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断刃天涯
大义灭亲是不存在的,这年代讲的是亲亲相隐。悄悄弄死是唯一的选择。
又一个冬天的早晨,城门刚打开的瞬间,一辆牛车便出了城门,车上都是冻僵的尸体,城外的乱葬岗上,又多了一些幽魂野鬼。
这些人静悄悄的离开世界,没人会关心他们,甚至没有人愿意多看一眼。
除了城门口的守卫,看着远去的车辙,缩着脖子幽幽叹息一声。
下雪带来的好处,就是阁老家门口的人都散了。
关于成立银行的话题,在刻意的引导下,成立银行被忽略,各地分行官督商办为中心。
官员们在规则内打笔仗,带出来的一些列话题,通过张廷恩的关系,贾琏第一时间就能了解。只是苦了张贵,差不多每天上午,都要冒着雪来一趟送信。
在一片争吵声中,皇家中央银行挂牌了,从皇帝的旨意中不难看出,这是一家直属于皇帝独立的机构。权利范围为督造银币,以及监管其他分行,本身并不经营商业。
就在有心人看到央行不过是個银币发行机构和分行管理机构,并不牵扯具体经营而松一口气的时候,一道上喻直接给原本稍稍沉寂一点的争议,再次加了一把火。只不过这次不在是什么官督商办了,而是和民间的钱庄有关。
上喻的内容就一个,民间钱庄过去出于官方的管理之外,只要有本钱就能开办钱庄,一些钱庄发行的银票只要民间认可即可流通,这种现象不能继续下去了。理由也很简单,万一民间的钱庄在滥发银票,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
所以,今后钱庄要发行银票,必须要有相应的银两,并接受央行的监管。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你想发多少银票,印就是了。
上喻一出,《京师民生报》立刻跟上报道,强调的是银票存在的风险。你别拿信誉来说话,就说民间钱庄发行的银票,是否存在风险!朝廷方面的监管,是否有必要?
看到报纸的贾琏人都麻了,这么会玩的么?
往年这个时候,京城最集中的话题在来年的会试上,民间最关心的话题,都跟举子有关。
哪里的举人聚会了,哪位举人出诗集了,现场都有哪些头牌娼伶到场等等。
今年的茶楼酒肆之间,舆论的核心一直围绕着朝廷关于银行而衍生出来的一系列话题。
一些岁数大的人纷纷表示,在京城活着,老了老了,看到新鲜事了。
旧话题刚过去,新话题又出现了,分行官督商办的话题迅速被新的话题热度盖过去之后,朝廷关于分行成立的事情,悄悄了在进行。刚成立的皇家央行负责监管,户部成立的工作小组与【民间商人】快速达成媾和,于羊城、金陵两地设分行试点,具体股份分配,不得而知。
一套眼花缭乱的操作下来,此前大周朝势力强大的晋商票号,以光速下跪。在京票号,接受皇家央行监督,随后拿到了成立京师晋商银行的许可证。赶在新的一年春节来临前,晋商银行挂牌营业,在京晋商票号,摇身一变成了晋商银行的办事处。
改行成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收回之前发行的银票,更换统一的新格式银票。该银票最大的优势,实现了在京城、金陵、羊城三地正常流通。新银票由皇家银行统一印刷,格式上不再是白银多少两,而是银元XX元。
事情的发展之迅速,贾琏看的瞠目结舌,我仅仅是提了一个小小的建议,在皇权的催促上,竟然如此快捷的诞生出了大周朝版本的金融体系。
有趣的是,钱庄需要监管这个事情,在大周朝竟然没有太大的阻力就实现了。
这要放在独立不久丑国十三州,银行家们那不得揭竿而起啊?
区区联邦,也敢管各州的事务?这联邦不要也罢!
