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延安来了个年轻人 第140章

作者:半江瑟瑟

  “鬼子的师团部肯定就在里面。”排长对照地图,确认了位置,随即对背着无线电的战士们命令道,“立即报告连部,请求炮火支援和下一步指示。”

  通信兵立刻开始呼叫。

  等待指示期间,队伍隐蔽在台地后,进行短暂的休整和弹药补充。炊事班甚至从后面送上来了热腾腾的馒头和红烧肉——后勤保障也跟上了战士们的进攻节奏。

  曹梓辰啃着馒头吃着肉,不时喝一口水壶里的水。赵满囤坐在曹梓辰的旁边,默默吃着同样的食物,眼神却始终盯着远处的村庄。

  “那就是二十师团的老巢?”吃完饭的赵满囤问了一句。

  “对。”曹梓辰回答。

  听到回答的赵满囤握紧了手中的三八式步枪……

  很快,这支队伍的排长收到了连部回电:炮火支援即将到达战场,五分钟后进行首轮急袭。各部做好攻击准备。

  排长立即部署任务。火箭筒组前出,准备敲掉外围工事。机枪组占领制高点,提供压制火力。各班分配了突击区域。

  五分钟后,尖锐的呼啸声划破天空。

  第一波炮弹精准地落在日军防御阵地上。让众人惊喜的是,这不是连部或者营部的迫击炮群,而是师属122毫米榴弹炮的齐射。巨大的爆炸声连成一片,日军外围工事瞬间被火光和硝烟吞噬。

  十分钟后,猛烈的炮火开始延伸,向村庄内部覆盖。

  “突击!”

  收到命令的红军战士如猛虎下山,向被炮火蹂躏的日军阵地发起了冲锋。

  曹梓辰跟着队伍向下冲去,他操作着五六冲不断喷吐火舌,将任何还能动弹的鬼子不断击毙。在这其中,防弹衣再次被流弹击中,但曹梓辰毫不在意。

  毕竟。

  “后勤部,修的起!”

  日军防御虽然顽强,但在绝对的火力优势和红军战士精湛的战术面前,很快土崩瓦解。

  曹梓辰冲过一道战壕,看到一个日军军官正挥舞军刀,嚎叫着命令士兵抵抗。他举枪瞄准,扣动扳机。“哒哒哒”,军官胸前爆出几朵血花,倒地身亡。

  红军突击队迅速突入村庄内部,与日军展开巷战。但战斗呈现一边倒的趋势。红军的自动武器和手榴弹在近距离战斗中占据绝对优势,日军的步枪和刺刀显得苍白无力。

  曹梓辰所在班负责清剿一栋较大的砖石建筑。两名战士首先投掷手雷,爆炸后迅速冲入,用五六冲扫射残余敌人。曹梓辰紧随其后,补枪确认。

  建筑内倒着十几具日军尸体,从军服看多是参谋和通讯人员。电台和设备已被手雷炸毁。

  “清理完毕!”

  队伍继续向村庄中心推进。越往里走,抵抗越微弱,似乎日军主力已被歼灭或逃散。

  最终,他们抵达村庄中心的一处大院。院门口倒着几具军官尸体,几排被炸毁的汽车和摩托车在院子里燃烧着熊熊大火。

  兄弟部队的同志们已经控制了院子,正在搜查各个房间。

  曹梓辰走进院子,看到几名战士从主屋里把一个穿着高级将官制服、头部包扎着带血绷带的中年鬼子军官押了出来。

  这个老鬼子此时眼神涣散,左臂不规则地弯曲骨折,显然是不安分的时候收到了我方战士的小奖励。

  “确认身份,这就是鬼子第二十师团的师团长,川岸文三郎。”一名红军军官报告道。

  院子的另一个角落,几名战士正在清点文件和设备。赵满囤站在一旁,看着被俘的师团长,眼神复杂。

  曹梓辰走到他身边:“报仇了?”

  赵满囤沉默片刻,缓缓摇头:“胡老六他们……回不来了。”

  这时,天空传来一阵引擎轰鸣声,四架完成了对地压制任务的攻击机正在返航。

  远处的枪炮声渐渐稀疏,对二十师团的战斗接近尾声。

  曹梓辰检查了一下武器,还剩最后一个弹匣。他退出弹匣,看了看黄澄澄的子弹,然后重新装上。

  “走,我带你去休息一会儿,毕竟……”抬头看着身边的赵满囤,曹梓辰开口说了一句,“仗还没打完呢。”

  一九三七年六月八日 上午十时 徐州城外 第一野战军前指

  电台的蜂鸣声与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作战参谋们围在巨大的沙盘旁,根据各部队上报的战况,迅速更新着敌我态势。沙盘上,代表日军第二十师团的黑色旗子已被大量拔除,取而代之的是密集的红色小旗,从西、北两个方向深深嵌入鬼子的占领区。

  彭德怀站在沙盘前,面无表情的看着地图思索。他身旁的副司令员左权正对着电话低声而快速地发布指令。

  “报告!”一名作战参谋拿着新的电文快步走来,带着兴奋的声音开口道,“司令员!一师二团报告!确认俘获日军第二十师团长川岸文三郎!其师团部主要军官非死即俘,指挥系统已彻底瘫痪!缴获关防、密码本及大量文件!”

