么?只有十元?”朱慈炯有些失望。

“那岂不是说,总共也就十五万元赏金?”

“按八千人算,每个将士只有20元不到。”

“定王,20元已经不少了。”徐乌牛说道。

“这笔钱都够普通的四口之家一年花销了。”

说到这,徐乌牛心里又补一句,够我娶媳妇了。

顺便再说一句,徐乌牛已经攒下了不少钱,这几年的饷银加上赏钱,全部加起来已经超过了一百元,娶媳妇是绰绰有余了。

“也是,有赏钱总比没有赏钱好。”

朱慈炯笑着说:“那就向北京报捷吧。”

胡国柱便立刻安排国子生给北京报捷。

……

第二天一大早,捷报就送到了朝阳门外的明军大营。

崇祯看完捷报,抬头对徐应伟、郑森、江天一等说:“告诉你们两个消息,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坏消息是漠北出现了变故,桑噶尔在卫拉特部骑兵的帮助之下逃到了居延海并且竖起汗庭,自称桑噶尔汗并发下金箭令召集蒙古诸部。”

“若不出意外,桑噶尔肯定是准备跟伪顺反目成仇了。”

“李自成这回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给自己找了个劲敌。”

顿了顿,又道:“只不过,这对于伪顺来说反而是好事,对大明则是坏事,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在灭掉建奴之后还需要多费一番手脚才能够灭掉伪顺。”

“算伪顺命大,逃过一劫。”郑森笑问道,“圣上,好消息呢?”

崇祯道:“好消息是骑兵镇在大留里附近打了一个大胜仗,一举击溃八旗蒙古,后又在追击过程中歼灭一万五千余骑。”

“彩!”众士子便齐声喝彩。

崇祯又笑着说:“还缴获了200门骆驼炮。”

说到这骆驼炮,在场的几个士子脸上便流露出会心的笑容。

大留里之败,建奴败得不冤,用圣上的话说就是,继政治、经济、军事层面输给大明之后,建奴在最为擅长的谍报及用间层面也输给了大明。

……

洪承畴此时又有些意志消沉。

这其实也是人之常情,老吃败仗肯定会让人产生自我怀疑。

那种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从不对自己有所动摇,始终保持内心强大的人,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曾国藩不也跳过湘江。

侯方域却明显接受不了现实。

“洪部堂,下官觉得事有蹊跷。”

“骑兵对骑兵,八旗蒙古打不过明军骑兵,我信。”

“可是大留里这一战,八旗蒙古有绿营炮兵相助,居然又输了,我就不信,这里边会不会有其他玄机?”

“侯参军,输就是输,你不相信也还是输。”

洪承畴长叹一声又道:“看来野战是真打不过明军,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我们大清兵是真的打不过,承认了吧。”

“洪部堂,下官可以承认失败,但是必须得弄清楚失败的原因。”

侯方域却十分的坚持:“请洪部堂召来八旗蒙古的败兵询问一二,看看大留里之战究竟是怎么输掉的?”

“侯参军,有必要吗?”

“有必要,请洪部堂召来败兵。”

洪承畴无奈,只能让洪大找来十几个败兵。

很快,包括都统阿古拉在内的十几个败兵就被叫到临时总督行辕。

“阿古拉都统,请你告诉我大留里之战的始末。”侯方域严肃的道。

“嗻!”阿古拉没有丝毫隐瞒,当即从头往下说,从双方的前哨战开始说起,说到两军阵圆各自亮出炮兵,被侯方域打断。

“你说什么?”侯方域大惊道,“明军带了红衣大炮?”

“是的,明军带了有红衣大炮。”阿古拉道,“而且足足有90门红衣大炮。”

“这不可能!”侯方域失声叫道,“红衣大炮笨重无比,少说也有两三千斤,怎么可能跟得上骑兵的速度?你是不是看花眼了?”

洪承畴也有些不敢相信,红衣大炮?

“怎么可能看花眼。”阿古拉勃然大怒。

“是不是红衣大炮,我还会搞不清楚吗?”

“呃,阿古拉都统,我并没有怀疑你的意思。”

侯方域连忙致歉说:“请你接着往下说,有劳了。”

阿古拉轻哼了一声,又接着往下说整个交战的过程。

听完整个过程之后,洪承畴跟侯方域同时陷入沉思。

好半晌后,洪承畴首先问道:“阿古拉都统,你刚才说绿营与明军的炮战,持续足有小半个时辰之久?”

“是的,至少有两刻钟之久。”

“然后绿营只损失了五门骆驼炮,明军则毫发无损?”

“明军应该是没有任何损失才对,至于绿营,刚一开始就损失了30门炮,但是在后来的炮战之中确实只损失了五门骆驼炮。”

“对了,绿营炮兵有逃回来的吗?”

“没有,绿营炮兵一个都没逃回来。”

“可惜,那你能不能再详细的说说当时的炮战情形?”

阿古拉便努力的回忆着当时的情形,又跟洪承畴仔仔细细的说了一遍。

“好了,阿古拉都统你可以回去了。”洪承畴宽慰道,“大留里之败,本部堂会把详情奏呈给摄政王,此战之败与八旗蒙古无干。”

“谢部堂大人。”阿古拉长出一口气。

按大清的军规,吃了败仗是要挨罚的。

但是现在有洪承畴这话,问题就不大。

目送阿古拉的身影离开,侯方域问道:“洪部堂你就不觉得奇怪吗?明军的红衣大炮究竟是怎么带过去的?这么笨重的红衣大炮,能跟上骑兵的速度也就罢了,竟还能瞒过八旗蒙古撒出去的夜不收?这属实有些匪夷所思。”

洪承畴只顾着思考问题,没理会侯方域。

侯方域又自顾自接着说:“还有,在之前的交战之中,明明是明军骑兵占据了上风,那么问题来了,明军骑兵为什么会想到要把红衣大炮给带上?难道说他们提前预料到了八旗蒙古会带上骆驼炮兵?那他们不就变成仙人了吗?”

“算了,侯参军你琢磨这些问题还有什么用处?”

洪承畴摇头道:“木已成舟,结果已经是无法改变了。”

“怎能不琢磨?”侯方域皱眉道,“若不能弄清楚其中的原因,等到下次咱们大清兵还是要吃败仗,而且一样败得稀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