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永昌 第132章

作者:富春山居

他只能叹了口气说道:“我们的骑兵还是不足啊,遇到这样的大骑兵集群,只能先考虑防御,接着才是寻找击败他们的的机会,只要他们不想留下来和我们纠缠,我们几乎很难留住他们。要是阿济格连郑州都不停留的话,我们恐怕已经失去了重创阿济格主力的机会了。”

李过对此倒是不以为然的说道:“以步对骑,能打到现在这个样子已经相当不错了。如果骑兵不是一门心事的要和步兵对战下去,那么步兵是没有可能击败骑兵的。

臣以为,让阿济格这样跑回黄河北面去也未尝不是好事,至少我们就可以保存力量和东面的清军进行决战了。不过臣以为当前最为要紧的,反而不是追歼已经没有了战意的阿济格部,而是另外两件事。”

李自成收回了自己的思绪,看着李过问道:“奥,你觉得当前最为重要的是哪两件事?”

李过坦率的说道:“一个是督促各地抓好春耕工作,为了保证春耕的人力,河南战事应当尽快平息,然后把那些丁壮放回家去;第二个就是对洛阳

刘忠所部的处置,我军若是直接打到洛阳去,不仅拉长了战线,还妨碍了让民夫回家春耕的大计。臣以为,应当派人去劝说刘忠重归都元帅府,毕竟他没有公开的投降清军,应当还是会接受陛下的劝说的。”

对于刘忠退避洛阳观望形势,在阿济格南下过程中和清军保持默契互不开战的行为,都元帅府上下都知道此人已经背叛了大顺,无非就是还没有和清军谈拢投降的价钱而已。如刘宗敏、袁宗第此前都主张,击败了清军之后,一定要对刘忠实施军法,让其为黄河防线的崩溃担负起责任来。

只不过此前顺军对于击败清军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因此对于刘忠的问题只是浅谈几句,并没有做出最后的结论。毕竟当前顺军最大的敌人是清军,而不是一个首鼠两端的墙头草。李过此时向李自成正式提出了宽大刘忠的建议,显然也认为阿济格军是无法再翻盘了,因此才会抱着尽快结束河南战事的想法,提出了这一意见。

李自成思考了片刻,宣布结束了会议,然后留下了李过去后堂单独交谈。在县衙的小客厅内,李自成向李过说道:“你刚刚说的不错,假如我们要清算平南伯在战争初期的错误,搞不好真的会把他逼到清军那边去。

洛阳是连同河南和陕西、山西的关键,要是平南伯真的反叛了,我们还真不得不派出军队打通这条通往陕西的通道。否则,我们就很难同陕西、山西联系上,这对于将士们的士气会有很大的打击,毕竟要是我们战胜了清军,怎么还能同老家断了联系呢。

但是,洛阳的地位是如此重要,就算要赦免平南伯也不能让这个人继续待在洛阳了,所以我想把他调动到徐州去,但是平南伯的手下暂时不能调动,以免引发这些思想不够稳定的将士胡思乱想,从而引发意外的骚乱。

我的想法是,短期内你坐镇洛阳,一方面震慑洛阳地方上的豪强,恢复洛阳的民生经济;另一方面就是消化掉平南伯的部队,刘忠这个人没什么值得我们重视的,但是他下面的将士还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不能把这些人和刘忠捆绑在一起。”

李过思考了半响后,就向李自成回道:“陛下所言极是,洛阳此地对我大顺确实重要,不能令落在一个不可靠的人手中。只是,我该以什么名义去整顿刘忠的部队呢?”

李自成看着他说道:“经过这一次和清军对战的经历来看,旧的军队编制显然是已经落伍于时代了。如果我们继续延用明军的那一套编制,那么就很难在短期内压制住清军。

而新式陆军虽然有着不少毛病,但有一点却是无可置疑的,就是新式陆军的战斗意志要比旧军队高的多,因为新式陆军的士兵并不是为将主和皇帝打仗,而是在为国家而战。

过去武人通过杀人获得荣华富贵的军队招募,虽然能够招揽到一群具有武力的士兵,但实际上大多是各地的恶棍,这些人加入军队的目的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在军队这个组织的庇护下,他们的恶习就更加的被放大了。

