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永昌 第56章

作者:富春山居

当初福建大旱,我等也是费尽了口舌,并送了不少银子,才勉强让福建官员松口的。当然,要是没有福建各地的民乱,估计那些官员们还不一定同意…”

李自成听着郑芝龙絮絮叨叨的说了一大通,方才干脆的问道:“过去的事情,我们就不提了。不如我们就谈谈未来的事。就像朕刚刚同那些扬州议员所言,大顺是民众的大顺,不是皇帝和士绅的大顺。所以,朕想问一问你,你是否愿意捍卫福建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177章 扬州十五

虽然郑芝龙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他毕竟没有学习过后世的政治经济学,因此对于李自成的问题表现出了犹豫,过来好久才迟疑的说道:“我当然愿意捍卫福建人民的利益,但是我的力量并没有那么大,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捍卫中国人民的利益…”

李自成突然起身打断了郑芝龙的话语,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后,向着郑芝龙点头说道:“愿不愿意捍卫人民的利益,这是一个态度问题。

至于是否有捍卫人民利益的能力,朕以为这并不是一个首要的问题。既然你愿意和朕一起捍卫人民的利益,那么我们就换一个地方认真的谈一谈吧。这个地方可不适合谈这样重要的军国大事。”

虽然不知李自成想要带自己去什么地方,不过郑芝龙还是打算接受对方的安排,不过在起身时他还是对着身后的儿子交代了一声:“这种军国大事,你就别跟来了,你和李德、谢表他们一起待着吧。”

郑森很忧郁的看着父亲,他是真的很想听一听,李自成对于捍卫人民利益的高论。虽然在福建和南京,他接触过许多喜欢指点天下的文士,就算是老师钱谦益谈起朝堂的权力斗争也是津津乐道的,但是他还真没听说过如李自成这样令人耳目一新的言论。

他自从开蒙之后,耳边听的都是君子和小人的斗争,但是从未有人如李自成这样干脆的提出要以捍卫人民利益为做事的准则一说。君子和小人怎么区分?哪怕是老师钱谦益这样的大儒都是以党论区分君子和小人,并没有谈到过其他标准,因此郑森有时候还是会糊涂的。比如:君子做了坏事还能称之为君子吗?小人做了好事也不能得到称赞吗?

但是今日听了李自成这些话语,他脑子里纠结的问题突然就迎刃而解了,为什么要分君子和小人?只要看他们做的事情到底有没有捍卫人民利益不就好了。口头上再振振有词的君子,如果干的事情都是在危害人民利益的,自然就不能算是君子。

因此,国家选拔大臣,不应当看其是否被众人称赞,而是应当看其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毕竟,有些君子从来都不做事,还阻止别人去做事,他们什么都不干倒是成君子了,那些干了许多实事的官员,反倒是因为得罪了人而变成了小人,这也太说不过去了。

郑森觉得,今天听了半天李自成的言语,比在老师钱谦益身边上半年课还强,因为老师的学问太过深奥,他始终不能真正的理解进去。而李自成的话语简洁明了,一听就让人明白他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因此他还想再听听,这样有进益的机会可不多。

只是他没有想到,拦着自己的居然是父亲,这可真是令人无语。不过郑森心里也明白,父亲说的话是对的,以他现在的身份,确实不能探听这样的军国大事。而且严格说起来,李自成都没有必要和父亲说这些,因为父亲都没有向李自成宣誓效忠,双方之间还不属于君臣关系,李自成把这样的军国之事透露给父亲,已经是有些轻率了。

不过就在郑森想要出声回应父亲的时候,李自成却又对着他们说道:“既然是南安伯的长子,那么就一起来听一听吧。南安伯既然带了他过江来历练,自然就该多听听,多看看,才能增长见闻么。何况,今后的国家,不还是要他们这些年轻人来保卫的吗?就让他一起跟上吧。”

郑芝龙转头看了一眼正往台阶下去的李自成,又转过来看了看儿子,终于还是叮嘱了一句:“一会不要乱插嘴,带上耳朵就够了,这里可不是安海老家。”

说罢,郑芝龙就跟上了李自成的脚步,郑森楞了一下才一言不发的紧跟了上去。父子两人跟着李自成穿过了几道院门后,终于在一处别院内停了下来,走入了北面的一排正房。

正房内一群穿着蓝色箭衣的年青人,看到李自成进来之后都起身向其行礼问好,李自成回礼之后便说道:“地图室弄好了吗?”

