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壹壹的宝
乔天屏住呼吸,强压下因先前全力运功和此刻未知环境带来的心悸,凝神细听。除了火把燃烧的微响与自己沉稳的心跳,再无别的声息。这里静得骇人,像是已被世间遗忘千年。
他举高火把,谨慎地向前照去。
眼前是一条人工开凿的甬道,并不宽阔,仅容一人通行。四壁皆是坚硬山岩,凿痕古朴而粗犷,地面却异常平整。甬道向前延伸数丈,便没入一座更为开阔的石室。
石室方正简朴,但正对入口的那面巨大石壁,却让乔天呼吸骤停!
火光映照下,那石壁光滑如镜,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图案与文字——正是他苦修数年早已烂熟于心的梵文!且是极为古老优美的悉昙体!
然而,与想象中系统阐述武学的典籍不同,壁上所载更像是一位智慧超绝者面壁过程中的随想、草稿与武学推演!文字并非连贯篇章,而是片段的感悟、诘问、结论与猜想;图形则是无数简洁却直指核心的人形动作与内息流转示意。
乔天心头剧震,急步上前,将火把凑近,凝神细观。
他很快发觉,这面武学之壁上记载的并非后世少林七十二绝技那般繁复具体的招式心法,而是二十余种“武道真谛”!每一种都直指某种武学的本质,大道至简,却蕴含无穷变化与可能,其精妙程度远胜后世演变出的诸般招式。
他一眼便认出,那正是金刚不坏体神功的核心法理!壁上阐述的并非如何运气成罩,而是探究“不坏体性”的本质——如何借内息极高频率的微幅振荡,将外力层层化解、扩散、导引;又如何将精气神高度凝聚于一点,使肉身局部瞬间坚如金刚。这远比一味硬扛更为高明!
他又见般若掌的图解!没有固定掌法套路,而是阐释“空性与智慧之力”——掌力非纯刚猛,其核心在于“勘破虚幻,直击真实”的意念,掌力可刚可柔,可实可虚,能透表及里,直伤内腑。旁侧刻着寥寥几个发力姿势,却将全身力量传导至手掌的奥秘展现得淋漓尽致。
再看那拈花指力的图解!探讨的不是指力刚猛,而是“至柔与精准”的掌控——如何将刚猛内力化为至柔缠丝劲,专破各类护身罡气;又如何将精神力与指力相合,达至不可思议的精准与控制,非为杀人,而是制人、点穴、解穴的无上妙法。
还有那一苇渡江的玄奥!并非提气纵跃的法门,而是理解“轻、重、借力”的之间的关系——如何感知并借助风力、水力,甚至对手力道的微薄之势,达到身轻如羽、踏波而行的境界。旁边刻着几个玄奥步点,仿佛蕴藏天地至理。
此外,还有类于狮子吼的“音律与共振”探讨、近乎擒龙功控物理念的“隔空驭劲”根基、近似袈裟伏魔功“以柔克刚、束布成棍”的设想……林林总总,二十余种武学感悟,如同武学的“总纲”,让乔天看得如痴如醉。以往修习《九阳神功》和观察少林武功的诸多困惑,在此刻豁然开朗!后世七十二绝技,恐怕正是某位或多位天才高僧,依据这些更古老、更本源的“核心感悟”,结合自身领悟发展而成的具体形态。玄澄之殇,或许正源于只习其“形”,未悟其“神”!
庞杂的信息冲击着乔天,他心知绝无可能一次记下所有。强自定下心神,目光疾扫,优先寻找最核心、或能解决他当下《九阳神功》瓶颈的内容。
他的视线最终定格在石室最深处。那里有一方略显光滑的石台,似是打坐之用。石台后的壁面上,刻着几行最大的梵文,笔力苍劲,深镌石内:
“外功技击,枝叶末节。筋骨气血,是为舟筏。精神意念,方为舵手。洗髓伐毛,见神不坏。力由心生,无形无相。”
在这段话下方,并非具体心法,而是一幅极其复杂的观想图——描绘精神意念如何如水流般渗透、洗涤、锤炼骨髓,如何引导内息深入脏腑细微之处,如何激发肉身最深层的潜能!其复杂精微程度,远超《九阳神功》前三重的法门!
“这是……《洗髓经》真意!”乔天脑中如惊雷炸响!这并非修炼内力的法门,而是以精神意念彻底改造、掌控肉身的无上秘诀!是能让《九阳神功》那至阳内力发挥出极致威力,甚至窥见武道至境的钥匙!
