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185章

作者:汉唐风月1

  不过,看着己方的火炮再度逞威,城外的日军步兵们的心情却一点也不美丽。

  面对日军这样的攻势,中方守军这次终于也不是沉默着挨炮了,所有还能开炮的火炮,不管是山炮、野炮还是大口径迫击炮,也展开还击。

  不过不是和日军的炮群对射。

  日军的重炮旅团还在十公里之外,山炮和野炮也至少在五公里外,别说不知道坐标,就算知道,中方火炮的射程要短一些,也只能干瞪眼。

  但日军步兵们可在城外啊!

  你打我,我还不能逮着步兵打呢!

  而且,也不知道吴中将是一种什么心理,凡是能开炮的火炮,炮口集体指向东方。

  那是11步兵旅团的阵地。

  非要逮着一个人掐是吧!站在两千米外的师团指挥部里的坂井德太郎看着己方阵地上不断绽放的弹花,不知道怎样的一种心情。

  都说他霉气太足吧!其余各方向的日军指挥官们集体觉得,这很合理。

  中国有句古话: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吴中将此举,自然有东城守军伤亡太大,不找第11步兵旅团的麻烦他心里过不去的意思,更有想一举把第11步兵旅团打成骨折的心思。

  11月9日的松江之战,就这样在双方所能拥有的战争之神的怒火中落下帷幕。

  但远在40公里外的四行营,却在此时,迎来了属于他们的第一场地面战斗。

第353章 两难的抉择!(求订阅!求月票!)

  做为松江和金山卫通往昆山方向的交通枢纽。

  白鹤港大桥不光是松江三万余守军通往昆山的最后退路,也是民众们想离开松江区域去往昆山再向金陵的唯一通道。

  连日来,通过此处撤离的民众数以万计。

  自进驻白鹤港大桥防线以来,四行营上下终于知道为何吴、郭二位中将临行前那般慎重,甚至不惜将六门厄利孔机关炮交予他们。

  因为不光是他们自己知道这是最后退路要死守,日军也同样知道。

  只不过因为松江城的阻碍,他们的主力部队和所有重装备都在松江城之前,在没有重装备支援的情况下,日军也同样不敢派大队级部队轻装进入还在中国军队控制之下的战场。

  距离白鹤港只有几十里地的沪西可有中国人几十万大军,随便抽调步兵旅都能把敢孤军深入的千余人吞个干净。

  但这不意味着他们就对白鹤港大桥这个交通枢纽视若无睹,7日天气不好还下着绵绵细雨,日军飞机无法起飞,但等到8日天气放晴,天空中先后出现几架日军侦察机在白鹤港上空盘旋。

  本就刚毅果敢的雷雄当然不会惯着他们,在其中两架为了寻找中方藏匿在大桥两端的防御阵地,不惜将高度降低至600米后,隐藏于大桥南北两端的3处防空阵地同时开火。

  这是一个典型的三角形防空阵地,以3门厄利孔机关炮和9挺经过加长支架用于仰射的重机枪组成。

  这是雷雄自己的发明,在走之前,唐刀就告诉他,白鹤港的重点防御在于防空而不是地面。

  除非柳川平助失心疯派出一个轻装型步兵大队冒险进入战场,那只要雷雄率领四行营和43军、67军那两个步兵连死守住阵地,沪西那边也绝不会介意在临走之前反手给日军来个大嘴巴子。

  不光是可以探囊取物的战功,更重要的是,他们要想撤退,一切都取决于松江方面坚持的时间长短。如果他们就这么任由日军派出的轻装部队抄了松江守军的后路,那松江守军一怒之下全军后撤,任凭第十军十万大军长驱直入,是不是自己把自己往死路逼?

  而日军方面,只要敢继续增兵,那中方同样不介意多吃点儿。

  淞沪这三个月打下来,日军的战力强横众所周知,但至少有百分之七十的原因是因为其拥有大大小小各种口径的火炮,一支没有重火力支援的日军,在前线鏖战了数月的中国军队可不怕他们,哪怕他们还有制空权。

  这也是吴、郭二人虽然是派出了他们认为最精锐的四行营守住后路,但兵力并没有特别多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能想到的,日本人自然也想得到,向敌后进行穿插打击敌人重要目标是日军最常用的手段,可穿插数十公里并投入大部队,他们也没那个胆子。

  当然了,不到万不得已,日军同样不会炸毁这个北下昆山的唯一通道。

  不仅是建立浮桥需要时间,炮兵旅团那些大家伙可是几吨甚至十几吨重。

  所以,自从日军的侦察机出现,他们的战术几乎呼之欲出,用轰炸机大量杀伤守军,然后以小规模地面部队进行攻击。

  既能打击松江守军的信心又能获得大桥的控制权,为他们下一步攻击沪西左翼提供条件。

  曾经的时空中,他们就是这么做的,并且成功了。

  导致在松江防御战中已经损失惨重的67军撤退至此时,发现大桥已经失陷,迫不得已之下,上万大军只能舍弃所有重装备,在深秋时节跳入冰冷的苏州河。

  最终,在日军飞机的扫射下,原本还保留着建制的67军彻底溃散,包括中将军长在内,失踪死亡大约6000人。

  只是,这个时空中,唐刀来了,怎么可能再让中国守军重蹈覆辙?

