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永昌 第140章

作者:富春山居

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力量来自何处的张缙彦,面对李自成的时候自然会放低自己的姿态,因为他敬畏力量。

第448章 郑州二

把张缙彦送出门后,站在门口的李自成微笑着向身边的李过问道:“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

瞧了一眼张缙彦的背影,李过摇了摇头说道:“这个人的能力是有的,可惜骨头软了些。”

李自成哈哈大笑,然后压低了声音在李过耳边说道:“有骨气又有能力的,不是被我们杀了,就是被崇祯杀了,剩下的就剩下这种有能力但没骨气或者有骨气没能力的了,或者还要更糟一些,既没有骨气也没有能力。这样的人,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不错的人才了。”

李过也只能点了点头认同的说道:“陛下说的倒也不错,和那些脾气又臭又没什么本事的读书人相比,张缙彦确实已经算是不错了。不过,陛下真的打算让他接手河南巡抚的位置?那么丁魁楚怎么办?”

李自成抬头望了望天空中的星星,然后嘲讽的说道:“这位丁大人倒是个聪明人,就是有些聪明过头了。一边当着大明的忠臣,一边却又和满清勾勾搭搭。还消极抵制都元帅府下令的河南清田的要务,他这个巡抚倒是为自家做的,不是为我大顺,也不是为大明做的。

之前老子要和满人打仗,只能忍他一忍,现在既然已经击退了阿济格,大军又聚集在了归德附近,也该让这些衣冠士族知道,这天下到底谁说了算了。”

听李自成这么一说,李过倒是反应过来了,清理河南土地归属,这是都元帅府为了理清河南田籍的归属做出的重要决定。经过了多年的战乱,河南的王府庄田也好,普通百姓的土地也好,几乎都被地方豪强、士绅望族侵占了许多。

王府庄田倒也罢了,那些普通百姓的土地如果不能理清退还,那么流亡在外的百姓又怎么敢回家乡呢?没有了百姓,自然就不可能有税收,那么都元帅府靠什么养军队和官员?

这是当前都元帅府的头等大事。而这件事李自成也在军政两边都强调了多次了,不要说李过,就算是下面的基层官兵都知道清田的意义何在。宋权在这件事和都元帅府唱反调,那就确实是有问题了。

不过李过更为关心的还是另一件事,“陛下打算现在就对丁魁楚动手?不能放在击退东路清军之后吗?现在动这些归德士绅,恐怕会给我们造成不小的麻烦吧?”

李自成则摇着头说道:“这个时间刚刚好,我们刚刚打了一场胜仗,现在应该不会有人跳出来反抗我们。再迟一些,要是我们和清军打成平手,那么再想对他们动手,恐怕还真有人敢跳出来为他们说清,单个地方的士绅没什么力量,可要是各地士绅联合起来出声,那么我们还真不好下手了。除非我们能在接下来的大战中能再次大败清军,不过我觉得多铎应该比他那个哥哥难对付。”

对李自成对多铎的评价,李过倒是并不以为过分,他也点头回应道:“多铎用兵四平八稳,他在山东这一路的进攻,几乎没露出多少破绽。就算董学礼投降,也确实是在其兵势的压迫下才做出的选择,并不是如洛阳、郑州一带的黄河防线,是在我军还占有优势的情况下发生的突变事件。若阿济格这一路是多铎率领的,恐怕这支军队是不会被吸引到陈州附近去的。我看,不如就让谷可成守郑州,我带兵跟您回去东路,或许更加适合一些。”

李自成却摇着头说道:“郑州、洛阳这边还是需要一个大将镇守的。这几天从黄河北岸过来的豪强百姓带来的消息,满清的粮食确实已经接近枯竭了,他们都开始搜刮起士绅的粮食了,所以黄河北面三府才会又混乱了起来。

我们不仅仅需要守住黄河,必要的时候也要给清军一些压力,迫使满人把一部分资源集中到黄河北岸来,这同样能削弱东路清军的作战能力。

另外就是,你要继续保持和吴三桂部的沟通。从目前来看,阿济格这一次的失败,将会令满人内部出现一些问题。多尔衮试图以白旗诸王统领出外征战的各路大军,在阿济格失败后就不能不让出一路统帅的位置。