  听到作战参谋的汇报,指挥部内瞬间安静了一瞬,随即响起一阵低低的欢呼和如释重负的喘息声。

  彭德怀接过电文,迅速浏览,脸上严峻的线条并未因此放松。在思索片刻后,彭德怀抬头向身旁的左权开口问道:“老左,部队伤亡和弹药消耗情况的初步统计出来没有?”

  “正在汇总。”听到彭德怀的问话,左权随即开口回应,“各部队的攻势迅猛,战果极大,但弹药消耗,特别是自动武器弹药和火箭弹、炮弹消耗远超预期。伤员后送和战场清理也需要时间。”

  彭德怀点了点头,目光重新落回沙盘,手指点向已被红色包围的徐州城北区域:“命令各攻击部队,立即转入战场控制阶段。以营、连为单位,清剿残敌,巩固阵地,抢救伤员,收容战俘。统计战果和损耗要快、要准。对了被困国军官兵的搜救和收集任务也要注意一下。”

  “是!”

  “给李宗仁发报。”交代完上述事情的彭德怀对通讯参谋开口命令,“通报我部已击溃日军第二十师团主力,并俘获其师团长川岸文三郎。城外大规模战斗已基本结束,我军正肃清残敌。我拟于一小时后,前往徐州城内与李长官会晤,商讨下一步作战行动。”

  电报被迅速加密发出。

  “抓紧时间休整,但不能放松警惕。鬼子的第二师团还在东面,吃了这么大亏,绝不会善罢甘休。通知部队,严防日军空袭和炮火报复。”

  “明白!”

  命令被一道道下达。喧嚣的指挥部暂时恢复了有序的忙碌。彭德怀走到一旁,拿起自己的茶缸,大口喝了些水。连续几天的高强度指挥,他的眼中已经布满血丝,但精神依旧健硕。

  左权走过来,低声道:“老总,见到李宗仁,怎么谈?”

  彭德怀放下茶缸,抹了把嘴:“实事求是。告诉他我们打了胜仗,但也付出了代价,需要补充。山东的鬼子不是第二十师团残部那么简单,还有第二师团、第十九师团,硬骨头在后面。怎么打,得有个周全计划。蒋介石那边,也得让他出点血。”

  左权点头:“李宗仁是明白人,知道守住徐州、乃至反攻山东,现在离不开我们。但南京的心思,就难说了。”

  “走一步看一步。”点了点头对左权的话表示认可,彭德怀随即开口回应,“先把眼前的鬼子彻底收拾干净。准备车,去徐州。”

  一九三七年六月八日 上午十一时三十分 徐州城内 第五战区司令部

  司令部内的气氛与昨夜已截然不同。电话铃声依旧频繁,但参谋人员的语气中明显了没有了焦灼的意味,取而代之的是大胜在即的振奋心情。墙上地图标注的敌情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城北的巨大黑色箭头已被擦除,代之以代表红军控制区域的红色区块。

  李宗仁和徐祖诒站在地图前:“难以置信……一夜之间,击溃一个甲种师团……”

  看着地图,此时的徐祖诒仍然觉得不可思议,“还活捉了川岸文三郎……”

  听到徐祖诒惊叹的话语,李宗仁沉吟片刻,随即开口回应:“彭德怀所言非虚。其部火力、战术、装备,确非我军所能及。此番若非他们及时赶到,徐州必失无疑。”

  一名通讯官快步进入:“长官,十八集团军彭司令员电报,他已动身前来,预计半小时后抵达徐州西城墙。”

  “好。”李宗仁整理了一下衣领,“通知警卫,打开西门,做好接引。另外,让后勤处看看,弄点像样的茶叶过来。”

  “是!”