  他虽然自己不能亲自驻守于白鹤港大桥这个重要通道上,但他选择的雷雄,却是最适合此战的指挥官,没有之一。

  雷雄单兵战力在四行营仅次于唐刀,性情更是果敢刚毅,是极其优秀的步兵指挥官,但他的老本行,却是火力支援,对于集火打击对手,有着属于他的一套理论。

  雷雄在抵达白鹤港的当夜,就将位于白鹤港两端两翼的阵地修建成以防空为主的阵地,更是将所有的重机枪全部改造成长支架,拥有对空仰射的能力。

  主要防空阵地为三处,两处位于大桥北边,一处位于大桥南方,每一处防空阵地,基本是以2台厄利孔机关炮配3挺重机枪,另外再配一个步兵排在四周建立野战阵地,防止被潜入的小股日军偷袭。

  这样以大桥为中心的三角型防空阵地,可以应对从任一方向进入的日军战机,如果战机正好抵达大桥上方,那就彻底进入了交叉火力打击的中心空域,算他倒霉了。

  而区区几架侦察机,雷雄当然不会一次性的投入自己所有防空火力。

  动用的3台厄利孔机关炮和9挺重机枪,已经够将高度降至600米区域的日军侦察机好好喝一壶的了。

  正如同日本第十军方面没想到松江守军拥有几十门火炮一样,从航母上起飞的日本海军侦察机,也从未想过失去了制空权的中国土包子在大桥两翼还布设高射炮。

  600米的高空,足以让他们躲避开地面部队徒劳射出的轻重机枪子弹了,这应该是日军侦察机飞行员的想法。

  所以,就挨了揍。

  尤其是一架侦察机看着被战机吓得匍匐在桥面上的中国民众,狞笑着从南向北,从高空进入中低空,打算拿机载机枪对桥面进行扫射,好好观赏一下血肉横飞的盛景时。

  等待他的,是一台20毫米高射炮带着3挺马克沁重机枪喷洒出的弹幕。

  差点儿没吓尿的日军飞行员疯狂拉高机头,由大桥上空800米的高空上掠过,好不容易躲过了杀身之祸。

  只是额头上的冷汗还没来得及干,北岸上布置的两处防空阵地也相继开火。

  这一下,位于交叉火力中心的侦察机算是凉凉,连续中了几十颗子弹的飞机拖着黑烟,坠毁在距离大桥六公里的区域。

  天空中并没有降落伞的洁白伞花,日军战机为了节省重量省油,压根没在驾驶舱装备装甲护板,马克沁重机枪7.92毫米的子弹哪怕是仰射飞行800米的高度,也能轻易洞穿飞机底部。

  定眼都被疯狂的子弹扩大至杯口状的日军早就在飞机坠毁前就毙命了。

  8日白天,两架日军侦察机成了四行营的战利品。

  直到恼羞成怒的日本海军派出了十二架轰炸机群,气势汹汹的赶往大桥。

  雷雄才下令,所有防空阵地进入隐蔽状态,只要日本人不发疯炸桥,就不开火。

  地面上所有阵地早就进行了伪装,防空阵地基本又都是设在密林中,只要不是日机降低至500米区域,绝不会发现目标。

  日本海军航空兵当然不傻,连续丢掉两架侦察机早已证明中国人有高射炮,他们降低高度,不就是主动送人头?

  可在高空中盘旋,地面上的物体小的跟蚂蚁一样,哪怕他们还装备有望远镜,一样也看不清藏在树林和用树枝经过伪装的中方阵地真正区域。

  直到他们为了泄愤。

  大量的中国难民早已经被军人们疏散躲在旷野中,但依旧有不少被日机发现了。

  盘旋了数圈依旧找不到目标的日机竟然对着旷野中的民众投下了炸弹。

  躲在坑道中的雷雄,眼珠子都红了。

  打还是不打,他需要作出选择。

  打,十二架日军轰炸机投出的航弹,或许能让他从此失去对空中的反击能力,万一日军轰炸大桥,数万松江守军将没了退路。

  不打,日军战机就会在他面前肆无忌惮的对他的同胞进行杀戮。

  那是军人之耻。

  无论选择那一项,都无比艰难。

  今天送女儿上学,请假!