我看多尔衮是不肯让其他满人掌握一路大军的,就算是豪格被推出来担任了西征大同一路的主帅,也不过是应付一下舆论而已,豪格那一路的军队数量是最少的,所以才会打下大同之后迟迟没有南下山西,因为实力不足啊。

现在多尔衮要是再让出一个统帅的位置,我看他晚上是很难睡得着的了。所以,多尔衮也许到时宁可让吴三桂驻守河南三府,也不会让另一个满人掌握一路大军,因为他自己不能够长期在外领军作战,除非他放弃了中枢的决策权力,否则很难两头兼顾。

如果能够拉住吴三桂,那么我们至少在黄河防线上能少投入许多金钱和人工。他想把那些被我们俘虏的军官要回去没问题,不过我们要讲一个自愿原则,那些不肯回去的军官家属,请他送回来。就算是苏拜这些满人的尸体,我们也可以送回去,但是他们要拿河北那些被抓的反清义士来换。”

李过听了前面还是认同的,在吴三桂没有投降之前,他下面那些军官就算投降了也是三心二意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吴国贵,能真心投靠大顺,更多的人则如刘忠这般,看到形势不妙就又同以前的同僚上司勾搭去了。

不过他听到后面还是表达了一点不同的看法:“要是吴三桂和满人拿着那些被他们自己逼反的士绅来和我们换,我们难道也换?这些士绅当初可是在清军入关后帮着满人杀了我们不少人,他们可不是我们的朋友,满人要是杀了他们,其实也算是帮我们报仇了。”

李自成迟疑了片刻,终于还是摇着头说道:“还是要换,不是因为我不记得他们干了什么,而是必须要给他们一条出路,否则这些士绅就会同辽东汉人那样,死心塌地的追随满人去了,到时我们面对的敌人就更强大了。

现在我们要对付的主要敌人还是满人,其他人只要不挡都元帅府的路,都要给出路。就好像如宋权这样死心塌地为满人做事的汉奸,才是非打死不可的,其他人只要不是真心效忠满人的,都可以谈。丁魁楚和归德的士绅袒护宋权的家族,这种也是要打倒的,这就是我们统一反满战线的原则。等打倒了满人之后,我们再给他们重新立规矩。”

听到李自成提起宋权这个名字,李过也顿时明白过来了。作为最先投降大顺的遵化巡抚,这人一开始相当配合顺军接收遵化地区的长城防线,就连李过当初也觉得这人应当比其他大明官僚可靠一些,但是谁也没有料到,他投满人也很快,下手还很毒辣,联合了山西士绅、将门把大顺在宣府的驻军给杀光了。

顺军南下后原本是打算要抓住宋权的家人报仇的,但是这个人倒是滑溜的很,早就把自己的家人接到黄河北面去了,不过归德宋氏是大族,宋权也只能接走自己的家人,不能把族人都带走。只是顺军还真动不了这些宋氏族人,因为归德八大望族是:沈

宋侯叶余刘高杨,宋家的宋纁是嘉万时期的名臣,因此宋家和其他望族都有着多次的联姻,顺军不可能把宋氏连根拔起。

而且宋权的祖父宋旸是宋纁堂弟,一辈子仅为乡饮大宾,并无功名,以经商为业。他的父亲倒是做过山东福山县令,但是不到三年就去世了,因此宋权在归德宋氏只是偏枝而已,总不能为了偏枝把主干给砍了,那样归德士绅都要恐慌起来了,因为宋权本人和沈、叶、刘三家是直接联姻的关系,真正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

原本宋权这事,到了这个程度就追究不下去了,毕竟跟着吴三桂投降的山海关总兵高第的老家也在归德,对于宋权家族不依不饶,那么高第的家族会怎么想?所以,都元帅府最终还是选择了安抚地方为先,没有急着清算这些汉奸家族。

只是在李自成击败阿济格之后,河北的逃人纷纷有了逃过黄河的机会,他们也给顺军带来了河北的大量消息。李自成这些日子之所以驻扎在郑州不动弹,除了给阿济格军施加压力,震慑那些地方豪强接受整编外,就是从这些河北逃人口中了解满人在河北究竟做了些什么。

于是满人在京郊的圈地行动和屠杀不肯交出土地的百姓的事迹,很快就从这些逃人口中一一道出了。听到这些事迹之后,那些原本真的相信满人是来帮助大明复国的士绅豪强也都哑口无言了,因为满人既然在北京四郊圈地,显然就是要常住的意思,那么就算满人剿灭了顺军,难得还会把北京还给朱家吗?

