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494章

作者:寂寞剑客

所以最后,明军骑兵也汇聚成了两个集群。

对面的八旗蒙古见状便索性汇合成一个集群。

明军骑兵探得消息后,也跟着合并成一个集群。

然后两支骑兵就开始慢慢靠拢,摆出决战的架势。

双方骑兵相距还剩下三十里时,双方的夜不收与斥候骑兵之间首先爆发前哨战,局面依然是碾压式的,明军斥候骑兵对于蒙古夜不收的碾压。

即便如此,八旗蒙古的夜不收这次也没有丝毫退缩。

直到双方的骑兵集群相距十里,远远的已经可以在地平线上看到对方的骑兵线,双方的斥候骑兵和夜不收才终于各自撤回。

因为到了这时候已经没有必要再遮断战场。

双方都已经直接照面,不可能再临时挖掘陷坑啥的。

这个时候,双方无论做什么事都在对方的眼皮底下。

当然就算在眼皮底下,有时候也是可以骗过敌人的。

……

比如此刻,明军就准备做点蒙古骑兵看不到的勾当。

正与朱慈炯策马并行的胡国柱忽然转过头,对骑马跟在他右手边的解元才说道:“解给谏,辛苦你了。”

“都是为了大明江山,何来辛苦一说。”

解元才说完就减缓马速隐入身后骑兵阵中。

原本快速向前的明军骑兵大阵也逐渐减速。

片刻之后,明军骑兵便在旷野上停了下来,摆开了一个古怪的“人”字骑兵阵,而且还是“人”字的尖端朝向前方杀过来的蒙古骑兵,然后借着人字两边骑兵阵形的遮挡,解元才带着两千骑迅速下马作业。

解元才是昨晚过来的,一起来的还有山炮兵第2旅。

解元才之所以会过来,是因为明军已经得到了密报。

八旗蒙古准备拿200门骆驼炮钓鱼,暗算明军骑兵。

阎应元得悉后急令解元才率山炮兵第2旅火速驰援。

此刻,解元才正带着山炮旅的官兵们在快速组装山炮。

尽管有过很多次训练,但是在实战中组装却还是第一次。

所以官兵们难免有些紧张,速度反而不如平时训练中快。

不过问题不大,时间肯定是足够的。

……

明军骑兵阵前。

胡国柱笑问道:“定王,能看见建奴后阵的骆驼兵吗?”

骆驼的体型要比战马大,体高也要远远超过战马的高度。

正常情形,骑兵是遮挡不住骆驼兵的,但是有烟尘遮挡那就另当别论。

“看不清。”朱慈炯恨声道,“洪承畴这逆贼还真是阴险,这次要不是因为我们事先得到了密报,说不定真的会吃个大亏。”

“这就是天意。”胡国柱笑道,“国运在明,说的就是这。”

“天意?国运?”朱慈炯心下颇不以为然,这哪是什么天意或者什么国运,明明是父皇苦心孤诣埋下的暗子开始发挥作用。

两人说话之间,八旗蒙古也开始变换阵形。

因为明军摆了一个“人”字阵,蒙古骑兵就针锋相对的摆出一个倒人字阵,就是将人字倒过来,两撇朝前,这样正好可以通过这个敞口包裹住明军。

马头攒动之间,滚滚向前的蒙古骑兵不断的向着两翼拉开。

两支骑兵之间相距不足一千步,蒙古骑兵终于完全的分开,露出了跟在骑兵身后的两百头骆驼,这两百头骆驼甫一亮相便在驼手的操控下横卧在地上,分为前后两排,旋即骆驼背上的波斯地毯也被揭开,露出了底下的骆驼炮。