一名年青人回道:“除了沙盘外,其他都弄的差不多了。”

李自成点了点头说道:“暂时用不到沙盘,我就想看看天字一号地图,能摆放吗?”

这名年青人立刻走到西边的房间打开隔门说道:“我给您拿出来,请稍后。”

郑芝龙父子跟着李自成走进了西面的房间,发现里面摆放了几张桌子,拼成了丁字形。桌子的一竖被一块白布给覆盖了,显然下面就是所谓的沙盘了。进入房间的年青人在墙角花瓶中抽出了一个圆筒,打开后拿出了一张图纸,然后走到横桌前摊开用镇纸压住四角。

郑芝龙走进一看,原来就是李自成送给自己的世界地图,不过看起来这一张更为细致一些,多了不少标注。李自成看着地图,在心里感谢了一下光荣公司,没有它出版的《大航海时代Online》,他还真不能记得这么多世界的样子。

李自成伸手指着法国上面的一处地方说道:“这就是荷兰人的故土,他们的国家就这么点大,而且现在还在和西班牙人开战。西班牙在这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佛郎机,而小佛郎机在靠海的这一条,朕称之为葡萄牙,现在似乎被西班牙人占领着。

而荷兰人其实应该叫做尼德兰联省共和国,荷兰不过是其中一省,因为荷兰省的经济人口最强,所以跑到亚洲来的大多是荷兰人,才让我们以为这个国家的名字叫做荷兰。

尼德兰联省共和国过去是西班牙的一部分,但是从几十年前开始,这一地区的人民就开始反对西班牙王国统治的抗争,直到今天这场战争依然没有结束。

当然,我要讲的不是西班牙人同荷兰人之间的战争,我要说的是,当前大半个个欧洲,就是这一块地区,都卷入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而这场战争开始于欧洲人所说的基督降世之后的一千六百十八年…”

郑芝龙终于忍不住插话道:“陛下的消息真的正确吗?您是说,这样一个撮尔小国,一边在欧洲作战,一边还在亚洲到处强占地盘,他们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实力?我和那些荷兰人也打了很多次交道了,他们看起来可一点都不像是身处战乱之中的国家啊。”

李自成点了点头说道:“确实,如果只是依赖本国的力量,那么荷兰人是怎么也抵抗不了西班牙人的进攻的。说到这个,我们又得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历史说起了,在几个世纪之前,这两个国家都被阿拉伯人所征服,然后他们花费了将近700年的时间收复了自己的国土。

虽然国土是恢复了,但是整个国家也变为了废墟,为了重建国家,他们都期望寻找通往东方的海上航路,以避开被异教徒控制的陆地通道。于是葡萄牙王室和西班牙王室先后资助了探险家去探索新航路,正是在这场新航路的探索运动中,他们发现了美洲大陆和通往亚洲的海上通道。

美洲,就是这块大陆,距离欧洲远比距离我们要近的多,只要航行2个月就能抵达这里,于是欧洲人就有了一块富饶的未经开发的处女地。从欧洲发现美洲开始,他们就从这片土地上掠走了大批的黄金、白银和各种资源,用来养活欧洲人。

荷兰是欧洲当前头号造船大国,它所拥有的船队和欧洲其他国家加起来一样多,这也就意味着荷兰人在海上贸易中占据了绝对优势。西班牙人从美洲挖掘出来的黄金和白银,最终都送到了荷兰人手上,而荷兰人则用从我国进口的货物及东南亚的香料去交换这些金银,这就是荷兰人为什么能够把战争长期维持下去的原因。”

郑芝龙沉默了下去,他在心里思考了许久,觉得李自成的分析是正确的,荷兰人在巴达维亚、台湾占住了脚,但是他们的目的还是为了控制东南亚的香料和垄断对中国、日本的贸易。

郑氏之所以和荷兰人维持着不温不火的关系,一方面是希望利用荷兰人牵制西班牙人,两个竞争对手才能抬起价钱来么;另一方面却又反感荷兰人和自己争夺对日贸易的利润,因此也难以同这些荷兰人达成真正的合作。