这个时候不难看出,历朝历代,商人地位不高,被当猪养的待遇。
没有人敢站出来为商人说话,哪怕这个商人背后有强大的靠山。在明面上,一个站出来为钱庄说话的人都没有。上喻说的很清楚,钱庄发行的银票在民间流通,风险是一定存在的。
一旦钱庄倒闭,影响肯定不是钱庄一家,有多少人使用银票,就有多大面积的潜在风险。
等待会试的举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朝廷缺钱,要对钱庄下手收割。陛下的上喻,直接打在民间票号的七寸上,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
这事情的影响巨大,民间钱庄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事先早有准备的央行,在各省设立的办事处紧急挂牌营业,给审核民间钱庄的营业,合格的发放营业执照。如果没拿到营业执照,等着关门吧。
庆幸的是上喻中有明确了时间和期限为两年,也就是说,两年的时间后,还没拿到营业执照的钱庄,那就是自寻死路了。因为这个时间限制,民间的金融商业行为,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市面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目睹了整个事情发展的贾琏,在家中只能是连连感慨,真的不能小看古人的智慧。
当自己将一些现代理念和存在的风险在与张廷恩的交流中提出后,承辉帝的大臣们,很认真严肃的考虑了进去,并且在执行的时候与权利完美配合,打了一场速度极快的战争。在所有人没有充分理解并且做出有效的反应前,央行和三地分行试点成立了,民间钱庄的监管体系也基本完成了草创。
这主要得益于官方到民间对商人骨子里的不信任。传统道德体系对于不事生产的商人,素来是不信任的,认为他们是奸猾的代名词,无商不奸。
所以在民间的商人,不管是不是诚信的商人,都要挂一个童叟无欺的招牌,失去了信誉,在大周朝这片土壤上,真就没有生存的空间。
别人从整个事件中看到了什么,贾琏不关心,他只关心自己看到的事实。
皇权真是太强大了,大到了没有上限的程度,想想就觉得骨头里发凉。
皇家集权的时代,坐在皇位上的那位的个人能力,实在是太重要了。
一个朝代的兴衰周期,往往是由某皇帝在位期间的作为决定了周期长短。
后世史学家人为明朝实亡于万历,本质上是说明朝因为万历而加速了灭亡的周期。
事情办成了,新一年的春节临近,承辉帝论功行赏。户部尚书张廷恩加文华殿大学士,这是朝中的事情,后宫里的元春,晋封为妃,也称元妃。
具体到贾琏个人头上,没有爵位上的具体好处,裘世安来荣国府宣旨的时候,荣宁二府喜气洋洋的大开中门迎接。
两府男丁中,贾赦、贾政、贾珍、贾琏、贾珠、贾宝玉、贾蓉到场,其他人没资格。
裘世安面无表情的等贾府摆好香案后,一本正经的宣读旨意。
明面上的旨意内容,贾元春贤良淑德,在宫里表现出色,晋封为妃,贾家教育的很好,赏赐若干财物。具体的爵位赏赐,一个没有,散官也是一个没有。原本怀着美好愿景的二房众人,全都落了个空欢喜。
宣旨之后的裘世安没立刻就走,面无表情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冲贾琏道:“陛下有口谕,贾琏单独留下听旨,余者回避。”
荣禧堂内众人立刻退避,具体到个人的心态不得而知,出来等待的时候,贾赦的下巴一直没有恢复正常的角度,没有四十五度角看天那么夸张,但三十度肯定是只多不少。二房的贾政面无表情,贾珠低头时,下巴顶到了肋骨上,本就苍白的脸上,血色全无。
贾蓉这厮激动的东张西望,连他老子警告的眼神都给忽略了。年幼的贾宝玉,敏感的意识到气氛不对,喊了一句“我去找老祖宗说话”跑了。
贾母这边,看着一脸【与我无关别在意我】的邢夫人,再看看表情刻板的王夫人,还有眼神复杂的李纨,心里暗暗叹息。余光瞥一眼眼神流转的尤氏,这位在悄悄的看热闹呢。
贾母心头突然冒出一个念头,等贾琏的媳妇进门,该不该让大房搬回来呢?以她对大儿子的了解,大概是不愿意回来,在东跨院自成一体多自在呢?
此事之后,说什么都要让贾琏搬回来住,不能再住东跨院了,不合适了。
早先贾母让贾琏搬回来,贾琏没行动,贾母也就算了,现在真不能等了,再等下去又要闹笑话了。尽管京城了荣国府的笑话已经不少了,这一次真不一样。
以前别人最多笑话一下荣国府当家男丁不成器,一个直接摆烂,一个多次放弃外放机会,安心在京做快活官无所作为。如今呢?贾琏还住东跨院,一准有人传贾母老眼昏花。
荣禧堂内,裘世安笑容满面的对贾琏道:“上喻!”
贾琏要做大礼参拜,裘世安伸手拦着:“圣人说了,就是两句家常话,不必大礼。”
贾琏坚持大礼完毕,裘世安也没有强拦着,只是笑道:“别跪着了,起来听旨。”
等贾琏站起了,裘世安继续:“圣人问你,来年会试可有把握一甲?”
贾琏一听这问题,顿时眼珠子一阵乱转,感情在这里论功行赏呢?
