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半江瑟瑟
卫辞书刚拿起笔准备记录病历,门诊部的木门突然被“砰”一声被推开。
一名穿着整洁军装、臂戴“中央警卫团”臂章的年轻战士站在门口,气息粗重地望向房间,眼神在房间内不断扫视,俨然一副找人的模样。
“您是卫副院长吗?”
“我觉得我是。”
“卫副院长。”找到了通知目标的战士神情认真的开口,口“中央局紧急会议!首长通知您前往参会。会议即将开始,请您马上出发。”
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卫辞书下意识地一挑眉,随即没有任何迟疑的立刻放下放下手里的东西,随即对旁边的实习医生交代起来:“小张,后面几个病人你按常规处理,疑难或紧急情况找傅院长。我有急事。”
“明白,卫副院长。”实习医生连忙点头。
卫辞书脱下白大褂,抓起搭在椅背上的荒漠迷彩作训服外套,一边穿一边快步跟着警卫战士走出门诊部。
一辆带帆布篷的老式机械吉普车已经发动着停在院门口,引擎正在持续发出低沉的轰鸣。随着卫辞书大步走近然后拉开车门跳上副驾驶,吉普车立刻卷起尘土,向位于保安城中心区域的中央局驻地疾驰而去。
中央局会议室
“吱嘎~”吉普车在戒备森严的院门口一个急刹稳稳停住。
卫辞书跳下车,向哨兵出示证件后,快步穿过院子。等到卫辞书推开门走进会议室,一股呛人的烟草味伴随着室内浑浊的空气扑面而来。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李润石、周伍豪、彭德怀、林育蓉、毛泽民、张闻天、王稼祥等中央核心成员围坐在长条会议桌旁。桌上铺满了大幅的军用地图,几张地图上用红蓝铅笔做了密集的标记。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
所有人的目光在卫辞书推门时都短暂抬头地扫了他一眼,随即又迅速回到地图和讨论上。周伍豪向卫辞书扬了扬下巴,抬手向会议室内的空余座位指了指,示意他找个位置坐下。
“……盐池方向压力减轻,马鸿逵狼狈西窜。但阎锡山明显加强了在晋西的布防,特别是黄河东岸的碉堡群和沿河巡逻队。”刚坐下的卫辞书还没从陈赓那里要来一支烟,彭德怀坚硬的声音便传入到他的耳中。
卫辞书抬头看去,只见这位红军之狮一边用手指点在地图上黄河“几”字形的东侧,一边沉声对众人开口说道,“根据侦察连的报告,最近一周,晋军调动频繁,尤其是他们的重武器,有向临汾、吉县一带集结的迹象。”
林育蓉低着头,专注地看着自己面前的一份文件,右手时不时从身旁的小布兜里捻起几粒香脆的黄豆送入口中。而林育蓉本人则一边发出“科次”“科次”的咀嚼声,一边专心致志地思索着他手中的,写满了各种晋绥军部队番号和数字的情报文件。
“阎老西这是麻秆打狼——两头怕。”听着面前众多军事将领的讨论,李润石抽了口烟,吐出一股浓郁的烟雾后,起身对着众人开口说道,“盐池一战,我们的火力打懵了马鸿逵。相应的情报传到南京南边,太原知道也不是什么难事。现在阎锡山既想给我们当头一棒,又担心不敌红军。所以,现在山西的这位土财主决定加强黄河防务,打防守战。堵住我们东渡的势头,想把我们往西赶。让我们去和马步芳,胡宗南,乃至盛世才打的头破血流,他正好作壁上观,甚至坐收渔翁之利,这倒是打的一副好算盘呐。”
“主席分析得对。”周伍豪接过李润石的话头,“阎锡山现在一日三惊,就怕收到我们红军东渡黄河的消息。但正因如此,这也是我们解决山西问题的窗口期。一旦西南的事情彻底解决缓过气来,或者太原与南京方面达成更深层次的妥协,我们再有想法就晚了。”
听到李润石和周伍豪的话,张闻天推了推眼镜,出声赞同道:“从战略上讲,山西位置极其重要。拿下山西,东可威胁平津,北可控扼绥蒙,南可俯视中原。我们背靠陕北,就有了更广阔的战略纵深和资源支撑。尤其是太原兵工厂,与其留给日本人,不如用来加强我们的抗日力量。”
“困难呢?”王稼祥沉稳地问道,目光扫过彭德怀,林育蓉,徐向前等人,“现在部队刚刚完成整编,新装备正在熟悉。二野、三野还在休整换装。后勤保障线能否支撑一场东渡黄河、深入山西的战役。这场仗我们预计打多长时间,冬装什么时候能完全配发到位?”