到了这个时候,大家开始认为,满人入关其实和蒙元入主中原是一样的,都是想要占据汉人的土地,并把土地上的汉人变为自己的奴隶。到了这个时候,不少士绅豪强才开始失去对于满人的期待,不再既希望于满人来解救大明了。

于是同时,李自成也正式把那些真心投靠了满人的汉人称之为汉奸,表示要开除这些人的民籍和国籍,其中为满人上“治平三策疏”的宋权就被视为了关内汉奸的代表人物。李过终于意识到,李自成给宋权戴上汉奸这个帽子,可不是白戴的。

第449章 怀庆一

50岁的瓜尔佳·吴拜站在怀庆府城的墙头看着沁水,在满人中他这个年纪还能骑马作战的其实并不多。满人以小族和大明纠缠几十年,付出的代价就是族内几乎没什么高寿者,哪怕年轻时没有战死,到了四五十岁时也会因为伤病而早早去世了。

所以瓜尔佳·吴拜今年已经从正白旗梅勒额真转为了内大臣一职,这不仅仅是体力上不适合征战了,也是听从摄政叔王的命令监视宫廷动静,才需要从军中转入宫内办事。

瓜尔佳氏的发迹始于吴拜和苏拜的父亲武理堪,在跟从努尔哈赤征战的过程中,武理堪在击败九族联军和明军四路进攻时都有着出色的表现,只不过因为早死才没有进入到八旗核心的决策层中。

不过吴拜和弟弟苏拜的勇猛并不弱于自己的父亲,所以吴拜十六岁跟着努尔哈赤征战,到了黄台吉即位后就成为了十六大臣之一,佐镶白旗。

说实话,吴拜兄弟的地位其实是很尴尬的,他们的父亲虽然是两黄旗出身,但是因为死的早,所以两兄弟并没有获得多少照顾,反倒是在黄台吉时期,虽然两黄旗换了两白旗,吴拜却被提拔起来成为了镶白旗的高级将领。

所以,吴拜兄弟虽然应当属于多尔衮兄弟的奴才,但是吴拜心里真正感激的还是提拔自己的先汗黄台吉。但是在两白旗和两黄旗的抱团斗争下,吴拜兄弟也只能支持多尔衮,否则的话瓜尔佳氏就失去了立身之地。

当然,豪格平日里的作为,也没让吴拜看的上,因为豪格同其父汗不同,只在意身边的亲信,完全不在意那些其他旗分中大将的感受,讲的坦白一些就是,豪格作为旗主没问题,但是作为大汗则过于偏向本旗了,少了几分公心。

而多尔衮这边虽然平日里也偏向两白旗,把好地圈给了两白旗,把坏地给了两黄旗,但是却不会去盲目的打压除了两黄旗之外的将领。反正多尔衮和豪格都是爱新觉罗血脉,不管谁登上汗位,对于吴拜来说都没什么区别。

只不过谁也没想到,多尔衮阻止了豪格登上汗位后,自己也没拿到这个位置,反倒是落在了福临身上,这个局势就变得更加诡异了。作为多尔衮的心腹之一,吴拜清楚多尔衮并没有真正放下对汗位的追求,而是想要先征服了中国之后再以此不世之功登基。

他们这些多尔衮身边的人也只能跟着对方走下去,因为不管是汉人还是满人,为了争夺大位从来是不怕流血的,哪怕吴拜再感激黄台吉对自己的恩德,也不会拿着瓜尔佳一族的性命去冒险。

只是令吴拜没有想到的是,他寄托以希望的弟弟苏拜,居然会折损在南征之中,这对于他和瓜尔佳氏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他退出军中转任内大臣后,苏拜就接替了他的位置,成为了瓜尔佳氏在军中的代表,等待着瓜尔佳氏的其他人成长起来接过这个责任。

