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七号写手
一间作厨房,一间作卧房。
同样是没有人迹。
从厨房遗留的锅碗瓢盆来看,又不像是主动搬家离开的。
“沈兄弟,来这里。”
陶桃的声音从卧房传出,沈翊身形一闪纵出厨房,来到卧房之中。
陶桃正站在房间西侧。
她的面前有一个木制小桌台。
上面摆正一个牌位,上书:
“先母,柳氏意晚。”
“我师父的旧友……”
“她死了……”
陶桃的声音充满着错愕。
柳意晚。
沈翊低声轻念,倒是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只是写信的人已经离世。
那他们要护送的人呢?
陶桃和沈翊对视一眼。
没想到出师未捷,人都没了,谈何护送上京。
“旁边有邻居,可以去问问。”
沈翊提醒道。
陶桃点头,她的神情微扬:
“刚刚我就感受到了一股气息猫在隔墙的位置,想必也是隔壁听到了动静。”
她又四下看了看。
没找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便出了院子。
理了理一身布衣长衫,敲响隔壁的院门。
咚咚咚。
“这位老乡,小生二人从外地来投奔隔壁的亲戚,怎料亲友已经人去楼空。”
“故而想和您打问亲友的下落。”
沈翊和陶桃皆是听到了有脚步声在门内缓缓靠近,但等了许久,依旧是无人开门。
颇有些奇怪。
沈翊突然开口补充道:
“公子,既然找不到人,咱们只能上报衙门,看看那边有没有柳姨的消息了。”
他的声音洪亮。
在寂静的小巷里,院墙内外都听得清清楚楚。
吱呀一声。
两人面前的木门打开一条缝隙。
一对三角眼从门缝里凑出来,沙哑的声音断续问道:“你们两个是什么人呢?”
沈翊抿了抿嘴。
诈出来了。
在平民百姓的眼里,官府衙门的威慑力依然牢牢扎根,他们可不想给自己惹麻烦。
陶桃站远些。
“这位老丈,我们是隔壁柳姨的远房亲戚。”
“前些日子,她在信中言及病重,故而我们从老家赶来看看她。”
这时。
门里又传出另一道粗粝的女声:
“那柳氏前些日子就走了。”
“就埋在了西山的墓地里,我们还帮着出了不少力呢。”
陶桃神情惋惜道:
“我们来得太晚,没能送柳姨一程。”
“我们听说柳姨尚有一女。”
“不知现在何处?”
三角眼的眼眸晦暗,咳嗽了几声:
“我们也不知道。”
“女娃前天出门就没回来。”
陶桃和沈翊心中一凝。
听起来,好像线索又断了。
此时,正是晚饭时候。
沈翊干脆使出自己的传统艺能,以铜板开路,高声大呼讨口饭吃。
刚开始三角眼还满脸警惕。
不知道他搞什么名堂。
等到沈翊掏出钱袋,取出一串铜板,在手中掂量的时候,三角眼顿时瞪了四方眼。
几乎是在下一秒。
面前的两扇木门唰的一下打开。
三角眼、癞子头,驼背瘸脚的中年男人,身形微胖,柳眉倒拧的苦相女人……
一左一右,分别站在木门两侧。
女人更是催促道:
“快请进。”
“添两副碗筷而已。”
“不麻烦,不麻烦。”
沈翊眯了眯眼睛,静静立在陶桃身后,进或不进,全在她的决定。
陶桃思索片刻,抬手作揖: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第59章 飞鱼帮,鸳鸯溪
这间院子比柳意晚那间大一些。
多出一进院子。
除了门口的夫妇两人。
院子里还有一个男孩儿,不到十岁的模样,面露好奇,看着走进来的沈翊和陶桃。
一家人正要吃饭。
桌子上是两个素菜。
半条海鱼,一桶米饭。
妇人到厨房多拿了两副碗筷,在桌上摆好,催促道:
“你们快坐。”
沈翊和陶桃客随主便。
依言入座。
癞子头看着有些局促,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不断摩挲着膝盖,只是喃喃道:
“快吃,快吃吧。”
“家里就这些,别嫌弃。”
沈翊胃口糙,也确实有些饿了。
在看着夫妇二人动筷子之后,便也端起米饭,夹菜扒了起来。
陶桃瞅了沈翊一眼:
“你小子倒是心大。”
她踌躇片刻,复才开口:
“两位,我那柳姨女儿的下落。”
“你们可有什么线索?”
“劳烦告知。”
她从兜里摸出一串铜板,拍在有些发黑的木桌上,叮当作响。
癞子头喉咙动了动。
发出咕咚一声咽口水的声音。
钱,谁不想要。
但……
“柳姐姐前天出门去买菜,就一直没回来哎,我当时在巷口耍还碰到她哩。”
一旁快速扒饭的男孩儿抬头道。
沈翊放下碗筷,菜没吃多少,一碗饭倒是已经见底儿:“小兄弟,你和隔壁姐姐很熟吗?”
男孩儿忙不迭点头:
“姐姐经常教我写字。”
陶桃望向一旁的妇人:“婶子,我听起来,你们两家和我柳姨家关系不错。”
“她女儿没回来,或许是出了什么事儿,可有去打问过她的下落?”
妇人望着陶桃和沈翊两人,一个文弱书生,一个瘦小书童,不由长叹一声:
“我们两家关系自是很好的。”
“当初我生这娃子的时候难产,还是柳妹妹帮了我,平日里,两家娃子也经常一道耍。”
“柳妹妹前些日子重病去世。”
“还是我们帮着女娃操办后事哩,虽然简陋,但也是咱们一片心意。”
陶桃和沈翊都在认真听着。
后面才是重点。
妇人继续道:
“柳妹妹走了,女娃哭得伤心。”
“在山上守孝,我们都每天做好吃食,给她送过去。”
“女娃没回来,我们也觉得奇怪,我家老头还专门去菜场问询她的下落。”
“但那些邻里乡亲都支支吾吾,只打听到飞鱼帮的人路过,还起了争执。”
上一篇:朝廷鹰犬?没挨过六扇门的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