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78章

作者:断刃天涯

  一番洗漱后,贾琏躺下时见桂香眉头不展,突然想起过门不入那一招。

  定心丸吃多了也免疫了啊,贾琏招手示意,桂香疑惑的俯身,贾琏在耳边说了一句,桂香顿时呆了呆,随即回头看看,匆匆起身离开,没一会便脚下带风的回来:“门拴上了!”

  半个时辰后,一直背对贾琏的桂香回头,面色潮红道:“可惜了!”

  贾琏安抚一句:“重要的是,外面的人怎么看。”

  桂香听了心头一喜,往怀里靠的更紧,找了个舒服一点的姿势:“婢子心里知道,爷都是为了我好。我也是在荣国府里长大的,知道这后院里的事情是怎么一回事。”

  作为丫鬟,桂香的发育期是不需要束胸的,身材意外的饱满,贾琏甚是满意。

  年轻人火力旺盛,歇了一会,感觉到身后变化的桂香眉头微微一皱,咬着嘴唇忍着。

  次日一早,走路姿势别扭的桂香,咬着牙在东跨院里巡视一圈还不够,又去荣禧堂那边转了几个地方,哪里下人多,就去哪。生怕别人没看见她走路不顺畅,并且几位享受嫉妒的眼神。琏二爷的屋里,暂时也就她一个呢。

  前来探路的平儿见了桂香,脸上没啥变化,心里却微微嘀咕了一下。

  面对未来夫人的通房,桂香自然是态度极好。

  见了贾琏,平儿入常见礼问候,看原著的时候,现代人贾琏最喜欢的就是平儿。

  “平儿来了,回头让桂香陪着你去荣禧堂西边几个院子看看,怎么布置我不管,你只要知道,你是代表我和风儿的就行。”贾琏很直接的把话说明白,以免平儿误解。

  平儿回头看一眼,见桂香出去了,站在书房门口守着,这才低声问一句:“桂香姐姐看着不舒服,要不婢子一个人去?”

  贾琏抬手扶额,苦笑了一下,走平儿跟前伸手环腰,平儿僵硬了一下后,耳边热气令人身子发软,竟无半点力气反抗,只是口中在说:“爷,小姐还没过门呢。”

  “真是个有忠心的平儿,我素来说话算数,不是伱想的那样。”

  听了此言,平儿忍不住追问:“是那样?”

  贾琏顿时露出奇怪的笑容:“你想试试么?”

  感觉到贾琏的手开始不老实,平儿一个激灵,力气也回来了,腰身一扭躲开道:“不要!”

  贾琏见她面红耳赤的样子极为可爱,哈哈大笑后低声道:“今天且饶你一会,待你跟着小姐嫁过来,看你如何能掏出爷的手掌心。”

  平儿被挑起了也不生气,只是有些害羞的跺脚:“爷不正经!”

  “不正经就对了,对上如此可人的平儿,爷还是一本正经,那就叫不正常。”

  平儿表示什么都没听到,直接逃出了书房,不是担心贾琏,而是担心自己扛不住。

  男人好色,女子亦然,风姿秀美的贾琏加上读书有成的光环,注定要成为通房的平儿,哪里敢多留下继续单独相处。

  桂香恢复了常态,走路也看不出异常了,两人一起去荣禧堂的路上,桂香低声对平儿道:“这后院里头的事情,平儿妹妹是知道的。”

  聪慧的平儿当然知道,所以非常理解的回应:“爷还住在东跨院呢!这些年,姐姐辛苦了!”桂香心头窃喜,这可是未来正室最信任的人,笑的越发自然:“都过去了,爷起来了!”

  加上标点符号短短十个字,平儿在脑海里演绎了一处大戏。结合当初在王家听到的关于姑奶奶的消息,王家人振奋喜悦的表现,平儿的心底更加为贾琏捏一把汗。

  荣国公的爵位,继承人注定是大房,那么,爷那次落水呢?还是冬天落水啊!

  明刀明枪不可怕,暗箭伤人才致命啊!

  为了争夺利益,后院里的人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呢?

  以王仁为例子,早年间身边的丫鬟六个,如今一个都没剩下,全都打发了。

  就这还不是因为陈氏心慈手软,而是因为没留下一儿半女的。

  你们把干饭都吃了,剩下点稀汤,还没油水,老娘过来才吃了几顿包饭?