在两白旗和两黄旗的争斗没有出结果之前,连多尔衮都不敢把军权交给其他人,他们瓜尔佳氏自然也要牢牢把持住军中的势力,否则一旦发生变乱,瓜尔佳氏连自保之力都没有了。

就在吴拜为瓜尔佳氏的未来忧心忡忡的时候,他的儿子郎坦大踏步的走上了城头,然后朝着吴拜走来向其抱拳行礼后说道:“阿玛,杨珅回来了。”

吴拜收回了按着女墙的手,转过身来对着儿子说道:“把他带上来,然后你在登城道守着,别让无关之人上来了。”

郎坦答应了一声,就转身快步走下了城,很快一身小商人打扮的杨珅就走上了城头,他看到吴拜的身影后立刻行了一个庭参礼,然后大声报着自己的名字向吴拜问好。

吴拜挥了挥手不耐烦的说道:“上前来说话,我特意把你找来这里说话,就是不想让太多人知道这件事,你就别叫唤了。李自成是怎么说的,你细细说来我听。”

杨珅也不敢怠慢,自从吴拜南下之后,军中大小事务就由其决定了,阿济格现在倒是像一个甩手掌柜了,几乎不再过问军中之事。而吴拜稳定了军心之后,就令吴三桂找人和李自成进行沟通,杨珅心里其实也很紧张,生怕被吴拜看出他和李自成那边早有勾结,哪事情可就不妙了。

他定了定神,便走到距离吴拜二三步的距离,双手贴着大腿一脸恭敬的说道:“永,是李自成说了,换人可以,不过两白旗只能换尸体,其他人只要手上没有血债的,都可以换。”

吴拜顿时皱起了眉头说道:“什么叫两白旗只能换尸体?李自成是怎么说的?”

杨珅吞了口口水后说道:“李自成说:大顺和大清之间本无仇怨,而且此前摄政王还写信给他,约他一起覆灭大明,但是摄政王却出尔反尔,打着为大明复仇的旗号攻击大顺,因此这次战争完全是两白旗诸王的责任。因此他说,他和其他六旗没仇,但是和两白旗却是结仇了,因此在没有结束战争之前,他不会释放自己的仇人。”

对于这个回答,吴拜并不感到意外,要是换了满人俘虏了汉人的重要人物,他们也是不会释放的,只不过李自成的态度实在是有些微妙,不肯把活的两白旗放回来,却又愿意释放其他非两白旗的俘虏,这就使得他想要中断谈判的念头也打消了,因为他也不愿意得罪那些被俘满人的家属,能救而不救,那些家属必然会把怨气发泄到他身上。

在心里反复衡量了一会,吴拜终于又开口问道:“那么罗洛浑贝勒呢?他可不是两白旗,总不用换死的了吧?”

多罗衍禧郡王罗洛浑,正是吴拜不得不开启和顺军换人谈判的问题所在,要是他战死了倒也罢了,可现在大家已经知道罗洛浑没死,被顺军给生擒了,就不能不救他出来,否则阿济格这次战败的责任就太大了,哪怕多尔衮也很难为其周旋。

而吴拜也很清楚,阿济格之所以会这么听从弟弟的命令把军权交给自己,也是不愿意承担和顺军谈判的责任,更不愿意承担谈判失败的责任。所以乐的把麻烦丢给自己,然后躲在一旁逍遥去了。吴拜对阿济格不能说没有怨气,因为他没把自己的弟弟给带回来,不过他倒是没有怀疑阿济格是故意这么干的,因为罗洛浑这样的旗主都被阿济格丢给李自成了,相比之下苏拜没能回来倒也没那么不能理解。

只是听到吴拜的问话,杨珅的脸色似乎有些异样,吴拜顿时吃惊的追问道:“难道李自成把

罗洛浑贝勒给杀了?”