这样的军队用来残害百姓是行家里手,但是用来对战满人和蒙人这样的外族敌人,则又会变得胆怯无比,左良玉的部下、江北四镇的官兵,几乎都是这样的武人。

我们要改造大明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就不能不改造军队,如果没有一支敢于维护国家利益的军队,那么这个新的国家就无法生存。所以,今后大顺境内的所有军队都要进行改造,我们要把那种加入军队只是为了升官发财的人剔除出去,用忠诚于国家和服从于国家法令的平民组建军队,这样才能改变大明军队中的陋习。

今次清军南下的过程中,虽然有一些人向满人屈服了,但也还有一些人经受住了考验,比如陈永福、刘芳兴等人。我的意思就是,以陈永福、刘芳兴的部下为基础,再加上刘忠德部下和一些愿意参军德本地团练武装,组建第六师,负责黄河沿线的防御。

等到这支军队重建完成,洛阳地方恢复了,那么刘忠所部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在我军和清军东路军打出结果之前,你就坐镇洛阳…”

经过了一番长谈之后,李过接受了新任务。在其离开后,李自成又叫李来亨将各地的代表叫了进来。

第422章 追击13

面对带着面具的刘汉臣,李自成当然知道对方为什么会带这个面具。虽然下令对襄城读书人进行报复的并不是他,但是作为义军领袖,这个责任只会落在他头上。

某人能够翻看李自成脑子的大部分记忆,虽然李自成看起来对罗汝才等义军领袖不留什么情面,但是这些义军领袖对于平民的作风,可并不值得普通人同情。

比如罗汝才虽然对义军兄弟不错,看起来很讲义气,但是他对于普通百姓可就没这么仁慈了,罗汝才好色,娶的小妾不知有多少位,但这些小妾可不是自愿跟随他的。之所以李自成杀了罗汝才后,大多数罗汝才的部下还是跟随了李自成,就是因为罗汝才并没有恢复社会秩序的打算,只想着凭借自己手中的武力,继续过军阀的生活。

李自成和这些已经习惯了乱世生活的义军领袖不同,虽然他确实想做皇帝,但至少还是希望能够让天下恢复太平的,所以在打下开封后他放过了和自己对抗的陈永福,打下宁武关时又放过了抵抗义军的军民,但是他手下的一些将领却并不这么想,他们总希望毁灭那些敢抵抗自己的力量。

作为现在的大顺皇帝,李自成对于部下们做的一些出格的事只能承担起责任来,但也不会主动去提及这些部下犯下的错误,这只会破坏了内部的团结。因为这是乱世,每个加入义军的人,那个不是绝望了才拿起了武器反抗朝廷的,他们连自己的命都不顾惜了,如何还能去爱惜其他人的性命。

哪怕李自成体内住的是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再看过了李自成的记忆之后,也放弃了以后世的价值观念来评价义军作为的念头,因为两边就不是一个世界,你不能指望一个对世道已经绝望的人还要去遵守什么道德观念,大多数加入义军的人,其实都没想过自己能活到看着大明灭亡的哪一天。

李自成不主动提及刘汉臣的面具,刘汉臣自然也不会提及这个令自己蒙受耻辱的身体缺陷。他选择都元帅府,只是为了能够让襄城百姓免受战火,并不是真正的对顺军消除了成见。不过今天李自成在民众面前宣称,都元帅府要帮助百姓重建家园,并恢复河南经济的决定,还是让刘汉臣对李自成的观感稍稍有了一些改变。

陪同刘汉臣过来的张永祺,进门之后就向李自成说明了襄城此前投降清军完全是自己一人的主张,面对这位襄城读书人中颇有影响的人物,李自成很快就打断了他的请罪说道:“过去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朕刚刚在百姓面前也说了,当前最要紧的急务是帮助河南百姓重建家园和保证今年的春耕,其他问题都可以放一放。你们两位代表襄城百姓过来,想必也是为了让襄城百姓安居乐业,而不是找朕算账吧?”