但是现在看来,荷兰人其实背后并没有多少实力,只是一个做转口贸易的商团而已,实力并不比郑氏强多少,这可真是白白把台湾送给他们了。过去郑芝龙以为荷兰人在亚洲的力量只是冰山一角,因此才不得不忍让三分。

在近海郑氏是不怕任何欧洲商船队的,依托大陆的郑氏哪怕失败了也能卷土重来。但是在远海,在朝廷的掣肘下,郑芝龙也是无可奈何的,哪怕打下来也守不住啊。毕竟郑氏是个商团不是一个国家,占领了马尼拉和巴达维亚后,他们还同谁去做生意?除了这些欧洲人,东南亚可都是些穷鬼,拿不出真金白银来购买那么多中国货的。

在郑芝龙沉思的时候,郑森瞧了父亲一眼后,不由小心翼翼的向李自成问道:“所以,我们是要联合荷兰人、葡萄牙人,一起打西班牙人吗?”

郑芝龙下意识的就脱口说道:“不,当然是先打荷兰人。我是说,如果真的要开战的话。”

第178章 扬州十六

李自成看了郑芝龙一眼后,也点了点头说道:“朕的看法也一样,确实要先收回台湾的控制权。拿回了台湾,我们就能切断荷兰人北上的航道,断绝他们同日本的贸易联系。

从朕拿到的资料来看,这些欧洲人同我国贸易的白银来源有二,西班牙人是从美洲运输白银到马尼拉与我贸易,荷兰人和葡萄牙人则是依赖日本的白银。所以,只要切断了日本白银的流出,那么荷兰人和葡萄牙人在亚洲的贸易网络就被切断了。

荷兰人、葡萄牙人都是依赖商业利益才能在亚洲立足,切断了他们的商业网络,也就意味着他们要么从国内调拨资源过来,要么就只能加大对于本地土著的直接压榨。而以他们在亚洲的人数,显然是不足以用武力完全压制这些本地土著的反抗的。

所以,想要清理在我们家门口的这些外来者,首先就得控制住台湾。然后再不断的挤压他们的贸易活动空间,最后我们就能拿回对于南洋的控制权力。那么南安伯,你的想法是什么?”

和尚属幼稚的长子郑森相比,郑芝龙对于整个东西洋的形势还是了然于胸的,他同李自成之间的差异在于,他无法把视野扩展到东西洋以外的地区去。这不是他不想去了解,而是欧洲人对于东亚人的信息封锁造成的。

西班牙人都已经占据了菲律宾群岛快80年了,大帆船贸易也差不多延续了这么久,但是中国商人居然依旧没能搞清楚通往美洲的航路和西班牙人的国力情况,哪怕曾经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代理商的郑芝龙也对此一无所知,这就说明往来东方的欧洲商人达成了一种默契,对东方人封锁任何关于欧洲的消息,以防止中国商人自行前往美洲或欧洲贸易。

但是当李自成为其点明了东西洋之外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情况后,哪怕这种介绍并不是那么的全面,但是对于郑芝龙来说已经有了足够的做出判断的依据了。他唯一感到惊讶的是,作为一个一直同朝廷交战的北方农民军领袖,到底是如何获得这么多海外的情报,不过想到那些来自欧洲的传教士,他又有所了然了。

听到李自成对自己的问话,郑芝龙收回了有些走神的神思,定神看着面前的世界地图说道:“根据我得到的消息,前年荷兰人发起了对于占据了台湾北部的西班牙人的战争,并取得了胜利。西班牙人无力收复被荷兰人占领的台湾北部地区,已经默认了这个事实。

由此可见,西班牙人实力不足当前只能处于自保状态,当我们同荷兰人开战的时候,西班牙人不会有任何动作。反过来,如果我们先进攻西班牙人。

我去过马尼拉,西班牙人在那里建起了一座相当雄伟的城池,并不许携带着武器的外国人入内,哪怕是那些为他们服务的本地仆人和华人工匠,到了天黑时也不许留宿在城内。

因此,我们先打击西班牙人的话,就有可能陷入一场长时间的围城战,从广州到马尼拉至少也要一旬时间,如果遇到风暴的话还未必能到。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一次性运输大量的军队到马尼拉,而且还未必能从当地获得补给,如果荷兰人插手其中,那么进攻马尼拉的军队就危险了。

所以,如果想要对西班牙人开战,至少要先把荷兰人在台湾的据点拔除,这样他们就无法轻易的对我们的的海上运输造成威胁了。只是…”

对于郑芝龙的眼光,李自成是认可的,毕竟这位可是打赢过料罗湾海战的人。因此他向着有些迟疑的郑芝龙问道:“只是什么?”