毛泽民立刻回应:“后勤压力确实巨大。但一号、三号仓库储备充足。汽车运输团已扩编,运力大幅度提升。延长油田的油料生产稳定。只要战役目标明确,后勤可以集中力量保障前线。冬装生产已加速,两周内可完成主力部队的配发任务。”
这时,一直沉默看着文件的林育蓉收起了旁边口袋中的炒黄豆,抬起头对面前的众人肃声开口道:“我认为当前部队的战斗力可以打。一野在盐池经过实战检验,对新武器的火力运用已经有了初步经验。新换装的二野、三野部队士气高昂,训练强度已接近大纲要求。技术兵种虽少,但集中使用,足以形成影响战场形势的关键力量。”
“关键在于,能否迅速打开突破口,形成局部压倒性优势,震慑晋军,迫使其主力不敢轻易决战或促使其内部瓦解。阎锡山部队的战斗意志远不如他的保存实力之心强。”
彭德怀一拍桌子:“打!就要打他个措手不及!阎老西现在最怕我们过河。我们就偏要过!集中一野主力,加强装甲旅和重炮营,选个他意想不到的渡口,一夜之间砸开他的乌龟壳!只要登陆场站稳,后续部队源源不断,晋西就是他阎老西的坟场!”
听到手下两名虎将的话,周伍豪抬头想了想,随即将目光转向角落里的卫辞书。
“小鬼,别装木头,你也讲一讲你的看法。”
在场所有人的目光一时间都聚焦在了卫辞书身上。
“啊。副主席,嘿嘿。”卫辞书呵呵笑了笑,拍了下一旁捣乱的陈赓,随即乐呵呵开口道,“新千年以后的互联网上有句话,关于咱们军队各位首长的作战风格的。内容是:一场仗,林总说能打,那就肯定能打。彭总说不能打,那就一定不能打。但要是林总和彭总,一个说不能打,一个说能打,那就让粟总试一试。”
“现在林总和彭总都说能打,俺也觉得能动一动,让阎锡山也尝尝咱们的共产主义铁拳!”
卫辞书那句关于“林总彭总打仗”的后世段子刚说完,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近乎凝滞的寂静。
林育蓉正捻起几粒炒黄豆的手停在半空,脸上惯常的沉静表情瞬间裂开一道缝隙,眉毛微不可察地抖了一下,随即发出一声被口水呛到的低咳,连忙端起搪瓷缸灌了一大口水。
“噗……咳咳!”彭德怀先是愕然地张大了嘴,随即猛地一拍桌子,然后抬手指着卫辞书,哭笑不得地开口,“你个臭小鬼!说的什么玩意儿……什么叫试一试?打仗是儿戏吗?还扯上粟裕同志了?他现在还在南方打游击呢!”
“哈哈哈哈!”陈赓第一个没忍住,拍着大腿爆笑出声,差点从椅子上滑下去,“老卫啊老卫!你这张嘴……哈哈哈……从哪听来的这些怪话!‘试一试’?哈哈哈……老彭的脸都绿了!”