虽然脸上显得很惊慌,但是吴拜心里倒是感觉松了口气,要是罗洛浑就这么死了,接下来的事情反而就好办了,对死人尊重一点,反正都是无所谓的,至少还能再塑造一个英雄出来激励一下满人。

杨珅显然是误会了吴拜对于罗洛浑的关心,他赶紧解释道:“多罗衍禧郡王一切安好,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只是,只是他不愿意回来。”

吴拜这下是真的吃惊了,他瞪大了眼睛看着杨珅问道:“什么叫他不愿意回来?他和你说来什么?你细细的说来,一个字都别拉下。”

杨珅回忆了一下后说道:“我向李自成询问多罗衍禧郡王的近况,李自成就把郡王叫了过来,然后当着我们的面说:郡王的父亲代善虽然杀戮了不少汉人百姓,不过郡王此次南下并没有发现残害百姓的事迹,当然他的部下是干了不少这样的事。看在郡王主动向顺军投降并合作的份上,都元帅府决定赦免郡王的战争罪,允许他来去自由。

然后郡王就对着李自成和奴才说道:满人,包括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做了许多对不起汉人百姓的事情,他觉得自己应该留下来为他们犯的过错赎罪。另外,郡王还给了奴才一份报纸,说让奴才带回来给摄政王他们看看。”

吴拜从杨珅手中接过了一张叠的很好的小方块,不过等他展开之后又很快递了回去道:“我不认识汉字,你念我听。”

杨珅接过报纸一脸的无所适从,吴拜看他的样子不由狐疑的问道:“我不认识汉字,难道你也不认识?”

杨珅想着我要是不认识字就好了,他为难的向吴拜说道:“这上面有不少犯忌讳的词句,让下官念出来是不是不好,要不大人还是带回去请师爷给您念一遍吧。”

吴拜顿时怒道:“让你念就念,哪来这么多废话,我们满人没你们汉人这么多忌讳。”

听到吴拜这么说,杨珅只得拿起了报纸给吴拜念了起来,结果吴拜也是越听越心惊,最终主动叫停了杨珅道:“这样的东西你也敢带回来,你就不怕掉脑袋吗?”

杨珅哭丧着脸说道:“下官也不想带回来,但要是摄政王从其他地方拿到这张报纸,下官和大人的下场岂不是更加糟糕?”

吴拜沉默了数息,就从杨珅手中拿过报纸小心折好道:“我让人用三百里加急给摄政王送去,这不是我们做奴才该知道的事…”

第450章 怀庆二

让吴拜都不敢听下去的文章内容,其实是罗洛浑以爱新觉罗的身份对满人起兵反明的事件做了一个科普性说明。这篇文章先说明了满人并非金辽时代的女真人,而是从更北面的冰原迁移下来的部族,因为得到了明朝的接纳才在建州定居了下来,从此被称之为建州女真。

土木堡事变之后,被明人安置在建州的女真三卫在首领李满柱的带领下开始反叛大明,入侵辽东等汉人居住区,由于女真人的时叛时降,终于导致了成化年间的明军大举出动清剿建州女真的事件。

因此所谓的七大恨:曰未尝损明边一草寸土,明无端起衅边陲,害我祖父,此恨一也。这话根本不能成立,因为建州女真居住的地方就是大明的土地,而先攻击汉人平民的也是一些建州女真中的败类,大明不过是保卫自己的国民才对女真人进行了反击而已。

罗洛浑批七大恨还有理有据,虽然不怎么中听,但也没有过多的指责努尔哈赤,只是讲述了明朝和建州女真之间关系从良好到恶化的一个转变过程。但是文章的后半部分,对黄台吉所坚持的同大明的战争,则进行了相当激烈的批判,并且文章后半部分已经不是讲述事件了,而是直接在攻击黄台吉这个人了。

假如说文章的前半部分吴拜还觉得也许不是罗洛浑的手笔,也许是李自成找的什么人替罗洛浑写的,因为对满人的历史写的太详细了,就算是满人自己都不清楚,罗洛浑要是有这样的见识早就在宗室内脱颖而出了。

但是文章后半部分对于黄台吉的攻击,却又让吴拜觉得也许确实是罗洛浑写的了,因为别人根本写不出这些字里行间的怨气。罗洛浑应不应该怨恨黄台吉,吴拜觉得还是有可能的,虽然有些事情大家不说,但是满人心里都清楚,岳讬要不是病死在出征途中,恐怕未必会有什么好下场。

黄台吉虽然看起来仁厚,但是对于威胁到自己地位的人是不会心慈手软的,这点从黄台吉对自己亲兄弟姐妹的处置就能看的出来。

在岳讬最后一次出征前,其实黄台吉对于这位最支持自己的侄子就很不待见了,比如一次黄台吉招待蒙古亲贵射箭游戏,岳讬说自己胳膊受伤无力不能射,但黄台吉强使其射,结果岳讬没能拉开弓,愤怒下就把弓箭丢在了地上,但黄台吉抓住这点不放,找人议了岳托的罪,把他贬到了普通贝勒行列。

