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延安来了个年轻人 第10章

作者:半江瑟瑟

  似乎是知道了叶群要问什么问题。

  卫辞书将嘴唇凑到陈群耳边,神神秘秘的说道,“这是一种针对陈先生的特效药。”

  “嗯?卫先生,这个玩笑可开不得。”听到卫辞书这么说,陈群一瞬间有些腿软,只见他看着面前这个在上海上流阶层中颇有名望的一生肃然开口,“陈某非三岁小儿!”

  而把嘴巴贴到叶群耳边的卫辞书没有理会对面中年男人的话,直接开口说道:“这是钙片,专门治陈先生的软骨头。”

  “年轻人不要太气盛!”

  听到卫辞书夹枪带棒的语言,陈群勃然大怒,但卫辞书高大的身影让他取消了动手的念头,但他不愿意落下气势,直接把脸对到了卫辞书的面前。

  “呕吼,两个男人贴的这么近,不是要打架,就是要接吻。”

  看着陈群色厉内荏的模样,卫辞书出声调侃道。

  “哼!等着挨收拾吧!”

  看着对面男子硬朗的面庞,陈群愤愤不平的骂了一声,随即转身向自己的房子走去。

  而站在门口的卫辞书看着陈群离去的身影,脸庞上的笑容也消失不见,露出了些许思索的表情。

  “自己这么快就被日本人盯上了……”

  后世资料上的一句,日本人把上海经略成了侵华的大本营,直到现在,卫辞书才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这句话的严重程度。

  看着远处漆黑的夜色,揉了揉脑门的卫辞书无奈的叹了口气。

  “他妈的,光头,戴雨农,你们干什么吃的!”

  半个小时后,卫辞书站在二楼书房的百叶窗前,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九二式手枪的硬朗纹路。初春的夜风裹挟着黄浦江上的汽笛声穿过窗缝,将他额前的碎发吹得凌乱。

  此时永福,永寿两个孩子已经睡下,虽然目前才接过来了几天,但两个孩子的面色明显红润了不少。

  这让卫辞书担忧的心情缓和不少。

  “叮铃铃,叮铃铃。”

  刺耳的电话铃声打破房间的寂静。

  “呵,果然来了。”

  走到电话面前,拿起电话,卫辞书却一句话没有说,电话对面也陷入了一片安静之中。

  在沉默片刻后,听筒对面传来了生硬的中文:“卫君,陈桑刚刚告诉我,你拒绝了我们中日学会的邀请?”

  “有话直说。”

  “我们希望你加入中日学会,并且创作一些,像《绍宋》一样精彩的,中日亲善的作品。至于《绍宋》和其他类似的东西,就不要连载了。钱,不是问题,我们可以给到你千字五十块大洋。”

  “哦?中日亲善?是中国亲善日本,还是日本亲善中国?”

  “卫君,一个农业国在工业国面前,是没有未来的,不是吗?我们的中日学会里,有很多像你一样优秀的作家。但是你要知道,我们大日本帝国的耐心有限,相信你也不想失去现在的工作和安稳的生活吧。”

  “听说,吴市长的女儿和你关系不错,那么,希望将来,在你和吴小姐的婚礼上,我们可以面对面的喝一杯。”

  说到这里,对面的人挂断了电话,听筒中又回到了悄然的寂静之中。

第二十三章 突如其来的决裂

  自从卫辞书接过那个电话之后,陈群又上门了两次,但都被卫辞书拒绝了。

  期间中国文艺协会正式成立,在宋庆龄的牵头下,来自后世的两首音乐《精忠报国》和《国家》两首歌曲接连在广播电台播放,一时间在整个上海爆火开来,进而以一种可怕的速度向祖国的大江南北传播开去。

  在这其中,卫辞书并未署名,而是用了文艺协会这一个整体的名字。但是如果有心之人想要调查的话,找出谁是这两首歌曲的作家还是不难的。

  一时间前往卫辞书住处或者中国文艺协会约稿的人络绎不绝,那些从事娱乐行业的上海老板们纷纷开出了一个另一个瞠目结舌的高价,有的甚至直接找到了卫辞书的医院中去,这些给卫辞书带来了些许的麻烦。