面对这样坦诚的李自成,刘汉臣和张永祺一时也被堵的说不出话来,不过很快刘汉臣就反应了过来,向着李自成拱手说道:“陛下之宽宏大量,草民在这里代襄城百姓谢过了。”

刘汉臣和张永祺其实并不能算是草民,只不过两人在李自成面前如此自称,其实也是委婉的向李自成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就是他们虽然愿意代表襄城百姓投向都元帅府,可本人却没有出仕新朝的意思。

李自成只做听不懂两人话语中的意思,只是向两人谈起了自己和通许县百姓说过的赈济方式,然后向两人询问可有什么要补充的地方。

刘汉臣和张永祺对视了一眼之后,刘汉臣便向着李自成说道:“陛下说的这个赈济方式确实很不错,草民以为,如果地方上真的能够落实下去的话,一定会有很多人受益。只是,对于那些清军没有经过的地区,但此前却多次被战火蹂躏的地区该怎么办?这些地方上的百姓,所面临的痛苦其实也不亚于今次被清军蹂躏地区的百姓啊…”

李自成对着刘汉臣点了点头后说道:“刘先生说的不错,不过都元帅府没有这么多人手去调查各地的情况…其实最好的办法还是组建县、府、省三级议事会,由本地代表组成的议事会对于本地的困难总是清楚的,他们可以和都元帅府沟通,说明本地的困难,也好让都元帅府有的放矢。

另外,都元帅府也没有这么多人手去地方上救助每一个家庭,其实议事会负责本地民生事务,然后向都元帅府请求拨款,是最简单快捷的办法。所以,朕希望河南的有识之士能够推动各级议事会的组成,并尽快让议事会成为本地百姓出声的地方…”

从下午到晚上,李自成一一接见了赶到尉氏县的十多路地方代表,算是打消了这些地区对于都元帅府的一些疑惑,并且也同这些地方上的代表达成了重建家园的共识。

第二天中午,李自成带着大军继续向着郑州方向前进,一月二十四日李自成抵达了中牟,此时刘宗敏派人传回了消息,阿济格军没有在郑州停留,而是直接退过了黄河,刘宗敏不无遗憾的在信中对李自成说道:“阿济格军过了黄河后,就重新获得了后方的接应,而我军却失去了内线作战的优势,因此他不得不下令停止了追击。”

李自成认可了刘宗敏的判断,一月二十五日,李自成抵达郑州,这座沦陷了数月的城市再一次回到了顺军手中。在郑州的东大门外,李自成看到了在城外迎接自己的刘宗敏等将领。

接到了李自成后,陪同李自成入城的刘宗敏向他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自己这次追击的过程,最后不无遗憾的说道:“这些满人跑到黄河边上时其实已经露出了不少破绽,只是我军能追击到黄河边的骑兵数量不足,所以才没能抓住机会给与他们一次重击,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逃过了黄河。这次打通了通往陕西的通道后,一定要从草原上弄些马匹回来,中原地方真的不适合养马啊。”

骑在马上的李自成也是微微点头回应道:“和满人对战,没有骑兵显然是没法给与他们重创的,我们确实要找一块能养马的地方,没有稳定的马匹来源,我们的骑兵就不可能维持并扩大。不过阿济格军既然直接逃过了黄河,

荥阳、巩义这些地方的清军逃了吗?”

刘宗敏回道:“阿济格军逃过黄河后,郑州、荥阳等地的清兵就投降了,我就派了左光先和马宝去收复巩义,接下来就要看洛阳的刘忠到底怎么选了…”

刘忠其实没什么可选的,从他放弃洛口防线避开清军退守洛阳后,他的部下已经有些不大听他的话了。作为投降李自成的明军将领,李自成对刘忠其实是相当不错的,之前义军和明军大战时,李自成让刘忠守潞安,结果刘忠弃守,李自成没有因此惩罚他,这一次又令其部镇守洛口-洛阳一线,结果他又避战了。

刘忠的所为其实已经引发了部下们思想的混乱,一部分将士认为刘忠得到了李自成如此优待,居然还不肯出力死战,未免有些辜负了李自成的信任,反过来说的话,既然刘忠可以这么对李自成,那么他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对刘忠?

还有一部分将士看到清军势大,觉得应当投靠清军。他们觉得都已经把黄河防线打开让清军南下了,为什么不更进一步直接投降呢?至少投了清军,他们还能跟随清军南下分一杯羹,像现在这样退守洛阳,既不能得到李自成的谅解,恐怕清军那边也不会满意,而刘忠自己又不能自立,因为洛阳残破不足以建立一个基业。

这两部分将士虽然各执己见,但是对于刘忠的犹豫不决都有些看不上眼,只是他们也知道,在这乱世中需要抱团才能活下去,如果不抱团的话,那么上次他们放弃潞安时就要被问责了。

