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庄不周
张喜虽然不肯帮忙,却也不能看着陈登死在营中。他来到俘虏营看望陈登,对陈登说,战事结束之后,你进司空府为吏,随我入朝吧。
陈登闻弦音而知雅意,欣然答应,翘首期盼,等着恢复自由的那一天。
盼望着,盼望着,朝廷的诏书来了。
但不是赦免袁绍的诏书,而且恢复刘备宗籍的诏书。
袁绍围城,使者无法直接入城,便找到了司空张喜,要求张喜出面通融,让他进城。
张喜一听诏书的内容,就直皱眉头。
赦免袁绍的诏书不来,战事还没结束,却先恢复刘备的宗籍,这未免本末倒置。你赦免了袁绍,先解了彭城之围,等刘备报上军功,再论功行赏不好吗?
根据他多年的从政经验,再加上对天子的了解,他意识到这里面大有文章。
送诏书的使者表示不清楚,我就是送诏书的,不知道天子为什么这么做。
张喜无奈,向袁绍说明情况,希望袁绍能放使者通过营垒,入城传诏。
袁绍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请来逢纪商议。
逢纪上次出使寿春,被袁术关进大牢,又借着他的名义诈取了颜良的信任,以致庐江失守,颜良阵亡。逢纪自知责任难免,险些逃亡,被张喜劝回彭城大营后,他一直闭门自省,不敢惹事。
见袁绍突然相招,逢纪欣喜之余,又意识到机会来了。
袁绍有事不找田丰、沮授商议,却找他一个犯过大错的人,说明袁绍对冀州人极度不满,甚至产生了信任危机。
大致了解了情况,逢纪第一时间得出了结论。
天子不急着下诏,应该是给曹操、宗承时间,攻取睢阳。
袁绍即将撤回冀州,睢阳肯定是要放弃的,但睢阳城中的冀州兵能不能安全撤退,就说不准了。
曹操之所以没能强攻睢阳,是因为兵力不够。他倾巢而出,原本是可以拿下睢阳的,但审配回援,导致他必须分兵阻击,攻取睢阳的力量就不足了。
尽管如此,曹操也没有撤兵,而是冒着腹背受敌的危险,死扛审配的进攻,也不肯解围。他摆明了就是要将睢阳城里的冀州兵全歼,而不满足于收复睢阳。
随着时间的推移,宗承将带着南阳兵赶来增援,曹操的胜算越来越大,城里的五千冀州兵全身而退的可能性已经不复存在。
如果拖的时间够长,势态进一步发展,曹操甚至有可能展开反击,主动发起进攻,切断袁绍退回冀州的路。或者直接来彭城,与刘备里应外合。
审配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但他迟迟不退,就是因为守睢阳城的是他的从子审荣。五千冀州兵中,有不少是他的部曲。这些人如果被曹操全歼了,他就伤了元气,以后在军中的地位就会受到影响。
袁绍听完,如梦初醒,随即又勃然大怒。
审配为了他的个人私利,不惜将所有的人拖进危险之地。
逢纪见状,顺手又泼了一瓢油。
天子可以放弃刘备和彭城,换取调集人马钱粮的时间,审配却不能放弃审荣,见识相去太远。他如果不是一心只想着保存实力,别说曹操可破,刘备也不可能守到今天。
袁绍的心态彻底炸了。
他终于找到了没能攻克彭城的原因。
不是刘备善战——刘备的实力,大家都清楚,也就和袁术差不多,连曹操都打不过——而是审配不肯出力。审配记恨当初他听了田丰的建议,先取郯县,没有听他的,先围彭城,所以出工不出力,导致彭城不克。
这一切都说得通了。
袁绍随即召来田丰、沮授,提议先解睢阳之围,调审配移驻定陶,护住退路。
他的理由很充分。
既然已经上书称臣,撤回冀州只是时间问题。为了防止朝廷行缓后之计,以谈判为由,调河内兵东进,切断退路,有必要让审配先北上定陶。
反正审配打了这么久,也没能击败曹操,解睢阳之围,留在这里也没用。
田丰一听就急了,直斥袁绍这是乱来。
就算要撤,也应该主公先解彭城之围,举兵西向,击破曹操,接应城中的将士突围,怎么能先撤审配,弃城中将士而不顾?