回头即便贾琏的试卷落选了,皇帝也能强行从落卷中找出来是吧?
【您是懂怎么当皇帝的!】心里一阵感慨之后,贾琏不敢让裘世安等太久,赶紧回答。
“臣出生以来,锦衣玉食,皆祖荫所致。会试乃国家抡才大典,臣必全力以赴,不敢奢求一甲,能中便是侥天之幸。”
裘世安似笑非笑的看看贾琏,没再说话,转身走人。贾琏赶紧跟上相送,一直送到门口才停下。临上轿子前,裘世安才回头笑道:“留步!”并指着身边一个小内侍道:“他叫小贵子,富贵的贵,记住他的样子。”
贾琏没想到这么明目张胆,但还是很认真的表示:“多谢公公关照!”
裘世安笑眯眯的说话:“都是为圣人办事的,别见外了。”
回到荣禧堂时,众人已经散了,只有贾母在堂。
贾琏不知究竟,上前拜见,贾母直接免礼。贾琏这次没坚持,笑嘻嘻道:“谢祖母爱护。”
贾母百感交集,抬手点了点道:“你啊!回头让人收一下西边的几个院子,会试之后搬过去住吧。”贾琏听了没有立刻拒绝,而是低头沉思一番才道:“祖母,此事孙儿以为,应让人去王家说一声,如何布置,风儿应该有自己的想法。”
贾母听了顿时微微一怔,好一阵才表情复杂的问话:“你啊,还没进门就这么宠着?”
贾琏无所谓的笑了笑:“明媒正娶的媳妇,该宠还是要宠的。我寻思风儿大家闺秀,应是知书达理,管家的好手。”
贾母一听这话,立刻笑道:“这你不用担心,风儿进门之后,管家的事情祖母盯着交接。”
贾琏得寸进尺:“公中库房的钥匙谁管?”
贾母意味深长的看着贾琏,露出笑容:“自然是风儿说了算,难办的事情自然有商有量。”
贾琏微微一笑,长揖道:“谢祖母!”
第115章 过门不入
东跨院后门口,贾赦等着贾琏,识趣的小安立刻消失,父子二人对视了三息之后,贾赦问:“宫里那位都说了啥?”语气看起来不是那么尊重的样子。
脑子果然有坑,确诊了!
“下次提到那位,请带上该有的尊重,不管在任何场合。”贾琏很不客气的提醒一句。
“嘿嘿,他不过是运气好罢了。”贾赦丝毫没有听进去的意思。
贾琏露出严肃的表情,眼神凌厉的看着这位便宜老爹:“这种想法立刻丢掉,再有下次,别怪我大义灭亲。”贾赦被看的心里一阵发虚,尽管对贾琏的话不以为然,却也没有反驳,转身悻悻道:“不问了还不行么?真是无趣!”
贾赦走的飞快,其实他心里也很好奇,明明是元春被晋封了,怎么显出贾琏来了?
既然贾琏不肯说,反而要转移话题,那就别问了。只当是陛下想加恩贾府便是。
原著中作者弄了一堆暗示,草蛇灰线,平添了无数的猜测,养活了一堆靠研究这本书生活的学者。讲道理,这些学者能靠一本书生活的很好,那也是不小的本事。
贾琏对于这本书的感觉很明确,这就是一本小说,大概是与真实历史有关联的。
研究这本书的学者,研究成果有什么作用呢?
好像,似乎,一点作用都没有。至少对于现代社会那个国家而言是如此。
从原著中的秦可卿和妙玉的情况可知,东西二府与某些余孽关系匪浅。这其中还需要一个人为链接纽带,找到这个人,即可解释清楚贾府最终败亡的原因,也能为贾赦贾珍的一些列作为找到解释和答案。
遗憾的是,贾琏并不关心真相是什么,只要拿下贾府的主导权,有些事情绝对不允许发生,非要去做,那就去死吧。
心软是不可能心软的,任何人不管主观客观上影响到了贾琏逍遥快活的一生,都得死!
王家这边,贾琏派人把信送到,阅罢王熙凤整个人激动的发抖。
把信递给平儿,王熙凤颤声道:“你也看看!”
平儿没觉得不合适,直接接过就看,心中贾琏没有带任何主观情绪,就是平铺直述。
贾母要贾琏搬回东跨院,贾琏建议让王熙凤派人来看看,具体如何布置,由王熙凤做主。
贾母认可了贾琏的意思,并且表示只要嫁过来,贾母盯着交权的过程。
极为聪明的平儿,看完信之后,幽幽道:“姑爷还住东跨院呢!也难怪!”