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清楚,随着黄台吉取消了四大贝勒共治的局面后,稳固了汗位的黄台吉虽然没有了挑战自己的对手,但是岳托却威胁到了豪格的地位,因此黄台吉对于岳托的敲打,对于多尔衮的抬举,其实就是想要降低岳托的人望而已。

满人对于这种事其实并不陌生,因为当初努尔哈赤的长子广略贝勒也是一点错都没有,但因为挡了其他贝勒的上升道路,从而被诸贝勒联手攻击,最终为努尔哈赤软禁处死。岳托要是不是病死在出征途中,等他回来后也未必会比广略贝勒的下场好多少。

作为岳托的嫡子,罗洛浑对于黄台吉当然是怨恨的,毕竟没有他父亲对黄台吉的坚定支持,当初黄台吉能否坐上汗位还真是个未知数,因为黄台吉在四大贝勒中的势力是最弱小的。但是对于黄台吉忠心耿耿的下场,就是不得不病死在外头,罗洛浑又怎么会不觉得委屈。

只不过现在的黄台吉在满人中的声望还是相当高的,因为大明终于被他拖垮了,罗洛浑在国内当然不敢表露出来。但现在人家在李自成的保护下,想说什么也就大胆的说了。而且吴拜隐隐觉得,摄政王看到这篇文章也许会恼火,但未必会禁止这篇文章传播,因为打击黄台吉的名声,对于摄政王来说也是乐见其成的。

但吴拜一点都不想掺和这种事情,因为稍有不慎就会船破人亡,把这份报纸送去北京,由摄政王去处置就是他眼下最好的选择了。

只是虽然封存了罗洛浑的文章,吴拜也知道自己今次和李自成之间的谈判算是失败了大半,写了这样文章的罗洛浑当然是不敢回来的,反正多尔衮也没法动他的家人,因为他也是姓爱新觉罗的,他的家人其实也是多尔衮的亲戚。

吴拜一时也搞不清楚,罗洛浑贝勒到底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了,这么不管不顾的投降大顺,难得他觉得自己会有个好结果?但,有一点他倒是清楚的,就是罗洛浑贝勒的投降,必然会在满人中掀起一场大波涛,而阿济格想要完全没事也是不大可能了,满人因为罗洛浑贝勒丢掉的脸面,他总要承担起来的。

吴拜把报纸贴身放好后,就有些意兴阑珊的对着

杨珅说道:“换人的事你盯着点,先把满人换回来,然后再考虑那些汉官。”

结果杨珅却又对着他说道:“大人,恐怕这也不行。李自成说,要先换完汉人,然后再讨论满人的交换问题。不过满人的尸体倒是可以先换回来,不过我们要支付棺木和运输的费用。”

吴拜有些恼火的看着他说道:“你到底是怎么和李自成谈的?他说怎么换就怎么换?难得我们一点讨价还价的余地都没有?”

杨珅沉默了片刻,终于还是忍不住出声说道:“可我们必须要把人换回来,但李自成他们却没那么急迫,因为我们拿来和他交换的,大多和顺军没什么关系,他们都是些本地的土贼。除非把东路和西路被俘的顺军官兵送过来,不过我没有这个权力做出承诺啊。”

吴拜楞了一下,终于没法指责对方了,因为杨珅说的是实话,要是在大明朝,这些满人俘虏早就变人头军功了,哪里还能拿来换人,至少他也是不愿意拿明军军官去换什么辽东汉人的。

就在吴拜沉默的时候,杨珅突然压低声音说道:“那边已经说了,苏拜大人的遗体会放在第一批交换名单上,只要交换行动开始,就会运过河来。眼看这天气要热起来了,到时遗体恐怕不大好保存。”

吴拜的眼神闪烁了一下后,终于开口说道:“我给你的那份名单上的人都找到了吗?”