郑芝龙迟疑了一下后说道:“只是,先打荷兰人,后同西班牙人开战,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陛下眼下正要同北兵作战,还能拿得出钱来支持南方海上的作战吗?另外,陛下刚刚也说了,海外贸易的白银来自日本和美洲,我们打跑了马尼拉的西班牙人,今后美洲白银还会运来马尼拉吗?”

商人就是商人,李自成在心里不由暗暗的评价了一句,虽然赶跑荷兰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能够让他们垄断海外贸易,但是他们也还是会担心战争会影响到自己当前的收益。

在李自成注视着郑芝龙的时候,一旁的郑森则觉得脸上有些发热,因为他觉得父亲这话说的过于功利了,在他所受的教育中,道义总是大于利益的,毕竟当初郑芝龙娶颜思齐之女抛弃他们母子就是不讲道义的行为。

作为一个受害者,他自然不会赞成父亲的这种做法,否则不就是支持父亲抛弃母亲和自己是正确的了吗。更何况,回到福建这么久,他很清楚福建的海上贸易几乎都在郑氏商团的控制之下,过去那些自由商人已经越来越少了,作为海上贸易的最大得利者,在保卫中国海外侨民的问题上如此斤斤计较,实在是有些令人不耻了。

不过李自成并没有因此表现出什么不满,他对着郑芝龙坦诚的说道:“朕确实没有钱,事实上朕此次南下也是希望从南方获得钱粮来支持北方的作战的。”

郑芝龙顿时不想说话了,他心中想着,你刚刚说的这么正义秉然,结果就是想要让我自己背着干粮同荷兰人去打吗?你这不是打死了荷兰人除外患,打死了我就除一内患吗?真正是无耻之极。

李自成并不知道一脸平静的郑芝龙心里有这么多戏,他只是照着自己的想法继续说道:“不知南安伯有没有计算过,我国一年对海外贸易的规模到底有多大?”

郑芝龙的目光闪烁了一下后说道:“一年出海船只总要有三五百艘,三分之一去东洋,三分之二去西洋,出口货物的价值估计有三五百万,带回的货物大约二三百万,剩下的都是白银。大约就是这样了。”

李自成想了想后说道:“中国的耕地,万历时约有七亿多亩,北方亩产以斗计算,南方亩产以石计算,平均一下大约亩产一石稻谷还是有的,也就是说我国一年粮食产量以稻谷计算是7.842亿石,折算成稻米是3.921亿石。

按照各地农户的资料汇总,大致15-20%的粮食是用来出售以换取各种生活必需品的。以15%计算,就是5881.5万石,以每石米价8钱银计算,每年粮食市场的贸易额就在4705.2万两。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所以,几乎大部分的商品需求都在农村,这也就意味着农民出售粮食后必然要换成生活必需品,于是我国的一年商品总贸易额应当在9500万两以上。

这么一算,哪怕以国内市场最低的贸易额计算,海外贸易额度也不过才占到了国内市场的十分之一,实际比例也许更低。现在北方的米价为2两一石,扬州、南京在2、3两之间,苏州甚至破了3两,由此可见我国的粮食需要还远没到满足的程度。

南安伯你刚才也说了,从海外带回的物资,除了奢侈品之外就只剩下了白银,这也就意味着这一年进口的三五百万两奢侈品和白银,只是满足了极少数人的需要,而这些人的需求还不到粮食市场的二十分之一,以今年的粮食价格计算。

因此,对于我国来说,当前需要从海外进口的,其实不是少量的奢侈品和大量的白银,而是数量众多的粮食、棉花、黄麻、大豆、木材等大宗物品。因为相比起这些物品的海外价格而言,我们出口的生丝、瓷器及其他商品在海外价格要更高一些,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较低的价值商品去换取更高价值的商品,从而满足我国更多民众的需要。