那可是五千冀州健儿。
袁绍怒不可遏,厉声喝道:“两军交战,损伤在所难免。大丈夫志在天下,又岂能只顾冀州?两军交战以来,伤亡不下万人,未见你等怜惜,为何一提到冀州健儿,你就是完全不同的态度?冀州健儿是人,其他州的将士就不是人?”
田丰一时愣住了,下意识的要争辩,却被沮授死死拽住,半抱半拖,将他带出了大帐。
袁绍随即下令,命审配部移驻定陶,违令者,以军法从事。
第658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
田丰站在帐外,听到袁绍的怒吼,一下子愣住了。
半晌,他转过头,看着因用力而挣得面色通红的沮授。“公与,主公这是……疯了吗?”
趁着田丰不挣扎,沮授拽着田丰远离大帐,用央求的口气说道:“元皓兄,你就别说了。形势如此,又岂是你能强求的?趁着还有时间,赶紧传书审正南,让他接受命令,莫作无谓之争。只要审荣肯降,曹操没有必要取他性命。”
“主公……是疯了吗?”田丰喃喃自语。
沮授吓了一跳,伸手在田丰面前晃了晃。田丰一动不动。沮授吓坏了,连忙命人去请医匠。
袁绍疯不疯,他不清楚,田丰明显要疯。
他理解田丰的心情。
田丰的计划看似冒险,却是袁绍不多的取胜机会之一。
天子要在山东度田的消息一旦坐实,山东士大夫的态度必然会有转变,就连三心二意的徐州人都会变得坚定起来。如果趁着这个时候调整策略,让出一部分权力,将兖豫青徐四州的力量整合在一起,袁绍还是有机会反败为胜的。
迟迟不撤,既是等诏书,也是等机会。
以放弃睢阳的代价撤退,既是放弃了城中的那五千冀州兵,更是放弃了转机,放弃了田丰苦心谋划的计策。
田丰焉能不急?
一会儿功夫,医匠来了,为田丰诊了脉,说是气急攻心,要多休息。
沮授放了心,让人服侍田丰服药,自己去打听了一下情况。
袁绍的命令已经发出,无可挽回。沮授来不及多想,叫过一个亲随,让他赶往睢阳,通知审配,千万不要违抗命令,进一步激怒袁绍。
让审荣投降吧,应该能保住性命。
——
使者入城,向刘备传达了诏书。
刘备这几天过得很忐忑。
他被困在城中,音讯不通,不知道外面的情况如何。如果不是袁绍停止进攻,或许他已经崩溃了。看到使者,知道援军已到,袁绍也已经上书称臣,他如释重负,腿一软,险些坐在地上。
接了诏书,得知天子决定提前兑现诺言,恢复他的宗籍,刘备狂喜。
虽说守住了彭城,但徐州其实已经丢了,他并没有完成天子交待的任务。天子如果不恢复他的宗籍,他也没有可说的。只是这一次机会错过了,下一次机会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
甚至这辈子都不会有了。
如今天子不仅承认了他的功劳,而且提前兑现诺言,他岂能不喜。
刘备来到庭中,对着西方,跪倒在地,磕了三个响头,大声说道:“徐州牧臣备,叩谢陛下天恩。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接着,他又起身,向幽州的方向叩了三个响头。
“涿郡刘氏列祖列宗,不孝子孙备,重回宗籍了。”
话还没说完,他就伏在地上,失声痛哭。
使者手足无措,就连简雍、孙乾等人都没想到刘备会这么激动,一时不知该怎么做。
直到孔融闻讯赶来,见此情景,上前扶起刘备,递过手绢。“玄德,君子喜怒不失礼。你再高兴,也不能乱了礼法。天子使者在此,还是尽快完成礼仪吧。”
“孔公教训得是,教训得是。”刘备惭愧不已,连忙抹去脸上的泪水,重新请使者入座。
使者又转达了天子没有在诏书中写明的意思。
大局已定,袁绍虽然还没有撤兵,但他上书称臣的奏疏已经送到了长安。朝廷正在讨论相关的事宜,担心刘备会有疑虑,所以先恢复他的宗籍,以示诚意,并鼓舞士气。
袁绍撤兵之后,刘备何去何从,大臣们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有一条是肯定的,朝廷相信刘备的忠诚,更相信刘备的能力,希望给他进一步发挥的空间,让他实现更大的抱负,而不是止步于恢复宗籍。
现在有两个方案,一是刘备继续担任徐州牧,择机试行度田;二是刘备转战辽东,平定公孙度父子。将来如果有可能,可以封在朝鲜,为大汉藩国。
这两个方案都有人提,但天子没有做出决定,以私人口信的方式转达刘备,询问他的意见。
当然,如果刘备有其他的想法,也可以上书。
总而言之,朝廷愿意和刘备商量着办,取得一个双方都能认可的结果。
听完使者的话,刘备心潮澎湃。
他虽然还没做出决定,却感受到了朝廷的诚意。
孔融也很意外。都说天子虽然年少,却很强势,为了独揽大权,甚至将三公都赶得远远的。现在看来并非如此,他还是愿意听取大臣的意见嘛。
难道是有人故意造谣,污蔑天子?