  半小时后,数辆蒙着尘土的吉普车和一辆装甲车在第五战区士兵复杂目光的注视下,驶入徐州西门,停在司令部院外。

  彭德怀带着左权及两名警卫员下车。

  此时的彭德怀依旧穿着那身荒漠迷彩作训服,沾满灰尘的样子像个淳朴的老农,但此时没有人敢轻视这位再次打出彪炳成绩的沙场悍将。

  李宗仁与徐祖诒已在门口亲自等候。

  “彭司令员!左参谋长!二位辛苦!此役大胜,解徐州之围,李某谨代表第五战区全体将士,深表谢意!”看到彭德怀下车,李宗仁主动走近上前,郑重拱手。

  彭德怀还以军礼:“李长官客气了。抗日救国,分内之事。贵部将士浴血坚守,才是保住徐州的基础。”

  双方简短寒暄后,步入司令部作战室。

  落座后,彭德怀开门见山的提出要求:“李长官,城外战事已基本平息。我军初步统计,击毙、击伤、俘获日军第二十师团官兵逾万人,其重装备大多被毁或缴获。但我部连续作战,弹药消耗巨大,急需补充。但其中,尤为仰仗贵方的就是陇海线的运力,以及粮食和油料问题。”

  听到彭德怀亲自开口,李宗仁立即转身对徐祖诒安排:“祖诒,立刻清点我战区库存,优先为友军补充所需粮草!不够的部分,立刻向军委会发报,陈述战果及急需,请求速调!”

  “是!”徐祖诒领命,立刻起身安排人手。

  “彭司令员,”李宗仁转向彭德怀,神色严肃的开口道,“第二十师团虽溃,但日军第二师团仍虎视东郊,其第二、第十九师团亦在山东境内。不知贵军下一步有何打算?”

  听到李宗仁的问题,彭德怀走到地图前,拿起教棍开始讲解:“鬼子吃了大亏,必然报复。但其兵力分散,第二十师团覆灭更使其部署出现巨大缺口。我认为,此时不应消极守城,而应趁敌慌乱,主动出击。”

  “出击?向哪个方向出击?”李宗仁紧跟着问了一句。

  “津浦线和胶东。”彭德怀的手指沿津浦线向北划过,“日军主力被吸引在徐州周边,其山东后方相对空虚。尤其青岛方向,是其重要补给基地,但守备兵力如今主要为第十九师团一部及海军陆战队,相对薄弱。”

  看着开始思索的李宗仁,左权紧跟着开口:“我建议,以一部兵力协同贵部,继续监视、钳制徐州以东之敌第二师团。我第一野战军主力可迅速北调,沿津浦线两侧向山东腹地攻击前进。目标直指济南,打乱日军整体部署,迫使其回援,从而彻底解除徐州之围,并一举收复山东大部。”

  李宗仁眼中精光一闪。这个计划胆大包天,但并非没有可能。红军恐怖的突击能力和机动力,完全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那贵方需要我部如何配合?”

  “需要第五战区固守徐州,并做出积极反攻姿态,牢牢吸住日军第二师团甚至可能来援的其他部队。”彭德怀道,“同时,希望李长官能协调陇海、津浦两线的铁路运输,保障我部兵员、重装备北调畅通。补给方面,除弹药外,亦需粮食、药品支持。”

  李宗仁沉思片刻,随即断然回应:“好!就依彭司令员之策!徐州城防和牵制第二师团的任务,交给我。铁路运输和后勤补给,我立刻以战区名义向军委会和交通部交涉,务必优先保障贵军行动!”

  “多谢李长官深明大义!”彭德怀伸出手。

  李宗仁与之紧紧一握:“都是为了抗战胜利!我这就拟电向蒋委员长详陈战果及下一步作战计划。”

  彭德怀点头:“我也会同时向延安汇报。此次行动,贵我两军需密切协同,情报共享。”

  “理应如此。”

  一小时后延安 中央军委作战室

  李润石手中的红蓝铅笔在巨大的华北地图上快速移动,勾勒出徐州西郊一夜激战后的全新态势。

  周伍豪拿着一叠刚译出的电文走近,一贯的沉稳的语气中也显露了喜悦的心绪:“主席,彭总和左权的详细战报来了。第一野战军先头部队两个师,协同徐州守军,已基本歼灭日军第二十师团主力。确认俘获师团长川岸文三郎,击毙、俘获日军逾万,缴获甚众。我军伤亡及弹药损耗正在统计,但战果远超预期。”

  听到战报的朱老总一拳轻捶在桌面上:“打得好!德怀的动作够快,李宗仁也配合得坚决!这一锤子,把鬼子在津浦路上的脊梁骨打断了半截!”

  听到周伍豪的汇报,李润石放下铅笔,接过电文仔细翻阅。

  “彭德怀提议,趁日军第二十师团覆灭、第二师团孤立突出之机,以第一野战军主力迅速北进,直插山东腹地,威胁济南,迫使日军回援,彻底解徐州之围,并相机收复山东。”周伍豪补充道,“李宗仁原则同意,并承诺协调铁路的运输和部分的后勤补给问题。”

  李润石走到地图前,凝视上面的山东半岛和华北平原区域。片刻沉吟后,李润石转过身,语气果断的开口:“老彭的判断很正确。日军骄狂冒进,侧翼暴露,其华北兵力经保定、徐州两场败仗,已显捉襟见肘。现在正是我们扩大战果,将战略主动权牢牢抓在手中的时候。”

  “通讯员!”