对于商人来说,进口100万两白银显然比进口100万石大米更有利益,但是对于我国人民来说,进口100万石大米比进口100万两白银要有价值的多,因为100万两白银不过是让商人们多蓄养几个歌妓和修几个园子,可100万石大米至少能多养活三四十万人。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这三四十万人在一年里所能创造的财富,显然是要比100万两白银所缴纳的税收要多的多的。因此只要让人民明白这个道理,大家就都会主张进口粮食、棉、麻等原材料,而不是要求进口白银。

但是我们也很清楚,当前海外虽然有着广阔的土地,但是那些欧洲殖民者和野蛮人却霸占了那些肥沃的土地,他们自己开发不了也拒绝别人去开发,还要对我国前往开发土地的侨民实施侵害,比如西班牙人在马尼拉对我国侨民的两次屠杀。

我们必须要重新整理海外秩序,从而建立起海外殖民地的生产体系,并同国家形成贸易循环,这将会极大减轻我国农民的负担,并降低我国的物价。100万石稻米相当于100万亩中等耕地的产出,光是台湾所拥有的土地都已经超过了这个数目。

所以,南安伯你看,海外有着一笔最大的财富未曾开发出来,我们只需要把这笔财富挖掘出来,自然也就不必担心战争的费用问题了。我国的民众并不是没有钱,大量的白银都被储备在了那些富有人家的地窖里,他们缺乏的只是一个获得合理报酬的投资渠道,我们将会为他们建立这样一个渠道…”

第179章 扬州十七

李自成提出的用海外土地的预售来筹集作战资金的方式,顿时刺激到了郑芝龙想要同荷兰人开战的情绪。虽然战后的台湾可能大部分土地都会落入大顺的手中,但是对于郑氏商团来说,他们要的并不是台湾的土地而是想要控制经过台湾的航线。

开发海外荒土这种事,颜思齐不是没有做过,但是投入大收益小,且想要开发那些满是森林、沼泽的土地,这个死亡率其实是很高的,运气不好的话,一个拓殖村子一个冬天后就死光了。

这也是郑芝龙对台湾不感兴趣,为了能够获得朝廷的好感,他不惜将台湾的基业交给荷兰人,以换取荷兰人从澎湖列岛的撤离。在大明还没内外交困的时候,朝廷还是承认澎湖列岛是属于国土的,不过更远一点的台湾岛就不做数了。

因此,福建官员对于荷兰人占住台湾尚可容忍,但是当荷兰人驻扎在澎湖列岛时,他们就不能忍耐了。哪怕是招安了郑芝龙这样的海盗,也不能容许荷兰人在澎湖列岛建立起一个驻地。

不过,郑芝龙是不会向李自成坦诚,在台湾开荒要死多少人的问题。毕竟这并不管他的事,他唯一能够向李自成承诺的就是,郑氏愿意和大顺一起收回台湾,并视情况对占据了吕宋的西班牙人发起进攻,他只要求两点,一个是李自成应当提供至少八成的出征费用,二是战后他需要荷兰人在台南建立起来的城堡和港口。

向李自成提出想要获得荷兰人在台湾南部的城堡和港口时,郑芝龙都没考虑过失败的问题,在李自成为他讲述了关于欧洲的情况后,他对于迫使荷兰人退出台湾就已经胸有成竹了。只是这场战争他也需要李自成和他站在一起,只有李自成威慑住南都,他才能放开手脚谋划如何攻打台南大员港,否则的话他还真放心不下大陆上的这帮官员。

到了这个时候,展开对于荷兰人的作战行动就进入到了真正的实质性讨论了,李自成很快就抛出了一个新的计划道:“再讨论收复台湾的行动之前,我更想同南安伯讨论一下,一个对亚洲海上秩序重建的全盘规划,不知南安伯对于建立亚洲海上秩序有没有什么设想?”