  看着时间一点一滴的到来,不堪其扰的卫辞书只好闭门谢客,连带着让永福,永寿尽量呆在自己的房间之内,不要出现在别墅的窗前。

  但出乎卫辞书预料的是,让他担心了好久的日本人和青帮这一段时间也没有找上门。在事件还没有爆发前,卫辞书曾一度以为时间就会这样一点一滴的过去,直到几天后,他和斯诺成功会面,拿到延安的通行证,最后成功动身前往西北。

  毕竟现在日本刚刚发生过二二六政变,上海的日方势力因为国内政局的动荡进而陷入相对的保守之中,加上西安的张学良也因为东北军在战场上的节节失利而产生了和中共和谈的想法。

  现在可以说是向组织归建的最佳时机。

  但是,令卫辞书没想到的是,日本人的恶意,终于在三月中旬的某一天一股脑的向他扑了上来。

  这天卫辞书刚刚结束了在震旦大学的讲课。

  然后吴溪颖就找了上来,一副吞吞吐吐的模样,“辞书,我有事跟你说。”

  “怎么了?”看着吴溪颖纠结的表情,卫辞书有些莫名诧异。

  “前一段时间,有一些人找到了我爹爹,想让我爹爹帮忙给你递一些话。”

  “日本人?”

  “对。”

  “上海总领事馆的若杉要大使向我爹爹提出了外交抗议,他说你写的《绍宋》映射当前的中日关系,还有创作的《精忠报国》那些歌曲,会影响中日之间的和平相处。”

  “哦。中日之间的关系这么脆弱。一本书,几首歌曲就能影响这么大的事情?”说到这里,卫辞书讽刺的笑了一声,原来这段时间,中日学会那边的松尾康之并不是什么都没做,而是直接将事情捅到了上面,企图通过政治手段来解决问题。

  听到卫辞书的回答,吴溪颖心下一突,随即连忙开口道,“辞书,别这么讲,这件事,日本人做的很坚决,他们达不到目的是不会低头的。”

  “所以,吴市长低头了?”

  “对,他让我来劝一劝你。爹爹说,你只要在中日学会挂个名就行,剩下的他会帮你解决。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凭借这个机会出任日租界海军医院的副院长,等到你在上面待两年,爹爹就能让你进入到上海的卫生局……”

  看着卫辞书的脸庞,吴溪颖絮絮叨叨的说着这些东西,说到最后,她的眼睛完全抬了起来,姣好的面容和水润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卫辞书。

  “辞书,你就当……当是为了我,就点一点头好不好。”说到这里,吴溪颖鼓起了勇气,又补上了一句,“爹爹说,南京那边有几个老朋友在向他打听我的婚事。所以,如果……这样,他同意就把咱两的……”

  吴溪颖说不下去了,作为一个民国的女生,纵使吴溪颖接受的是西式教育,思想进步,但是说到这里也付出了很大的勇气,心里的羞涩让她将头直直的低了下去。

  看着面前,低头看着脚尖,像是在等待最后的审判的女孩,卫辞书叹了口气,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直接岔开话题道,“溪颍,你知道吊桥效应吗?就是人处在一定时刻,肾上腺素会分泌增多,在那种情况下,大脑会让你误以为自己喜欢上了某个人。”

  “辞书,你……”

  “溪颍,你听我说,你是个很好的女孩,从你平时的言谈举止就可以看出来,你的运气很好,在这个混乱动荡的国家出生在一个很好的家庭。你从小到大就可以接触到这个国家绝大多数人一辈子接触不到的事物,咖啡,口红 ,巧克力,西点,席梦思床……饥饿,疾病,劳动,剥削这些东西是沾不到你身上的。”说到这里,卫辞书看着面前的女生,神色认真的说道,“这不是你的问题,但是,作为一个在誓言面前举过拳头的人,这些东西却与我息息相关。”

  “你的心思我都知道,说实话,面对你这样一个家境优渥的大美女的追求,我说一点不动心那是假的。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其中绝对不包括向日本人低头。”