而对于刘忠来说,他其实也知道投降清军已经越来越成为自己的唯一选择,他虽然感激李自成对于自己的厚待,可还没有被感动到为李自成舍弃性命的地步。

而且,在洛阳城外督促他投降的刘芳名,虽然同他颇有交情,可也是一个相当强硬的人物。刘忠也承认自己是不及对方的,而背靠着势大清军的刘芳名,更不是他能够抵达得住的。眼下刘芳名之所以没有对洛阳采取强攻手段,是因为刘芳名还想着把他手下的人马完整的接收过去。

投靠了满人的刘芳名虽然保住了自己的官职,但是他手中的部队却没有扩大,依然只有一千五百兵额,此外就是李际遇等河南本地豪强的人马约三四千,加起来大概不到六千兵力,而洛阳城内的军队则超过了一万三千多人,也就是说刘忠所部其实是被不到自己一半人马给看住了。

刘芳名通过李际遇等河南本地豪强同洛阳城内取得了联系,也不断的派人入城劝说刘忠手下早日投降大清,好在新朝挣个出身。刘芳名的策略还是相当成功的,如果阿济格军没有败逃的话。

就在城中大大小小的将领超过半数认为应当投降大清时,李际遇却突然进城给城中带来了阿济格失败的消息。李际遇之所以进城带来这个消息,主要也是想要自保,虽然他此前投降了清军,但是对他来说守住乡土才是最重要的,毕竟离开了家乡后,他就成了没有根的浮萍了。

清军南下时来势汹汹,任谁看都觉得顺军要完,加上刘忠对于防守黄河防线的态度暧昧,因此李际遇自然是要跳离大顺这条快要下沉的船,去依附势力更强盛的满清了。

只是李际遇也没有想到,看起来像是要踏平中原的清军,居然就这么轻易的失败了,阿济格毫不留恋的逃过了黄河,完全没有在郑州防守一下的意愿,这就让他们这些河南本地豪强陷入了困境了。

第423章 追击14

洛阳一代的豪强以李际遇、申靖帮、任辰、张鼎几人为首,其中又以李际遇能力最为出色,在大明、义军之间周旋而始终没有翻船,从而得到了洛阳一代豪强的追随。

只不过李际遇这一次意识到自己有可能要翻船了,过去他在大明和农民军中周旋的一个底气就是,他是为了保一方百姓,才不得不反复横跳的。而在李自成没有统合义军之前,在大明官兵开始无视朝廷权威之后,官和贼在那些还能活下去的百姓眼中都是一路货色,他们的到来都在毁灭自己的生活,因此李际遇的行为才能得到底层百姓的支持。

但是这一次投降清军,李际遇其实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因为大顺在西安建国之后对于地方上采取的恢复政策,确实要比大明朝廷强。但唯一的问题是,大顺并没有在控制区内建立起完整的官僚体制,因此即便是支持大顺的百姓,也没法被组织动员起来。

虽然李自成吸纳了牛金星等文人,打回陕西后又招揽了大量陕西籍的官吏,但大顺政权真正能够控制的地区也就是西安附近,西安以外的地方依旧是那些投降的大明官吏在管理,或者见顺军势大官员弃官回家,只能依赖地方乡绅自治了。

大顺虽然可以派出官员到地方上上任,但是这些官员孤身一人其实是很难同地方上的乡绅集团进行对抗的,在顺军势大时他们会服从,而一旦顺军形势不利,这些官员就立刻失去了权威,河北一些地区没有来得及撤退的大顺官员,就是被地方乡绅们反叛杀害的。

因此,此时的大顺政权其实并不能真正的称之为一个政权,只能称作武装集团,有武力的地方就有统治,没有武力的地方就控制不住。这也是清军派出了少量兵马西征大同,就能打下过去大明的重要边镇原因,因为清军要对付的其实不是大同镇的军民,而是顺军驻扎在大同的部队。

清军都不需要自己动手,当地不满大顺的势力就能起来消灭这些分散开的顺军部队了。也只有在徐州建立的都元帅府,某人强行从河北迁移了三十余万军民,直接把当地的乡绅自治体制给打破了,重建了该地区的基层权力架构,又实施了军屯和民屯,从而把徐州左近真正的纳入到了都元帅府的掌握之中。

这也是清军攻打济宁迟迟没有进展的原因,因为清军在这里面对的不是孤立无援的顺军,而是被动员起来的一整个军民作战体系。清军在这里几乎得不到任何支持,而顺军除了作战之外,可以把作战之外的任务分派给动员起来的平民负责,从而极大的提高了作战效率。