骆驼炮的操炮手开始调整射角,装填弹药。

然而就在这时,明军骑兵也忽然向两翼散开。

明军骑兵散开之后,立刻露出身后的炮兵阵地。

只见90门2.5寸山地炮已经一字排开,并且已经装填完成。

就在明军骑兵散开的第一时间,解元才果断下达发炮的命令。

90名操炮手便立刻将点火棒插进火门,下一刻,90门山地炮便同时怒吼起来。

伴随着巨大的轰鸣,90颗4斤重的实心弹顷刻间发出仿佛要撕裂空气的尖啸,闪电一般射向前方的骆驼炮兵。

对面的骆驼炮兵猝不及防,一下子就被轰个正着。

更倒霉的是,骆驼炮兵的阵形排得还非常的密集,每一排的骆驼之间虽有空隙,但是前后两排骆驼一叠加之后,却几乎不存在空隙。

明军炮兵则是早就算好了弹道,实心铁弹打到五百步左右时,离地差不多三尺,这个高度正好打中骆驼的躯干以及炮兵的胯部位置。

总共90颗实心铁弹,大约一半偏离目标。

其余的一半实心铁弹则命中了预定区域。

霎那间,建奴的骆驼炮兵阵地便是一片血肉横飞。

至少30头骆驼遭受了致命重创,其他骆驼也受到严重惊吓,整个炮兵阵地顷刻间就陷入一片混乱。

第六百二十八章 洪承畴心都凉了

突如其来的变故一下子就把绿营炮兵打懵掉。

显然,绿营炮兵根本没想到明军也带了炮兵。

至少30头骆驼被打得血肉横飞,其他骆驼也受到惊吓,本能的爬起身试图逃跑,得亏绿营炮兵还算训练有素,拼命的拉住。

“稳住,给我稳住,谁都不许跑。”

“别怕明狗的炮击,第二轮就不会那么准了。”

带队的绿营参领高举腰刀,声嘶力竭的咆哮着。

在参领的喝斥之下,骆驼炮兵很快又稳住阵脚。

于是乎,起身的骆驼便又在驼手的控制下横卧在了地上。

绿营炮兵忙碌之时,八旗蒙古却本能的往两翼拉开距离,尽可能远离中间的骆驼炮兵阵地,以免遭受池鱼之殃。

不一会,骆驼炮兵便装填好了弹药。

“开炮!”绿营参领用力的压下腰刀。

百多个炮手便不约而同的点燃骆驼炮的导火索。

骆驼炮其实就是一杆超大号燧发枪,但是这么大的燧发枪肯定没法做发火机构,就算做了也扳不动,所以只能用导火索来引火。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对面的明军炮兵阵地上也绽起一排耀眼的红光。

敢情明军炮兵已经在这短短不到一分钟的间隙内重新装填好了弹药,并且向着清军的骆驼炮兵阵地打出了第二排炮弹。

崇祯要是站在这里,一定会气到骂娘。

老天爷,这打的什么玩意?大炮不是这样用的!

大炮,在没有开花弹之前,主要是用来轰击大型工事的,比如城墙,比如城堡,比如坚固的营垒,只有一种情况下会用来打步兵,那就是步兵已经冲到了跟前,这时候大炮就会装上百子弹,也就是霰弹,直接对步兵糊脸。

但是在一千步甚至于两千步外打步兵,真就是瞎鸡儿打。

就只有一颗铁疙瘩,先不说能不能落在敌军的步兵列队之内,就算落在队列之内,充其量也只能够打穿一条线。

如果敌军是三段击,一条线就三个人。

更多时候炮弹只能落在空地或者间隙。

所以用大炮远距离打步兵,更多的是一种威慑。

所谓的威慑,就是用来削弱敌军士气,提升己方的士气。

大炮打大炮就更特么扯淡,敌人只要将炮兵阵地分散开,两门炮的间隔加大到二十步甚至五十步,你就一颗实心铁弹能有多大的命中率?纯属浪费!

