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延安来了个年轻人 第53章

作者:半江瑟瑟

  三具仿制“双黄蜂”发动机依次发出低吼,螺旋桨搅动起强劲的气流。飞行员们爬进座舱,系好安全带,戴上后世的皮质飞行帽和风镜。地勤组长王旭依次检查每架飞机的舵面活动、轮胎气压,最后向座舱竖起大拇指。

  塔台发出起飞许可。三架涂有八一标志的银灰色歼一战斗机在跑道上依次加速、抬头,轻盈地跃入陕北上空灰蓝色的晨曦中,编队转向东南,朝着激战方歇的吕梁山飞去。

  一九三六年九月二十九日 上午 吕梁山区上空

  三架低可视涂装的歼一战斗机保持着紧凑的三角编队,在约三千米高度平稳飞行。层峦叠嶂的吕梁山脉,蜿蜒的土路在飞行员的视野中如同细线,连接着刚刚被红军控制的隘口和灵石方向。发动机的轰鸣在座舱内形成持续的背景音,飞行员刘顺(代号雷霆)作为长机,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的天空和下方地形。王海(代号断剑)和赵宝桐(代号长空)分列左右僚机位置,在战术上保持着侧翼的安全。

  “雷霆,下方十点钟方向,黑虎隘西侧山谷,有烟尘。”一段较长时间的沉默后,赵宝桐的声音通过机内无线电传来,打破了长时间的无线电静默。

  刘顺顺着指示望去,只见山谷中腾起一股明显的黄色烟尘,正在缓慢移动。思索片刻后,刘顺打开无线电回复着开口:“收到。像是卡车队,应该是我们的后勤车队。保持高度,继续观察。”

  就在此时,王海的声音响起,带着一丝难以掩盖的兴奋:“长机!正前方偏右,低空,两点钟方向有两个陌生敌机!高度约一千五,正向黑虎隘方向接近!”

  听到战友断剑的话,刘顺立刻凝神望去。在下方偏右的浅灰色云层背景上,确实有两个快速移动的小点,高度明显低于己方编队,正沿着山脊线方向飞行。它们的飞行轨迹相对平直,速度缓慢。

  “目视确认!两架不明飞机。”刘顺迅速判断,“队形散开,占据高度优势。断剑、长空,跟随我的动作。准备接敌,但未敌我确认之前不得擅自开火!”

  刘顺一边下令,一边柔和地压杆蹬舵,带领编队向右前方进行一个大的迂回,同时爬升了数百米,进一步扩大高度优势,也是为自己积攒能量。

  随着距离拉近,下方飞机的轮廓逐渐清晰。那是两架双翼飞机,机身涂着灰蓝色,机翼和机身上有明显的青天白日徽记。一架体型较小,单座,显然是侦察机;另一架体型稍大,双座,后座有活动机枪,是老式的双翼战斗机。

  “确认敌机!一架侦察机,一架霍克二型或类似的老式战斗机!”刘顺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清晰地传到另外两名飞行员的耳机里。目标身份确认,作战意图明确——晋绥军的侦察机在战斗机掩护下,试图抵近观察黑虎隘失守后的红军动向和防御部署。

  “雷霆,敌机似乎还未发现我们。”王海报告。那两架晋绥军飞机依旧保持着原有航向和高度,侦察机的飞行员可能正专注于地面观察。

  “明白!断剑,你跟我攻击那架战斗机。长空,你负责压制那架侦察机,阻止它低空侦察和拍照,找机会打掉它!记住攻击要领,控制速度,避免失速,优先攻击发动机和驾驶舱。攻击后立刻脱离,不要恋战!”刘顺快速下达战术指令。

  “断剑明白!”

  “长空明白!”

  听到战友信心充足的回答,刘顺眼中精光一闪,随即猛地下压操纵杆,同时将油门推到最大。他所驾驶的歼一一瞬间化身捕食的猎鹰,机头向下,呼啸着从高空俯冲而去,直扑那架双座战斗机。王海紧随其后,保持着攻击位置。

  强大的俯冲带来的过载将两人紧紧压在座椅上。

  突如其来的引擎尖啸终于惊动了晋绥军飞行员。那架双座战斗机的后座机枪手慌乱地转动枪口,飞行员则拼命拉杆试图爬升转向,但一切都已经为时已晚。

  刘顺在俯冲中稳稳地修正着瞄准点。当火力瞄具稳稳套住那架笨拙转向中的双翼机机身时,他的拇指重重按下了操纵杆顶端的射击按钮。

  “咚咚咚咚咚——!”