但并不是说,顺军没有建立起官僚体制的地方,这里的百姓就真的不支持大顺了,事实上和李际遇这些豪强相比,洛阳地区的百姓还是支持大顺管理这一地区的。因为试图建立国家的大顺和过去的流贼不是一回事,流贼只想着破坏朝廷对于地方上的控制,而大顺则试图重建对地方上的控制,这也是大顺在西安建国后就开始推行三年免征政策的原因。

像李际遇这样的地方豪强,也许一开始是打着保卫家乡的旗帜得到的家乡父老的支持,但是光靠家乡父老的自愿支持,是不能够维持一支对外抵抗流贼,对内镇压反对者的武力的,所以这些豪强到了最后都会成为地方上的压迫者而不是保护者。

和拥有广大地区可以征税的大势力相比,盘踞在河南地方的豪强们,只能提高对控制区百姓的压榨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因为你不压榨自己控制区的百姓,那么隔壁压榨的比你狠的豪强武装了军队打过来时,你能拿什么去抵抗?

崇祯这十几年的战乱,河南几乎都在战乱的中心,能够活到今天的豪强,几乎就是靠着见风使舵的本事和对内的不断压榨生存下来的。在这样的局面下,河南百姓自然是愿意支持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重建,也不愿意继续生活在这个不断内卷的豪强自治社会里的。

李际遇等背叛大顺的决定自然是得不到这些百姓的支持的,而之后他们为了清军征集粮秣搜刮地方,则更是激怒了地方上的百姓。哪怕此前清军失败的消息还没有传到洛阳,洛阳左近的百姓都已经开始出现零星的反抗了,等到清军失败的消息传来,就连一些本就对投降清军感到不满的豪强都开始倒戈了。

李际遇心里还是很清楚的,假如顺军打过来的话,清军不可能守住洛口一带,那么他们肯定会撤退到黄河北面去。那么他们这些人就剩下了两个选择,要么跟着清军过河,要么再次向都元帅府投降。

跟着清军过河其实是最坏的选择,因为他们的势力都在本乡本土,他们能跑下面的团练也不会跑,孤身一人跟着清军跑路,等于是把家乡的基业都放弃了。而且清军也不是什么善人,那些满人都是劫掠惯了的,这一次南下虽然没有多余的功夫劫掠,但是对投降的地方进行勒索却是免不了的,他们这些投降的豪强也一样要给清军将领进献财物才能换来继续统治地方的权力。

像阿济格这边,一个县令要给多少钱都是明码标价的。所以被清军任命的地方官员上任之后几乎都是贪官,他们拼命的搜刮地方,所得财物分成了两份,一份上贡给清军将领,一份打包送回家中去,不肯给清军将领送礼的官员,很快就被撤职换人了。

这种公然贪腐的官场风气就连一些士绅都有些瞧不过眼了,大明的官员虽然贪污纳贿,但脸面还是要的,大顺的官员则颇有新朝气象,几乎都比较清正廉明,但唯有这些满人任命的官员,一个个的毫无廉耻,刚到地方就开始了搜刮百姓。

但民间对于大清官吏的议论,满人并不放在心里,满人自己是很有自知之明的,爱民如子的清官难道会和他们一条心吗?只有这些被百姓憎恨的官员才不得不依赖满人。而且有了这些贪官,他们也就不必再自己动手去抢劫了,这也是一件好事。

虽然和满人打交道没多少天,李际遇倒是已经了解了满人的性格,要是他能不断的给满人提供财物,或者手中有一支军队,那么满人还会对他以礼相待,可要是他啥都没有,那么就别指望满人再多看他一眼了。满人就是一个极为现实的存在,没有利用价值的人是不值得他们尊重的。

所以包括李际遇在内的大多数豪强都认为,还是应当留下来,毕竟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狗窝。但是想要留下来就要重新获得都元帅府的接纳,李际遇他们可不觉得,要是自己什么也不做,都元帅府这边就会轻易的放过自己。

因此李际遇和申靖帮、任辰、张鼎几人商议后便悄悄进了洛阳城,来见刘忠了。刘忠一开始还以为李际遇是继续给清军做说客的,因此便直接让亲信把他带进了自己的书房,他一看到李际遇就有些不快的说道:“我上次不是让人告诉孝五,且让我再考虑几日,这才过去几日他就让你来催我了?”