火把开始摇曳不定,显然支撑不久。
乔天心念电转。此刻绝不能离开!他迅速扫视四周,见角落散落着一些不知何年何月留下的枯枝败叶,似是先前闯入的动物遗留。他立即收集起来,小心引燃,聚成一小堆持久些的篝火,提供了更稳定的光源。
有了光,他心下稍安。深知贪多嚼不烂,立刻定下心神:优先记忆《洗髓经》观想图与总纲,其次是《九阳神功》后续可能需用的、关于阳气凝练与阴阳调和的本源论述,最后再尽可能记下那二十余种武学感悟中与自身最为契合的几种,如“金刚不坏体”和“一苇渡江真谛”。
他盘膝坐于石台上,就着篝火之光,摒除杂念,将全部心神沉浸于石壁的智慧之海。得益于《九阳神功》第二重带来的超凡记忆力与精神集中力,他将那些最核心的内容一一烙印于脑海之中。
不知过了多久,篝火渐渐微弱。
乔天终于睁开眼,眼中血丝遍布,却闪烁着明悟的光芒。核心的总纲、观想图及三四门武学本源真意,已初步记下,更深的理解尚需日后反复琢磨修行。至于其他,只能留待将来若有缘再来了。
他走至入口,细察石壁内侧。果然发现一处与外部隐隐呼应、略显不同的区域,上面有一个极浅的、需以至阳内力方能激发的掌印凹痕。
他深吸口气,再次运转九阳真气。虽感疲惫,内力却依旧精纯。缓缓将手掌按入凹痕,催动真气。
“喀啦啦……” 机括声再度响起,那道裂缝缓缓开启。 天光涌入,已是黄昏时分。
乔天侧身闪出,重见天日。身后石壁无声闭拢,恢复原状,仿佛一切从未发生。
立于山林之间,夕阳余晖温暖披身。乔天闭合双目,脑海中那浩瀚如烟的武学至理如星辰般渐次点亮。
他手中空无一物。
但他的武道,已洞开一扇全新的大门。
第11章 洗髓锻骨,九阳破镜
石壁在身后沉沉合拢,最后一线天光被彻底隔绝。达摩祠堂内,油灯昏黄,将乔天的身影投在斑驳的墙上,摇曳不定。
他没有调息恢复开启石门时耗去的功力,而是直接盘膝跌坐,迅速沉入定境。石壁上那浩瀚的武学至理在他心中翻涌,亟待参悟。
《洗髓经》的真谛,远非寻常内功心法可比。它不讲具体的内力运行路线,而是一套玄奥的修炼法门,需以意念引导内息,如春雨润物般渗入周身骨髓深处,涤尽后天浊秽,唤醒生命本源。
这过程凶险异常,稍有不慎便会经脉错乱。
乔天谨慎引导已达第二重"易筋洗髓"的九阳真气,依着经文所示缓缓运转。初时如暖流遍体,温煦舒畅。可当他尝试将一缕真气渡入臂骨深处时——
一声闷哼从他喉间挤出。乔天浑身剧震,额角沁出细密冷汗。那痛楚仿佛钢针直刺骨髓,随之涌来的酸麻几乎要摧垮人的神志。
他猛地撤回真气,胸口剧烈起伏。
至此,他才真正明白《洗髓经》为何几近失传。这般痛楚,若无大毅力,绝难承受!
"不可贪进。"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在寂静中带着微哑,"须循序渐进,以意导气。"
他重新凝神,将全部心神沉入修炼。不再对抗痛苦,而是以超然心境承受,视其为必经的淬炼。呼吸渐转悠长,与九阳真气沛然阳和的韵律渐趋合一。
当真气再次深入骨髓,痛楚依旧,但他的心神却愈发清明。每一次只择一处,注入一丝至阳真气,承受那极致煎熬,旋即退出,运转九阳温养。
每一次往复,都似在生死边缘行走。僧袍被冷汗浸透,紧贴着他清瘦却坚韧的脊背。唇被咬出深痕,身体难以抑制地轻颤。
可他的目光却愈发明亮。
他能清晰感受到,凡经真气洗炼过的骨髓,虽过程惨烈,事后却更显坚韧。新生的气血也愈发精纯,内蕴磅礴生机。
《九阳神功》至阳至纯,乃疗伤圣功;《洗髓经》则是破而后立,于极致磨砺中重生。二者相辅相成!九阳真气确保洗髓不伤根本,反加速重塑;洗髓后的强健体魄,更能完美承载那至阳内力!