也就是刚才绿营的200门骆驼炮兵间隔太小,且又是前后错位排列,所以才使得明军的山炮命中率无形中提高不少,要不然也就听个响。

但是明军炮兵的第二轮炮击就再没这种好事。

因为刚才的第一轮炮击已经把参数给震跑掉。

这时候的大炮都是钢性连接,开炮之后很容易震掉参数。

只有等发明了炮管制退机以及复进机,大炮的精度才会有质的提升,再辅以开花弹,杀伤力就会有一个脱胎换骨的提升。

但是现在的大炮没有制退机和复进机。

而且建奴的炮兵经过刚才的混乱之后,间隔已经被拉开。

于是,明军炮兵和清军炮兵就打了一场“激烈”的炮战。

只见双方的炮兵不断的发炮、再装填、再发炮,再装填,忙得不亦乐乎。

不断有炮弹从空中掠过,留下一长串的仿佛要把天空都给撕裂开的尖啸,然后轰的一声砸落在地,又在地上犁出一条长长的沟槽。

但是一看落点,哎我草,飞爪哇国子。

总之,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战绩竟是零杠五。

没错,明军炮兵在差不多半个钟头的炮战之中,又摧毁掉了五门骆驼炮,但是建奴炮兵却连明军的一门山炮也没能摧毁。

不是没有打中,而是没能摧毁。

战果如此悬殊,一是因为明军的山炮性能更好,打得准。

再就是明军的山炮被弹面积小,而建奴的骆驼炮兵却有着巨大的横截面,所以被炮弹打中的几率大大提升。

更大的原因是,建奴的骆驼炮只要被打死或者打伤骆驼,就意味着摧毁,因为没了炮架直接就没法再用了,但是明军的山地炮就算是被打中了炮架也是没什么关系,因为炮架主体是铁铸的,打不坏。

打中车轮也没卵用。

明军带了备用车轮。

但是明军的战果也就那个样。

90门山地炮猛轰了半个钟头,就打中五头骆驼。

造成双方命中率如此之低下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笼罩阵地的烟雾,持续不断的炮击产生了大量烟雾,将双方的炮兵阵地彻底遮蔽住。

这下连双方的身影都看不见,完全是凭感觉打。

朱慈炯最先意识到这样不行,这不是瞎鸡儿打么?

没有崇祯指点,朱慈炯就能想到这点,很不容易。

这相当于就是第一只将目光投向三维世界的蚂蚁。

朱慈炯当即转头对胡国柱说:“胡总镇,这样下去就算到天黑也打不赢,不如让山炮兵第2旅换一个目标,打蒙古骑兵?”

“打蒙古骑兵?”胡国柱的脑子一下就转不过弯。

“对,就打两翼的蒙古骑兵。”朱慈炯指着两翼说,“你看蒙古骑兵的队形多密集?炮兵打蒙古骑兵的效果肯定比打建奴炮兵好得多,最重要是蒙古骑兵挨上几排炮就会溃散,到时候咱们再发起冲锋,搞不好就能够将蒙古骑兵一举冲垮!”

蒙古骑兵一溃,中间的建奴炮兵不就成了明军的菜?

“成!”胡国柱终于反应过来,“打两翼的蒙古骑兵。”

胡国柱当即又派了一个国子生通知解元才,改打两翼。

解元才接到胡国柱的命令之后,当即重新测定参数,计算弹道,再然后掉转炮口锁定左右两侧的蒙古骑兵。

此时的八旗蒙古,3万多骑兵分成两大坨,分别守在左右两翼。

所以,明军山炮兵第2旅只要瞄准这两大坨骑兵的中心,命中率几乎就是百分百,而且就算打完一炮之后,参数出现跑偏问题也不大。

只要落点误差没有超过五百步,就仍能命中。

一千步的距离,炮弹落点会不会超过五百步?肯定不会。

所以,明军山炮兵第2旅就算是闭着眼睛打,也能打中。

事实也正是如此,第一排炮弹就“准确”的落在了左右两翼那两大坨的中心位置,霎那间就在骑兵阵中犁出了九十条血槽。

八旗蒙古猝不及防之下,又被明军给打懵掉。

入娘贼,明军不讲武德,你们不打绿营炮兵,打我们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