  后院的事情,平儿就算没亲眼所见,听也听了无数。贾琏这种情况,已经属于极为自爱了。其他勋贵家中的男丁,十三岁就当爹的,不乏其人。

  就这还是有结果的,很多没结果的呢?

  念及于此,平儿不禁暗暗为身为女儿身稍稍感伤了一番,世道就是如此啊。

  平儿顺利的见到了贾母,却没见到王夫人,得知王夫人生病的消息后,平儿表示要代小姐去看望一二,被贾母给拦住了,理由是别带了病气回去。

  周瑞家的陪着平儿与桂香去了西边角上,这里有一个大院子,两个小院子,多了不敢说,住几十号人不是问题。贾府的下人已经在收拾了,平日里就有人照看,收拾起来很快。

  周瑞家的语带亲近对平儿道:“侄小姐嫁过来,都是一家人,亲上加亲呢。”

  桂香把头扭开不看周瑞家的,平儿客气的微笑不变:“那是自然!”

  心内却冷笑【是不是一家人,爷说了算,小姐说了算。】

  平儿顺利的完成了查看情况的工作,午饭都没吃就回去了,理由也很充分,小姐等的着急。实际上是担心回头又给贾琏单独留下,要是被用了强,回去怕是活不成了。

  回去的路上,平儿心情很复杂,不知道该不该说桂香的事情。

  见了王熙凤,汇报了过程后,平儿还是说了桂香的事情,没想到王熙凤听了并不在意的摆摆手:“我信琏哥哥,真要有事,不会等到现在。”

  贾琏要是能听到,一定会欢喜的表示【PUA效果显著,还需加大力度。】

第116章 没变化就是好事

  元春晋封本是喜事,照惯例是要摆酒席庆祝一番的,奈何事有反常。

  先是贾珠病了,请大夫来看了,说是受了凉,要躺上几天。前后脚的工夫,王夫人也病了,说是胸口闷的慌,大夫刚给贾珠看完病,开出的方子墨迹未干呢,又被请来给王夫人看病。又是一个方子,静养数日的医嘱。

  二房的当家人贾政倒是好好的,下班后回来得知夫人和长子病了,干脆就没去看一眼,让身边的人去问候一番,自己和几个食客开趴体!喝点小酒,吟诗作对。晚上夜宿张姨娘处!

  贾母这边啥都知道,却只能装聋作哑,其实她也很想知道,皇帝的口谕到底是啥?

  联系上元春晋封的事情,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感情元春晋封与贾琏有关。

  那么问题来了,贾琏整日在家读书,也没见他做了啥大不了的事情啊。

  有没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元春在宫里特意为贾琏求的恩赏呢?

  结论是不可能,因为有贾珠的存在,得宠的元春没道理忽略贾珠,求恩赏应该落在贾珠头上,比如乡试的时候。

  这就是贾母能想到的全部可能,信息不全面,所以才百思不得其解。

  作为上一代贾府被打压的当事人之一,贾母经历过贾政被赐官的事情。因为见识有限,很多事情不是她能看明白的。

  贾琏能顺利的乡试过关,与贾敬能中进士不是一回事。贾敬中进士的时候,贾代善还活着。人还在弥留之际,太上皇就给了个大逼斗,直接让贾政去做官了。

  不甘寂寞的太上皇导致了两代皇帝之间的拉扯,造成了勋贵集团价值上升,客观上使得贾家嫡传贾琏的价值上升。不是不想压制,而是谁都不愿意冒险。

  不然就是一纸诏书的事情,直接给贾琏封个官,你敢不跪地谢恩不成?

  只能说,贾家赶上了好时候,问题是贾家没抓住这個机会,整体继续拉胯,唯独贾琏脱颖而出,抓住了这窗口期,快速的成长。

  等待承辉帝彻底坐稳了皇位,一家一家的开始收拾时,贾家被抄家的命运注定了。

  说的再明白一点,贾琏只要中了进士,日后王子腾即便出了事情,贾家也能安稳度过。

  ……………………

  年前的贾府下人们开始忙碌了起来,大扫除,准备年货等等,这个时代的过年,普通人是很开心的,尤其是孩子们最喜欢过年了。

  年前的贾琏格外的悠闲,贾家对他的要求就一个,安心读书。

  贾蓉特意来了一趟,年底了,要结算了,李亨想见贾琏一面,顺便把账结清。

  话是这么说,贾琏来到报社,刚下马车就见到侧门口站着的李亨。

  这阵势搞的贾琏有点受宠若惊了,这小子学会收买人心了?