光阴在煎熬中流逝。窗外,月落星沉,晨光熹微。
当第一缕曙光透入时,乔天缓缓睁眼。
一夜苦修,他面色苍白,形销骨立,恍若大病初愈。
然而在他睁眼的刹那,体内真气似乎得到了升华。
他缓缓抬手,五指微拢。体内那原本如溪流般的九阳真气,此刻竟如长江大河,奔涌咆哮,运行之速快了何止一倍!且更为凝练精纯,心念微动,沛然之力便可顷刻达至四肢百骸!
《九阳神功》第三重——"至阳炽烈",水到渠成!
不仅如此,他更觉筋骨强健、气血充盈,耳目也愈发聪敏。数十丈外松针坠地之声,清晰可辨。
最大的收获却在心境。经一夜《洗髓经》的磨砺,其心志已如精钢,坚不可摧。此刻灵台清明,脑海中那些武学至理,诸多晦涩之处,竟是豁然开朗。
"原来如此..."他低声轻语,"《九阳神功》欲达第四重'阳极阴生',需于至阳内力中悟得一丝至阴妙谛。而《洗髓经》锤炼神意,令人对自身掌控入微,正是感悟那'阴极'生机的无上法门!"
昔日百思不解之关隘,此刻迎刃而解。
乔天起身,舒展筋骨,周身关节发出连串脆响。他行至院中,单手提起那口往日需全力方能扛起的石缸,此刻却轻若无物。
他知道,自己苦苦求索的力量基石,至此方打下坚实根基。
第12章 月夜深思
月色如水,洒在达摩堂前的石阶上。乔天静坐调息,周身隐约流转着一层淡紫气息,正是九阳神功运转至巅峰的迹象。他徐徐收功,睁开双眼,眸中精光一闪,旋即复归沉静。
自突破九阳神功第三重,又得《洗髓经》淬炼体魄神魂,他的内力已臻至一种磅礴而内敛的境地。五感远超常人,可听百米之外的细微声响,对气息与生机的感应尤为敏锐。闭目内视,丹田真气如江河奔涌、浩瀚不绝;意念稍动,便能洞察气血最微妙的流转。而当心神沉静、思虑放空之时,另一种更为玄妙的感知便悄然浮现——
功收,心未止。
他的思绪,不自觉飘向那个名为“张无忌”的传说。
“五年…第八层…”乔天低声喃语,眉间微锁。他身负两大绝学,进境已可谓神速,但较之张无忌那近乎荒谬的修炼速度,仍觉望尘莫及,甚至心生几分挫意。“他究竟有何特异?是因身陷绝境、心无杂念而激发的潜能?还是精通医理穴道,内外兼修…”
他想起张无忌仁厚纯良、心思澄明,无欲无求,恰合了九阳“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的要义,心中蓦地一亮。九阳神功虽至阳至刚,或许正需一颗至柔不争、虚怀若谷之心,方能毫无滞碍地融贯那浩荡阳气,以致进境惊人。而自己,心中有太多谋算、太多焦灼、太多想要守护与逆转的执念,意念纷杂,反而无形间成了修为的桎梏。
“心性…竟是关键么?”乔天心有所悟。但随即,他又摇头。张无忌的路,他走不了。他放不下对家人命运的忧虑,那深入骨髓的守护之念,既是他的动力,亦是他武道途中的无形枷锁。
思绪转而落到乔峰身上。
“再看峰弟…”乔天目光遥至少室山主峰,眼神渐深。“少林基础内功,寻常外家拳脚…为何能打出那般惊世骇俗的战绩?”
乔峰的武学天赋自是震古烁今,但乔天所想更深。他的强大,似乎不尽源于武学本身,而更在于他这个人。天生神力,体魄远超常人是其根基。更可怕的,是他那遇强愈强、越战越勇的战意,对招式的领悟与运用往往超脱拳谱局限,化平凡为神奇。一套太祖长拳在他手中,亦可发挥出不逊绝学的威力。
“他是为战而生之人。”乔天心下明了,“他的强大,是‘人’御‘武’,而非‘武’驭‘人’。任何武功到了他手中,皆能臻至极致,甚至突破极限。”
那么,自己这个知晓未来的兄长,又当何为?
传授他更高深的武学?《九阳神功》?《洗髓经》?或是石壁上那些本源功法?
这念头极诱人。让乔峰更早拥有更强力量,似乎就能更从容应对未来的风雨。
但乔天立时否决。
“不可。”他眼神一凝,“峰弟的路,是他自己一步步打出来的。少林基础功夫,正是打磨他这块璞玉的最佳砺石。若过早授予神功,或反而揠苗助长,令他失了于实战中磨砺、在压力下突破的那份淬炼。”
乔峰日后成就,乃天赋、心性、际遇共同铸就。贸然更易其武学路径,犹如篡改神兵淬火之法,结局难测。或可令其内力增长更快,但那份由最朴实功夫锤炼出的战斗智慧、那股源自生命本真的血性与悍勇,会否因而折损?
