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地三年,废物皇子震惊朝堂大佬 第23章

作者:灯芯道人

大乾百姓同姓定居,往往一个村子都是举村搬迁。

长长的迁徙队伍拖家带口由岭南的士兵护送着行走在去往岭南的官道上,一眼望不到尽头。

第36章 刘老实的新生活

岭南,府城城郊。

一排排整齐排列的水泥房。

外边看上去虽然还略显简陋,甚至不远处是堆积的建筑垃圾,但对刘老实一家而言已经是足够遮风挡雨的家。

他们一家是一个月前在岭南府官兵的护送下从邢州过来的移民。

岭南府给他们一家发了二十两白银。

苦了三十多年的刘老实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钱摆在自己面前。

等到了岭南,便是被官员带着排起了队,给分配了房间。

房子灰漆漆的,摸上去像是石头做的,后来才知道这东西叫做水泥,城里铺路都用的这东西,是安王殿下发明的。

提到这安王殿下,刘老实发现岭南人都把安王当成了神,话里话外都是崇敬。

现在刘老实也这么觉得。

安王殿下是岭南府的守护神,以前他守护岭南府的百姓,现在他也是岭南府的一员。

他们一家是四口人,除了他们夫妻二人,还有两个男孩,一个小的七岁。

另一个大的已经十八岁,还没娶上媳妇。

按照官府定的标准,一家人分到了一个中户型,两个房间,挤一挤足够一家人住了。

年轻的书吏告诉他们,只要不在别处盖房或买房,这房子一家人可以住一辈子,不收钱。

起初刘老实觉得,这么好的房子能住一辈子也值了。

但是自从一家人去城里逛过之后,刘老实就决定一定要去府城买房,然后一家人搬过去。

那城里的房子可真漂亮,上下两层,还带个小院子。

等将来自己的两个儿子娶了妻,一家人可以楼上楼下住到一块。

虽然目前的刘老实还买不起城里的房子,但他相信,要不了多久,自己就能付得起首付。

安王殿下,体恤百姓,只要是岭南府户籍,均可以凭自己的资质去以极低的利息借贷买房。

刚来岭南第三天,刘老实一家便去府城逛了逛,路上遇到几个招工的,竟然开出一个月三两银子的月例。

而且就连自己那婆娘都有纺织厂给开出了每月二两银子的月例。

女子也可以出门挣钱了?一家人惊异不已。

底层百姓才不会管什么女子不能抛头露面。

想到自己加上大儿子和婆娘,一个月只要去打工便能赚八两银子,刘老实忍不住开始琢磨。

最终决定做出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不种地了,直接在城里做工完事。

这岭南府的粮食价格比邢州要低,街上到处都是卖吃食的。

自己去种地,一年到头累死累活不见得比做工赚得多。

最关键的是,刘老实想让小儿子在城内读书!一家人在城内做工就可以照顾小儿子。

读书啊,多么美好的词。

听说城里小学毕业的学童,都会被各大作坊抢着要,一个月能拿到十两银子。

自己的娃一定要读书,将来也要拿十两银子。

很快,刘老实找到了一份工作,是给陶瓷厂搬货,自己的大儿子和自己一起。

每天管一顿饭,陶瓷厂的东家也不敢刁难自己。

据说是安王殿下组建了一支纠察队,但凡有苛待工人的行为,都会受到严厉惩处。

今天是发薪水的日子,自己和儿子一共领了六两银子,自己的婆娘也领了二两银子。

都是成色上好,足秤的纹银。

刘老实拿着手里的银子去换成了铜钱,足足八贯钱。

看着近万枚大钱,刘老实一家激动地一晚上没睡着觉。

一家人围着床头数了一遍又一遍。

婆娘刘张氏想买一批布,给一家四口做身新衣服。

那城里卖的布,据说是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运过来的,刘张氏看着那顺滑的布料,已经眼馋了好久。