  六挺12.7毫米勃朗宁机枪同时怒吼!六道炽热的火线瞬间汇聚到目标上。大口径穿甲燃烧弹如同死神的镰刀,轻而易举地撕裂了老式双翼机的蒙皮和骨架。木屑、金属碎片混合着火光猛烈迸溅开来。那架晋绥军战斗机的左翼根部被齐刷刷打断,整个左翼旋转着飞离。机身在空中剧烈翻滚,拖曳着浓烟和火焰,打着旋栽向下方的山谷。

  “命中!目标摧毁!”刘顺冷静地报告,同时猛拉操纵杆改平,巨大的过载再次袭来。抵抗着大脑充血难受的感觉,刘顺扫了一眼后视镜,确认王海也已经安全脱离。

  与此同时,赵宝桐驾驶的战斗机也高速掠过那架试图俯冲逃窜的侦察机上方。他并没有立刻开火,而是利用速度优势提前切断了侦察机向山谷俯冲的路线。侦察机飞行员惊恐地看到这架造型流线、速度奇快的单翼机如同鬼魅般出现在前方,慌忙进行了一个笨拙的急转弯。

  赵宝桐冷静地咬住侦察机的尾后,在稳定的追踪中扣动扳机。“咚咚咚!”一个短点射射出。12.7毫米子弹精准地打中了侦察机的发动机部位。一股浓密的黑烟立刻从发动机罩下喷涌而出,侦察机的速度骤减,机身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下坠。飞行员拼命控制,但飞机已失去动力,只能绝望地看着地面迅速逼近。

  “侦察机被击伤,失去动力,正在坠落!”赵宝桐报告道,他手上拉起飞机,双眼却监视着那架冒着浓烟、摇摇晃晃坠向山林的晋绥军侦察机,直到确认它撞在山坡上腾起一团火光和烟尘才将目光转向蓝天。

  这场空中遭遇战来得突兀而短暂,从刘顺的俯冲到赵宝桐的脱离,加起来不到一分钟时间。但两架晋绥军飞机却已经化作残骸在吕梁的山脉中熊熊燃烧。

  “断剑,长空,报告自身状态。”刘顺的声音恢复平稳。

  “断剑状态良好,弹药充足。”

  “长空状态良好,弹药消耗约三分之一。确认敌侦察机坠毁。”

  “好。保持无线电静默,按原定航向航速,继续执行转场任务。提高警惕,注意搜索其他敌机。”刘顺下达指令。三架歼一重新编队,调整航向,向着吕梁山深处的前进野战机场飞去,仿佛刚才那场干脆利落的空战从未发生。只有机翼下冰冷的机枪口,残留着些许硝烟的呛人气息。

  下方黑虎隘附近的山谷中,正在指挥道路修复的工兵连长戚建辉和几名战士抬头望着迅速远去的三个银灰色小点,以及远方山脊上两股升腾的黑烟。良久之后,放下望远镜的戚建辉对旁边的通讯员开口说道:“记下来:九月二十九日上午约九时,我方三架战机于黑虎隘以西空域,击落晋军侦察机一架、战斗机一架。我方战机毫发无损,继续东飞。”

  通讯员快速记录。周围的战士们脸上露出了振奋的神情,抬头望向那三架战机消失的方向,手上的动作似乎也更有力了。

  一九三六年九月二十九日 中午 保安 航空兵司令部

  陈赓站在通讯室门口,手里捏着刚译出的电文纸,脸上是压抑不住的兴奋。电文很简单:“雷霆、断剑、长空安全抵达前进机场。转场途中遭遇敌侦察机一架、霍克二型战斗机一架拦截。于黑虎隘西空域将其悉数击落。我机无损伤,人员无恙。详情后报。”

  “好!打得好!”陈赓一拳砸在门框上,转身大步走向隔壁的技术评估室。

  此时金希吾教授和几名技术人员正围着一架歼一的飞机模型和一堆图纸讨论着后续的改进方案。

  “金教授!好消息!咱们的‘北霸天’首战告捷!”陈赓将电文拍在金希吾面前的桌子上,搂着金教授的肩膀大声开口“刘顺他们仨,在转场路上干掉了阎老西一架侦察机一架战斗机!自己毫发无伤!”