  “苏洵先生的《六国论》你一定看过,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当前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而国民政府不想着反抗,反而是一退再退,使得日本人的欲望一涨再涨。”

  “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全面开战必然是板上钉钉的问题,而且就在不远的将来。”说到这里,卫辞书看着面前的女生,想要再说些什么,几次开口最终化作一句提醒,“如果你信我的话,让吴市长在重庆买座房子吧。”

  “你对党国的命运就这么不看好吗?”等到卫辞书话音落下,两人步行的树林间突兀的传来一道熟悉的男声。

  听到声音的卫辞书抬头向来人方向看去,只见吴铁城和一个留着卫生胡的男子走了过来。

  “爹爹。”吴溪颖看了卫辞书一眼,随即走到了吴铁城身边。

  “卫桑,没想到我们第一次会在这里见面。”留着卫生胡的男人向卫辞书打了声招呼。

  没有将旁边那个日本人放在眼里,卫辞书对吴铁城开口说道:“吴市长。”

  “老夫在问你话,在你的眼里,党国就如此不堪吗?”

  “是。”

  “那你为何不效忠党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党国增添一份力量呢?如果你想的话,明天就来上海市政府的党务科工作,老夫和几个老朋友愿意当你的入党介绍人。”

  “不必了,吴市长。没有意义。”

  “呵,不知所谓的狂生。仗着自己有几分能耐不把天下人放在眼里。”听到卫辞书的回答,吴铁城冷哼一声,随即开口说道,“那老夫便给你几分磋磨。这样吧,震旦大学和仁济医院你暂时就不要去了,在家里看报读书。好好想一想老夫以及松尾先生跟你说的那些话。想明白了来找老夫,到时候在报纸上简单地发个声明,自然万事大吉,否则,你要是再进行那些创作的话,就是老夫也保不住你。青帮的张啸林和杜月笙已经盯你很久了!”

  说完这句话,吴铁城看了旁边的吴溪颖一眼,“当然,你要是不想见老夫,去找溪颍也成。”

  听到吴铁城的话,卫辞书看了看旁边嘴角含笑的松尾康之,以及站在自己父亲旁边低着头的吴溪颖,他对着吴铁城微微弯腰表示告辞,随即转身大步向着校外走去。

第二十四章 晚上不要开灯

  一九三六年三月二十日 上海 大陆新村

  ”辞书,最近报纸上对你的批评可不少啊。“对着卫辞书扬了扬手中的报纸,鲁迅对卫辞书开口调笑一句。

  听到鲁迅打趣的发言,正在收拾东西的卫辞书手上动作一停,随即对一旁的周树人开口说道:“又有新文章了?是说我的作品误人子弟 ,还是映射当今中日关系?”

  “都有。没想到《绍宋》里的请斩杨沂中今天要用在你这个作者身上了。”

  “那没办法啊,这个世界上啊,人长得越帅,注定要承受的恶意就越多。”应和着鲁迅的话,卫辞书颇为难过的摇了摇头,“这个世界上,像我们这样颜值出众的广大男同胞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站起来。”

  “你这。”卫辞书的发言让周树人彻底绷不住了,他没想到一个人不要脸起来居然能无耻到这种程度。

  “不要在意那些有的没的。鲁迅先生,这是你下一个阶段要服用的抗结核药。”从背包中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药物,卫辞书将其递给了周树人,随即认真的开口说道,“我去延安的时间比预计的快了两个月,本以为能够等到你完全用完三个疗程,但是现在,只能把药品和治疗方案留在这里了。”

  从卫辞书那边接过四个体积不小的玻璃瓶,周树人看着上面手写的“异烟肼”“利福平”“嗞嗪酰胺”“乙胺丁醇”等名字,心中一暖。这个久经人情冷暖的作家知道,眼前这个医术精湛的年轻人,是真的挂念着他的健康。

  一旁的卫辞书正一边收衣服,一边零碎的说着,“第三个疗程,这些药要一直服用六个月,但是为了以防万一,我每样都准备了一年的量,所以我建议,等先生回去,把这些……”

  “辞书。”

  “嗯?咋啦,先生。”

  “后世的国家变得怎么样。”

  “啥?”