杨珅回想了一下后说道:“大约有14人还活着,34人死亡,剩下七人失踪。”

吴拜虽然早就见惯了生死,也被这个数字给惊了一下,他给杨珅的这份名单,已经是精简了又精简的八旗亲贵子弟的人员名单,这些名单上的人就连吴拜都觉得可为满人日后的中坚骨干,但是没有想到这一次居然会都折损在河南。

他在心里默默的想到,这确实是一场类似于松锦大战的损失了,当日曹变蛟亲率部下夜冲本军大阵,直抵中军,连黄台吉都抽刀出来准备上阵了,那一夜也死了相当多的亲贵子弟。只不过,那一次死的还算值得,毕竟最后满人还算赢了,但这一次死的都不知有没有抚恤,因为这是一场败仗。

这样的仗,满人还能打得起几次?吴拜在心里暗暗的问了自己一句。哪怕之前对于摄政王的诸多决定从不怀疑的吴拜,这一次也对入关的决定有些疑惑了。他们好不容易才打倒了一个腐朽的大明,难得还要继续同一个新生的大顺继续作战下去吗?满人的血真的流不干?

对于满人前途的不确定,令吴拜也有些英雄气短了起来,他思考再三终于还是没有下令中断谈判,而是对着杨珅说道:“先把那些满人的尸体交换回来,在交换没有完成之前,我军不会越过沁水以西,但李自成也不能让军队越过沁水以东,否则这场交换只能终止。接下来的事,你去和那边继续交涉,我先回卫辉去把那些囚犯都调动过来…”

当杨珅走下城墙后,郎坦也从登城道走回了父亲身边,他向着父亲拱手问道:“接下来我们是要准备守城战了吗?”

吴拜看了看他摇着头说道:“顺军应当不会过河了,我们这里的战争已经结束了,接下来就要看十王那边的进展了。”

郎坦不过20上下,正处于想着建功立业的年纪,之前他都在宫内上值,这次好不容易才跟着父亲来前线,自然是想要上战场,而不是在这里无所事事的。因此他有些不太满意的说道:“摄政王派父亲下来,恐怕不是让父亲在这里观望避战的吧?”

郎坦并不知道,他之所以一直被困在宫内不得进入军中,他父亲也是出力甚多,因为吴拜并不想让这个儿子去战场上搏杀,他觉得瓜尔佳氏在战场上流的血够多了,有着弟弟在军中维持影响力,那么等到郎坦成熟的时候,外部的战争也该打完了,接下来郎坦只需要做一个皇帝身边的近臣就够了。

因此听到儿子的抱怨声,吴拜忍不住就出声呵斥道:“你懂什么叫打仗?你祖父当年带着几十骑就敢冲击上万明军,为什么?因为四路进攻赫图阿拉的明军败了三路,这一路就是被吓住了的傻狍子,只要在后面赶一赶,他们自己就乱了。

这支军队从河南败退回来,士气早就跌落到谷底了,摄政王是让我来稳定军心的,不是让他们继续作战的。要是顺军北上,我也不会让他们守城,而是放弃河南三府退到保定去,引诱顺军主力北上,好让十王那边往徐州进攻…”

第451章 扬州一

刊登了罗洛浑文章的报纸,不仅让吴拜这样的满人老将感到震骇莫名,在南方也同样引发了巨大的议论。说来也是可怜,大明和满人打了二十余年的仗,但是除了一些在北方当过官的在乡士绅了解满人和蒙古人之间的区别,大多数读书人几乎都搞不清楚满人和蒙古人的区别。

在许多读书人的脑子里,满人和蒙古人一样,都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对于满人的印象不是来自于实际中的满人形象,而是说岳全传中的女真人的形象,耳边挂着两条貂尾,浑身的羊膻味,穿着铁甲的重骑兵,这就是他们想象中的建州女真。

而有这样概念的读书人已经算是难得关心国家大事的秀才了,更有一班读书人只是埋头于四书五经之中,对于满人和大明的战争一无所知,只是知道北方出现了李自成这样的反贼,正在祸乱天下。

这也是南方士绅把顺军视为主要敌人,而不是把入关的满人视为主要敌人的原因。因为满人虽然多次入关,但是只要能够抗住,那么满人终究还是要回辽东去的,地方上依旧是士绅的天下。但是反贼经过的地方,士冠之族都失去了家业,甚至连性命都保不住,因此只能往南方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