  听到陈赓的话,金希吾猛地抬起头,迅速拿起电文仔细阅读,镜片后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连日熬夜的疲惫似乎一扫而空。

  “击落两架?无损伤?太好了!太好了!”金希吾连声开口,一股兴奋的红润浮上他的脸庞,“这证明我们的仿制发动机在实战条件下经受住了考验!机体结构、武器系统工作正常!飞行员的操作和战术应用也正确有效!”

  “是啊!这下阎老西的飞机再敢来晃悠,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了!”陈赓搓着手回答,“立刻把战报整理出来,我要马上报告给主席和副主席!对了,让前进机场那边,等飞行员休息好了,尽快把详细的空战过程报告发回来。还有,仔细检查那三架飞机,尤其是发动机和机翼连接处,看看有没有机械损伤或者应力痕迹,一点细节都不能放过!”

  “明白!陈司令放心,我立刻安排!”金希吾立刻起身,招呼着技术人员开口,“快,记录一下:首批实战转场及交战任务完成。初步反馈,自产发动机、机体结构、武器系统工作稳定可靠。立刻联系前进机场地勤组,要求他们……”

  陈赓看着金希吾教授立刻投入工作的专注身影,满意地点点头,随即拿着那份简短却意义重大的战报,转身快步向中央局方向走去。

第一零二章 要上场的老蒋

  一九三六年九月二十九日下午吕梁山黑虎隘东侧

  简易的前线指挥部设在一处背风的山坳里,依托天然岩壁稍加挖掘而成。数架电台的天线隐蔽地架设在岩石的缝隙之间。

  彭德怀、林育蓉正对着摊在弹药箱上的地图低声交谈。卫辞书蹲在一旁,用平板电脑核对着相应的物资清单。

  “报告!”带着一身尘土和机油味的装甲团团长王智渊大步走进,向彭、林二人敬了一个军礼后开口说道,“两位首长,战场的前沿工事已经初步构筑完成。反坦克壕按标准深挖至两米五,前沿布置了雷区标识带,主阵地依托隘口两侧山脊,形成了交叉火力网。三营已前出至五公里外的鹰嘴崖建立警戒哨,暂未发现敌军的大规模调动迹象。”

  “好。”听完王智渊的话,彭德怀头也没抬,太守点了点地图上灵石至吕梁的公路线,随即面色严肃地开口说道,“阎锡山丢了灵石和隘口,绝不会善罢甘休。这个土财主现在没有动作,是在为主力部队的集结争取时间,时机一到,阎锡山的反扑是必然的。育蓉,你觉得他会主攻哪里?”

  林育蓉嚼着黄豆,目光在地图上游移:“灵石方向道路相对平直,利于其重兵展开,是其最可能的主攻方向。但也不排除其利用熟悉地形,从北面侧翼穿插,攻击隘口侧后。我有三个建议,第一,命令鹰嘴崖警戒哨扩大侦察范围,严密监控北面山道。第二,在隘口侧后预留一个装甲连作为机动预备队。第三,请求二野部队加快向隘口靠拢,增强纵深防御力量。”

  “我觉得可以。”听到林育蓉的话,彭德怀转头看向角落的卫辞书,“辞书,防空火力的部署情况怎么样?今天上午晋绥军的飞机吃了亏,以后很可能来报复,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

  卫辞书调出清单:“从一号仓库调拨的六门五五式37毫米高射炮已部署在隘口的两侧高地,防空营的战士们已经进入了各自的战位。八九式重机枪连配属了高射枪架,负责低空防御。我们的弹药基数充足。另外,前进野战机场已准备就绪,歼一战斗机可随时升空支援。”

  “嗯。”片刻之后,得知准备充足的彭德怀满意点头,随即对面前的王智渊开口下令,“命令部队抓紧时间加固工事,检查武器弹药,补充饮水干粮。防空哨位加倍警惕。告诉战士们,要做好打大仗,打恶仗的准备。”