  “在!”

  “传我命令。一、立即复电彭德怀、左权并转第一野战军全体指战员:祝贺他们取得徐州西郊重大胜利。中央完全同意其趁势北进、出击山东之作战方针。

  二、命令第一野战军,在完成战场清理、短暂休整补充后,立即以主力沿津浦路两侧向山东迅猛攻击前进。首要目标为击溃日军第二师团残部,收复泰安、兖州,直逼济南。作战行动由彭德怀统一指挥,望与第五战区李宗仁部保持密切协同。

  三、电令太原前指、第三野战军徐向前部:加大对当面日军第十四师团及平津地区之压力,进行牵制性进攻,使其无法南下增援山东战场。

  四、命令总后勤部毛泽民、总装备部林育蓉:立即调配弹药、油料、药品等物资,优先保障第一野战军的北进作战需求。利用陇海、津浦线运力,务必确保补给畅通。

  五、命令以刘伯承同志为司令员、稻上飞同志为政委的第四野战军加速组建。原定编入该野战军的各部队,立即结束休整、换装及训练,向指定集结地域开进。限令于六月底前,完成基本编成,形成初步战斗力,准备投入华北或华中战场……”

第一七三章:一手打上海,一手复山东

  一九三七年六月八日 午时 上海以西 虹桥机场上空

  高度三千米,云层稀疏。

  第四大队第二十一中队飞行员梁鸿云不断的微调身下霍克III战斗机的操纵杆,保持与长机陈盛新的编队位置。虹桥机场的跑道在农田与水网间显得十分狭小,但梁鸿云心中明白,下面这条小小的窄带,就是他和战友们要用生命守护的地方。

  连日作战的梁鸿云疲惫地叹了口气,随即低头检视着面前的仪表盘:油量剩余约四成,弹药计数器显示七点六二毫米机枪弹的余量不足三百发。

  两小时前的一次拦截任务中,他们击伤了一架鬼子的九六式舰攻,但己方也损失了一架战斗机——战友王文亮未能从俯冲中改出,连人带机栽入黄浦江口了,从头到尾都没有发现他的跳伞迹象……

  调整了一下氧气管,梁鸿云把目光投向远方的天际线。东面,日军舰队释放的观测气球模糊可见。

  没有无线电通话,编队依靠手势与飞机机动交换信息。陈盛新的长机左右摇摆机翼,示意爬升高度。梁鸿云与僚机周庭芳随之拉起机头,发动机轰鸣声顿时加剧。

  旋即,云层中钻出六个黑点——日军九六式舰战,高度占优,正俯冲而下。中午的阳光让 梁鸿云很清晰的见到了在鬼子飞机机翼上的太阳旗。

  空战爆发。

  陈盛新率先迎头攻击,机枪火舌喷吐。梁鸿云紧随其后,瞄准一架正欲咬住长机尾部的九六式。霍克III的机动性劣于日机,但俯冲速度尚可一搏。他压下扳机,机身震颤,出膛的子弹划出绵密的弧线,却大多数并没有击中落空。

  鬼子的飞机轻巧的侧滑规避,反而绕到了梁鸿云的侧翼。

  子弹击穿左翼的闷响传来,机身的震颤开始加剧。心中大感不妙的梁鸿云猛的一蹬方向舵,霍克III侧滚脱离。

  在机动的过程中,梁鸿云用眼角余光瞥见周庭芳正与另一架日机缠斗,两机如蝶蛾般交织缠绕,机枪的火光不停闪烁。

  一架九六式从上方突入,直扑陈盛新。梁鸿云急推油门,试图拦截,但为时已晚。随着那架突袭的鬼子飞机一个精准的短点射,己方长机的尾部随即迸出碎片,操纵索被毁掉了。

  陈盛新的霍克III失控下坠,旋转没入低空云层,等到一朵洁白的伞花出现,梁鸿云刚要松一口气,但随即见到一架鬼子飞机,从远方开火,把自己战友的降落伞打碎。

  一个黑点从天空中坠了下去……

  看到这一幕,幕梁鸿云握着操纵杆的双手指节发白,他随即拉起机头,再度迎向敌机。此刻弹药计数器仅余百发。他利用霍克III较重的机体重量进行俯冲,试图以速度换取攻击窗口。一架九六式紧追其后,子弹擦过座舱罩,迸裂的玻璃碎片划破了梁鸿云的额头。

  察觉到身后的鬼子飞机开始加速,梁鸿云猛然的一个反向滚转,日机冲到了他的前方。抓住瞬息机会,梁鸿云果断扣动扳机。三十发子弹尽数倾泻而出,打中了鬼子飞机的发动机和座舱的结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