听了这话李际遇脸上露出了几分尴尬,之后他咬了咬牙说道:“伯爷误会了,下官不是奉了刘总兵之命来的。”

刘忠有些愕然的看着李际遇,好一会才问道:“你不是孝五派来的,哪你进城来是做什么来的?”

李际遇赶紧回道:“其实下官这次进城是为了给伯爷送一个消息。大将,奥,阿济格被陛下打败了,据说已经退向郑州了。”

刘忠猛的站了起来,向前走了几步,盯着李际遇问道:“你说的是真的?”

李际遇头也不敢抬起,只是苦笑着说道:“伯爷,下官怎么敢和您说笑话。”

“败了,这就败了?”刘忠一阵失神,他可不是那些内地官兵,出身边军的他自然是知道满人的利害的,这也是他不敢守洛口的原因,因为他觉得自己部下肯定守不住。

老实说,他退到洛阳虽然有观望李自成和满人究竟谁强谁弱的意思,但心里未尝没有一丝李自成能够一挫满人兵锋的期盼,但是他怎么也想不到,李自成能够这么干脆的把阿济格赶跑了。

回过神来的刘忠马上又问道:“那么我军损失如何?”

李际遇沉默了数息后说道:“据说睢州一战,陛下亲领七千步兵出城邀战,阿济格自将骑兵2万围攻未胜,之后我军全军出城围困清军大营,阿济格就带着骑兵跑路了。我军伤亡应当不大。”

李际遇说的这个版本正是顺军派人广为宣传的击败清军的版本,相比起其他更加荒诞的传言,什么李自成带兵和阿济格对阵,正在危急时刻,突然有金甲神人出现对着阿济格迎头一棒,阿济格翻身落马,然后清军大溃等等版本,显然更有可信度。

不过也正因为可信,李际遇等豪强首领才更生不起同李自成对阵的勇气,要是两万骑兵都冲不动李自成的军队,那么他们这些乌合之众凭什么守得住顺军的进攻?这就是他们急着找出路的原因。

刘忠先是不信,作为一名老将,他很难想象数量占据劣势的步兵能扛住数量占据优势的骑兵的冲击,李自成面对的又不是缺乏装备和纪律的蒙古牧民,而是满人的精骑。在他的记忆里,能抗住骑兵的大明军队已经不存在了,也许只有满人的步兵才能扛住骑兵的冲击。

第424章 追击15

不过看着冒着风险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李际遇,刘忠又回过了神来,对方可不会拿着捕风捉影的传言来戏弄自己,显然李际遇手中已经有了确切的消息才会出现在自己面前。

颓然坐回了椅子上,刘忠只觉得眼前有些发黑了,好一会他才平复了自己的心情,苦笑着对李际遇说道:“能得老兄你专门进城来报信,我是承你的人情的。想不到陛下居然赢了,我可真是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啊,早知今日…”

李际遇冒着风险跑进城来,可不是来听刘忠诉苦的,他赶紧打断了对方说道:“伯爷在清军包围下坚守孤城,就算丢了洛口,但始终没有投降,好歹也是有苦劳的,陛下总要给伯爷几分颜面的。倒是下官等当初不明形势走错了一步,现在就需要伯爷伸出援手了…”

原本还在自怨自艾的刘忠,听了李际遇这话一时有些愣住了,不过很快他就回过神来了,确实他现在还真不用哀叹什么,因为他终究没有同意清军的劝降,或者说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投降。

沉默了一会后,刘忠有些迟疑的说道:“我是没有投降,可是陛下会信我吗?不管怎么看,这几个月里我在洛阳什么都没干,陛下要是问罪于我,恐怕也是理所当然。我现在自身都难保,又如何对你们伸出援手?”

李际遇赶紧说道:“伯爷怎么会什么都没做,伯爷不是一直在对刘芳名的招降虚以委蛇,麻痹了这个汉奸吗?接下来,伯爷说服了我等反正,然后给刘芳名凌厉一击,接着伯爷带着我们进攻巩义等地的清军,收复失地,然后去同陛下会合,将功补过,我等也就有了活命的机会。”

刘忠这才明白了李际遇进城的目的,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人能在乱世活下来可真不是侥幸,被他这么一说,他们这路人马确实就有了一块遮羞布,在这样的解释下,到时在李自成面前再老实低头认错,还是有着极大的可能脱罪的。