张闻天和王稼祥也忍俊不禁,推了推眼镜,无奈地摇头。毛泽民则是一副“又来了”的表情,低头翻看着手里的物资清单,嘴角却明显绷不住地向上弯。连一贯严肃的徐向前,嘴角也抽动了一下。
周伍豪也是又好气又好笑,他用指关节敲了敲桌面,压住差点失控的笑场:“辞书同志!注意场合。这里是中央局军事会议,不是讲相声的茶馆!让你谈看法,不是让你抖机灵!”
李润石倒是没笑,他吐出一口烟,目光锐利地扫过笑得东倒西歪的陈赓和一脸无辜的卫辞书,最后落在强忍着笑意、脸色憋得有点发红的彭德怀和林育蓉身上,嘴角也带起一丝极淡的弧度:“好了好了,都严肃点。小鬼这话虽然不着调,倒也歪打正着点出一个意思:打仗,最终要看实际情况,看指挥员临机决断的能力。”
说到这里,李润石话锋一转,将众人的注意力拉回正题:“彭老总主张打,决心很大,气势很足,这很好。林育蓉同志强调速胜和震慑,点出了关键。阎锡山这个老狐狸,确实色厉内荏,保存实力是他第一要务。虽然山西是他的地盘,但如果明显的事不可为,我看这个土财主也能干出来夹着尾巴逃跑的事情。”
“所以我的意见是,我们不仅要打,而且要快打!就抓着阎锡山惊魂未定、蒋介石无暇他顾的这个空档打!这场战役的目标,不是占领全山西,那暂时不现实。我们的目标很明确:拿下吕梁地区!”
他的手指在吕梁山区域重重画了一个圈。
“理由有三:第一,吕梁山势险要,易守难攻,拿下它,就等于在阎锡山的晋西腹地插进一个楔子,进可威胁太原盆地,退可依托陕北,战略价值极大!第二,吕梁地区有我们急需的铁矿资源,是发展根据地工业、尤其是军工生产的命脉!陕北的煤,延长的油,加上吕梁的铁,我们的工业筋骨才能立起来!第三,此地相对贫瘠,阎锡山在此的守备力量相对薄弱,又是他防御体系的一个结合部,容易打开突破口。”
一边说着,李润石一边站起身,走到大幅军用地图前,手指精准地点在黄河东岸一个位置::至于“渡河地点,我们就选在这里——延水关下游三十里处的辛关渡。这里水流相对平缓,河滩开阔,利于登陆。阎锡山在此处布防相对薄弱,主要碉堡群集中在上下游更显眼的渡口。”
“部署如下:”李润石语速加快,指令清晰,“第一野战军(彭德怀部)为渡河主攻集群。集中所有装甲车辆、重迫击炮营、加强两个主力师。彭德怀同志亲自指挥,务必在首夜撕开口子,建立稳固登陆场!”
“第二野战军(贺龙部)抽调整编完毕的第一、三团,作为第二梯队,紧随一野之后渡河,负责巩固登陆场并向纵深发展,切断晋军南北联系!”
“第三野战军(徐向前部)主力负责延长油田及保安核心区警戒,同时抽调整编完成的第四师,配属部分重机枪和迫击炮,前出至延水关正面,佯攻吸引阎锡山主力注意力!徐向前同志,你的任务就是让阎锡山以为主攻方向在延水关!”
“航空兵司令部(陈赓部):所有完成基础训练的飞行员待命。一旦渡河开始,初教-6全部升空,沿黄河我方一侧巡逻警戒,重点监视敌可能从太原、临汾等地向晋西行动的晋绥军。”
“后勤保障部队(汽车运输团):所有运力优先保障一野、二野渡河部队的弹药、油料、工兵器材和后续给养运输!必须在部队集结地建立足够支撑一周高强度作战的前进补给点!”
“总后勤部(毛泽民部):立刻启动一号、三号仓库群,按战役预案调拨弹药、油料、医疗物资、野战口粮。冬装发放优先保障渡河部队。战役发起前三天,相应物资必须全部到位!”