  “是!”王智渊脚跟一磕,再次敬了一个军礼,随即转身领命离去。

  与此同时保安中央局

  李润石手中的香烟积攒了长长的一截烟灰。陈赓送来的空战捷报和吕梁山前指发回的最新防御部署电报并列地摆放在主席的面前。周伍豪、朱玉阶、毛泽民、张闻天等人围坐一旁。

  “打得好!”朱玉阶一拳轻捶桌面,“三架新飞机,首战就敲掉敌人两架,我们自己的人员和装备却毫发无损。这对我们的士气是极大鼓舞,对敌人那可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听到朱玉阶的话,周伍豪点了点头,随即接过朱老总的话题:“空战胜利意义重大。它证明我们的航空兵初步具备了实战能力,也验证了自产装备的可靠性。更重要的是,它极大削弱了往后我们的敌人从空中途径获取情报的能力,战士们在地面上的集结,运动和作战部署也会宽裕很多。”

  “吕梁山隘口是关键。”李润石掐灭烟头,显然他的注意已经回到了前线的战事上,“老彭和育蓉的采取守势的意见是正确的。失去了吕梁之后,阎锡山但凡不甘心,就要调集军队全力反扑,企图夺回这个咽喉要道。我们必须守住,而且要守得漂亮,打掉阎锡山的幻想。泽民,现在大兵团作战,打的就是后勤。我们的后勤保障必须跟上,弹药、油料,药品,乃至战士们的压栈口粮,一定不能出任何差池。”

  毛泽民立刻回应:“一号、三号仓库已启动应急通道。补充给一野的弹药车队正在昼夜兼程赶往吕梁。延长油田增产计划顺利,我们的油料储备十分充足。另外,防空营的炮弹供给也已经优先保障吕梁方向。汽车运输团所有运力已集中保障前线。”

  “好。”李润石站起身,走到墙壁上的大幅山西地图前,“吕梁山铁矿是发展根据地工业的命脉,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守住隘口只是第一步。命令徐向前的三野部队,在确保延长油田安全的前提下,抽调有力部队,向吕梁山区东北方向佯动,做出威胁太原的姿态,迫使阎锡山分兵,减轻彭德怀正面压力。”

  “另外,”一边说着,李润石一边将身体转向张闻天,“闻天同志,为了配合前线的军事行动,我们的政治攻势要同步展开。我建议以党中央名义发表声明,阐明我军东渡黄河、进军山西是为了联合抗日,保卫华北。同时是为了揭露阎锡山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引狼入室的真实面目。在声明中,我们要号召晋绥军官兵掉转枪口,一致对外。”

  “明白。”张闻天迅速记下李润石安排的核心要点。

  “还有,”李润石的目光最后落在卫辞书刚刚发回的一份关于根据地工业进展的简报上,停顿了片刻之后开口,“通知卫辞书,让他利用战斗间隙,组织相关专家和技术骨干,尽快拿出一个利用吕梁铁矿资源、就地建立小型炼铁厂的初步方案。时间不等人,现在我们根据地的五小工业发展的很好,只差钢铁厂这一环。”

  “是,主席。”

  保安窑洞里的决策,迅速涌向烽火连天的吕梁山前线。

  一九三六年九月二十九日傍晚吕梁山前进野战机场

  三架低可视涂装的歼一战斗机整齐地停放在伪装网下。地勤人员正紧张地进行着飞行后的检查和维护。刘顺、王海、赵宝桐围在简陋的帐篷里,向匆匆赶来的陈赓和金希吾详细汇报空战经过。

  “……敌霍克二型战斗机转向很笨拙,在速度上碰上我们的歼一几乎没有还手的力量。我俯冲咬住那架飞机后立刻开火,我们的飞机火力很猛,那架晋绥军的飞机几个眨眼的功夫就被打爆了……”刘顺指着描绘在桌面上的示意图,语气平稳的开口阐述道。

  “侦察机试图俯冲利用山势逃脱,我提前切断了它的俯冲路线,一个短点射命中发动机部位,目标立刻丧失动力坠毁到了山里。”在刘顺完成自己的汇报后,站在一旁的赵宝桐补充着开口。

  金希吾听得极为专注,不时提问细节:“发动机在最大推力爬升和俯冲时,转速和油压波动在不在正常范围里面?”

  “你们射击的时候,机体结构的振动感有没有很大?”

  “机翼根部的加固区域……”

  “发动机工作平稳,参数正常。射击时后坐力明显,但机体结构稳固,无异常抖动或异响。”王海肯定地回答。

  “好!太好了!”最终,做完了调查报告的金希吾难掩激动,转向陈赓兴奋地开口说道,“陈司令,实战检验证明,我们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经受住了考验!自产发动机性能可靠,机体加固的改进方案有效,我们的飞机可以大批量生产了!”