  一番客气寒暄之后,贾琏死活不肯走前面,李亨这才领先一步,边走边说。

  “近两个月来,报纸的销量下降的厉害,最高峰是能卖五千分,现在只有三千。年底账房算出一年的进项,报纸勉强能收支平衡,不赚不亏。”

  一句话都没提连载暂停的事情,却已经把事情都说清楚了。【贾琏,你断更之后,报纸卖不动啊,本来还能有点收益的,现在只能保本。】

  贾琏面带微笑,丝毫不接这个话茬。【呵呵呵,这能怪我么?】

  李亨见贾琏笑而不语,只好转移话题:“多亏了书店经营的不错,蓉哥儿是个理财的好手。最近两个月,京师及周边销量过两万册,通州那边八折批发卖出去两万册。短短两个月,毛利过万,令人始料不及啊。”

  贾琏还是笑而不语,内心的独白如下【你抓盗版的事情呢?敲诈的银子应该过万两吧?】

  李亨这段时间的收入相当的不错,报社办的红红火火,从宫里每月都能拿到一笔经费。

  入冬以后,入户部行走观政,本身爵位的俸禄之外,户部还领一份俸禄呢。

  更别提那块其他皇子梦寐以求的玉牌了,这都是李亨没说的。

  面对贾琏的态度,李亨只能在心里默默的叹息,本想听贾琏一点表态的话,现在看来不可能了。只能把账房叫出来,当着贾琏和贾蓉的面,算了一笔账。

  最后,书店年前两个月净利润一万两的数字,贾琏和贾蓉没有任何异议。

  按照事先约定的协议,李亨分走五千两,贾琏拿走三千,贾蓉两千。

  在贾琏看来,李亨确实有不小的进步,首先他没过去那么毫不遮掩的强势了,学会了妥协!年前两个月的分红,大概是做了点手脚,但不多。

  关键是贾琏拿了钱准备走人的时候,李亨叫住几乎没怎么说话的贾琏道:“我准备了一点年货,这是货单。”

  接过李亨的货单,贾琏看了一眼后,很明显的露出惊讶之色。

  怎么说呢,从货单上看,具体价值不清楚,但这么一份货单,没有五百两办不下来。

  贾琏颇为意外的表情,让李亨心头窃喜,总算不是一点收获都没有。

  “如此,在下笑纳了。”贾琏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因为这是应得的,还有就是,想看看李亨接下来的表现。

  这次李亨表现的很不错,笑着回应:“客气什么,这都是你应得的。还有一份节礼,回去你就知道了。”

  贾琏……?

  自觉扳回一城的李亨笑眯眯的把叔侄二人送走,回去的路上,贾蓉还冷笑着抱怨:“书店的事情都是我经手,真不亏是贵人,账房全是他的人。上个月说年底一起结账,感情是在这等着我们呢。”

  贾琏收起了脸上的笑容,平静的看着贾蓉问:“怎么,你觉得这两个月进账两千两,对不起你的付出么?”一句话给贾蓉说的满头大汗,赶紧摆手解释:“我是为二叔抱不平呢!”

  “我没觉得有啥不平,记住,我们是合作关系,能挣钱是相处成就的结果。你也不想一想,因为贵人的关系,伱我省了多少事情。别的事情我就不说了,你爹每个月往宫里送银子,裘世安、夏守忠那边的态度变化如何?”

  贾蓉听了狠狠一愣道:“这事情我不知道啊。”

  贾琏露出嫌弃的表情:“你连这都不知道,还有啥可飘的?指着你打探消息,我算是指望了个寂寞。你啊,还早着呢。多亏你刚才脸上没露破绽,不然我都跟着丢脸。”

  贾蓉被说的面红耳赤,恨不得钻车底下。

  回到宁国府,贾蓉立刻去找贾珍,见面时才意识到,以前看见老爹就瑟瑟发抖的自己,居然能理直气壮的说话了。单单是这份心态的变化,是银子能买的来的?

  贾珍看见贾蓉进来,手从丫鬟的领口抽出,心道:【门口的下人回头打断腿丢出去。】

  面无表情的贾珍淡淡道:“你怎么这时候回来了?不是与琏哥儿去见贵人么?”

  贾蓉行礼后回应:“人已经见了,年底结算的事情。琏二叔让来我问一句,给宫里送银子的事情,与往日可有什么不同?”