“总装备部(林育蓉部):确保所有参战枪械、火炮、车辆完成战前检修保养。技术保障分队配属到营一级!”
“中央警卫团:加强中央局及保安核心设施警戒,防备敌特破坏。”
“趁夜强渡!渡河后,不要纠缠于拔除沿途所有碉堡,以装甲力量为先导,不顾一切向吕梁山区纵深穿插!打穿它,占领几个关键的山隘和矿区!”
“战役要求只有一个字:快!渡河要快,穿插要快,建立稳固防御也要快!要在阎锡山反应过来、调集重兵围堵之前,在吕梁山上站稳脚跟!”
一道道命令简洁有力,覆盖了战役的方方面面。被点到名的将领纷纷起身领命:“是!保证完成任务!
对将领们做完部署,李润石转头看向卫辞书,带着严肃认真的语气开口:“小鬼,你负责的后勤和技术保障,是此战成败的关键。装甲旅的油料、备件,重炮的炮弹,还有突击部队的冬装、野战口粮、药品,必须按时、足量送到前线!汽车团要全部动员起来,运输路线要提前勘察好,确保畅通。三号仓库的物资调配,泽民同志全力配合你。”
卫辞书立刻站起身,脸上再无半点玩笑之色:“是!主席!装甲旅油料、备件优先保障,炮弹基数充足。冬装已开始配发,第一批可保障一野突击部队。野战医院所需药品,三日内可送达指定集结点。汽车运输团可以马上拉起战备动员。”
“好!”李润石重重一点头,“小鬼,你的特种物资与技术协调处全力配合泽民和育蓉。另外,想想办法,看能不能在关键时候,给阎锡山一点眼色看看。具体怎么搞,你和陈赓、育蓉商量,别捅大娄子就行。”
“是!主席!”卫辞书立刻应道,“我向您保证,一定给阎锡山一点小小的未来震撼!”
“各部立刻行动!渡河时间……”李润石看了一眼墙上的日历,“定在九月二十八日夜!行动代号——‘秋风’!”
“散会!”
沉重的木椅移动声再次响起。彭德怀和林育蓉迅速凑到一起,对着地图低声讨论起来,手指在地图上快速移动。陈赓收起笑容,快步走向门口,他要去航空兵司令部部署可能的空中侦察和掩护。毛泽民和卫辞书也立刻走到一边,开始核对具体的物资清单和运输计划。
会议室的紧张气氛瞬间被具体而紧迫的任务所取代。窗外的秋阳高照,一场目标直指吕梁山铁矿、代号“秋风”的战役,已然拉开了序幕。
第九十七章 五九下山!
一九三六年九月二十一日一号仓库
巨大的仓库群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汽灯和临时架设的电灯将库区照得亮如白昼。
卡车引擎的轰鸣声、叉车的突突声、搬运战士整齐的号子声有序交织成一团。
毛泽民亲自坐镇指挥中心,收发电报的电台滴滴答答响个不停,通讯员在人群中来往穿梭。
“一号库!调拨给一野的7.62mm步枪弹基数再加两成!优先装车!”
“汽车团二连!你们的路线是吴堡集结点,油料和工兵器材必须今晚启运!”
“被服厂报告,冬装日产量已达到两千套!优先供应渡河先头部队番号已确认,按序列配发!”
“一野三师重炮营所需120mm榴弹为两个基数,确认出库!”
“汽车运输团三营!目标:一野辛关渡西岸集结点!货物:八九重机枪弹五十箱,五六半普通弹三百箱,野战野口粮十吨!两小时内必须发出,马上装车!”