在经历过了刚刚同李自成的交谈后,郑芝龙当然不会再把对方当成一个对海上贸易一无所知的人,虽然他过去对于海上秩序也有一些想法,但是这些想法都是围绕着维持两字打转。没办法,当他把家眷从海外迁移回安海老家之后,虽然因此获得了朝廷的势打击了自己的竞争对手,但是也将郑氏和大陆上的士绅们绑在了一起。

那些陆地上的士绅可以忍受较低的贸易利润,但却极力强调稳健。这就是郑氏之前把生丝、瓷器出售给荷兰人,而不是亲自前往日本贸易的缘故,因为在士绅们看来,一倍的利润已经很好了,从厦门到台南航程都在福建沿岸之内,风险还是可控的,但是往日本去就不一定了。

也就是这两年北方形势越来越坏,那些士绅们开始借不到朝廷的势了,才使得手中有兵和船的郑芝龙在商团内的话语权越来越大,郑芝龙断绝和荷兰人贸易,试图直接掌握同日本贸易的计划才能实施下去。

但是,不管郑芝龙怎么设想,最大的目标也不过是完全的掌握郑氏商团,并摆脱荷兰东印度公司对自己的控制而已。面对李自成的这一问,他很快就把自己的想法隐藏了起来,向着对方诚恳的请教道:“陛下雄才伟略,外臣只有洗耳恭听的份,还请陛下不吝赐教。”

看到郑芝龙把身段放的这么低,李自成微微一笑,俯下身子看了一会图纸后说道:“刚刚朕和南安伯说过,当前的海外贸易把目标放在奢侈品和金银上,这是极不健康的。

我们需要从海外进口大量的能够提高民众生活水准的生产原料、生活物资,才可以让更多的普通民众获益,并推动海外贸易的进出口额不断上升,国家也才能从中抽取关税用来养兵造船。有了兵和船,我们才能够用武力捍卫我们所建立的海上秩序,这就是国家和民众互相促进成长的双赢局面。

和人民息息相关的物产,无非就是和衣食住行有关的资源罢了。因此我们应当从海外进口粮食,不仅仅是大米,也可以是鱼类和牲畜;也可以进口棉、麻等纺织原料,在国内加工成布匹后再出口换取更多的原物料…

而要做到以上这些,我们就要建立起一个中国需求为主导的自由贸易市场,这个市场应当囊括朝鲜、日本、琉球、越南、占婆、柬埔寨、暹罗、渤泥、万丹、缅甸,甚至是印度以西的更远地区。

只要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应该去世界上寻找并生产它们。想要建立起这样一个自由贸易体系,那么我们就需要做到三件事。

第一是航海技术的发展,没有航海技术的提高,我们就不可能准确、及时、廉价的把海外物产运回国内;第二是对各地的生产进行指导,这是确保海外能够出产足够数量的物料以满足我们的需求;

第三是建立起一个自由贸易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我们要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化价值观。比如很多地区的土著只喜欢物物交易,或是如日本那样故意限制贸易限额,又或者如西班牙、荷兰人那样只想着掠夺我们的财物,如果纵容他们的话,显然是建不成这个自由贸易体系的。

孔夫子说过,大同世界要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试问,假如大家连度量衡都不一样,货币也不一样,对错的标准也不一样,那么还谈什么大同世界呢?

所以,不管是为了满足中国和世界各地人民的需要也好,为了建设夫子所说的大同世界也好。我看建立一个联系起各国之间的自由贸易体系,总是第一步。”

把做生意说的这么高雅脱俗,郑芝龙还是第一次见这样的人。说起来,他见过的出色的商人也不少了,但是没有一个如李自成这么信口开河,动不动就把孔子挂在嘴边的。郑芝龙突然就醒悟了过来,也许这就是对方能够当皇帝,而自己只能当总兵的最大原因吧。

瞧了一眼双目发光的儿子,看起来李自成的说辞已经彻底打动了这块大木头,也是,有哪个读书人听到通往大同世界的道路还能不激动的?那么说明他已经不是读书人,而是一位进入仕途的官员了。大明的读书人都是这个样子,没有入仕之前个个清高的如同国士,一旦入了仕途就立刻抛开了大义,只知道钻营结党,只求私利了。

收回了心里的感慨,郑芝龙迅速摆正了自己的心态,向李自成诚恳的说道:“若是真的能够建立起这样一个自由贸易体系,对于我国商人来说确实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一个固定的交易对象好过十个不固定的交易对象。

只是,不说其他地方了,就算是朝鲜和日本两国,恐怕也是很难接受我们提出的这个自由贸易的计划吧。这两个国家生产的东西,几乎我们自己都能生产,甚至我们生产的还更好一些。日本还好一些有金银矿山,但是朝鲜连金银矿都极少,他们恐怕很难接受自由贸易,因为这只会导致他们国内的金银大量的流出,从而造成国内的钱荒。”