“我不能替他走他的路。”乔天深吸一气,压下心底那股急切襄助之念,“我所应为,非是替代,而是守护与扫清障碍。”
他想起了玄苦暗中传授《擒龙功》之情节。那或许是乔峰早期所遇首门高深武学,却仍属少林体系,且是在乔峰根基极为扎实之后。这似乎印证了他的想法:乔峰所需,乃水到渠成之提升,而非凭空而降之神功。
“我能做的…”乔天目光闪动,心念电转,“是护佑他夯实根基不受扰,是在他遭逢真正无可抗衡之厄时有力插手,是提前斩断那些或会威胁他与父母的阴谋暗算。”
譬如,那位“大恶人”萧远山…譬如,慕容博…还有少林寺中或因乔峰身世而起的风波…
他的力量,该用于暗处,成为乔峰身后最稳蔽的那道屏障,而非强行更易乔峰本身的成长轨迹。
“至于九阳神功…”乔天看向自己双手,感受体内奔腾不休的至阳真气,“我的路,注定与峰弟不同。我需更快强大,只为拥有足以扭转命运之力。”
他想到了石壁上那些更深奥的本源至理,想到了九阳后续关隘,尤其是那至关重要的“阴阳调和”。
“是时候了…”乔天心念既定。他需一段全然不受扰的时光,潜心闭关,将石壁武学精义与《九阳神功》、《洗髓经》彻底融会贯通。那处达摩面壁之洞,无疑是最佳之选。
他悄声返回杂役房,如最寻常的扫地僧一般,默默准备。次日,他照常领取份例,却不动声色地多备了些耐存干粮——几张粗面饼,些许腌菜,一小袋米。又趁人不备,自厨房取了一小罐盐与一只水囊。这些物资,足够他在洞中支撑一段时日。
他知道,此番闭关非同小可,一旦开始,便不能再分心他顾,直至功成。而出关之时,他亦将不再是那个默默无闻的少林杂役乔天。他将在所有人察觉之前,悄然隐于少林寺,化作一道真正的“影”,潜行于暗处,只为在命运风暴降临之时,有能力护住他所珍视的一切。
夜风拂过,林叶轻响。
乔天站起身,将备好的小小包袱纳入怀中,身形如烟,悄无声息地没入后山更深沉的夜色里,向着那处隐秘的石壁洞窟行去。
他知道,风暴正在酝酿。
而他必须在那之前——
变得足够强大。
第13章 洞天别境
夜色如墨,乔天身形似一缕淡烟,悄无声息地飘至少林后山那处人迹罕至的石壁前。他屏息凝神,确认四下无人,这才运转九阳真气,将手掌按上一处不起眼的凹痕。
“喀啦啦……” 低沉的转动声在寂静中几乎微不可闻,石壁缓缓移开,露出一道仅容一人侧身通过的缝隙。一股陈年尘灰的气息迎面扑来。乔天毫不犹豫,闪身没入。石壁在他身后无声合拢,将外界的一切隔绝。
绝对的黑暗顷刻吞没视野。他不慌不忙,取出火折点亮带来的火把。橘黄的光晕挣扎着扩散,勉强照亮周身几步之地,将他摇曳的身影投在粗糙的洞壁上。
他举火四顾。这传说中的达摩面壁洞,内部比他预想的更为开阔。入口是一条短窄甬道,步入数步便见一间三丈见方的主石室。地面平整,显是经过人工修凿。四壁空寂,唯有正对入口的那面巨大石壁刻满密密麻麻的梵文与图形——那正是蕴藏武学至理的奥壁。石室一角有一方光滑石台,似是打坐之用。除此以外,洞内空荡,只积着一层薄灰,昭示着长久的寂寥。
乔天将火把插进壁间一道天然石缝,开始安置。包袱中的物事简单至极:几张粗面饼、几包腌菜、数小袋米、一罐盐、一囊清水。这便是他此后一段时日的全部生计。
他动手拂去石台积尘,权作卧榻,又清出一片净地方便活动。洞中空气清凉,却无滞闷之感,反似有微弱气流隐约流动。
“嗯?”乔天心下生疑。“此洞密闭多年,何以空气清新,犹有流通?” 他熄灭火把,静立黑暗中,闭目凝神,全力运转九阳神功,将五感提至极致。 听觉……唯有自身血流与心跳。 嗅觉……尘土、岩石,以及一丝极淡的、从洞府深处渗来的草木清气。 触觉……脸颊肌肤能捕捉到一缕极微弱却方向明确的气流!