沉重的木箱、成桶的油料、捆扎整齐的冬装被流水般装上待机的卡车。
卫辞书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关键物资区域,他手持亮度调到了最低的平板电脑,快速核对着空间内调出的物资清单与实际装载情况,不时与仓管员低声确认着当前的进度。
当看到最后一批装载着59D坦克备用履带板和发动机关键滤芯的卡车驶离时,卫辞书才微微松了口气。
一九三六年九月二十二日
金希吾教授和几位机械专家围着几张摊开的P-51D结构图,眉头紧锁。旁边的工作台上,几名工人正小心翼翼地用简易工具加工着木制翼肋。
“这里,主梁连接点的应力集中问题,必须解决!用现有钢材仿制原装连接件强度不够,必须加厚,但加厚的话,重量又超标了……”一名工程师指着图纸忧心忡忡。
“用层压加强板呢?”金希吾拿起一块试验用的高强度胶合板样品,“按辞书同志提供的配方和工艺,桦木层压板的强度接近轻型铝合金。在这里增加一个承力三角区,分担应力。”
“可以试试!王旭,立刻按金教授的方案做个加强件模型出来!”技术员立刻行动。
在第一次成功试飞过后,歼一又在机场进行了几次试飞,现在困扰在金希吾科研团队面前的只有少数几个问题,只要把这些问题解决,歼一的量产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二十三日
延长油田至保安公路,临时筑路指挥部设在路边帐篷里。
山瑞队长嗓子已经嘶哑,此时站在地图面前的他正拿着野战电话大声喊道:“工兵三连,你们分段碎石铺设进度太慢……什么?压路机不够?把备用那台也调上去!晚上打汽灯干!必须保证后天中午之前,我们到李家坳段的全线贯通!”
“炸药!告诉工兵营,辛关渡西岸登陆场需要大量炸药开辟通路!优先保障!用总后特批的条子去四号库领!”
简易碎石机发出刺耳的噪音,从后世空间中取出的压路机在刚铺好的路基上反复碾压。战士们挥汗如雨,用铁锹和箩筐平整路面。尘土飞扬中,一辆辆满载物资的军车在已修通的路段上呼啸而过,卷起漫天黄尘。
二十四日 辛关渡西岸秘密集结地
夜色是最好的保护色。
静静流淌的黄河在月光下泛着晦暗的反光,
河对岸,晋军碉堡群的轮廓依稀可见,几点灯火如夜色中如鬼火般明灭闪烁。在河滩后方数里的山谷和林地中,一野指挥员们悄然集结。
彭德怀站在一处高地上,望远镜扫过远处的集结营地。几十辆59D坦克和八九式装甲车在树林和伪装网下静静地趴伏着,粗短的炮管指向东方。重迫击炮营的炮手们正借着微光最后一次擦拭炮膛,检查瞄具。穿着崭新荒漠迷彩冬装的战士们抱着五六半或五六冲,靠在背包上休息,刺刀在月光下偶尔反射出一点寒光。空气里弥漫着机油、钢铁和紧张的气息。
“装甲团。”
“到!”
端起眼前的夜视望远镜向河对岸观察片刻,随即又拿出卫辞书提供的后世测绘地图一阵图上作业,彭德怀对面前的装甲团团长出声命令道,“你们的任务就一个字,冲!登陆后,步兵会掩护你们,记得第一时间打掉威胁步兵的碉堡火力,然后用机动力量,在晋军的防线上直接撕开口子,像锥子一样,直插吕梁山!后续部队会跟上肃清残敌,巩固通道!”
“是!保证完成任务!”低声回应的专家团团长喘着粗气,眼睛时不时向河对岸看去,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远处,新到的卡车车队亮着微弱的防空灯,正在卸载最后一批油桶和弹药箱。几个新兵好奇地摸着冰冷的坦克履带,被老兵低声呵斥:“别乱摸!看好自己的家伙!”
二十五日
傅连暲院长正带领骨干医生和大量经过卫辞书紧急复训的战场医疗兵,清点装车药品和器械。帐篷里堆满了印着后世简体字的急救包、手术器械包、血浆代用品和消炎类药物。
“同志们,记得把你们的三合一吗啡、聚壳糖、烧伤敷料和肾上腺素针剂单独装箱,然后鲜明地标记出来。每个医疗小组配发五部野战担架。记住卫副院长强调的战场急救原则:快速止血,稳定生命体征,优先后送重伤员!”