李自成却摇着头反对道:“在金银被人从矿洞中挖掘出来之前,其实和石头又有什么区别呢?这世上有价值的东西,几乎都是经过了人的劳动,才产生了价值。所以财富的根源应该在于人的劳动,而不是金银本身。

只不过当前大家都不理解这个问题,认为金银才是财富,所以大家都拼命的把金银藏在地下,似乎这样就能保住自己的财富了。但是当战争和天灾来临的时候,一块饼,一匹布都比一仓库的白银更有价值,因为饼可以填饱肚子,布可以御寒,而白银连引火取暖都做不到。

作为领导文明前进的我国,纠正各国这种错误的思想,是我国理所当然的责任。在我看来,不仅我国的奴仆要被解放,让他们加入到劳动力市场,朝鲜和日本的奴仆也要被解放,让他们参与到劳动市场中去。

朝鲜和日本有树木,边上就是大海可以捕鱼,这些难道不是我国人民所需要的吗?他们本国的土地也许是不够让这么多人生产劳动,但是这个世界这么大,难道还没有土地可以让他们去劳动吗?

比如美洲这么大一块土地,就还是未开发状态,西班牙人开发了一百多年也只是采集了些金银矿,还有着大片土地都是自然状态。这么大的世界,光凭我国人民怎么够开发的了?就算是好汉也需要三个帮手,更何况在探索世界这个项目上,我们已经落后了欧洲人一二百年,想要赶上欧洲人,就不得不投入比他们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那么和我国文化相近的朝鲜、日本、越南,就是我们最好的帮手。他们为我们去开拓世界,而我们则庇护他们的劳动成果不被欧洲人掠夺。就比如西班牙人联系美洲和马尼拉的大帆船航线,根据我的猜测,西班牙人一定是从马尼拉向北航行到琉球和日本之间的西风漂流带,借助西风和洋流前往的美洲的大陆。

那么也就是说,前往美洲大陆最好的出发港就是日本中部和琉球岛,日本的港口更加优越,因为它能够补充大量的物资,还能获得人手的补充。闭关锁国的朝鲜和日本,并不符合我国的需要…”

第180章 扬州十八

郑芝龙顿时理解了李自成的意思,海外开荒死人太多,所以要找朝鲜人、日本人和越南人去开路。他寻思着,这倒确实是个办法。

哪怕他们福建人以喜好出洋贸易闻名,实际上除了那些真的想要去看看海外不同风景的理想者外,大多数人都是在岸上混不下去了,才打定注意出海去碰碰运气。

有的人一旦发了点小财也就立马回家乡购地当地主去了,不会长期在海上漂泊的。那些发了财还在海上继续航行的,多半是要遭遇不幸的,因为海上风险实在太大,航行了三个月和航行了三十年的老水手,他们遇到海难的机会都是一样的。

能够让海外藩国替中国分摊探索新航路的死亡率,然后中国占有大部分收益的话,这显然是肯定的,因为这些海外藩国的人即便是通过新航路发了财,也还是要从中国购买奢侈品满足自己的享受的,因此最终收益的还是中国的商人。

他看着面前的地图沉吟了许久,方才斟酌的向李自成说道:“我郑氏愿意替陛下说服福建的商人支持这个自由贸易体系,就是不知陛下打算如何开始?”

李自成胸有成竹的伸手在地图上一点说道:“就从法兰西开始。”

虽然郑芝龙已经竭力跟上李自成的思维了,但是这一刻他还是有些懵,他不明白这个自己今天才听到的欧洲国家和李自成说的自由贸易体系到底有什么关系,他开始有些恼火于自己的信息不足了,这让他今天在李自成面前表现的就像是个刚刚开蒙的童子。

不过他过去生涯中留下的忍耐习惯,让他更加恭敬的向李自成请教道:“臣不是很明白陛下的意思。这法兰西人似乎并没有船只来过中国,我们同他们之间相隔数万里,他们能够帮上我们什么忙?”

李自成再一次点了点地图上的法国,然后又在法国的周边画了个圈,这才平静的说道:“法兰西有没有商船来过中国不重要,重要的是,欧洲能够航行到中国的海上大国,都在法兰西边上。

打个比方好了,朝鲜、日本、越南如果靠着通向欧洲的海上贸易富裕起来了。我国却落在了他们身后,那么你觉得,我国会怎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