他重新点燃火把,循那气流来向细细探查。目光最终锁在主石室一侧,近洞顶的某处岩壁。那里石色与周遭略异,清气正由此而来。
他深吸一口气,九阳真气流转,足尖轻点,身形如夜枭般悄无声息地拔起,直掠向那处洞顶。接近之时,他左手运劲于指,轻轻叩击。
“空空空……” 声响中空!其后别有洞天! 他心念电转,右掌凝聚真气,小心翼翼按上那片岩壁。触手竟非坚硬岩石,反而略带韧性。微一运力,“嗤”的一声轻响,一片伪装得与周遭岩壁几乎无异的石板竟被推开一道缝隙!更多清新空气瞬间涌入!
乔天心中惊疑,手上加劲,缓缓将石板彻底推开。一个仅容匍匐通过的幽深洞口呈现眼前!洞内有风,带着山间特有的湿润草木气息。
他略作沉吟,先将火把探入,见火光稳定,知非绝路且气息充足,便不再犹豫,深吸一口气,施展缩骨功夫,敏捷地钻入那狭窄洞口。
洞内是一条向上倾斜的天然岩缝,曲折前行十余丈后,前方隐隐透来微光。他加速匍行,很快抵达尽头。
拨开垂挂的藤蔓杂草,乔天探身而出。眼前豁然开朗!
他正身处一个凌空嵌于万丈绝壁之上的天然平台!平台不大,仅两三丈见方,怪石嶙峋,却覆有薄土,顽强生长着几丛灌木野草。一侧云海翻腾,深渊无底;另一侧峭壁笔直向上。仰首望去,离山顶仍有距离,但峭壁并非光滑如镜,时有裂缝凸起,甚至斜生出几株苍松,对于身手高明之辈——或山间灵猴——而言,并非不可攀援。
“原来如此!”乔天恍然大悟。这处隐秘通气孔,不仅解决了洞内气息流转,更是一处绝佳的隐秘出口和瞭望之所!达摩祖师当年择此面壁,果是玄机暗藏。
他立于平台边缘,极目远眺。少室山层峦在夜色中勾勒出墨色轮廓,远处少林寺的灯火渺如星辰,隐约可闻的梵呗钟声更衬出此间幽寂。一股天地浩大、自身渺小却又超然物外的感触油然而生。
一个计划迅速在他心中成型:或可在此引种耐旱野菜,甚至尝试圈养山鸡野兔,如此食物补给便能大增,闭关时日亦可大为延长。还有那只机灵的马猴“小黑”,它既能攀援至此,或可成为与外界保持一丝联系的桥梁……
心意既定,乔天重返洞内,将石板虚掩复原,既保气流通畅,又不至从外轻易察觉。
回到主石室,他再次将目光投向那面刻满武学至理的奥壁。火光跃动下,那些古老文字与图形仿佛蕴藏着生命。脑海中,那份精心整理的武学清单依次浮现:
《阴阳互济论》、《洗髓观想图》、《易筋锻骨篇》、《金刚禅定法》…… 《罗汉身初解》、《不坏体雏形》、《反弹气劲要旨》、《气血归藏术》…… 《般若掌理》、《拈花指意》、《龙爪手纲要》、《无相指诀》、《摩诃指要》、《伏魔杖法初解》、《破戒刀意》…… 《一苇渡江真谛》、《蜻蜓点水诀》、《八步赶蝉纲要》…… 《达摩剑理》、《袈裟伏魔功理》、《擒龙功纲要》、《狮子吼原理》……
二十二门武学理念,如同二十二颗星辰,在他意识的夜空中闪烁。贪多嚼不烂,必须有所取舍。
“当务之急,仍是突破《九阳神功》的关隘。”乔天自语,目光沉静而锐利,“《阴阳互济论》是根基,必须优先参透。《洗髓观想图》能固本培元,与九阳相辅相成,需同步修行。”
“护身之法,《不坏体雏形》与《气血归藏术》最切实用,一为坚盾,一为匿踪,乃生存与隐秘行动之依仗。” “攻伐之术…暂且搁置。内力与理念为根,招式技法为末。待本源雄厚,举手投足皆具威能。” “轻身之功…《一苇渡江真谛》蕴含至高理念,需潜心体会。” “至于其余…待日后有暇,再逐一印证不迟。”
上一篇:综漫:凡人斩魔,成就神通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