  听到金希吾的话,一旁的陈赓用力拍了拍老战友的肩膀:“老金,干得漂亮!这是咱们航空兵的大胜仗!”

  “对了。”在一阵高兴的情绪过后,转过身的陈赓对着身前的三位飞行员认真开口,“你们抓紧时间恢复精力,相应的地勤人员会给飞机补充油弹。阎锡山吃了大亏,他的飞机很可能还会来。你们要做好再次升空作战的准备。”

  “是!”三位飞行员齐声回答。

  陈赓走出帐篷,看着夕阳下肃立的战机,对身边的作战参谋下令:“将详细空战报告整理好,立刻发回保安。同时通知吕梁前指彭老总,我航空兵已进驻前进机场,可随时提供空中支援。让他们把需要空中掩护的区域和识别信号明确标示好,然后送到我们这边。”

  “是!”

  一九三六年九月二十九日夜吕梁山红军前指

  岩洞内汽灯嘶嘶作响。彭德怀、林育蓉、卫辞书等人借着灯光研究地图。外面隐约传来工兵加固工事的敲打声和远处巡逻队的口令声。

  “阎锡山的动作比预想的快。”林育蓉指着地图上几个新标注的箭头,“晋绥军第七十一师李服膺部前锋已抵近灵石外围,正在建立攻击阵地。第六十六师杨效欧部也在向灵石靠拢。北面,杨澄源第六十九师残部得到补充,有向鹰嘴崖方向运动的迹象。其意图很明显,想南北夹击,夺回灵石,再反扑隘口。”

  “来得好!”彭德怀眼中的战意灼灼,“李服膺急着来送死,那就成全他!命令灵石城内留守部队,依托城墙和街垒工事,坚决阻击,大量杀伤敌有生力量。命令装甲团主力隐蔽在隘口西侧待机,等晋绥军主力在灵石城下碰得头破血流,士气低落时,再突然出击,配合城内守军打他个反突击!一口吃掉他李服膺的先头部队!”

  “同意。”在抬头思索片刻后,林育蓉补充着开口,“北面鹰嘴崖方向也不可大意。命令三营警戒哨扩大夜间巡逻范围,增设暗哨。将配属给我们的一个炮兵连加强到鹰嘴崖阵地。如果晋绥军小股部队夜袭,我们就把他们坚决击退。若他们大举进攻,就让我们的同志坚守待援。”

  听到两位首长的话,卫辞书调出平板上的清单:“灵石守城部队所需的弹药基数,特别是手榴弹和迫击炮弹,运输三营的车队午夜前能送到。防空营的高炮阵地已伪装完毕,通讯器材已经配发到哨位。另外,泽民首长从一号仓库协调了一批新到的野战电话线和单兵急救包,目前正在优先补充一线。”

  “好。”兴奋的一点头,想到中央电报内容的彭德怀看向卫辞书,“辞书,你那个建立小炼铁厂的方案,有眉目了吗?”

  卫辞书点点头:“我和后方工业部的专家初步议了一下。利用缴获的晋造小高炉基础,结合空间里的小型炼钢电炉和耐火材料,可以在吕梁山内选一处隐蔽矿区,建立一个小型钢铁联合生产点。优先生产铸造生铁和简单钢材,满足根据地迫击炮弹壳、手榴弹、子弹壳体、工具和农具的急需。详细方案和所需设备清单,我通个宵,明天能拿出来。”

  “要快。”彭德怀沉声道,“我们在这里站稳脚跟,阎锡山睡不着,蒋介石更睡不着。吕梁山的铁,早一天变成枪炮,我们就多一分力量!”