尽管是就事论事,深知王熙凤性格的平儿,却说到了她的心坎上。
“琏哥哥也真不容易,待我嫁过去,一定不让他为后院的事情操心。姑姑那边……。”王熙凤顿了顿道:“我不便过去,平儿走一趟,回来详细说说那几個院子的事情。”
王熙凤嘴上没说,心里跟明镜似的,是那几个院子的事情么?非也,是贾琏在为王熙凤争取荣国府后院的管理权。如果像原著那样,王夫人是牢牢的压王熙凤一头的。现在嘛,贾琏一旦会试过关,王熙凤嫁过去就是当家夫人。
姑姑怎么了?给贾母伏低做小无所谓,给姑姑伏低做小?闹呢!
丈夫明明是荣国府的嫡传,竟然被挤到东跨院安身,这种大家族后院的事情,王熙凤看的还少么?男人不争取,女人的腰杆子就不硬。原著中的王熙凤是凤辣子,未必就是她想这么表现,也许这是一层保护色。
现在的王熙凤,哪里需要表现出泼辣的一面呢?人还没过门呢,就能当家作主了。
什么邢夫人,王夫人,都给我靠边站。贾母是老祖宗,属于特例。
院内有丫鬟在嚷嚷:“大爷,小姐在闺房,不好乱闯!”
王仁的声音很不爽:“你个小丫头片子,你仁大爷来看妹妹都敢拦着?”
王熙凤听了微微皱眉,这个哥哥确实是个不长进的,但凡有未来夫君一小半,都不至于如此不堪。当初王子腾想带他去军前,做个管粮草的官儿,这厮却借口生病,死活不肯去。
说穿了无非是怕吃苦,加之王仁还没有子嗣,父亲那边也帮着说了话,这才没跟去。
王仁也没真生气,在院子里笑嘻嘻的调戏拦住他的小丫鬟,动手动脚的,王媳妇看一眼就忍不住了:“祸害你院子里的丫鬟还不够,跑我这来接着祸害了?”
家中地位明显高于妹妹的王仁,听了很不高兴的沉下脸来,正准备说两句显示一下大爷的威风呢,平儿站王熙凤身后淡淡道:“小姐,姑爷的信怎么回?”
王仁似乎被施展了定身法,整个人呆住了,脑子里浮现出差点断气的那一幕。贾琏那厮,可真是个狠人啊。就在王仁不好下台的时候,陈氏进来了,看一眼便道:“风妹妹,这还没过门呢,就知道拿男人压你哥哥一头?”
都不用王熙凤还击,王仁便主动解释:“别瞎说,琏哥儿是个好相处的。”说完便冲王熙凤笑道:“琏哥儿的心里说了什么?宫里的贵人,可有什么好消息?”
王熙凤看嫂嫂在场,收起不悦,给王仁一点面子。
“没啥事情,琏哥哥让我派人去看看,说是贾府的老太太让他搬回荣禧堂,家里如何布置,需要点什么,都让我来做主。”王熙凤没有啥都说,但这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啥都说了。边上的陈氏脸色都变了,眼睛里的羡慕嫉妒根本藏不住。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这话有很强大的普适性。
王熙凤这还没嫁过去呢,就已经能做主了,陈氏还要被婆婆伏低做小呢。
王仁没当一回事,摇头笑道:“就这?无趣的紧,走了走了。”说着转身就走,媳妇跟来了,想调戏一下小丫鬟都不自在,还不如走为上。
陈氏也没多留,留下看小姑子耀武扬威么?
尽管得了皇帝的保证,贾琏还是不敢懈怠,每天窝在书房里刷题。
桂香在一旁伺候着,表情颇有一点幽怨,天冷了,她展示一下研究成果都没那么方便了。暖床的时候,桂香倒是很想争取一下进展,奈何贾琏再三劝她,大妇没进门,将来要是外出做官呢,也不好带着她走,要是没怀上还好点,真怀上了没准命就没了。
说实话,贾琏还是不敢冒险,王熙凤的改造成果如何,现在还看不出来。别的女人也就罢了,桂香作为最信任的贴身人,贾琏可不敢冒险去实验王熙凤的人性。
“时候不早了,别累坏了身子。”看看蜡烛将尽,桂香劝了一句。
贾琏正好完成一道题,放下手里的笔道:“嗯,让人进来收拾吧。”
上一篇:神话红楼:从箭术开始修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