大儿子想买一支银钗,他相中了原来隔壁村的张家姑娘,现在这张家就住在离自己家不远的水泥房里。

不过,刘老实没有同意。

刘老实觉得自己一家有三个人都能赚钱,小儿子将来成了读书人,还要拿十两银子的月例。

那老张家死守着几亩地,殊不知在这岭南府,只种地有什么出息。

这眼界就配不上自己家了,自己给大儿子相中了工友赵老三家的女儿,那才是门当户对。

不过听人说,这岭南府别管大人小孩,如果不认几个字就很难说上好媳妇。

等稳定下来,让自己那大儿子也下了工没事去学堂听听课。

这狗东西还年轻,不能让他干一辈子苦力。

刘老实想想一个月前还在为生计发愁,自己儿子的婚事更是想都不敢想。

如今看着面前堆积的铜钱,如在梦里。

这才一个月,自己家就发生了如此改变,这多亏了安王殿下啊。

刚来的第一天,他曾经远远地看见过安王殿下来视察移民安置情况,安王殿下在一群官员的簇拥下,简直就是神仙人物。

第二日一早,刘老实就去割了二斤猪肉,打了一斤酒。

二斤猪肉也不过花了二十个大钱,比那邢州足足便宜了一半。

刘老实觉得以后自己家也可以经常吃肉,这可是地主老爷家的待遇。

岭南的粮食产量高,粮食价格低,百姓也舍得拿粮食喂养牲畜。

再加上李肃提供的阉猪之法,出栏周期短,自然肉价也比别处便宜。

又给小儿子买了笔墨纸砚,准备过两日便送小儿子去读小学。

路过布庄,也咬咬牙走了进去,出来时腰间夹了一匹布。

现在形容刘老实的感受就是,美滴很!

在来岭南的路上,他们一家本以为会苦上一段时间,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没想到惊喜来的如此之快。

再想想自己以前过的日子,简直觉得自己这几十年白活了。

要是早点来岭南就好了,安王殿下真是活神仙。

……

在城内某个院子里,一个人正在奋笔疾书,他正在把邢州移民身上发生的事写成密折发往京师。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时暗卫首领宗庆对接的那个唯一在岭南府的暗卫杨三多。

现在的他早就今非昔比,由于乾帝对岭南的重视,他已经由铁牌暗卫升为了银牌暗卫。

手底下也有了几十个手下,专门负责收集在岭南府的情报。

一封密信随着快马奔向京城。

……

第37章 弹劾,诤臣

岭南府的移民工作如火如荼。

自从第一批邢州移民安顿下来之后,又有几批移民先后来到岭南。

李肃干脆直接从第一批移民里招募了些人负责建设移民区。

当第一批移民两万四千余人抵达岭南时,李肃意外收到了系统给的奖励。

一份源自李肃的实际掌控人口达到十五万人的成就奖励,曲辕犁图纸。

系统还是一如既往的不搭理他,这让李肃猜想是否只有当自己达成了某些成就才能让系统给点反应。

他直接将曲辕犁图纸分发到了各州,让各州自行推广。

有了这东西应该可以让更多的人力从农耕中解放出来。

完事李肃还让人快马给京师送了一份图纸,并注明了效果。

在他看来,这东西对朝廷更有用。

无论是玉米、红薯、土豆种子还是曲辕犁,李肃都没打算藏私。

一是这些东西很容易得到和复制,二则是只有将社会的整体生产力提高上来,岭南的那些产品才有销路。

……

京城,承运殿。

大乾早朝。

乾帝坐在龙椅上听着众位朝臣的汇报。

“臣有本奏,臣弹劾安王李肃劫掠百姓,欺压朝廷官员,藐视大乾朝廷。”

一名五品御史言官出列道。

此人名叫韩业勤,是去年调入御史台的。

“嗯?你可有证据?”

乾帝抬起头目光直视韩业勤道。

自从李肃上次回京,乾帝对李肃的印象已经大大改观。

甚至在他心里,已经隐隐把李肃当成了未来辅佐太子治国的国之柱石。

如今看到有人弹劾他,自然要搞清楚情况。

“敢弹劾自己的儿子,要是捕风捉影,拿不出证据,那就贬到哪个犄角旮旯去当县令吧。”

乾帝在心中想到。

“臣这里有广阳府知府储齐修提供的证据和控书。”

韩业勤大声道。

“哦?广阳府知府为何控诉安王啊?”乾帝淡淡道。

“储齐修联合广阳府三州七县共计四十三名七品以上大乾官员血书控诉安王三大罪。”

韩业勤打开封章念道。

“其一,恶意抢夺邢州人口,致使邢州流失人口达数万人,有县甚至十室九空。”

“其二,破坏春耕,广阳府邢州春耕在即,安王派兵以兵势胁迫拐骗百姓不事生产,举家搬至岭南,良田无人耕种。”

“其三,御下不严,无视朝廷官制,岭南一七品县令竟至邢州之地欺辱邢州知州,以下犯上。”

韩业勤双眼放光,越说越激动。

“青史留名就在今日,日后史书上必然有我韩业勤的大名。”

作为一个新晋御史,韩业勤也想效仿那些历史诤臣,博一个青史留名。

如果乾帝能够再不痛不痒打自己一顿板子,效果就更好了。

说罢,将广阳府四十三名七品以上大乾官员写的血书高高举起,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

在众人的印象中,敢往朝廷递血书的无一不是有着大冤屈。

“这安王殿下怎可做出如此事啊,太霸道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