不过他还是有些犹豫,看着他沉吟不语,有些急躁起来的李际遇终于出声问道:“伯爷还有什么疑惑?下官以为,实在没有这个办法更两全其美的了。”

“这个办法是很好,只是…”迟疑了一下,刘忠还是有些为难的说道:“孝五对我毕竟不薄,之前多番容忍了我的托词,我这回手就去偷袭他,这不大道义吧。”

李际遇有些愕然的看着刘忠,他有些想不明白,这人是怎么活到今天的,还在李自成面前混成了平南伯,不过他很快就回过了神来,极力的劝说道:“伯爷,现在恐怕不是为别人考虑的时候,要是我们放走了刘总兵,陛下又怎么会相信我们是真的改过自新了?

要是让陛下以为,我们只是和清军做了一场戏,那么不仅伯爷前途堪忧,我等性命也未必保得住。是我们的性命重要,还是刘总兵的性命重要,都在伯爷的一念之间啊。”

李际遇的劝说刘忠是听进去了,李自成和其他义军将领相比确实颇具仁心,但人家也是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要是他打着反击清军的借口收复了洛口,却没抓住一个清军大将,这就是把李自成当成傻子糊弄了,受到欺骗的李自成,可不是一个仁慈的人。

沉默再三后,他终于改口说道:“我对孝五这个人还是了解的,他行军布阵一向谨慎小心,哪怕有你们接应,恐怕也是很难攻进他的营地的。既然你收到了阿济格军失败的消息,那么孝五没理由听不到这样的消息。我担心,孝五此时应当已经安排撤退了,我们此时就算点好兵马出击,也未必能留的住他。”

李际遇思考了片刻后,终于拿定了注意说道:“这几个月里我等和刘总兵部下也有所接触,其实刘总兵的部下并不全是死心塌地投靠满人的。

比如,其麾下一名把总刘登楼就对满人极为不满,认为满人占据了北京城这一举动实在太过无礼,完全不是帮助大明剿灭流贼的样子,而是意图在关内久住的架势。

阿济格军失败的消息传来之后,我等也和这些对满人不满的官兵有过接触,伯爷领兵袭击刘总兵的营地,并不是没有人接应的。下官可以像伯爷保证,当伯爷带兵出现在刘总兵营地前,其营中必有接应我等之人马。”

李际遇都做到这个程度了,刘忠终于放下了放老朋友一马的念头,再抱着这个念头,恐怕自己到时也会被其卖给李自成了。他此前退守洛阳时,可在部下面前说过不少不如投降清军的话语,以对方立功心切的心态,要是自己不能翻身,肯定会顺便把自己也出卖掉。

刘忠随即向李际遇问道:“那么你打算什么时候行动?”

李际遇思考了数息后说道:“下官原本打算今天和伯爷见上一面,然后明日伯爷以投降的名义进攻刘总兵的营盘。不过刚刚伯爷的话倒是提醒了下官,现在刘总兵应当也得到了阿济格失败的消息,那么他对于伯爷不可能不提防。所以,不如就在今晚行动,反正下官早就安排妥当了,只要伯爷这边一动手,我们就把营中不可靠的人都抓起来,然后反正协助伯爷进攻清军。”

沉默了一会之后,

刘忠再一次站了起来,这次他终于下定了决心说道:“那就这么办。我现在就召集诸将议事,你当着他们把阿济格失败的消息说一遍,有敢不从的,就看管起来,然后我们就出兵…”

刘忠召集诸将议事前,为防止意外先把自己的心腹安排在了议事厅外。被刘忠召集来的诸将,走入议事厅时看到刘忠身边站着的李际遇,一时就意识到了刘忠召集他们是为了讨论什么,此前一直反对投降清军的将领顿时垂头丧气的站在了一边,而主张投降清军的将领则喜笑颜开,觉得他们终于熬出头了。

刘忠看着这一幕,也没有让诸将发表什么意见,只是先行说道:“李副将此次进城带来了一个消息,我决定先让大家听一听,然后再讨论。大家都安静一些,不要交头接耳了。”

听到刘忠这么说,下面的诸将也稀稀拉拉的回应道:“谨遵伯爷之命。”

李际遇于是向前走出一步,对着厅内的诸位将领详细的把阿济格失败的消息说了一遍,这一下厅内是真的鸦雀无声了,大家的反应和之前刚刚听到消息的刘忠一样,都有些回不过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