  “咱们后世的国家变得怎么样?”

  “额。”听到周树人的话,卫辞书一时间有些吃惊,但是看着对面抱薪救火者明亮而带有着些许期盼的眼睛,卫辞书终究还是开口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了民国。那时候,我们的国家成就很多,问题不少。但是起码,没有外国人敢在我们面前耀武扬威的讲话了。”

  “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不,这是我个人的想法。”

  听到卫辞书的话,周树人脸上多出了些许的笑容,“那便是走出一条路来了。”

  看着鲁迅的笑容,卫辞书也跟着勉强的笑笑,果然他以为自己隐藏的很好,结果在真正的人精眼里,长时间的接触下来,自己的伪装果然还是处处漏风。

  “宋庆龄先生也知道这回事吗?”

  “我没有告诉她。其实,对你的来历而言,之前我也只是有些猜测,但一时间没敢确定。”说到这里,周树人点了一支香烟,深吸一口,然后吐出浓厚的烟气,“毕竟,说出来,太过惊世骇俗了一些。”

  ”是这样的。”说到这里,卫辞书点了点头,对于鲁迅的观点表示同意。

  等到收拾好自己的行李之后,卫辞书抬头,对着不远处的次卧开口说道,“永福,永寿,你们的东西整理完了吗?”

  “都整理好了,卫叔叔。”此时的永福,永寿十分开心,即便卫辞书没有跟他们明说,但是从言语间的暗示中,这两个心思伶俐的少年已经知道了这趟旅程的终点。

  “好,那我们出发!”

  跟永福永寿说了这一句,卫辞书转身对鲁迅开口说道,“先生,那辞书就先走一步,咱们明年延安见。”

  “好。”听到对面年轻人的话,周树人的笑容让他的脸庞出现了些许褶皱。

  两手大手有力的握在了一起。

  “那就明年延安见。”

  “对了,卫辞书,关于你的那部作品,宋庆龄先生专门找严独鹤谈了谈,他最终同意出版了。可惜是在明天,那时候,你已经离开上海了。你这书名和你的现状相比,也是一语成谶了(chen 四声)”

  “无妨。”

  ”永福永寿,我们出发。”

  走出了在上海的家门,卫辞书回过头向目前的大陆新村七号这间房子看了一眼,住在这里的几个月,他在这里也留下了不少回忆,虽然这段时间事情不少,但是相对于接下来自己的经历而言,这大概是自己难得安闲的时间。

  中央红军……周总理……毛主席……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呢?

  带着心中的期待,卫辞书和永福永寿两兄弟一起坐上了黄包车,在约定的地点面见到从北平远道而来的斯诺先生后,卫辞书一行人便同他一起,拿着通行证向上海的火车站乘车而去。

  是日 夜 大陆新村

  两个穿着一身黑,腰间鼓鼓囊囊的汉子看着卫辞书所在的别墅交头接耳。

  “这都几点了,怎么还没回家?”

  “会不会是去百乐门那块跳舞去了?”

  “拉倒吧。这可是吴市长的准女婿,你要是他,你还敢去外面沾花惹草?”

  “也不能啊。他现在也不在医院干活,照我说啊,肯定是不知道去哪个地方喝闷酒了……“

  “再等等。”说完这句话,其中一个较为年长的人掏出胸前的怀表看了一眼,“白天接班的兄弟没说卫辞书去干什么了吗?”

  “好像说,卫辞书是去送孩子了。当时卫辞书带着两个小孩,打了两个黄包车走了。但是他们出门没带行李,不像是出远门的样子。你说他该不会是跑了吧?”

  “跑?他能跑到哪去?就吴市长这个人脉,一个电报就能让当地警署把他给送回来,除非那小子去赤匪那边?可能吗?”

  “那现在这个情况,我们要不要和上面说一声。”

  “这个嘛……”听到身边人的话,那名年长的青帮成员再看了一眼怀表的时间,指针已经转向了数字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