这种事太多了,孔融就听过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嫌疑人就是袁绍。袁绍一度声称天子并非先帝血脉,想立刘虞为帝,激起了无数人的反对,连刘虞本人都不肯接受,这才罢休。
污蔑天子不肯纳谏又算得了什么。
孔融一打听,又听说司空张喜就在城外的袁绍大营里,心里便老大不满。
张喜是朝廷派来安抚山东的大臣,你到了城外,却不入城,整天在袁绍的大营里厮混算怎么回事?你难道是袁绍的司空吗?
不过想想也是,张喜是汝南人,和袁绍同郡,两人勾结在一起也是很正常的事。
孔融越想越复杂,决定出城去见张喜,要好好的骂他一顿。
为了增强战斗力,他带上了祢衡。
刘备不知道这件事。
恢复宗籍,他心情激动,和简雍、孙乾等人畅谈未来,讨论天子提出的几个方案。
简雍等人不想打了。
从中平元年起,他们就跟着刘备出生入死,无数次陷入绝境。这次终于立了一个大功,刘备恢复宗籍,他们就算不能位至公卿,弄个二千石不行问题。
既然如此,又何必再征战?
他们想过几天安生日子。
张飞却有不同意见。打了十几年,只有这次守彭城最过瘾,让他意识到应该如何为将。他还没打够,极力建议刘备转战辽东,将来在朝鲜封王。
大丈夫当马革裹尸,岂能死于床箦之上,儿女之手?
大家吵得不可开交,刘备却听得津津有味,兴之所致,命人上酒,边喝边聊。
兴奋之下,他虽然派人去请孔融,却没留意孔融迟迟没有露面。
第659章 机会难得
孔融虽是刘备阵营的人,但他更是名士,顶着圣人后裔的光芒,少年成名,无人不知。
他还与党人交往过密,救助过张俭。
他出城来到袁绍的阵营,大喊大叫的要见张喜。不仅张喜立刻出来接见,亲自将他迎入大帐,赶来想一见孔融风采的将士、掾吏更是络绎不绝,在张喜的帐外围了一圈。
“文举,你怎么……”
看着昂头挺胸的孔融,张喜莫名的心虚。他挥了挥手,命侍从将帐门掩住,不让其人窥探。
“我来看看你。”孔融背着手,在帐中转了一圈。“再不来,我怕见不到你了。”
张喜哑然失笑。“文举,新年将至,怎么说这种不吉利的话。我虽然不年轻了,身体却好……”
“你身体虽好,脑子却坏了。”孔融没好气的喝道:“你奉诏出使关东,为何滞留袁绍大营?你是有恃无恐,觉得天子不敢砍你的头,还是不想做这司空了,准备让贤?”
张喜脸色微变,随即解释道:“文举,你误会了。劝本初上书称臣,就是我此行最重要的任务啊。”
“那他上书称臣了吗?”
“当然。”
“请罪表送出几天了?”
“呃……”张喜有点尴尬。袁绍称臣的请罪表已经送出大半个月了,他的任务早就完成了。“我留在这里,是防止他反复嘛。”
“城内军民不知音讯,盼诏书如盼甘霖,你却滞留在此近一个月,不进城一步。若是彭城失陷,你该当何罪?”
孔融怒目圆睁,声色俱厉,拳头握得紧紧的,恨不得一拳砸在张喜脸上。
他在城中,与刘备共患难。虽然刘备喜怒不形于色,他却清楚,刘备随时随刻都在崩溃的边缘。如果张喜到达彭城的时候就能进城,哪怕只是怕人进城通报一声,形势也不至于这么紧张。
张喜在想什么?他是希望袁绍拿下彭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