  贾珍没想到他问这个,下意识的顿了顿,花点时间想了想才回答:“没什么变化,裘世安与夏守忠,每季一家五百两。戴权那边也是一样。怎么想起来问这个?这不都是当初说好的么?东西二府,分担元春在宫里的花费。”

  “我也不知道为何要问,这就原话回应。”贾蓉说着要走,贾珍赶紧叫住他:“等等,你去问问琏哥儿可有空,我请他吃酒。”

  贾蓉听了摇头道:“怕是没空,回来的路上听琏二叔讲,还要去给老师送年礼,他那个同窗好友还说好了聚一聚。忙完了也到除夕了。”

  贾珍一番沉吟,尽管心里很急切的想知道贾琏为何一问,还是忍住道:“你去吧,问一问,琏哥儿为何有此一问。”

  贾蓉急吼吼的回去,这都快午饭时间了,还在跑腿的路上。

  看见贾琏在吃午饭,贾蓉才想起来饭点到了,心里不禁想骂娘。李亨挣钱了不说请一顿好的,刚才老爹也不留饭,就知道使唤人跑腿。

  “蓉哥儿,这么快就回来了,赶紧坐下,桂香,加一副碗筷。”贾琏也就是随口一句。

  贾蓉听了眼泪都下来了,还是琏二叔在乎我,以后为琏二叔马首是瞻。

  见贾蓉表情喜悦中带着点感伤,贾琏也没在意,笑着继续:“在我这别拘束,你我年龄差不了几岁,偌大的荣国府和宁国府,都是没娘的孩子,能说几句心里话的也没旁人了。”

  【都是没娘的孩子】这句话,算是打中了贾蓉的软肋,心头又是一酸,扭头抹了一把眼泪,回头抽了抽鼻子道:“二叔说的在理,偌大的两府,也在就在您这,我觉得自己像家人。”

  听到这感慨颇多的话,贾琏也收起了笑容,正色道:“以后这话,在我这说就行了,别人跟前,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珍大哥在宁国府一言九鼎,他不折腾你,你也别搞事情。来年会试之后,若能侥幸高中,珍大哥真发疯了,我也能护着你不伤分毫。”

  贾蓉点点头:“我记住了!”

  二人不再说话,吃了一顿安静且温馨的午饭后,贾蓉放下筷子,接过丫鬟的热毛巾擦了擦,这才开口道:“我老子说了,宫里三位大太监,每季都是五百两的孝敬,这笔钱两府分担,没啥变化。还让我问二叔,为何关注此事,想来是因为二叔此前并不关心此事。”

  贾琏听了点点头:“一年就是六千两,两家分担也是三千两。以荣国府为例子,关外一年五千两的进项,这些年也没啥变化。如此一算,这些年都在吃老本啊。”

  贾蓉听了也是表情微微错愕,以前不接触,自然不知道这么个情况。

  想想贾蓉道:“宁国府还有个大的支出!祖父在玄真观的开销,具体数字不详,每个月怎么也要上百两银子,逢年过节的还要加点。”

  贾琏点点头:“宫里也一样,逢年过节的,三个太监的寿辰,都得有孝敬。”

  还有贾琏没说的事情,夏同学私下里告诉贾琏的消息,戴权在外面还养了三个小妾。纳妾的时候,各家还得送点礼。老太监为了搞钱,手段很多,还对外卖龙禁尉的名额,五百两一个。这名额要来有什么用呢?就是一个身份,人不用坐班,老太监要吃空饷。

  贾蓉听了并不惊讶,毕竟都听过见过的。元春没进宫之前,两府与大内也有联系,只不过花费没现在这么夸张。每个季度的孝敬,有个好听的说法【衣敬】。

  就是指换季了,给太监们做新衣服的钱。以前是每季度二百两,元春进宫后,上升到五百两,逢年过节的,以前一百两就能搞定,现在没有五百两拿不出手,太监们的胃口越来越大。贾珍私下里不是没有抱怨过,但作为执行者,贾珍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回去告诉你老子,宫里的太监没有搞出新花样要钱,那就是好事。”贾琏想想才说了这么一句,其实话没说话,后面还有一段【如果真的变着花样要钱,那就必须提高警惕了,说明宫里的态度有变化。】

  搞笑的是,贾家的人对此并不敏感,始终沉醉在一门双公的荣耀中不能自拔。