  夜色如墨,深沉地笼罩着吕梁群峰。隘口两侧的山脊线上,新掘的战壕和机枪掩体如同巨兽隆起的脊骨,在星光下沉默延伸。战士们怀抱钢枪,裹紧崭新的荒漠迷彩棉大衣,在哨位上警惕地注视着山下无边的黑暗。汽车引擎的轰鸣由远及近,运输弹药的卡车亮着微弱的防空灯,一辆接一辆驶入隐蔽的物资囤积点。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着最后的准备。

  一九三六年九月三十日凌晨保安中央局作战室

  李润石彻夜未眠。他面前的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周伍豪、朱玉阶、毛泽民等人同样神色凝重。

  一份刚译出的绝密电报摆在桌上,来自西安的隐蔽战线:

  “确悉:阎锡山昨夜密电南京,请求中央军火速入晋戡乱。蒋已复电允诺,拟调汤恩伯第十三军、关麟征第二十五师星夜驰援山西。先头部队预计十月初抵达晋南。”

  “阎老西果然顶不住,去抱蒋介石的大腿了。”点上一支白将深深吸了一口,朱老总声音低沉地开口说道。

  一旁的周伍豪同样眉头紧锁:“蒋介石的动作很快。汤恩伯部是中央军精锐,装备精良。他们一旦入晋,战场形势将急剧复杂化。我们必须在中央军主力抵达并完成部署前,彻底打垮阎锡山在晋西的反扑动作,把吕梁根据地彻底巩固起来。”

  李润石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凝重地看向吕梁山的位置,语气斩钉截铁地开口:

  ”那我们的动作就快一点。”

  “命令彭德怀、林育蓉,对灵石方向来犯之敌李服膺部,坚决予以歼灭性打击!动作要狠,要快!要直接彻底的打掉阎锡山反扑的锋芒!”

  “命令徐向前,三野主力除必要的留守部队外,立即向吕梁山靠拢!做好向太原方向实施战略佯动的准备!”

  “命令陈赓,航空兵全力配合地面作战!抓住有利战机,摧毁敌军空中力量的同时,猛烈打击晋绥军的集结地和炮兵阵地!”

  “命令卫辞书,立即启动吕梁山炼钢厂的建设方案。建设钢厂所需要的任何设备、人员,全部特事特办,要求以最快速度到位。同时,泽民,你带人做好应对中央军介入的物资储备和支援预案。”

  “赶一只羊是赶,赶一群羊也是赶,既然蒋介石想凑这个热闹,我们就拉开架势,等这位委员长放马过来好了!”

  李润石的命令如马上被急速下达。保安窑洞的灯火与吕梁山巅的烽火,通过无形的电波,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一场决定山西乃至华北未来命运的关键战役,已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悄然拉开了它最惨烈、也最辉煌的序幕。

第一零三章 打了小的,来了……

  一九三六年九月三十日 拂晓 吕梁山 鹰嘴崖警戒哨

  冷冽的山风卷过乱石嶙峋的山脊。

  鹰嘴崖哨位上,两名裹紧了荒漠迷彩棉大衣的红军侦察兵趴在冰冷的岩石后面,用手里的军用望远镜警惕地扫视着北面幽暗深邃的山谷。昨夜增援到此的迫击炮连阵地就在身后不远处的反斜面,炮手们正裹着大衣在简易掩体里小憩。

  突然,一名侦察兵的神情认真了不少,在拿着望远镜向山谷里的一个位置看了又看后,这名战士压低自己的声音对旁边的人开口说道:“排长!有动静!北面的黑风沟方向有火光晃动,数量不少!”

  听到自己身边战士的话,排长弓顺安立刻接过望远镜,顺着战友的指引望去。

  只见在望远镜事业的朦胧晨曦中,星星点点的火把光芒在黑风沟方向的山道上移动,如同一条蜿蜒的火蛇,正朝着鹰嘴崖侧翼的山梁隐蔽爬来。火光映照下,能模糊分辨出灰色军装的人影。

  “是晋绥军!看规模,至少一个加强营!”弓顺安心头一紧,随即对身边的战士急速开口“快!发信号!三颗红色信号弹!通知迫击炮连准备!通讯员,立刻向前指报告,北面黑风沟方向发现晋绥军迂回部队,规模营级,正向鹰嘴崖侧翼运动!”

  “是!”通讯员立刻拿起旁边的野战电话开始摇柄。

  “嗤——嗤——嗤!”

  三颗耀眼的红色信号弹拖着尾焰,尖啸着划破黎明的天空,将鹰嘴崖附近的山峦照耀的丝的毫毕现。尖锐的哨音也紧接着在阵地上响起。

  吕梁山 红军前指

  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指挥部的寂静。值班参谋几乎在电话铃声刚刚响起的瞬间便拿起了话筒:“前指,请讲!……鹰嘴崖?……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