  今天女儿去高中报道了,因为中考成绩一般,没有上重点高中,所以学校有些远,风月上午又要在学校开会,所以下午送过去,现在还在校园。

  她初到学校,生平第一次住校,突然要长达半月不能见父母,多少有些不舍,风月就陪她报道完后再逛逛校园,一起吃个晚饭,其实做为父亲的我,何尝舍得呢!心绪同样复杂。

  这样的日子,请允许风月请假一天!抱歉!

第354章 学会残忍

  做为一个成熟的军人,在这个时刻多会以军务优先。

  完成上级长官的军令,才是军人应该做的。

  但他是雷雄。

  一个胸怀热血而勇敢刚毅的中国军人。

  他守住全军的退路是为了什么,为了三万弟兄的生命?不,不仅仅如此,他守住的,其实是中国军人保卫家园的决心。

  雷雄的家,还在遥远的陕西,距离日军的兵锋还有很长的距离。

  可是,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同胞在日军飞机的轰炸甚至是机枪的扫射中哀鸣着死去,他就会想到,如果有一天,他的儿子他的妻也会这样,他该怎么做。

  战斗!

  他是中国的军人,守护的就应该是中国的民。

  哪怕是实力并不对称。

  三处防空阵地对阵日军由12架轰炸机组成的编队。

  不要以为拥有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就能把在高空中飞翔的日军轰炸机怎么的。

  从实力上来说,拥有高空和高速优势的轰炸机编队自然远超几乎是被固定于地面的防空部队。

  其实,说此时在高空盘旋的12架日军战机是轰炸机并不准确,更确切点说他们都应该是舰载战斗机。

  不是中日双方连轰炸机和战斗机都能搞混淆,而是,能从航母上起飞的战机,注定只能是体型更小的战斗机。

  这些战斗机的主要作用不是对地面进行攻击和轰炸,而是抢夺制空权,使得体型更大带弹量更多的陆攻机型对地实施攻击。

  只不过在已经彻底占据制空权的此刻,日军舰载机失去了空中对手,便摇身一变挂上炸弹充当小型轰炸机使用了。

  日本海军此时装备的主力战机为九六式舰载机,日本第一款全金属单翼战机,机长7.5米,翼展11米,最大航速430千米/小时,拥有两挺7.7毫米机枪为主战武器,机腹和两翼下还有挂钩,可在必要时携带250公斤航弹一枚,30公斤航弹两枚。

  说白了,此时在1500米高空上盘旋不断对旷野中难民聚集地投弹的机群,就是随时可以投入对空作战的战斗机群。

  一旦抛下挂载的炸弹,十二架日军战机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这片天空上最靓的仔,以超过400千米每小时的高速在高空中自由翱翔。

  而对于地面上的防空阵地来说,射高达2500米的厄利孔机关炮或许对其还有点威胁,但步战用的马克沁重机枪的子弹或许连它的尾气都够不着。

  高空高速就是他们对地面最大的优势。

  一旦防空阵地开火,或许高空中的日军战机编队光是凭借投下的炸弹就能将防空阵地夷为平地,而根本无需和中国的高射炮来场空地对战。

  这一点,雷雄比谁都清楚。

  但,依旧要战!

  当然了,战是要战,但不能上来就亮明家伙什儿,刀对刀枪对枪明火执仗的硬干。

  硬干,就是找死。

  必须得有阵地或是有价值的目标做为诱饵,将日军的战机引诱下来降低高度,才能保证防空阵地的命中率。

  日本这个民族,特别狗,你不把他打疼,他是不会夹着尾巴逃走的。

  只是,这也意味着必须有阵地得付出可怕的牺牲。

  就像钓鱼,鱼儿是上钩了,但饵料,却会被吃掉。

  十二架日机编队分成四组,在空中盘旋观察,一旦发现地面上有活动的人群,立刻在空中划出代表死亡的弧线,丢下一枚30公斤重的航弹。

  从1200米高空上抛下的30公斤航弹,威力绝不亚于305口径重炮炮弹,弹着点半径内50米内,人畜皆灭。

  难民都是老百姓,那里懂什么军事常识,要么吓得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要么在地面上无头苍蝇一般乱跑,遇见灌木丛便一头扎进去,以为那样就安全了。

  在爆炸引起的气浪和地面剧烈的震动面前,这些都是最致命的。

  一枚航弹,往往就能带走几十甚至上百人的生命。

  雷雄知道,日机这样做,也不只是为了报复,而是,他们也在使用诱饵,用中国平民的生命做饵,刺激隐藏起来的中国军人。

  只要不作为,那就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肆意猎杀中国平民的生命。

  “营副,1号阵地请求开火!”程铁首的声音从电话中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