傅连暲对面前集合的众人做最后的提醒。
此时一阵汽车的轰鸣声由远而近,傅连暲和众人转头看去,只见卫辞书跳下匆匆跑来,将一个密封的金属箱交给傅连暲:“老傅,全体部队的战士们已经开始集体献血,目前全部存在在了三号库,注射器已经全部配套,这是从三号库提取物资的手续文件。每个战士的铭牌上有相应的血型,O型血比较少,这件事我再想想办法。”卫辞书带着疲惫的神情和傅连暲说着注意事项,等交代完毕,他又立刻转身跳上等候的吉普车向下一个任务地点疾驰而去。
二十六日 保安城外,某处隐蔽山谷
月光下,卫辞书、陈赓和林育蓉站在一辆经过特殊改装的通讯指挥车前。车顶架设着形状怪异的天线。车内,几名由卫辞书亲自挑选并紧急培训的技术员正紧张地盯着几块屏幕。
“东西都在这儿了?”林育蓉嚼着黄豆,目光扫过山谷中几块用厚重帆布覆盖的巨大物体。
“嗯,只能取出来这么多,而且距离不能太远。”卫辞书点点头,掀开其中一块帆布一角,露出下面冰冷厚重、泛着哑光的特种合金钢板和一些结构复杂的钢制构件。
“按金教授他们的建议,结合后世的一些……‘土办法’。原理是利用高强度材料和特定角度,加上点瞬时冲击力。”
陈赓搓着手,眼睛放光:“嘿嘿,阎老西的乌龟壳不是硬吗?咱们就给他来个‘开罐器’!小鬼,你确定这玩意儿到时候能响?不会把咱们自己人崩了吧?”
“模拟计算没问题,实物也做过小比例测试。关键是投放时机和位置要绝对精准,这需要前线的侦察兵抵近引导。”卫辞书语气严肃,“所以,陈司令,你的飞行员……”
“放心!”陈赓一拍胸脯,“航校最好的几个苗子,这几天啥都没干,就练低空目视识别和配合地面引导信号了!保证把你的‘大礼包’送到阎老西的脑门上!”
林育蓉最后看了一眼那些沉默的钢铁造物,下达指令:“行动代号‘开罐器’。所有参与人员,最高保密等级。器材分装,由汽车团特勤分队负责运输,随一野装甲旅行动。具体使用时机,由前指临机决断。辞书同志,你负责全程技术保障。”
“是!”
一九三六年九月二十七日 夜 辛关渡西岸
黄河在夜色中奔流,水声低沉而湍急。西岸的河滩地,笼罩在严格的灯火管制下,只有引擎低沉的嗡鸣、金属部件的轻微磕碰声和压低的指令声结合在一起,共同勾勒出紧张的轮廓。
工兵团团长戚建辉半蹲在河滩的伪装网下,用粗糙的手指捻起一撮湿土。
带着刺骨寒意和水汽的河风,刺透了他的冬装。戚建辉身旁,几名经验丰富的工兵排长正借着微弱的防水手电光,最后一次核对摊在防水布上的浮桥图纸。
“团长,河水的流速比我们预估的快一些,目前是3.1米/秒。”一个刚从简易水文测量点回来的技术员向戚建辉低声报告,“刚刚侦察小队传来消息,这里的水下地形十分复杂,东岸滩头更是有暗流存在。”
戚建辉拧紧眉头,目光投向漆黑的对岸。晋军碉堡群的轮廓在微弱天光下隐约可见,几盏探照灯漫无目的地扫过河面。在思索片刻后,戚建辉声音有些焦虑地开口:“预定登陆点确认了吗?”
“确认了,团长。侦察连刚发回信号,东岸滩头无新增障碍,晋绥军的碉堡火力点位置与情报一致。”通讯兵低声回应。
上一篇:红楼:左拥金钗,右抱五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